时间: 2021-09-24 08:38:41 | 作者:历史解密坊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在3800多年前,罗布泊附近的小河文明并未发明油漆,可是当地出土的棺椁之中,为何没有一粒沙子?小河人究竟使用了怎样的方法将棺椁密封?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人类而言,有生就有死,二者相辅相成,是大自然的规律。现代人崇尚无神论,认为人去世之后,灵魂也从此烟消云散,但古人却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人死之后,灵魂可以得到永生,只要能够保住死者的遗体,灵魂终有一会回归肉体,完成一次生命的轮回。正因如此,古人也会相当重视殡葬制度。尤其是对棺木的制作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我国古代制作棺材的材料种类繁多,多以各类硬质木材为首选,尤其是一些金丝楠木及乌木等木材,更是受到王公贵族们的追捧。当然,木材始终是木材,一旦被埋入地下,墓主人就要永远的安眠,故此,棺材也终有腐烂的一天。为了能够让棺材永远不腐,也是为自己死后拥有几尺之地,古人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棺木加工方式,即髹漆。髹漆就是在棺材上刷红漆,以此将棺椁与外界相互隔离开,令其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尽量减缓氧化过程。正是靠着独特髹漆发明,我国古代墓葬中出土的棺材也多保存完好,甚至还有如马王堆内出上的栩栩如生的湿尸——辛追夫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疆一座名为小河墓地的古遗址中,考古专家们也发现了密封情况极好的棺材。小河墓地处于新疆罗布泊附近,此地终年黄沙蔽日,但出土的多数棺材之内,居然没有一粒沙子,可见其密封效果之好,令后人感到不可思议。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古代小河居民们是如何制作出密封性如此良好的棺椁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地谈谈: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于2003年时正式被我国考古部门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超过了2500平方米。从外观上来看,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墓内矗立着140多根木桩,整体气势颇为壮观。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发掘,在小河墓地之中,共发现墓地163个,以及30多具棺椁和干尸。有趣的是,在众多已发现的干尸中,有4具棺椁保存得十分完好,它们外表都包裹着厚厚的黑色物质,黑色物质就是让木棺无沙的秘密武器,后经证实,棺椁的黑色外包装部分正是牛皮。
小河墓中出土最著名的尸体,就是小河公主,她身穿毡毛袄,头戴羊皮帽,虽然躯体已经干枯腐朽,但仍能依稀看出她的脸庞十分俊俏动人。小河公主的棺椁,虽然已经埋于漫漫黄沙千载,可是在打开的一刻,专家们并未发现其棺内存在沙粒,如此奇特的现象不禁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此时,考古专家们开始探究其中的奥秘,一些专家认为,小河公主棺椁内之所以未见沙粒,可能与其外层包裹的一层黑色的牛皮有关。谈到这里,考古专家再次陷入疑惑,难道是棺椁外包裹的牛皮阻挡了黄沙入侵?可众所周知,牛皮本身又糙又硬,即使将棺椁包裹的十分严密,也无法做到无一丝缝隙。
真相究竟是什么?后经研究,专家们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奥秘就在棺材的制作过程中。古代小河人在制作棺椁时,需要先将两根胡杨树加工成一对括号形木条,令其成为棺木侧板,而棺盖则是由十多块小挡板组成。当棺材制作好之后,工匠会命令屠夫屠宰一头活牛,并趁着牛的体温没有散去立即剥皮,接着将牛皮紧紧地包裹在棺木之上,如此一来,随着牛皮的干燥,其自身也会逐渐收缩,最后将棺椁全部包裹住。由于牛皮在收缩的过程中会与棺材紧密贴合,所以棺木的缝隙也会被完美地填塞,黄沙自然也就失去了进入棺材的机会。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睿智,小河墓地是一座谜团重重的墓地,也是古人施展智慧的舞台,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研究,探寻古代楼兰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新疆考古发现探索》 黄彬彬著 新疆出版社出版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