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什么
考古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到的共同体。“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产生于的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到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更为发达,最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较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派遣的探险家、考察队,曾潜入中国边疆地区进行活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调查发掘遍及全国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中国考古学体系。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研究的范围是古代,所以它与近代史和现代史是无关的!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各国考古学都有它们的年代下限.(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英国的考古学年代下限为诺曼人入侵(1066);法国的考古学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美洲各国的考古学年代下限为C.哥伦布(约1451---1506)发现新大陆(1492)..一般说来,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可以定在明朝灭亡(1644)(这也就是许多考古书上为什么一到明朝就结束,没有清朝内容的原因.例如南京大学出版社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便是这样.)
近一时期以来,英国有"中世纪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0)又有所谓的"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更延伸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在美洲,则有所谓的"历史考古学"和"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它们的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但是,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美洲的所谓"历史考古学"或"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实际上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以研究近代史,所以不能算作真正的考古学.
相反,也有人把考古学的年代范围局限于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这样,便把许多文明古国的历史时代也都排除在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之外,这也是不妥当的.考古学不研究近代和现代,而是研究古代,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考古学所研究的"古代",除了史前时代以外,还应该包括原史时代和历史时代.就中国考古学而言,历史时代不仅指商代和周代,而且还包括秦汉以及其以后各代.所谓"古不考三代以下"是不对的.当然,历史越古老,文字记载越少,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显著.要究明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社会历史,就必须在极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学,因而史前考古学与史前史就等同起来了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是 考察文物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各类出土文物标本数之不尽,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体系得以确立,充分揭示出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开展公共考古活动,向广大社会公众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对于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具有深远意义。200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公共考古中心,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公共考古事业。
我国地域辽阔,地上和地下文物资源丰富,从而决定开展公共考古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开展的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策划、组织考古文博工作者撰写或编纂普及类读物或图录;二是联合电视台或影视公司拍摄文物考古类专题片;三是策划、组织面向公众的考古论坛或专题讲座,介绍考古新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四是组织公众代表参观考古发掘现场或走进博物馆,主流媒体跟踪报道。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9月,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与二里头考古工作队联合组织了以“走进二里头感知早期中国”为主题的公共考古活动。许宏研究员为公众代表详细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经过及50年来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带领大家实地考察了二里头遗址及出土文物标本,随后组织了以“公众视野中的早期中国”为主题的讨论,使大家深入了解到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圣地和摇篮,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6月,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与安阳工作站联合组织了以“走进安阳见证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为主题的公共考古活动。唐际根研究员为公众代表和媒体记者现场介绍了正在发掘的一座商代贵族墓地的情况,在随后组织的公共考古论坛上还向大家介绍了殷墟申遗的历程和经验,以及申遗成功后殷墟整体保护面临的新问题。
安阳西高穴曹魏大墓的消息被公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着墓主人是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曹操,在学术界与社会相关人士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公众迫切希望了解关于这一墓葬的详尽而准确的信息。王巍所长带领本所11位专家到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后,2021年1月,由公共考古中心组织了以“聚焦曹魏高陵”为主题的公共考古论坛,发掘领队介绍了发掘过程和主要收获,相关专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论证分析,新华网和人民网进行了现场直播,对广大公众进行了正确引导,体现了公共考古的重要社会价值。
中国玉文化有8000余年的历史,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推动玉文化的研究,扩大玉文化的传播,探索中华民族数千年爱玉和用玉传统的形成及对人类文明史的贡献,由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联合相关单位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绍兴和珠海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第三届将于2021年7月在海拉尔举办。论坛汇集了海峡两岸三地研究玉文化的资深专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满足了广大社会公众对玉文化知识的需求。
推进中国公共考古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前景广阔,意义深远。将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向大众普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将有效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1]12日公布了202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包括: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考古简介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产生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到清代(公元16si4—1911年)更为发达,最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较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派遣的探险家、考察队,曾潜入中国边疆地区进行活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调查发掘遍及全国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中国考古学体系。
对于敦煌莫高窟最开始是什么时候进行考古的?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考古发展的历程
考古学发展的历程
一、考古学的萌芽
1、早在战国,人对古物已有研究。孔子“信而好古”,《国语》中有记载孔子认识春秋“梏矢石弩”。
袁康《越绝书》(传说)记载“楚昭王与风胡子的对话”(讲古代兵器)
公元前后卢克莱修《物性》记载兵器
西汉司马迁为写《史记》实地调查;后来发现《汲冢周书》;郦道元《水经注》
宋有《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掀起收集、研究考证、图录古代遗物的热潮;赵明诚《金石碌》,欧阳修《集古录》,《宣和博古图》(皇帝),共89部认为其目的是“证经补史”
元明时衰落;
清代有“乾嘉之学”,主要考证古代典籍,“金石学”又有进一步发展,有专题的研究流传下906部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研史,收集古物的热情,目的是研究古希腊、罗马:偏于建筑、艺术史即古物学。
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以近代科学方法为主要支柱[工业革命 —— 二战]
1、首先发生在欧洲,与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有关,同时大规模的土木兴建过程中发现古代遗迹遗物;在进化论的影响下,认为人类社会是逐渐进步的,于是考古以求证。
《天演论》(赫胥黎)——考古学与进化论互为因果。
2、19世纪中期前后,近代考古学产生
主要成果(西方)
1)对人类思想解放贡献最大,改变人类历史观、世界观。
2)欧洲史前考古学体系在欧洲被揭示,提供一个参照的系统,对世界各地考古影响巨大。
3)对消失的古代文明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古印度、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拿破仑拿走“罗塞达石碑”三种文字有古埃及象形,俗体文字、希腊文字
蒙特留斯 瑞典 考古类型学之父
皮特�6�1里佛斯 英国 古代地层学之父
奥尔梅克文明 中美洲 玛雅文明的前身
4)考古学方法体系的创立 皮特立:交叉断代法 柴尔德:考古学文化的理论(文化史研究方法)
中国: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启蒙,大规模引进西方近代科学,中国从一开始全盘接收成熟的近代考古学体系并很快与世界接轨未产生中国特色的内容。
1英、法、德、日等探险家在中国北方考察,发现很多未知材料,出现“敦煌学”“简牍学”等新学科,并有些发掘。
2“金石学”有大发展,1898年发现甲骨文 ,罗振玉、王国维贡献最大,破译甲骨文,证实历史的真实性;“敦煌学”的产生,“敦煌文书”汉简(西北),1930年中国西北考察团发现“居延汉简”的发现被称为史学革命,带来对历史的新认识。
3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产生。瑞典人安特生(地质学家)受聘来 华搞矿业(北洋政府名之“中国家总矿业顾问”)发现周口店有古生物化石,石器,以及史前一系列遗址(仰韶村),后来发现人及用火遗迹,此后了解中国史前文化。中国学者裴文中、贾兰坡,中国考古在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
20世纪30年代,自己的考古学。著名考古学家有李济(受教美国人类学)1926年在夏县西阴村发现仰韶遗址,梁思永(受教于哈佛考古)吴金鼎、裴文中、夏鼐等。1928——1935年在殷墟15次挖掘甲骨文(李济领导),梁思永发现龙山文化。
中国考古学的特点:
(1)传入西方成熟的考古学体系,在当时世界水平最高之一。
(2)“金石学”的传统使其与历史联系紧密,促进历史大发展。(具有史学取向)
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二战)
1、自然科学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1)核技术运用到考古:运用C14断年(美国发明)
(2)利用飞机寻找考古遗址
(3)物理、化学的分析技术鉴定遗物成份:DNA分析
(4)环境技术研究古代动植物
(5)数学的统计学
现代考古学的特征
1、人类思想的观念变化
2、自然科学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到考古学中。
两大阵营的考古学:
1、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前,通过考古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四五十年代美国首批考古学中重物不重人的现象,批判研究古代物质社会而忽视古代人类社会的研究方法。六十年代,美国的L.R.Binford给考古学定位在“人类学”,即人称的“新考古学”,重在研究人类共同的文化历史的规律,不注重历史历程,并非器物的组合,而包括当时的经济、组织、政治、意识。他称之为“中间理论”。这是特征一的表现。此思想在六七十年代对美国的影响极大,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
在研究方法上,认为应为“科学研究”(演绎——推理法)而非“人文研究”。八九十年代“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新考古学”受批判,因为它只研究古代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古代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而出现了一种“后新考古学”(多元化)[盛行后过程主义,并非从一种学理出发],认为应研究多方面,例如各种地区的具体发展,同时,又产生了一些“认知主义”、“结构主义”等新思想。
2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代表):青年考古学家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反对单独用器物研究,认为理论基础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侧重于生产力的研究,后来被称之为机械唯物主义研究法。概念以偏,过于简单化,忽略上层建筑;但也有积极,在深入研究工具的同时产生了新的研究方法——实验考古学(做出来用),其中包括“微痕研究法”即用显微镜观察微痕,并通过实验确定用途。(三十年代)
五十年代后,研究范围更大;不仅物质,也有古代文化,古代社会的研究,但仍是马克思主义的。企图用考古学证明Marxism的社会发展史(主要目的),开始有目的地进行“聚落考古”(同一时期同一整体村落),并研究其社会分类。弱点在于这种影射考古并非从史事出发而以理论出发研究历史;积极方面在于其开拓了研究的角度,先进性在于从系统的理论Marxism出发研究古代社会。
比较
1、从开始时的简单化倾向转而研究古代社会的更广阔领域
3、新中国的考古学:五十年代始,科学院始建考古所,鉴于建设动土多见古代遗迹。1952年,北大设考古专业,培训考古专业人才。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田野考古专业。解放后,在全国范围内发现更多阶段的史前文化,更有先秦三代文化的多种遗迹,至今已考古至明清时期。但此发展是不平衡的,史前史考古的作用在写史,原史考古用于正经,历史考古用于补史。
主要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及时间;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国家的形成时间。
考古纠正历史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国家在中原地区产生(如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即“中原中心论”,转为“多元一体论”(苏秉琦提出))。文革时期,虽然发掘,却有停滞但是考古受冲击最小。八十年代,是中国考古学的转捩点。
推荐一本书
《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在线阅读)》
《考古学一百五十年》以欧洲考古学为中心,以较多的篇幅来叙述考古学的前身以及考古学的诞生、发展,并以具体事例综述了考古学家的业绩和技术方法的发展等。全书共十一章,具体内容包括古物学的背景、古物学革命与地质学革命、1900年之前技术方法的发展、近东文明的发现(1900-1950)等。
考古二字最早出现在考古图,此时指的是
在当时考古是指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
释义:
1、考订古代文献、遗物、遗迹。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观公辨驳之精若此,则其平昔考古之学为何如哉!”
2、考核研究古代事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望都县 在南,今此城南对 卢奴 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阅图考古,更求仙术。”《宋史·林勋传》:“ 勋 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 清 顾炎武 《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 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
3、指考古学。
金文,金石学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词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3]
考古学这一名词主要有三种涵义:1. 指考古研究所得的历史知识,有时候还可以引申为记述这种知识的书籍;2. 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包括搜集和保存资料,审定和考证资料,编排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3. 指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用以阐明包含在各种考古资料中的因果关系,论证存在于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考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据我了解:17世纪就有考古了
文章标题: 古代有考古记录吗 "考古"这一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官方组织的考古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