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4 11:26:58 | 作者:Danielcat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药是怎么发明的
绿杨 深圳 2021-5-14
药是从哪里来的?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药店买的或医生开的。不过稍微思考一下,是药企生产的,当然这就免不了提到药物研发,所以药是研出来的?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药物研发平均时间要14年,投入数十亿元不等。
药这玩意儿,研发起来这么恐怖?这也是现代医学的严谨性的体现,药物研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通过各种检测和权威认证等等,想想就头疼。更可怕的是,药物研发如果失败,那么所有的投入就打水漂了。另外,药物的专利保护期也就几十年,这研发周期就去掉了三分之一左右,新药上市后需要尽快收回研发成本,这也是新药贵的重要原因。随便说一句,保健品不要药物,研发自然赶不上药物严格,大家购买需谨慎。
扯远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回到药物是怎么诞生的。我们现在对药物是研发出来的不以为奇,其实药物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来的。人类药物的发现和创造大致分为3个阶段:一开始是从大自然发现有药效动植物;然后是药物标准化种植或生产;最后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新药。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我们来看看大家熟悉的几种药物诞生的故事。
从大自然里面找灵感,发现有药效的植物或动物,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中药就是很好的代表。一开始其实没有药和医生的概念,原始部落里面基本都是“巫医”,不要对巫医这个词不敬,恰恰相反巫医很多时候还可能是宗教领袖、酋长、神明的人间代表。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生病时怎么回事,认为这个天地神明对人的惩罚,所以需要求助巫师祷告神明免除灾祸。很多时候,人的自愈能力就把身上的病痛给修复了,但是巫师并不能完全依靠这种“莫名其妙”奇妙的力量治愈病人,所以就必须研究“药物”——发现某些植物可以消炎,治疗腹泻等等,不一而足。后面就陆续出现了专业的救人治病的“医师”,医师会根据病人的病症开药方,这样的药大部分的来自大自然的动植物或者矿物成分。
这段长达几千年的时间,人类只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药材,还没有能力提纯药物里面的有效成分,更不能自己合成药物。这段时期在药物研发史上被称为植物时代。
发现“有用”的药之后,难免就会遇到一个新问题:用多少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标准化的问题,关键在于发现和提纯药物的有效成分,建立标准的生产流程和质量体系。这点与我们日常做菜类似放盐类似,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牌子的食盐,同样一勺咸淡不一样,这是食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不同导致的。药也是一样,比如人参、黄芪、当归什么的,产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药效都是有差别的,主要是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好的老中医给你开药,会根据药材的产地酌情增减用量,就是考虑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差异。
我们在来看看“吗啡”(俗称麻醉剂)的由来,吗啡有镇定止痛的作用,是从罂粟(俗称鸦片)中提炼出来的。鸦片之所以会成为最早的提取药物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它的镇痛效果特别强。第二是,鸦片的提纯工艺特别简单。只要把尚未成熟的罂粟果实碾碎,把流出的汁液晒干,磨成粉末,就能获得纯鸦片。早在5000年前,苏美尔人就掌握了这套工艺。后来,苏美尔人把它教给了亚述人,亚述人又告诉了巴比伦人,后来又传到了埃及。这套传统工艺,一直使用了4000多年。
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鸦片里面可能有一种有效成分起到了镇定止痛的作用,但是如何提取并获得这种有效成分却是难倒了各路神仙。一直到16世纪,欧洲有一个植物学家,叫塞尔苏斯,第一次发明了用酒精来提纯鸦片,提取出的纯度,要比传统的晾晒研磨高很多,药效也更强,鸦片也因此成为了16实际欧洲最畅销的药物之一。直到这里,我们也只是在药物提纯的路上上更近了一步,并没有最终找到鸦片里面镇定止痛的有效成分。又过了100多年德国有个药剂师叫史透纳,第一次提取出了鸦片里的止痛的活性成分——吗啡因。后来,德国的一个药房,叫天使药房。通过销售吗啡迅速扩张,成了当时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默克制药。毫无疑问,对药物纯度的追求催生了药物提纯工艺的进步,为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药物提供的技术保障。
青霉素的发现和提纯也是类似的故事,二战时期,欧洲战场无数伤员因伤口感染化脓而死亡。当时的抗菌良药磺胺对高烧的伤员已无济于事。面对绝望的伤员,护士只能拿来纸和笔,让他们留下遗嘱。就在这种情形下,一种神奇的黄色粉末被溶解在蒸馏水中注射进了伤员的体内。几天以后,奇迹出现了,许多开放性骨折伤员的伤口不再流脓,很快康复出院了。这种黄色粉末就是最初的青霉素,它很快轰动了整个医院以至整个欧洲,甚至引起了一场“青霉素旋风”。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繁殖的地方其他细菌很难生存,甚至也收集青霉素用于临床试验,发现应对伤口感染确实有效。1929年6月,弗莱明发表论文正式命名这种从青霉菌培养液提炼的有效成分为——青霉素,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的抗菌素。青霉素的发现让很多人免于伤口感染的死亡,在二战时期,难点在于无法大规模生产青霉素,传统通过实验室培养液培养青霉菌的方法获取青霉素的效率太低,1941年6月,弗罗里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合作,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大型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纯度高,产量大,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1945年,弗莱明、弗罗里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以上两个故事可以看出,药物研究进入了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阶段,药物有效成分被发现并提纯出来,极大保证了药物的品质和疗效。这段时期被称为标准化生产时期。
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植物时代到达巅峰。因为人们在新大陆上,发现了很多前所未见的药用植物,这也是植物时代的终结。自此之后,新物种已经被发掘殆尽。这就意味着,人类必须要学会,自己合成药物。新药研发(指合成药物)真是夺天地之造化,难于上青天。研究人员往往是面对一堆的试验设备,天天重复试验记录数据,期望实验室里面的化合物对目标病症(比如癌细胞、病毒)产生效用。从而找到特定的化合物进一步提纯和验证,并实现批量生产。这就无异于对森林里面随便开一枪,然后看看有没有命中目标。
人类第一款原研药——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化学名水杨酸单乙酸酯。早在唐朝,就有使用柳树汁液止痛的方子。近代西方也掌握了从柳树种提炼汁液用于治疗胃痛,这是因为柳树种含有一种天然的水杨酸成分,虽然止痛效果明显,但是副作用也大,那就是酸性太强,容易胃穿孔。这就把药物研发的化学家难到了,传统的药物提纯方法或者改进方法行不通,那只能只能另辟蹊径——人工合成类似水杨酸的化合物,保证药效的同时降低酸性。经过无数的试验和验证——水杨酸单乙酸酯应运而生。那么我们为什么对阿司匹林如雷贯耳,对水杨酸单乙酸酯知之甚少呢?这里有一个关于专利之争的故事,19世纪末,拜耳公司在2款新药研发上,因为派系之争和成本考虑(同时研发2种新药,在当时拜耳这样的公司也扛不住)放弃了水杨酸,而去研发另一种新药。但是别的公司也没有闲着,在拜耳公司放弃水杨酸的研发的情况下,捷足先登完成了水杨酸单乙酸酯的研发和专利申请。等到拜耳反应过来,在去研发水杨酸为时已晚,但是面对市场巨大的蛋糕,只能将研发出来的水杨酸新药命名为“阿司匹林”。这就奇怪了都是一样的药,一样的成分,为什么其他公司的水杨酸单乙酸酯没有阿司匹林买的好。原因很简单,医生和病人都知道阿司匹林好念容易记住,水杨酸单乙酸酯什么鬼,有什么用?如果你是医生给病人开药,是开阿司匹林还是某某公司的水杨酸单乙酸酯,要不你还得解释一番。这也是拜耳公司棋高一着的地方,通过品牌和营销,包装一个新药,让老百姓容易记住,还巧妙的避开了专利的问题。
说到这,文章就接近尾声了,人类虽然从发现自然的药物突破到了人工合成的新时代。但是近些年的青霉素的滥用,疫苗失效等问题也突出。我们虽然掌握了一种新的“造物”力量,但还是要对大自然和科学保持敬畏!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