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解方授衔少将,彭德怀亲自找毛主席理论,毛主席:让他当少将之首

时间: 2021-08-04 18:27:09 | 作者:xxoo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解方授衔少将,彭德怀亲自找毛主席理论,毛主席:让他当少将之首

1955年解放军授衔之后,性情耿直脾气又火爆的彭德怀元帅找到毛主席,说:“这个元帅我当不了,给我个中将或是上将吧!

首次授衔之后,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授衔低了,有找老领导要求升高军衔的,有要把勋章挂到狗尾巴上的,觉得自己军衔高了的,彭老总可是第一个。

毛主席对彭老总这位韶山冲的老乡,多年的亲密战友的脾气秉性还是很了解的,彭老总这样说话,意不在此,背后肯定有原因,于是连忙询问。

彭老总怒气未消,仍然大声说道:“司令员是元帅,参谋长只是个少将,我看我还是授个中将合适,最多是个上将。

毛主席一下子明白了,彭老总这是为自己的下属“打抱不平”来了,这个人就是就是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参谋长解方

解方到底有多大的功劳和本领,能让彭老总亲自找毛主席“发火”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彭老总口中“诸葛亮”式的人物。

1.富二代“解如川”

解方是吉林省东丰县人,原名解如川,解沛然,他的父亲当过清末民初的政府官员,解家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解如川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然而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解如川并不受自己老爸的待见,原因是在解如川很小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小老婆。

和无数影视作品中的剧情一样,小老婆年轻貌美、能说会道,很快得到了父亲的宠爱,而解如川和母亲,自然遭到了冷落。

解如川的父亲常年在外,解家的家事全由这位“二房”把持,解如川和母亲遭受白眼,一度每天与家里的仆人同吃大锅饭。这与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富家子弟”的形象天差地别。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境遇,才使解如川和其他富家子弟不同。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从小学到中学都是拔尖生,而“二房”的儿子却不学好,吃喝嫖赌,成了标准的纨绔子弟。

解如川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父亲对解如川刮目相看,以后就偷偷给他一些钱,母子的生活条件才逐渐好转。

2.张学良

解如川15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奉天三中。

奉天三中是个真正的“贵族学校”,里面的学生都是高官和富豪子弟,解家虽然在东丰县是富庶之家,但在奉天三中,只能算是“清贫”。

不过解如川以优异的成绩再次引人瞩目,他入学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免予考试的资格,这是校方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的一种特殊“奖励”。

除了文化课程,解如川爱好广泛,能拉小提琴,会唱青衣,篮球、网球是主力队员,足球右前锋,200米栏全校冠军。

这样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自然成了学校的“明星”,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其中就有“东北王”张作霖的次子——张学铭

张学铭跟解如川是校友,但是并无交集,张学铭觉得解如川是个人才,日后定成大器,于是加以关注,并经常在自己的哥哥——张学良面前提及。

1927年,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强化东北和东北军的需要,在派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到日本留学之后,又拟派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到日本学军事。

张学铭随即提出让解如川一同前往,得到了张学良父子的赞同。但是张学铭将此事告知解如川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此时的解如川的志向并不远大,他在学习虽然接触到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但是他的夙愿却是努力学习,替母亲争气。

所以当张学铭让他到日本学习军事的时候,解如川并不愿意,他告诉张学铭,如果到日本,自己想学习医学,日后想成为一名医生,一是为了救死扶伤,二是可以尽早自立,解救母亲生活之苦。

张学铭将解如川的想法告知张学良,张学良写了一张纸条,让弟弟转交给解如川,解如川打开纸条,上面只有四个字——大医医国

一语点醒梦中人,对于聪明人,无需多言,看到这四个字之后,解如川心底的爱国意识和为母亲争气的心愿结合了起来,稍加思索后便答应一同前往。

解如川的父亲得知儿子被张学良少帅保荐,和张家二公子一同前往日本学习军事,喜出望外,想到日后定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于是一改往日对解如川母子的冷落态度,竭力赞助,解如川母亲的生活状态首先得到了改善。

3.日本留学

1927年,到达日本的解如川等中国学生先到成城学校进行学习,在这里补习日语和学习初级军事学,这里也是中国学生投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

到校仅仅半年之后,张学良就亲自调解如川等留学生回国,并把他们编入自己的部队中,让他们体验真正的军旅生活。

毫无疑问,张学良非常看重这批留日学生,把他们编入自己的部队是想着重培养。张学良还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这些留日学生,并对他们说:

你们已经立志当名军人,为国家社稷出力,我很高兴。你们尚年轻,现在要体验军队生活,然后到日本去读书,回来再做事,做事后再去读书做一名真正的军人,只有救国的血性是不够的,还要有学问、有才干,才可能有作为。日本一个区区岛国,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先败大清帝国于威海,后败俄罗斯帝国于远东,把两个强邻都打败了,这里面自有他们一套富国强兵的经验。你们到日本去,要处处留心,发愤学习,把他们的经验取过来,回来改革东北的军事与政治。

张学良的话给了解如川极大地鼓舞,使解如川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只想着母亲和自己的小家庭的县城富家子弟了。

不久后,张学良又让这批留日学生参加了涿州之战,让他们见识了真实战场的残酷,这是解如川第一次接触实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50年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涿州之战,以强攻固守而闻名于全国,成为张学良与傅作义的成名之役。我是在那次战役中,第一次认识了铁与血,认识了战争。

1928年,结束了军旅体验生活的解如川和张学铭等9人重回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按照学校的规定,新学生入校前,需要先在日军部队中服役,于是解如川就到了日军第三师团第六联队当兵,而这个日军联队的联队长,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也是后来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名叫冈村宁次

4.逃兵

1928年5月,侵华日军在济南与中国军队冲突,制造了“济南惨案”,中国军民伤亡达1万多人。随后不久,解如川服役的第六联队即奉命调援侵华日军。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让解如川大为愤怒,为了表达抗议,他私自离开了服役的日军部队。

解如川的做法是置自己的前途与安危于不顾,日本军队军纪极严,私自离队如同逃兵,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

另外,解如川私自离队意味着不能进入陆军士官学校进行学习,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的“前程”,要知道蔡锷、蒋介石、阎锡山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许多好友为解如川捏了把汗。

解如川对关心自己的朋友们说:“我自己的名可以不要,利也可以不要,但是中国人的脸面不能不要,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替日本人为虎作伥!

当时的日本军方为了拉拢奉系势力,并没有对解如川加以追究,仍然准许他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但是暗暗记下了这个有“反日倾向”的学生的名字。

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解如川继续发挥他的优良传统,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骑术、射击异常精湛。

他的许多战术作业答卷,很受日本教官的欣赏,经常作为范本展示。毕业时,解如川的成绩本来是第一名,但是因为他的“反日”前科,被校方改为第三名。

三年日本留学,解如川学到的军事知识,为他以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基础。但是同时,目睹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之后,更让他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反日派”。

解如川毕业时,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一把由日本天皇名义授予的军刀,这是这所学校的至高荣誉,但是在解如川的眼里,颇不以为然,他早已看穿这种奴化教育的伎俩。

5.学生打老师

1930年,解如川归国,受到了张学良的接见,此时张学铭已经是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长,他很想让解如川过去协助他,于是张学良把解如川派往天津,协助张学铭搞警察和保安队的工作。

解如川到天津后,仅仅几个月,就把原天津公安局保安队整顿得面目一新,在动荡局势下的天津社会治安日趋稳定,外国人和外国驻军在天津的挑衅行为大为收敛。解如川的爱国热情、勤业精神和谋事干练,令天津官员刮目相看。

解如川因为整顿保安队而名声大增,但是他仍然保持着极其“正派”的生活作风,不吸烟、不喝酒、不嫖不赌,为人又极其慷慨,这在“旧军队”中难能可贵。

许多地位显贵的人佩服解如川的人品,想要和他攀亲。张学铭想要把自己的小姨子介绍给他,张学良想要把妹妹嫁给他,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也想把女儿嫁给他,但解如川觉得和这些人结亲有攀附之嫌,于是拒绝了他们。

解如川的拒亲不但没有惹怒这些高官,反而令他们更加敬重他,认为他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1931年11月8日,在日军发动9.18事变而侵占东三省之后,又在天津发动“天津事变”,当天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大婚之日,张学铭主持婚礼,日军趁机以汉奸便衣队为先锋,策划11月8日晚举行暴动。

虽然是主要领导大婚之日,但是天津并未疏于防范,解如川当天就得到密报,得知日军将于晚上暴动,于是就事先在日租界周围戒烟,严阵以待。

当晚10点半,日军军营吹起号角,汉奸便衣队分三路出动,攻向市政府、公安局和一些警察所。解如川立即从公安局赶往前线,指挥早已准备好的一大队和三大队猛烈反击,战至天亮,将便衣队赶回了日租界。

这是日军在9.18之后在关内遇到的首次有组织的抵抗,年仅22岁的解如川在这次战斗中崭露头角。

9月6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在炮火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卷土重来,解如川镇定自若,指挥保安队从容应对,用手榴弹、机枪、步枪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并且越打越顺手。

张学良当天就“天津事变”通电全国,对日本提出抗议。双方开始谈判,并且边谈边打,反反复复。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日军又发动数次进攻,均被击退,未讨到半点便宜,最终不得不罢手。

日军高级参谋在评说“天津事变”时,说没想到学生(解如川)打老师(日军)打得这样狠,也没想到天津保安队能做出这样的抵抗。

解如川在听说后给日军传话:“中国不是印度、朝鲜,天津也不是北大营!

6.西安事变与兰州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派亲信孙铭九带领一队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捉拿在此下榻的蒋介石,蒋介石听到枪声逃跑,只穿着睡衣跳窗并翻越墙头逃往后山。

孙铭九带兵来到蒋介石的卧室,发现没有人,立即四下搜寻,在院里围墙旁发现一只皮鞋,墙头有攀爬的痕迹,于是命令部队上山搜寻。

终于,在后山的半山腰,活捉了只穿了一件睡衣,在夜晚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并且摔伤了腰的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武力扣押蒋介石,逼迫其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

西安事变当天凌晨,身在兰州的东北军第51军参谋处科长解如川收到来自张学良的密电,他是张学良组织的“抗日同志会”的成员,这是用专用密码发来的,张学良交给他时说到紧要关头才会用到,解如川马上动手翻译,猜译出两句,就令他倒吸一口冷气。

军事会议破裂,我与杨主任合作,于今晨3时对蒋委员长实行兵谏,已将其及中央军政要员扣押……

解如川看到这里,心说“干得好”,但是随即想到,扣押了蒋介石,张学良如何善后呢?处理不当,顷刻间就会全国大乱。

于是解如川立即让精通电讯的通讯营长一同翻译电文,看张学良的下一步指示,两人一刻都不敢懈怠,翻译出了张学良密电的全文。

…速转达五十一军,立即在兰州配合西安行动,切断绥署与南京之任何联系,将胡宗南部两个团,绥署特务营及军统有关武装一律缴械,对重要人员限制其自由,发表声明拥护八项救国主张……

解如川看完电文,觉得事不宜迟,于是立即找到参谋长张忠干和张熙光,两位参谋长看过电文后呆立屋中,喃喃自语:“石破天惊!石破天惊!”。随后询问解如川:“你看该怎么办?”

解如川说:“这是张副司令的命令,自然要执行!”但是张忠干说到:“此时军长师长都不在,这样用兵,事后如何善后?”

解如川心急如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木已成舟,我们必须和张副司令同进退,如不先动手,兰州马上就会陷入混乱,兰州是西安的后方,稍有差次,局面就难以收拾。

在解如川的劝说下,两位参谋长下定决心,和解如川拟定了行动方案,并且通知军队干部开会,宣布了张学良的命令。

晚上7点,51军分头行动,扣押了绥署官员,并且解除了中央军两个团的武装,这就是给了“西安事变”最大支持的“兰州事变”。

“兰州事变”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威,增强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谈判地位。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即通电全国,但是他的交通处长蒋斌并未将电报发出,而是偷偷发给了南京政府,南京随即切断了西北地区的一切通讯,2天之后张学良才发觉。

如果不是张学良给了解如川专用密电码,那么兰州的中央军很可能会进攻兰州的东北军,那么兰州就会一片混乱,局面难以收拾。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早就安排解如川这个心腹在51军,当自己的“卧底”,才使兰州没有生乱。

不过令张学良没有想到的是,解如川早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51军唯一的共产党员。

7.解放海南岛

抗战全面爆发后,解如川随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到了1939年,解如川就升任第51军114师少将参谋长。

与此同时,他在东北军中秘密从事地下工作,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出了贡献。

1941年,解如川公开了自己共产党的身份,回到了延安,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接见,毛主席对解如川说:“如今你已经回到家了,解放了,应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不要叫解如川,解沛然了,叫解方如何?

解如川欣然接受,改名解方,取的是“解放”的谐音。

解放战争时期,解方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兼参谋处处长、辽北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十二兵团参谋长等职,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解方参与的很多战役和战斗,有熟悉内情的老人都说,这些仗之所以打得好,就是因为参谋长解方的一个建议,或者一个方案。

1949年广西战役结束后,时任12兵团参谋长的解方就对韩先楚说,东南已经没有大仗可打了,接下来应该是打海南岛了,海战是陌生领域,应该早做准备。

于是二人开始派人在南宁搜集关于海洋、海战的一切资料,并且进入紧张的学习之中。

果然不出解方所料,仅仅几天之后,他们就接到了进攻海南岛的命令,开赴雷州半岛。

当时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失败——金门失利,三个渡海的团全军尽墨,上到毛主席、林彪,下到一线部队指战员,大家都心里没底。

海战是陌生领域,又刚刚经历了失败,阴影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进攻日期一拖再拖,急坏了早早就做好准备的解方和韩先楚

两人到达雷州半岛后,一刻不停,研究琼州海峡的季风、海流、潮汐,走访老渔农,训练战士的海战能力,制定了1950年谷雨前进攻海南岛的作战计划。

眼看进攻日期延后,韩先楚心急如焚,发出了几封越级的电报,把方案捅到了正在莫斯科的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在经过反复思考时候,觉得韩先楚的方案可行,于是同意了在谷雨前进攻海南岛的方案。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40军43军一鼓作气解放了海南岛,最后大家都认为韩先楚以一人之力促成了这次战役,避免了海南岛成为“第二个台湾”,是解放海南岛的最大功臣。

殊不知,韩先楚的坚持正是建立在解方的工作之上的,如果没有解方的那些详细数据和作战方案,韩先楚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所以说,解放海南岛,解方功不可没。

8.抗美援朝的“诸葛亮”

1950年6月25日,海南岛解放仅仅1个多月之后,朝鲜战争爆发,解方敏锐地意识到战火可能会烧到鸭绿江,中国最终可能会出兵。

于是解方立即给四野的领导写信,主动要求到东北,他是最早一批主动请缨去东北的将军之一,接下来解方从12兵团参谋长改任13兵团参谋长,后来任志愿军参谋长。

到达东北的解方立即开展工作,了解13兵团所属的各军、师的位置部署,朝鲜人民军和敌军的情况,朝鲜的地形,还有我军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

当时还没有做出入朝参战的决定,但是解方已经立足于应对最不利的局面,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众所周知,彭德怀是临危受命,仓促上任,到达东北后就发动了第一次战役,25万人悄无声息渡过鸭绿江,拥有现代化侦查手段的美军毫无察觉,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后,参谋长解方被彭德怀称为“诸葛亮”,“叫诸葛亮来谈谈情况!”是彭老总最常说的一句话,彭老总脾气火爆,经常对人发火,唯独没有对解方发过火,从“诸葛亮”的外号可以看出,彭老总是十分佩服解方的。

开城谈判的时候,解方又作为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与美军代表唇枪舌剑,经常怼得美军代表哑口无言,被美军标记为谈判桌上的最大对手

解方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被彭总称赞,称回国后要把解方推荐给周总理,让他干外交,这样的军事外交人才不多。

解方还被一直处于幕后的传奇人物李克农高度评价:“立场坚定,善于动脑子,讲话有水平,非常机敏,是个难得的人才。

抗美援朝被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作为参谋长和谈判代表的解方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少将之首

1955年解放军授衔,解方被授少将,彭德怀觉得不公平,有人说解方是旧军队出身,所以授衔低,彭总火冒三丈,说:“我也是旧军人出身,元帅中有几个不是旧军人出身?

并且亲自找到毛主席理论,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对毛主席说:“志愿军司令员是元帅,参谋长只是少将,我看我还是当个中将吧!

毛主席对彭德怀说:“你还是要当元帅的吗,解方就让他当少将之首吧!”

解方就成了802位少将的首位,各位读者觉得解方的少将低了吗?

文章标题: 解方授衔少将,彭德怀亲自找毛主席理论,毛主席:让他当少将之首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307.html
文章标签:军衔  彭德怀  中国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