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历任大将军都有谁?
顺便再说一下其他大战国的名将1、蒙恬
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 ,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
2、王翦
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
3、王贲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
4、章邯
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
5、白起
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秦朝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章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恬
首先来讲,“秦朝的历任大将军”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大将军官位是汉武帝授予他的小舅子卫青的,目的是为了分散丞相的权利。以后才作为常设官职存在。
在秦代,大将军是大规模战争发生时,君主授予大军最高指挥官的临时称号,不是常设的官位。按照秦国的军事体制,大将军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下设若干名将军,将军下面设置若干名裨将;一名裨将下面统帅若干“部”,每一部设一名校尉;每一部下面统领若干“曲”,“曲”的军官被成为军侯,(这就是古代把部曲当作军队代名词的原因)有点像现在的集团军下面设置,若干军,军下面设置若干师一样,都是为了统帅大规模军队设置的分级制度。
也就是说从大将军,将军、裨将、校尉、军侯,总共五级,在下面的是五百主,也就是统领五百人的军官,这是固定的编制,为了指挥方便,指挥体系不能太过扁平化,也就是说一个长官指挥的下属不能太多,就像近现代的军队编制,三三制,一般来说六人是一个极限,从当时的低级编制来说最大的倍数是5。这样就可推出多大的军队需要设置大将军这一职位,军侯统领若干五百队,兵力大概1/2千人,校尉3千至5千人,裨将一万人到3万人,将军就可统领十万人以上,完全可以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所以除非动员几十万人的大战役,一般不会有大将军这一职位。以秦从史料上来看统领过这么大规模军队的有白起,司马错,王龁,赵掺,蒙敖,王翦,蒙武,李信,蒙恬,王贲 ,章邯,王离。还有一些史书上没有名姓的。
当时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秦国),王翦(秦国),廉颇(赵国),李牧(赵国),秦赵各占一半。秦朝的历任大将军有:白起 王翦 蒙恬 蒙毅 王贲(王翦之子) 王离 章邯(巨鹿之战被项羽打败的那个) 尉缭 李信 蒙骜 司马错 孟明视 王龁
战国的名将还有:
孙膑 吴起 尉缭 魏无忌 王翦 王贲 李信 孟明视 司马错 蒙骜 蒙恬 内史腾 田穰苴 王龁 赵奢 李牧 乐毅 廉颇 田单等等。
知道这四个
白起 蒙恬 王剪 王贲
白起,又名公孙起,眉(今陕西眉县人),少年时,勤奋好学,既学文,又好武,善动脑筋,工于心计,办事有主见,是秦昭王时的国尉,精于用兵,屡战获胜,夺取韩、赵、魏、楚大片领土,攻克楚都郢,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他采取迂回、运动的战略战术,大败赵军,坑杀俘虏四十余万人,举世震惊。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往赵国逃。赵国在长平屯兵,据以接应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借此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去统率军队。秦赵两军士兵时有交手,赵军士兵侵害了秦军侦察兵,秦军侦察兵又斩了赵军名叫茄的副将,战事逐步扩大。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下两个城堡,俘虏了四个尉官。七月,赵军高筑围墙,坚壁不出。秦军实施攻坚,俘虏了两个尉官,攻破赵军阵地,夺下西边的营垒。秦国得知马服君的儿子充任将领,就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让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命令军队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最高指挥官的,格杀勿论。赵括一到任上,就发兵进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突袭部队逼进赵军。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但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不能攻入,而秦军的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断绝了它们的联系,把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部分,运粮通道也被堵住。赵括的部队大败,士兵四十万人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谋划着说:“前时秦军拿下上党,上党的百姓不甘心作秦国的臣民而归附赵国。赵国士兵变化无常,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要出乱子。”于是用欺骗伎俩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了。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此战前后斩首擒杀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此次战役之后,白起声名鹊起成为战国末期秦初的一大名将。后遭秦相范睢嫉妒,遂称病不起,先被贬为士卒,后被迫自杀。
蒙恬(?~公元前21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支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部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尽,请求向胡亥申诉。赵高派的使者则将他囚禁起来。蒙恬被囚禁之后,赵高曾经想放了他,但又担心蒙恬兄弟卷土重来,在胡亥面前他无法专权,所以就在胡亥面前诬陷蒙恬弟弟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说胡亥的坏话,最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
王剪 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出身于世代将门,少年时喜爱兵法,青年时投入军旅。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任用王翦为大将领兵攻赵国,大败赵军,攻陷九座城池。秦王政十八年(前229),他再次奉命攻赵。赵国名将李牧领兵迎战,双方相持不下。王翦于是一面提议言和,又一面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离间之计,散布流言说李牧要降秦,使赵王撤换了李牧。三个月后,王翦发兵猛玫赵军营垒,赵军大败,赵国都城被秦军攻占,赵王当了俘虏,赵国的疆域变为秦国的邯郸郡。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未遂,秦王又增派大军支援王翦,秦军攻占了燕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往辽东,燕蓟之地为秦所有。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国准备南下攻楚,秦将李信口称只需二十万人马就可平定楚地,但王翦却认为需要派出六十万大军。秦王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未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蒙武率军二十万人攻楚,在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与楚军交战,秦军大败。秦王得知攻楚失利,便亲自到频阳去访王翦,请他领兵玫楚。王翦对秦王说,大王要用臣领兵,就非派六十万大军方可,秦王立即答应。当王翦领兵出发时,秦王为他送行到灞上。王翦向秦王提出要求,请赐给他田地和房子,以作为自己养老和子孙基业。有人问王翦为何此时向秦王求赏赐?他说,我手握重兵,此时求赏赐以表明我绝无反叛之心,可以消除秦王对我可能产生的猜疑。王翦领兵来到楚国边界,楚国组织四十万大军抗秦。王翦扎营不进,任凭楚军挑战,他坚守不肯出战。双方相持一年之久,楚将项燕松懈下来,同时楚军粮草不足,便拔营东归。此时,王翦看准了机会,挥兵向楚军发起猛攻,楚军溃败。秦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县东〉,全歼楚军,逼得楚将项燕自杀。淮河南北变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楚王。接着,秦军在王翦指挥下,马不停蹄地渡过长江,占领了吴越之地。第二年,王翦便平定了楚国的属地,统一了长江流域。秦在楚地设南郡、九江郡和会稽郡。王翦得胜班师回到咸阳,秦王为他举行庆功宴会。会上王翦便向秦王要求告老还乡。此后,他便回到家乡,过着农耕生活,终老于家。王翦南征北战,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盖世之功。现今陕西富平县道贤乡保留有王翦的墓址,后世人凭吊他为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
王贲 生卒年不详 陕西省人(今) 名将王翦之子.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后被秦始皇封为通武侯.
楚国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
战国名将--乐毅
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诸葛亮在隐居隆中、躬耕城商期间,曾“管、乐”自许,希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这里所说的“管、乐”,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其中的“管”,就是春秋前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而“乐”,则是指战国中期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旷世名将乐毅。
赵括
赵括,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死后,赵惠文王念其父子功高,让赵括袭封马服君。因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因而又被尊称为马服子。
战国名将——吴起
吴起,中国历史上与孙武齐名的兵法大家,后人谈兵论道,皆以“孙吴”并称可见一斑。但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更是名震天下的政治家、改革家。单以“军神”二字,实不足以概括吴起那光辉而瑰丽的一生。
吴起是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陶西)人(另一大改革家商鞅也是卫人,荆轲好象也是卫人。呜呼!何卫国蕞尔小地,名人之多也?)。其生年不可考,卒年为公元前381年,据钱穆,孙开太等学者考证,他大概享年60岁。由此推断,吴起应出生于公元前440年左右。
战国名将——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廉颇,赵国人,主要活动是在赵惠文王 (前298-前266年)、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赵悼襄王(前 244-前236年)时期。
秦朝军队与罗马军队谁厉害?
古代秦朝军队与当时的罗马军队打过没,如果没打过 要是打起来 哪方更强?肯定秦朝厉害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很高的一个水平,武器的锋锐程度、抗击打能力比早期的铁器要好。弓弩保证了远程打击的能力。秦朝军队人多势众,战国时期就经常有投入几十万军队的大型战争,这在欧洲是很少见的。我看前面有人说秦朝战争经验少,只打过六国和匈奴,罗马经历过和多种文明的交战,建议该同学回去好好翻翻历史书,秦国在发展壮大的期间和周围那些少数民族犬戎、肃慎,夫余,东胡,匈奴,月氏,羌,乌孙,楼兰没少打仗,尤其是犬戎、东胡和匈奴,在周分封的诸侯国也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争,从几百个小诸侯国到战国七雄的。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艺术哪是古罗马人能够比得了的,那时候已经有很多军事巨著了六韬、三略、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以及集大成者的孙子兵法,一个汉尼拔孤军深入就把罗马搞得鸡犬不宁,要碰上白起,罗马军队还不够填坑的。 如果100人对100人,罗马军队赢面可能更大,如果一万对一万,秦军必胜,战役规模越大,罗马人越玩不转。
史册没有记载过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战争.两个帝国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个之后国力都变得强盛。.罗马的是马略改革,简称马改,马改增加了军队数量。大秦的是商鞅变法,基本国力大大增强。.假如两军开战(后勤一致!军队数目一致!).. 罗马 大秦 结果.兵器 主要为铁制 主要为青铜制 根据史料记载,大秦冶铁技术. 已经是世界最强的. .战术 步兵为主, 战术多样, 孙子兵法沿用至今,可见战术. 骑兵策应 兵种多样 之多.大秦优势明显,算上军队数量: . 大秦人口在秦始皇时期大约1500到2000万,能上阵作战的在500万以上.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至201年),罗马的总人口达300万.后勤方面.大秦是封建制,生产力优于奴隶制的罗马,就是说,庞大的军队,可以养的起来.两国军队纪律都严明.都有较好的赏罚制度.思想方面,当时大秦的人民侵略性强于罗马,更凶悍.综上,大秦优势.最后,两国鼎盛时期相差百多年,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没有实际意义的可比性,以上的条件均不成立得出结果是未知的!
秦朝厉害点,秦朝士兵都是在商鞅变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杀人狂,而且秦朝在当时武器十分先进,已经发明了弩等远程武器,而罗马人当时的远程武器还只是投矛,罗马人对于制造弓箭的技术觉得相当困难,而当时的秦朝已经率先遗弃了弓箭的技术,改为弩了。而且当时罗马人只注重步兵和阵形,而不注重骑兵,导致行走速度缓慢,而秦朝则拥有强大的铁骑,以及凶猛的步兵,还有十分强大的弩箭手,打起来可想而知。。。还有个例子,秦朝初期蒙恬率领30万步兵突击匈奴,中国第一次大规模以步兵对付骑兵,居然大获全胜,使匈奴躲进了更远的漠北,十几年不敢越境。
罗马打的都是连盔甲都没有的村子和部落,当然很轻松。还有罗马的武器不是墨家的发明,秦军打的都是有十多万精锐一百多座以上大城市的敌人,秦军将领擅长大规模做战。秦军的弩箭箭头是400HB。秦军训练不比罗马军团差。受孙子兵法影响的军队是最难对付的。
秦朝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秦军尚武再加上军功的奖励
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对手是谁
楚国吧,军队实力很强,秦国和楚国打过不少次,中间有昌平君,秦国被楚国坑了几次。
颍河之战: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后,先后攻下平兴、寝城。但其后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这是秦统一战争中一次重大的挫折。
蕲城之战: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的战略。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城下。
寿春之战: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最后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
1.我觉得还是楚国吧.楚国地广人稀,统治管理难度大.不像北方地区人们反抗虽然厉害,但国家社会整合度高,击败了最主要的敌人,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2.而楚国不一样,击败楚国的军队,并没有解决楚国的反抗能力,它的各种力量还是比较分散的,统治管理有难度.我过去,在谈“焚书坑儒”的某一个帖子,说要秦多杀楚国人,就是基于这种政治学理论的考虑,却被“三九超级楚粉”认为是故意与楚粉为敌.其实我根本没有专门反某个地域或某国“粉”之意.只是从一般的政治学理论角度而言的.
如果强盛时期的明朝和鼎盛时期的清朝打仗谁会赢?为什么?
从两个方面来对比,一个是军队之间的对抗,一个是国家之间的对抗。
明朝战斗力最强的时候应该是蓝玉北征时的那支军队。清军战斗力最强时期应该是皇太极、多尔衮时期的八旗军。
但蓝玉时期,明朝的武器装备还没有那么完备,所以就只好把朱棣北征时的那支主力部队――神机营,也交给蓝玉来指挥,蓝玉的部队就是十二万明军加上神机营。
神机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装备主要有火枪、火铳等,后期还添置了火绳枪。
作战方式:
“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火器步兵配合骑兵。
神机营人员组成:
再来看看清军。
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清军其实并不仅仅是满族人,还包括大量的蒙古人和汉人。
军队人员组成:
八旗兵是集行政、军事、生产于一体的军国制度。《八旗通志》中记载,在万历43年,后金共有400个牛录,308个是满族和蒙古族混编而成,76个是蒙古族牛录,16个是汉族牛录。一共有12万战士。
另外,皇太极时代,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火炮部队――乌真超哈,全部由汉族士兵中精通火炮操作的战士组成。
作战方式:
前锋是蒙古骑兵,披挂重甲拿长矛大刀冲阵;第二队是蒙满混编骑兵部队,使用弓射箭;预备队是满族骑兵,利用机动性,冲击敌方薄弱环节。火器步兵主要是汉族士兵,以火器战车为掩体,一面冲锋一面射击。
武器装备:
早在万历九年,努尔哈赤还装孙子的时候,就悄悄经营火器部队,诱骗了大量的明军火器兵,还利用明朝商人大搞走私,长期用貂皮和人参来换取需要的硝石硫磺。
皇太极时期的清军的火器装备实际上已完全不在明军之下,在使用战术上还要技高一筹。
皇太极时期清军还有60门“天佑助威大将军”炮;
现在把明清两军放在一起互相对比:
骑兵:这个肯定是清军胜
射手:满族箭手据说可以拉动10石的强弓,射杀黑熊,射老虎能够洞穿而过。清军优势要大得多
步兵:清军拥有重甲步兵的优势,蓝玉的部下也应该很勇猛,这项算平
火铳配置和使用:此时的清军持铳率远高于明军,战术也更加灵活适用,清军胜
炮兵:这没法比,清军拥有可以野战的精锐重炮兵部队,清军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领先很多,明军炮火射程就够不到清军。清军胜。
指挥员:蓝玉VS皇太极
明军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蓝玉将军的指挥水平了。以蓝玉的军事才能,能比皇太极强吗?
如果是以两个国家巅峰时期的对比。明朝的巅峰期是在永乐年间,清朝的巅峰时期是在乾隆年间。明朝有赢的可能吗?
双方国力对比:
人口:清朝胜
疆域:清朝胜
财富:清朝胜
军队数量:算平
武器装备:清朝胜
后勤能力:清朝胜
看来,只能指望朱棣的雄才大略了,但说实在话,从解决边患的实际效果上来看,朱棣干得并不成功。
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双方比较,差距还是挺大的。脆弱的民族虚荣心没用半点意义,只会让人家更加瞧不起。
假如亚历山大大帝与秦朝交战谁会赢?
要看战力情况了,或者说很多人都研究这个问题,简单的说:
五千人一下对战,秦完败,因为在历史上打过,马其顿的战车兵对汉朝的骑兵,在阿尔泰山大概的地方,不过只是2千人左右的小战斗。
一万人左右,不分胜负。虽然秦的阵法什么的都不错,可是对斯巴达阵还是差点。这样说好了,波斯人最推崇的就是孙子兵法。。既然马其顿能战胜波斯,那就有这个肯能。
一万以上,秦完胜。这个就不用说了,就亚历山大那大局观,用现代化说,就是微操好点而已,智商太差。。
我个人认为,双方交战的话还要看战场位置,如果是印度的话,他们胜算大点;在阿富汗,秦胜算打。毕竟作为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出来的“大宛”的势力搁在那里呢。所以,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双方的交往是非常频繁的。。。
秦朝。
第一,战术装备在秦朝我国已经是相当完备了,作战能力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拟的。
第二,作战人员,秦朝抽调三四十万兵力实在是轻而易举,而当时的欧洲兵力是不能和秦朝比得的,抽五六万兵力几乎是倾尽全国的兵力了。
秦国的军队几乎是年年有仗打,可以说军队里的大都是老兵,战斗力非同一般,因此秦朝军队绝对可以狂虐马其顿帝国
我觉得秦有统一六国的能力亚历山大应该不是强秦的对手
亚历山大打到秦就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秦朝当时又是一个军事体制国家。应该是秦胜。
当时秦朝兵力100W都抽的出~而亚历山大只有3.5W 加上士兵都不肯打仗~你说呢
文章标题: 五百名1840年的清军和一万名秦朝军队谁能打过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