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共军身体素质为什么这么好

时间: 2021-09-09 23:57: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解放战争时期共军身体素质为什么这么好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为什么会那么不堪一击?

战争不可能不考虑政治和民心因素。因为战争本质上,其实就是政治的延续。甚至可以说,决定战争发展的主导者,就是政治。如果朋友非要找几个非政治因素的话。我想,首先在战略大局上,国军似乎轻视了东北。当时的蒋介石控制了中原地区,在战略优势上要比解放军强的多。东北地区由于日本多年的占领,其重工业体系发展的要比中原地区好。其战略资源也较为丰富。加上有强大的苏联作为坚强后盾。解放军的优势比较明显。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整个中国的北方地区,都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外蒙,内蒙,新疆等等。在解放军占领东北后,解放军的军事消耗得到了较大的保证,从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物资贫乏拮据,连一个子弹都得省着用。同时还提供有重武器。因此蒋介石不但是腹背受敌,而且这个“背部”甚至比“腹部”还具有更强的威胁性。从军心上看。蒋介石虽然控制中原地区,但是也并不是绝对控制。各路军阀虽然被蒋介石利用日军借刀杀人,逐渐被削弱实力,但是各路军阀的影响力仍然存在。朋友可以仔细看看内战历史,那些起义的国军将领,恐怕大多都是原来的老军阀体系,而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国军乍看很强大,实际上基础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再优秀的国军将领也无法得到有力的盟友。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战局的恶化,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国军派系部队之间互相猜忌,互不支持。相对而言,毛泽东乍看似乎弱小,但是经过多次政治清洗后,可以说是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军队派系之间的矛盾,也都被毛泽东给压下去了。从军事指挥上。蒋介石喜欢好为人师,没事总是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军事才华,动不动就想来个飞机“御驾亲督”,结果是妨碍了手下将领的才华发挥。却不知就算是古代帝王,也还知道有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在这一点上,我想这可能是和两个伟人的经历有关。蒋介石是士官出身,在军队中干了大半辈子,总觉得自己的能力很牛叉。而毛泽东是文人出身,虽然有一些军事才能,但是也很明白自己并不是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宏观大局上可以去做做,局部战役上,趁早少折腾
只能说解放战争我们打胜了。国民党军队不是不堪一击,他们的一些部队也相当能打,我们在打败国民党军的时候是负出了相当的代价的。你看在东北的四平、山东的孟良崮、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辽沈、平津、淮海,那一次战役是轻而易举取得的?没有吧,我们都负出了代价之后才取得胜利。
我们要客观地承认,不少的国民党军队战斗力是很强的,他们的军官是军校出来的,也不乏留洋回国的指挥官,他们的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素养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象电影里描写的那样不堪一击。不然的话,他们怎能在抗日正面战场上与我们敌后战场一样坚持下来,他们的十万远征军怎能最后取胜凯旋?我们说他们是纸老虎,这是在战略上藐视他。但,别忘了是老虎,总是要咬人的,所以还要在战术上重视他才行噢。
我们取胜了固然有很多原因,诸如我们运用了正确战略战术,充分利用了国民党内部的各种矛盾,瓦解敌军,在政治上争取各党各派的支持,在解放区实行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等等,其更深层的原因,不外乎得民心者得天下。除此之外,我军在战场上只能同国民党军真刀真枪地干,对于敌人是不会自已放下武器的,你不打他就不倒嘛,是不是?

为什么解放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差距如此大

人数、装备都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这些变化带来的作战方式必然不同。在抗战末期中央就已经认识到解放战争中大兵团作战模式和抗日战争模式的不同了,八爷、四爷往解放军的整编可不仅仅是换个番号而已。
都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战争时期处处被动挨打,抗战时期通过不断地战争逐步壮大,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一定 的规模与实力,指战员军事素养日趋成熟,朝鲜战争一战名扬天下。都是一步步来的,时空上有个代沟、根本原因是得人心。
因为这只军队一直在变强。

解放战争时期共军身体素质为什么这么好

共军主要是贫苦农民出身以及参加过多年抗战的八路军老兵以及在战场上俘虏的国军老兵。

解放战争时期共军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军一个纵队有多少人呀,确数?

纵队人数在各个时期的人数是不同的。

解放战争初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

解放战争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

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

解放战争后期: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队,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

解放战争末期(大进军阶段):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统一改编为军,即现在解放军集团军的前身。所以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

扩展资料:

1927年底,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一部,在江西省崇义地区编成纵队。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和一些地方武装、游击队也编有纵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部队有的曾称纵队。

解放战争初期,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及 6个野战旅 。纵队一般辖 3 个师或旅,隶属于野战军或军区。

1947年,华东野战军组建特种兵纵队,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炮兵纵队 。

1948 年 ,东北野战军组建铁道纵队。

1948年11月起,全军野战纵队改称军。特种兵部队仍称纵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消纵队番号。

参考资料:纵队_百度百科

纵队相当于军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组成野战部队:开始阶段,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所以当初林总曾对三师冀以厚望,企图用其阻敌于山海关沿线,使国军不能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内战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由于1纵有4个旅外加1个骑兵团、炮兵团所以人数能多点(也不是太多,因为战役后期在羊山集损失较大),6纵由于是主力又刚刚发过一笔洋财,人数将将超过3万。至于2,3纵应该不足3万。

刘邓在大别山磨难后,主力部队损失极大,加之部分部队地方化(一般是每旅抽调1个团)。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万人。11纵等二线纵队大概也就万把千人而已。

当时,华野各主力纵队平均在2.3万人左右,诸如两广纵队等挂名纵队当然不在此列。

东野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总的来说是北面的部队越打越强,人数基本超过3万。南面的3、4纵队只能算是惨淡经营、保持局面而已。两个纵队最困难的时候也就合计4万出头而已。

西野如王震的8纵,就太惨了,虽说是主力部队,直到47年底以前,也就2个旅7,8千人的样子,在大的战役结束后,甚至只有3,4千人。当时其一个所谓满编的排往往只有15、6个人,一个连也就五六十人的样子。

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其师一级平均在1.4万人左右,个别主力师甚至达到1.8万人。(见军事史林)

华野主力纵队参差不齐,9纵最多大概3.1万多一些,其它主力纵队多在2.3万~2.8万之间。(见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报告)

中野还是惨点,1,2,3,6纵尚未恢复实力,平均也就1.5万人;但陈谢集团要好的多,4纵辖4个旅,人数当在3万左右。9纵也有2万左右的实力。很多纵队甚至只有几门破山炮,其中还有打不响的。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是什么编制,一个纵队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呢?

一纵队相当于一个军,人数有一万左右。
共产党军队是三三编制,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四野三野的部队人数尤其多,一个纵队人数3W以上,平均每个师都有1W多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一个师缺额较大,平均也就是5000-6000人。内战的时候,国民党每个军军以三万五千人定编,实行三三制,军辖三个师,师辖三个团。一个师也就是1W+
这还有参考网站 http://wenku.baidu.com/view/c4e60e18227916888486d744.html 望采纳、谢谢
文章标题: 解放战争时期共军身体素质为什么这么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2021.html
文章标签:解放战争  身体素质  时期  共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