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大漠孤烟直——写在恩师王文芳先生的八十大寿

时间: 2021-07-30 10:26:31 | 作者:无味君林道淡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大漠孤烟直——写在恩师王文芳先生的八十大寿

前言:十多年前我以為自己可以學習王文芳先生的藝術,今天我越來越覺得,他老人家的藝術是一股從大漠深處升起的孤煙,不論是誰都無法攀緣,只能仰視!我曾經在《硯邊絮語》一文中說過,有一種畫家是唯美主義者。美是他們的畢生追求的目標,他們是用自己純潔心靈和自己一生的生命來創造美的人;他們把繪畫當做一種語言,一種讓自己與世界的溝通和表達方式,把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美的感悟,借助繪畫藝術語言,既充分而又隱晦地表達出來,以達到自己與世界的平等溝通的目的。為了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他們會用大半輩子時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他們是藝術殿堂裡面的殉道者,心中懷抱著一塊聖潔的藝術香巴拉。繪畫藝術在他們的心裡是一首詩、一支歌、或許是一種極少數人才能領悟到的一種思想境界。他們能夠享受孤獨,善於咀嚼寂寞,能夠在孤獨和寂寞中取得自己最想得到的精神營養。不論條件多麼艱苦他們也不會因為環境而放棄。也許能夠理解他們的人都早已離世,或許尚未出世, 或者就在世上但是處境也跟他們一樣不為人知,這些在他們心裡都不會在意。他們是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上孤獨地遊蕩著的一個美麗而善良的幽靈。美,才是他們畢生神往和追求的聖地,王文芳先生就是這樣的藝術家。

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句名言:世間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光。王文芳老師在他的《我的山水畫宣言》說到:「在石魯之前,有誰發現過黃土高原的美?更重要的是誰創造了黃土高原的藝術美?」,這裡我也借用一下:誰發現了西北大漠深處那種肅穆莊嚴的美?是誰最早創造了大西北那種雄壯而又蒼涼的美?西北大漠風光的那種蒼涼之美,在唐代詩人的邊塞詩中常常出現,但是把它當作中國山水畫的題材的第一人卻是王文芳先生。我的一生中讀書雖然不算很多,但是也經歷過很多老師,最讓我發自內心由衷敬佩的老師就是王文芳先生,王文芳先生是北京畫院的山水畫導師,他是我一生中拜師學藝的最後一位老師。2007年從北京畫院山水畫研究班結業出來之後,我一直都很想寫一篇關於介紹王文芳先生作品的文章,但是一直都不知道該從何寫起,十年後的今天,我才突然發現了一個醒目的主題就是追尋純粹與虔誠,而能夠成就王文芳老師山水畫藝術的,就是當下文人中很流行的嚮往——詩和遠方。

我常常觉得純粹的藝術家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一群人,恩师王文芳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別人都在為追逐財富、權勢和名声日夜不停地奔波操勞算計的時候,他卻能夠安靜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首先是作為藝術家王文芳先生在藝術道路上是非常幸運的,据王老师自己介绍,他能够進入中央美術學院读书是纯属幸运的偶然,到底是怎么個过程,他也没有过多地解释,我只知道他在1962年從國內所有年輕的繪畫愛好者共同嚮往的美術專業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又很榮幸地走進了中國畫壇的制高點北京畫院,跟随一群德高望重的中国画藝術老前辈们學習中國山水畫創作。這兩個高點為他後來的很多藝術創作生涯省下了不少麻煩,让他比别人少走了不少弯路。他在年輕時代就有機會零距離接觸到當時的國內一流山水畫大師,並且能夠有機會拜在秦仲文、宗其香和李可染等一代中國山水畫大師的門下,长期接受到這些國內一流山水畫大師們的耳提面授,為他以後的中國畫創作,開創出自己的山水畫藝術創作風格做了堅實的鋪墊,但是这种幸运也让他背负着一种高尚的使命,对山水畫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別人都只是把畫畫當作一種職業生存手段的時候,他卻能夠把繪畫藝術當作自己心中的香巴拉,並且成為他一輩子的精神和肉體的皈依。现在秦仲文、宗其香两位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李可染先生也已经驾鹤西归,但是跟随這些前辈们学习的这些陈年旧事雖然事過多年,每当王老師回顾起這段經歷的時候,臉上都會露出一種无法掩饰的幸福笑容。

在十年動亂期間,一部分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被革命了,很多人放下畫筆追隨大潮流去鬧革命了,青年的王文芳先生沒有被革命的洪流所夾裹,卻利用這個空檔時間走出北京畫院的創作室,逃出熙熙攘攘的北京城,背起行囊走進了大西北廣袤無垠的土地,開始了他夢中的詩和遠方。

充滿著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的大西北給了他水墨山水畫藝術創作的靈感,他也發現了自己的靈魂和使命之所在。在大西北這塊充滿著原始野性和暴力的土地上,他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憑借著自己對山水畫藝術的虔誠信仰,王文芳先生把自己的注意力傾注在大西北,創造了專屬於他自己的大西北風情水墨山水畫。不論是氣勢磅礡的畫面大開合構圖還是靈活多變的筆墨技巧,他都使用了強烈的對比,每一幅山水畫中,他都能夠把變幻莫測的乾筆焦墨和水跡淋灕的濕畫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大西北雄渾厚重的文化特色,同時又使得畫面的變化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攝影器材和光影技術的高度普及已經把寫實藝術逼得走到了窮途末路,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都開始進入了迷茫之中,什麼抽象藝術,達達主義等等各種繪畫流派紛紛演變出來。中國的山水畫藝術也不例外,傳統中國山水畫藝術經歷了宋代以後的千年的發展歷程,已經造就了一代代後人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以往格外注重傳統的中國畫今後要向何處去?很多人都在思考,當代藝術家如何創作出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藝術語言,美術界喊出了"筆墨當隨時代"、"當代藝術當隨時代",這些都已經成為許多當代美術界的一個最響亮的口號,每一位藝術家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希望能夠給自己找到一個突破口,新的現代繪畫材料和技法的研究探索和應用也是當時的一種潮流。對於這個潮流問題,王文芳老師回答得非常乾脆:當代人創作的作品都是當代藝術。

濕畫法和乾畫法都是傳統水墨畫技巧,筆墨破水的濕畫法在傳統中國山水畫中常用,但是一般都是用來描繪春雨綿綿或者晨霧朦朧的江南風光。如此成功地運用在描繪大西北那種蒼漭雄渾而厚重的土地,創造性地描繪出大西北山水的獨特風格,古今山水畫藝術家中還沒有發現能出其右者。所以本人覺得,王文芳先生的西北風情山水畫藝術是藝壇獨步,已經成就了他的藝術高峰,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完全已經自成一家,在藝術之林之中鑄就了一座雋永的豐碑。

有人说,王文芳先生的作品缺少传统,当然我也知道他们所说的所谓传统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他没有毕恭毕敬地拜倒在古人的脚下拾古人的牙穗罢了。中国近一千多年的山水畫藝術發展史中,能够独树一帜的藝術家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畫家的所谓创作基本上都是求工不求意,他们都是拿着古人的作品来依样画葫芦,没有任何个人独特的藝術形式和思想追求灌输在其中。这种观念陈陈相因已经延续千年,还要美其名曰为了维护文化传统。纵使有人也偶尔会从中创造出一点新意,比如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吃別人剩下的饃"或者翻炒一盘別人剩下的冷饭而已。

對于此类“传统”,王文芳先生早就已經不感興趣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從民國初年的大家們從西方帶回來大量西方美術新思想,中國美術界就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洪水猛兽,其实我们早就已经对这种流傳千年的所謂傳統藝術的东西出现审美疲劳了,但是抑郁于传统守旧思想的压力,每一代人都无法对传统的东西做革命性的创新突破,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人做一些突破传统的尝试,明代的徐渭和清代的"扬州八怪"以及民国初年的岭南画派等人都在尝试突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每一种突破都能够出现一个新的画坛宗师。历史走了到了王文芳老师這一代藝術家們手中,這些所謂的傳統藝術實際上又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面对一个个前面的高山仰止式的大师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每个藝術家都一种前方已经无路可走的感觉,似乎再也沒有推陳出新的可能了,怎么办,如果要走出自己的山水畫藝術道路,只有重新到生活中吸取營養。他的導師李可染先生就是走進大自然進行進行對景創作的先行者。王文芳先生一路沿著對景創作的藝術道路,一路行走在大西北的莽原曠野之中,用王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風一程雨一程",以至於一個強壯的山東大漢終於病倒在玉門關下,僅憑著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年輕人特有的顽强生命力,才從鬼門關前折返。经历过生死關口的王文芳先生,不仅能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也发现了美的真谛。大西北的荒野中他發現了自己的靈魂在為這種狂野的、蒼涼悲壯的美所觸動,他的內心柔軟的地方从此以后就被西北的土地所吸引,他的藝術美的創作衝動被西北的高山雪域激發出來了,他向世人公开发表了屬於自己的《我的山水画宣言》,系统地论述山水画的要旨就是"三美",即笔墨美,形式美和意境美。

考量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在于他对艺术是否拥有自己独特见解,并且把这种独特见解贯穿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我认为王文芳先生的三美,已经给山水画艺术做了一个系统性的高度概括。如果把一幅畫看作是一个人,那么笔墨就是人的肌肉和皮肤,形式构图就是人体的骨骼,而意境就是人的学识修养所流露出来的个人气质。一个人皮肉健康为气色美,骨骼比例匀称为协调美,文化修养丰富,格调高雅为气质美,三美合一美就是近乎完人。同样繪畫作品的艺术美也是三美合一美。

在北京画院期间,我有幸多次目睹王文芳先生当场挥毫泼墨,他的笔墨功底之深厚令人由衷叹服,一张丈二对半的宣紙纸摆在他面前,半天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幅山水畫大作。他的筆法技法豐富,不論筆頭上幹濕濃淡,他都能夠運用自如,用筆力度和速度很講究輕重緩急,藏巧於拙,畫面各種用筆痕跡非常之豐富,他的线条凝重古朴典雅,非常富有表现力,在一幅作品中可以用幾種不同的皴法組合,同時照顧到點和面的應用,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他注重傳統工具材料的使用,並且能夠把筆墨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並不侷限於傳統材料和技法,對於各種現代繪畫材料他也會不斷地進行嘗試。

第二是他非常強調構圖的變化。對於繪畫作品來說,構圖既是表達形式美的一種重要元素,也是最大限度地表現作者的思想內涵的方式。一幅好的繪畫作品,能夠吸引觀眾目光的就是它的構圖,一個好的構圖形式還能讓作品在觀眾心中久久不能忘懷。在跟隨他學習山水畫創作期間,我也會盡量用不斷變換各種構圖形式來請他修正和指導,有些構圖我自己並沒有太大的把握,作品經他認真修改過後,立刻就可以大放異彩。形式構圖也是展现画家才華的重要元素,一個畫家是否有才华,從構圖形式中也可以看到一二。所有的藝術家都要一個共同點,就是渴望着向世人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面,文學家希望的是自己能够語出驚四座,歌唱家们都希望自己在舞臺上演唱的歌曲能够绕梁三日。對於一个才華横溢的山水畫藝術家來說,畫面就是他的舞臺,衹要你有足够的才華,就不甘心讓自己的畫面平庸。有些畫家的作品只能看一幅,如果你看他的個人作品展或者是個人畫集就會大失所望,就是因為個人藝術才華不够,才會造成畫面構圖過於雷同,内容单調。我参观的2021年在北京畫院藝術館舉行的王文芳先生個人作品展,总共展出的各类作品不多,但是他的作品構圖方式非常豐富,濃墨他敢黑,淡墨他也敢淺,但是不論畫面是濃還是淡,都能够摄人魂魄!

中國山水畫歷來都特別意境美,講究藝術家的個人文化修養和生活素养,也就是俗称的畫外功夫。古人云,山水画创作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李可染先生总结了千百年的中国画艺术,提出了"可贵者胆,难得者魂"。魂就是作品的意境,也是艺术家自身灵魂迂回表达,没有灵魂的艺术家不能称之为艺术家。山水画艺术題材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但是它不是生活中的山山水水的简单记录和转达,而是美的意境的再创造。王文芳老师是一個能够善於咀嚼生活的人,生活中所看見的経靂的㸃㸃滴滴,都能够激發出他的藝術創作靈感。他既能够以小见大,也能够以大见小,一幅气势恢弘的巨幅山水大作的创作灵感可以来自于他身边的一块小石头,一幅灵动的小品画的创作灵感可能来自于名山大川。他十分重視作品的意境,他的山水畫作品绝对不是簡單的山山水水,更不是為了畫畫而畫畫,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一個很好的主題,每一幅山水畫都是一篇好文章,都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實纪录,里面都有他個人清晰的主觀意識和理性的思考。透過畫面他表達的是他的愛與恨,也有他的困惑與迷茫。如果說別人的畫是用來看的,那麼王文芳先生的作品是用來讀的,如果讀者沒有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想像力,要想讀懂他的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界中,能够坚守纯粹与虔诚的艺术家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王文芳老师是一个坚守纯粹的艺术家,是一个心地圣洁的虔诚地匍匐在艺术殿堂中的朝圣者,他在山水畫题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大自然本身,但是都被他提炼得非常的干净纯洁,以至于畫间看不见半点尘缘,王文芳先生在当代山水画所达到的巨大藝術成就,将成为未来中国美術史上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一句脍炙人口著名诗句,也是王文芳先生给我们讲山水画审美课的时候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诗,他的山水畫中也常常能让人时时想到这一句蒼莽荒纪的古诗。本來我還準備在這篇文章中對王老師的某些作品做一點簡單的解讀,由於我自己知識的淺薄和孤陋寡聞,怕自己说多了反而褻瀆了恩师作品的原意,只能到此為止。王文芳老师是1938年生人,今年正好是恩师的八十大寿,谨以此文遥祝恩师王文芳先生健康长寿!

文章标题: 大漠孤烟直——写在恩师王文芳先生的八十大寿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7373.html
文章标签:历史  历史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