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广陵散为何会失传 古人不会扒谱吗

时间: 2021-08-11 03:03: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广陵散为何会失传 古人不会扒谱吗

广陵散真的存在吗?究竟失传了没?

当然 嵇康死的时候弹得那一曲就是。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关于古典十大名曲的格律诗解读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近代琴学家杨时百,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非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这里不是现成有个吕安的案子吗?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编辑本段]绝响   
  嵇康除在文学,思想上取得重要成就外,还在音乐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极高的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有很大关系。
  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嵇康字)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 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
  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面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嵇康是愤然不平。为表示反抗,他经常逃入山林,与竹林七贤相与邀游。袁颜伯《竹林七贤传》云:“嵇叔夜尝采药山泽,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弦琴,而五声和。”正因嵇康这种愤世嫉俗的表现,使他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上才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终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编辑本段]文献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 《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 《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现有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现在的普遍说法是这样的。《广陵散》全曲共有45个乐段,描写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当年聂政的父亲给韩王铸剑,违了期限,为韩王所杀。聂政听说韩王喜欢听琴,就想扮作琴师接近韩王。在山里,他请了位老师教他弹琴。为了通过关卡不让人认出,他用漆涂脸颊,用石头砸掉牙齿;为了改变声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哑,年深月久他终于弹得一手好琴。一天,他在京城门楼下弹琴,“观者如堵,马牛止听”,韩国人都被他琴艺征服了。韩王得知有这样一位弹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带进宫里献艺。进宫时,聂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他弹的琴曲博得韩王和群臣的赞扬。就在这时,聂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韩王刺死。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彻底毁坏了面容,自刎而死。韩人将他暴尸于街头,悬千金,征闻这刺客的姓氏和籍贯。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编辑本段]勾沉   
  《七修类稿·续稿·卷五》
  ○广陵散
  《晋书》载:嵇康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忽客至,自称古人,与谈音律,辞致清辨,索琴而弹曰:“此《广陵散》也。”声调绝伦,遂授于康,誓不传人,不言姓而去。及康将刑东市,顾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而今绝矣。”海内至今,莫不痛惜。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于世。惟便康之甥衰孝尼能琴,每从康学而不与,后康静夜鼓之,孝尼窃从外听。至乱声,小有间息。康疑有人,推琴出户,果见孝尼。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尼会止息之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而世亦罕闻焉。予少曾学琴,亦闻其无传也。嘉靖己巳,宿尚书顾东桥书室,见有《神奇秘谱》三卷,乃明

嵇康死后,说广陵散失传。可现在听到的广陵散又是怎么回事?失传后的广陵散又是怎样问世的。

后人所编,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而神奇秘谱是明太子朱标搜集的
他行刑前演奏了广陵散,有个人记住了。便流传下来

《世说新语》嵇康 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怎么流传下来的

不是说广陵散应该失传了么,这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称古谱《广陵散》未绝,以明代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的说法为核心。《神奇秘谱》所载琴谱亦是当今流传的蓝本,并且,此谱亦见于《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及清《琴苑心传全编》、《蕉庵琴谱》、《琴学初津》诸谱。

《神奇秘谱》自称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人不传之秘”,卷中即有《广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后人因此而推论《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为古谱原貌。

但是,分析这段话就知道,朱权其实也没有把握断定这就是嵇康古谱。他是因为此谱流传在历代宫廷中有九百三十七年,所以根据大内所藏一般为真品来推论此应为嵇康古谱。逻辑就是这样。当然,朱权的琴学造诣是我根本不能比的,我压根就不会琴。但是,朱权推论的一个最核心前提“大内所藏即为真品”一定成立吗?当然不是绝对的。

此外,“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自唐哀帝天佑四年唐亡至宋高宗建炎元年,历时整整二百二十年。此谱在民间,是否还能保持古貌,这本来就是一个疑问。

另外,朱权所取者是“世有二谱”中与宫廷有关的一谱,那么,另一谱呢?下落不明。也没有解释该谱究竟何样。

再说,既然“世有二谱”,为什么没有可能存在第三谱(即嵇康原谱)呢?

其实,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的确已经有三:一为《神奇秘谱》本;再,明代汪芝《西麓堂琴统》中收有两个不同谱本,称甲、乙谱。此三种谱本经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谱》所载为最早,也较完整,是今日通行版本。那么,算上《神奇秘谱》不取之谱,已经有四个版本了。世间还有无第五谱呢?——未必云有,未可云无。可见,现在流传的即嵇康原谱这一说法有很大的道理,但绝非无隙可击。诚然,今所传谱也是古谱,也是佳作,纵算不是真品,也绝对是珍品。不过,有理由怀疑嵇康之《广陵散》的确已绝人间。
留下来的不确定是嵇康那一版啊~
这东西就跟词牌名的一样,名字是一样的,但内容不一定相同~
本来是没了
后面发现的有可能不是真的
晋朝的时候没的,
隋朝的时候在攻打皇宫的时候发现有孤本
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准
不过后来我们听的就是隋朝那时候发现的

为什么嵇康死后广陵散就绝唱了,难道他学生不会弹,曲谱没留下来?

《广陵散》并没真的绝唱,现在不少民乐学习者应该也学过这首曲子,只不过现代版本的《广陵散》已与最初始版本的不同了。


《广陵散》又称作《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十大名曲之一,而与《广陵散》联系最密切的人,就是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事实上,“散”是一种琴曲的名称,这首古曲流传在广陵,也就是如今的扬州地方,因此得名广陵散,其描写的,是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

先秦时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期限有所延误,因此被韩王所杀,聂政听闻韩王爱琴,便进入深山刻苦学习,最终成功被引荐入韩王宫向韩王献艺。聂政将匕首藏于琴中,最终成功刺杀了韩王,而聂政也当场自刎。聂政死后,被韩人暴尸,悬赏千金征闻其姓名籍贯,聂政之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跑去痛苦,向周围的人哭诉前因后果,最终气绝而亡。

相传,嵇康年轻时,在洛阳华阳亭夜宿,偶然遇一老者,向其传授琴艺,从此,嵇康的《广陵散》弹奏得精妙绝伦,这首古曲也与嵇康之名一起,名扬天下。


魏晋时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阴暗混乱交织的时代,当时兵连祸结疾疫肆虐,不过,沉重的灾难之中,却孕育诞生出了极自由、极富浪漫气息的魏晋风流,而当时有一支顶级的男团,他们寄情于山水,才情四溢又任性狷狂,这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就是其中一人。

只不过可惜的是,竹林七贤在司马家的威逼利诱之下,逐渐分化瓦解,而硬汉嵇康,始终不肯依附于司马家,因此避居于洛阳城外,做了个打铁匠,依旧如痴如醉追求者心中的崇高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

然而,嵇康的才华与逍遥的处世风格,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自由一生,司马家依旧不肯放过嵇康,不见容于司马家利益的嵇康,在公元262年被司马昭以“言论放荡,害时乱教”的名义直接赐死。


据说当时在刑场之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宽赦嵇康,并且要求拜嵇康为师,而这也正是相天下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与人格魅力,当然,这种“无理要求”最终不可能成功。

嵇康感慕聂政当年的壮举,当即要来了一张琴,弹了一首《广陵散》,琴曲悲壮激昂,周围饮泣洒泪者无数。

曲罢,嵇康仰天长叹:吾死不足惜,《广陵散》从此失传。随即引首就戮。

《晋书》:康容色不改,索琴弹《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临终感慨,当年自己的外甥袁准曾经向其求学《广陵散》,但他始终都没肯教授,没想到如今身死曲终,《广陵散》从此绝响。


所幸的是,《广陵散》并没有失传,嵇康当年虽然并没有教自己的外甥袁准,但是袁准爱琴并不甘心,因此每每趁嵇康弹琴时偷听,嵇康的《广陵散》有四十一拍,也就是四十一个章节,袁准学到了其中三十三拍,但之后被嵇康所发现,因此并没有学到剩下的八拍。

但袁准本身也有极高的乐曲造诣,他通过自己的体会揣摩,还有在广陵地方的走访学习,最终补全了嵇康版本《广陵散》后续的八章,也因此,《广陵散》在嵇康死后依旧传承了下来,千百年间不断辗转在无数琴师之间。

隋朝时期,《广陵散》的曲谱传入宫廷,隋亡后又进入唐朝宫廷,唐灭后落入民间,直到宋高宗时代再次回到宫廷,明朝初期,太祖第十七子朱权主导编纂了《神奇秘谱》,将《广陵散》收录其中,不过当时《神奇秘谱》收录的,仅有弦位与指法,并没有节奏节拍等。

如今流传于世的《广陵散》,是现代琴家吴景略根据《神奇秘谱》所记载的弦位与指法,重新打的谱,只不过历经近两千年的流传,现在的《广陵散》与嵇康时代的必然已经不同。


的确是不会弹,因为他死后并没有将这个曲谱留下来,没有人能够弹奏出来。
因为当时嵇康并没有教任何的学生,而且这个曲谱也没有任何的备份,最后作为陪葬,所以导致了失传。
因为他的学生并没有得到精髓,并没有学习好这个曲子。所以说没留下来。
文章标题: 广陵散为何会失传 古人不会扒谱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9091.html
文章标签:失传  古人  广陵散  扒谱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