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31 03:58: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清王朝当时的人们也是一致对外的。当时就算英国不打莫卧儿帝国过不了多久他们自己国家也会把自己整的亡国,当时王朝引导了后期也没有什么实权和权威性的,统治下的部落也是不听指挥很多年了,总的来说,当时也是因为分裂而沦为殖民地,中国也是因为统一而保持了独立。与中国的统一国家不同,印度是一个分裂的民族地区,统一时期也不超过200年,这几千年一直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因为宗教有这个各地的环境,清朝对其他民族统治和管理比较深的一个朝代,同样清朝统治者也比较认可传统汉族知识,清朝也是开始科举制,然后,各种知识分子就开始忙着应考,也就不再折腾了,他们也就接受了民族,对于蒙古人统治的取消科举制,这绝对是统治者最高明的一个地方,让知识分子开始了自己的上升的道路,而且还笼络了各种人才,不但选拔人才的途径,也是有一个比较稳定朝代的好处,毕竟当时中国也是很多人是文盲,民间的话语权也是掌握在了读书人的手中,他们认同了当时的朝代就等于百姓的认同,所以政权也就稳定下来了,而且从制度层面上看,清朝是中国集权的一个最厉害的时代,对于各种官员和疆域的控制也是特别牢固的。而且当时的皇帝都是自己是上手的,当时人口也比较少,一旦控制不行,汉人也会造反,大清的江山也没有办法保存下来,所以当时也设立了军机处和什么大学士,但是他们也没有发出命令的权力,只是咨询的,地位虽然地位高,但是没有实权,印度宗教民族也是比较复杂的,印度的民族共有160多种,印度人也团结信仰问题,也是各种不一样习俗,当时英国也是给他们印度的子弹涂了各种印度民族的信仰所以他们信仰也不能被泄露所以他们真正的团结对外虽然结果很快被镇压了。
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只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就比较好理解这个问题了:
一、英国人“以印度人打印度人”最终步步蚕食灭掉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开创者巴布尔
自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征服印度北部地区建立莫卧儿帝国起,这个帝国在很短的时间就占据了大半个印度半岛,为了巩固统治,这个帝国的历任统治者都沿袭着建国者巴布尔“以印治印”的策略,也就是把土地分封给印度当地的封建主,与他们达成协议以获取这些封建主的政治支持,巩固帝国的统治。到了帝国第三任统治者阿克巴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之后最终形成了一个北起中亚、南达德干高原、东西都抵达海边的莫卧儿大帝国。
可是到18世纪初期统治者奥伦泽布去世时,莫卧儿帝国已经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莫卧儿帝国紧接着又爆发了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起义,帝国集中全国力量用了十几年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极大地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力量,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随后的1748年,阿富汗乘机入侵莫卧儿,击败了帝国赖以依靠的马拉提人军事力量,甚至几度攻占德里。此时的莫卧儿帝国已经是名存实亡,国家的统治权力已经被各地的总督掌控,这些总督很多都是由各地土邦王公兼任,这些王公之间也是彼此征战不休,国家陷入了更加混乱、四分五裂的局面。
早在17世纪初期,英国人就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了,随后这个公司逐渐演化成英国侵略印度的工具,随着东印度公司实力的增强,逐渐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以及孟买,并各设立一个省总督进行管辖,这些地方就成了英国日后侵略印度的根据地。英国政府不断地授予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媾和权、审判权等,1757年,英军在击败了印度军队后扶植了一个亲英派印度人做了孟加拉的纳瓦布(印度各省总督的称呼),但是鉴于印度背后的法国支持,英国此时保持着相当的克制。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之后,胜利的英国于1767年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规定各省督直接由国家任命,开始了英国对印度的直接殖民统治。英国人对印度实行的是“分而治之”和“以印治印”的策略,以达到“让印度人打印度人”的目的,在占领区扶植亲英印度人作为代理人,再利用印度各邦之间宗教、民族的对立以及种姓制度下民众的不满制造矛盾。
使得各个地区之间更加离心离德,随后发动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一步一步的蚕食印度领土——1774年占领奥德、1822年占领迈索尔全境、1849年又吞并了旁遮普,到此为止莫卧儿帝年至国领土已经基本被英国占据了,莫卧儿帝国的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沦为傀儡。由于英国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剥削最终激发了1857-1859年的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莫卧儿帝国的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被起义人民拥立为印度皇帝,起义失败后被英国政府放逐,莫卧儿帝国覆灭。
二、英国人灭不了清朝的原因分析
“六不总督”叶名琛
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取得巨大的成就,英国在近代工业、坚船利炮等方面甩中国几条街,就军事力量角度来讲,装备近代武器的英国军队绝对要强过还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清朝军队。但是英国毕竟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就那么点,要想吞下中国这个大胖子,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战争胜利的最根本因素在人民群众中,三元里抗英斗争已经让英国人领略到中国人的不屈性格和民族精神,打败清政府不难,但是要想征服全体中国人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其次,当时的英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大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在广阔的亚、非、拉美、大洋洲,英国的殖民地都需要派驻军队进行驻守,而英国人口数量是有限,英国人也自知自己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其他地方抽掉不出兵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战争了,而当时的清朝政府,治下拥有四万万民众和上百万军队,国土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战略腹地广阔,英国要想灭亡清朝又怎么可能?。
再者,清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国家行政体系确立了从上至下的管理机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命令,也不存在所谓的封建小王国,英国根本无法在中国复制对付印度的那一套手段,再加上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士大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性格的培养,英国人想要征服清朝,就变得更加不可能了。如英国在第二鸦片战争中好不容易攻陷了广州城,也遭到了“六不总督”叶名琛誓死不从,这就让英国人无从下手了。
最后,鉴于当时的交通运输和后勤补给条件,如果英国不顾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非要强行灭掉清朝,势必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再说了,这不还有其他的列强在盯着清朝这块大肥肉嘛,你想独吞?试问其他列强会袖手旁观吗?所以转而让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现了“以华治花”的目的,这一点成为了日后各国列强的共同对华思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不是厚颜无耻地说了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副奴才嘴脸,不正是英国等西方列强最想要的吗?
日后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也曾清楚地说过:“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19世纪中期以后,虽然说印度和中国都为东方的大国,但是命运却截然不一样,印度在1849年被英国完全吞并,成为了其殖民地,而中国虽然开启了其不断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但单单一个英国是绝对不可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完全是痴人说梦,以蛇吞象。即便是半个世纪以后,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都自己承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智力统治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
1526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占领了印度北部,建立起了莫卧尔帝国。到了第3任统治者阿克巴时期,莫尔帝国已经成为雄据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大帝国。但当其发展到18世纪初的时候,莫卧儿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再加上内部爆发的规模宏大的锡克教起义,政府花了几十年时间才镇压下去,极大耗损了印度的国力。1748年阿富汗入侵印度,几乎攻下了首都德里,此时印度莫尔帝国已经名存实亡。印度早已一片散沙,其实是被割据各地的总督和王公实际控制。这就为英国人到来之后采用以印制印、分而治之、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提供了条件。
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先是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格达和孟麦这几个最重要的经济城市,然后以此为跳板,逐步控制整个印度。英国人巧妙利用印度人之间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阶级矛盾培植自己的代理人,最终在一八四九年占领了印度最后一块地区旁遮普,使印度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1857年到1859年,印度人民不堪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发动了大起义,他们拥立莫卧尔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巴哈杜尔为印度皇帝,但起义很被英国残酷镇压,末代皇帝被驱逐出境,莫卧儿帝国彻底灭亡。
19世纪中期,英国虽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实力甩开中国一大截,但此时大清王朝刚由盛转衰,衰落的过程是缓慢的,中央集权尚很强大,英国人很难采取如它对付莫卧儿帝国那样的方式来控制中国。英国只有几千万人,兵力有限,这时候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摊子铺得太大,想吞没占地10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4亿人口的大中国,谈何容易。印度虽然也是东方文明古国,但其在历史上多次被他国所吞没,国民很快被征服国的文化所同化。简单点儿说,印度在历史上被亡国灭种不是一次两次,反抗意识和能力比中国差太远。中国传承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威武不能屈的儒家思想,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列强想要使中华儿女彻底投降认输非常困难,历史上只有少数的几个少数民族灭掉了中原政权,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反过来都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只要文化在,他国是灭不了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