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1 13:27:55 | 作者:知乎用户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7年灭亡总共只有14年,比第二短命王朝37年的隋朝整整短了23年。秦朝,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走向灭亡,对于研究历史的人理解来说,有必然,也有偶然,更存在可能的变数,可惜偶然因素太大。而一个最大的变数,因为偶然的出现被废。这个变数,就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公子扶苏。
一、秦始皇死前的国家负担。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人口在2500万左右,为使国家进一步强大和便于管理,实施了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动用约200万劳役开凿灵渠、修建驰道、修建长城、建阿房宫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在北部边防又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驻扎在长城一线,防范匈奴进犯;南部由屠睢和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讨百越,使岭南等地划入华夏版图。同时,护卫京师和郡县安全的有30万常规军队。综合起来,全国约有110万军队。
从人口资源对比结果来看,秦朝依靠种田为生的基层人民所受的徭役和劳役,太过深重。还不算严峻的刑罚,对基层老百姓的精神折磨。
应该说,秦始皇在保持南北两面的军队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国家安全需要,可是建筑长城、修建驰道、修建灵渠、修建阿房宫,太缺乏理智和战略性思考。特别是修建阿房宫,无谓地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把原本多年受到战争灾难的人们,又推上了看不见的未来。
秦朝在历史上,有暴秦的评论,重点有两个突出的事件作为支撑,一个是严酷的各种刑罚,另一个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长子,皇位第一继承人公子扶苏,是一个极具仁爱之心的人,在民间享有极高声望。他就因焚书坑儒事件,多次向秦始皇进谏,要求善待天下读书之人。
可是,秦始皇觉得扶苏太宽厚仁慈,不但没有采纳意见,还把他贬去了北方边关,与大将军蒙恬一起负责防卫匈奴。综合分析,秦始皇应该有几个意思,并非真正贬低扶苏。
1、扶苏作为皇长子,是皇位的自然第一继承人,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秦始皇没有理由不重点培养他。反而,会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得到历练。
2、使扶苏远离矛盾中心,在军中得到历练,开阔政治视野,提升治国理政能力。
3、使扶苏与蒙恬一起长期合作,从而获取军中最强势力对扶苏的支持。蒙恬在当时的秦朝,属于军中最大、最强的武将,治军有方,德高望重。
4、把扶苏安排去边疆和蒙恬在一起,还可以起到分化风险的作用。扶苏和秦始皇分开在两个地方,如果秦始皇受到敌人威胁,扶苏可以带兵驰援,也可以内外夹击敌人。
可惜,扶苏在沙丘政变时,被赵高假传圣旨,在逼迫下自杀身亡,秦始皇寄托在他身上的所有期望,都被无情地消灭。
假如没有沙丘政变,扶苏继承了皇位,秦朝会不会快速灭亡。
1、扶苏天性仁慈宽厚,当皇帝后,必会仁政天下,不会继续执行秦始皇时期的严苛刑罚。
2、扶苏与蒙恬一起在边防护卫国家时,必定会经常接触底层军士、百姓,了解当时国家的老百姓疾苦和真实现状,在制定国家政策时,会充分考虑百姓负担。
3、扶苏若当了皇帝,必会重用蒙恬、蒙毅兄弟,赵高、李斯等人会被远离,李斯主导的法家思想必会被弱化,儒家文化会受到尊重。
仁政得民心,暴政丧民心。如果扶苏当皇帝,休养生息必定会是一件重大安排。老百姓的负担不再沉重,有了生活的希望,就不会反对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六国贵族们和地主阶级,虽想起来夺权,但失去了土壤,没有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和呼应,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效果。国家的命运,必定会得到延续,不会快速灭亡。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