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陈国良:金代蒲峪路六任节度使考略(3)

时间: 2021-07-27 17:26:42 | 作者:金周大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陈国良:金代蒲峪路六任节度使考略(3)

原载穆鸿利、黄凤岐主编,《辽金史论集》第7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陈国良:金代蒲峪路六任节度使考略(1)zhuanlan.zhihu.com图标陈国良:金代蒲峪路六任节度使考略(2)zhuanlan.zhihu.com图标

  第四任节度使——高闾山

高闾山历经金代世宗、章宗、卫绍王和宣宗四朝,是《金史》书传中仅有的“酷吏”列传二人之一㉟。他虽严酷,伤过人命,但对渤海、女真族事业,却耿耿忠心,初为世宗在辽阳即位时“选充护卫”,又出任极北边防,金的大后方——蒲峪路节度使,终则坚守岗位,在护城抗蒙战斗中不屈而死。

高闾山(?——1214年),渤海族,金代东京辽阳府澄州析木县人,为渤海大族。原居渤海上京龙泉府,后迁入辽阳。正隆六年(1161年),金世宗在辽阳即位时,被“选充护卫”,精勤尽职。调任顺义军节度副使(从五品),不久“转唐括、移剌都乣详稳,改震武军节度副使”。均有出色功绩,调入京中任“曹王府尉”(从四品)㊱,不久又出任大名府治中,转到汝州、单州(今山东单县)任长官——刺史(正五品)。在单州任上,处理其部民杨仙的案件时,由于性直情急,也是法制观念淡薄,拒不执行金朝当时的“制禁不依法用杖决人”的指令,当他看到这一条款时,疑笑说:“此亦难行”。就在当天,“特用大杖杖死部民杨仙”,这一违法伤命事件竟出自一州之长官——刺史之手,败法影响甚为严重,就地“坐削一官”,解除刺史职务,后又调到陕西凤翔府任治中,此后执法甚为严肃,再未出现违法事件,不久复升任原州、济州、泗州等地刺史,政绩清明,升迁河南郑州防御使(从四品),防务事宜甚为尽心。

此时正值蒙古各部进行激烈的战争,不时掀起与金的边境冲突。于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左右,他此任秩满后,升迁到金代北疆蒲峪路任节度使(从三品)。他在金代大北疆幅员万里的黑龙江上、中游两岸进行了边防巡察和整顿,团结以女真族为主体的各族进行边防事务和社会秩序建设,卓有成效。此时正值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并于金章宗泰和六年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畔成立蒙古国,附近各部纷纷归附,对金构成严重威胁。金廷进一步加强各地边防,特别是北部边防,于是高闾山先后被调往与蒙古接壤或接近的边防任临海军节度使和盘安军节度使、宁昌军节度使。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铁木真在进围金中都(今北京)前,先扫除可能救援中都的辽东各驻军据点,于是在贞祐二年初蒙军进围宁昌军驻地懿州城,宁昌军在高闾山的坚强指挥下,固守多日,最后终因孤城无救、孤军无援,被众多蒙军的强大炮火攻破,高闾山在城中又激战多时,被砍杀殉国。金廷得知,照例彰恤,以勉生者,以励士气。

高闾山处在金代末期,金代危亡、衰败的社会景象各处不断呈现,他虽有时表现过激,违法伤命,但他那种忠于职守、尽心国事、注意边防、不逃、不叛、不降而坚守岗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则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任节度使——乌林答乞住

乌林答乞住历经世宗、章宗、卫绍王和宣宗四朝,是蒲峪路已知六任节度使中唯一女真族进士出身的边疆大吏。在任蒲峪路节度使时以罪“夺三官”,但后期不断取得政绩,屡立战功,最后抗蒙赴援中都(今北京)时壮烈殉国。

乌林答乞住(?——1215年),女真族,本名乞住,乌林答部人,其部主要分布在孩懒水,也译作海罗伊水(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海浪河)。该部世与金皇室完颜部通婚,《金史》列于“黑号之姓中”㊲。金朝建国后,成为女真姓氏之一,汉作姓为蔡氏㊳。

乌林答乞住原居纳邻河,后随迁中原居于大名府猛安,是个为数不多勤学向上的女真族青年。他于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考取进士,这在女真族中可谓佼佼者。做了几年基层官吏之后,“累官补尚书省令史(正七品)”。章宗中、后期,山东各地人民反金起义更趋复杂、高涨,各种案件层出不穷,贪官污吏也随时丛生。乌林答乞住被派往山东提刑司任判官(从六品),在任职期间,他能按章屡责,依法办案,秉公处理,不仅不贪污受贿,还对贪贿官吏提出警告和控告,在当地赢得一定的声誉,后调入京城,为英王府司马(从六品),后经御史台的举荐,声其在山东的政绩,还可升任外官,于是朝廷调升其为太原府治中(从五品),在承安四年(1199年)又升迁为签陕西按察司事(正五品),继又调往河南汝州、沁州任长官——刺史(正五品)。

州官胜任,又升迁为北京、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南波罗城)府路任按察副使(正四品)。满任后又于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左右升为蒲峪路任长官——节度使,在任上虽在女真教育文化上有所作为,后因失职,“罪夺三官(即掌镇抚诸军防刺、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解职后,降至德昌军任节度副使(从五品),在此期间,他吸取教训,振作精神,克尽职守,精勤军政,终因“戍边有功”,于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年)“迁一官,赏银百两,重币十端,转利州刺史(正五品)”。

在任上他尽职尽责,于宣宗贞祐三年(1213年)又升迁为同知咸平府(辽宁省开原县考城镇)事,不久又升到北京路大定府瑞州,任归德军节度使(从三品)。以上这些地区都是抗蒙和防蒙的前防地带,他不仅防务有方,而且经验丰富,朝廷非常重视。故又“改兴平军,就充东面经略使。寻罢经略司,改元帅右都监(从三品)”。此时正值蒙古大军会同降蒙金军围攻金中都,他率军赴援中都,与蒙军及降蒙金军遭遇,进行激烈战斗,终因众寡不敌,战死沙场,壮烈殉国。金廷为表彰其业绩和精神,以勉生者,激励士气,在其殉难不久,追“赠荣禄大夫,参知政事(从二品,为执政官、副宰相)”。并以副相的半俸供养其家,以优恤家族子孙。

综观乌林答乞住一生功罪事业,以攻读为始,以殉国为终,中虽有失职之罪,但有多功。其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蒲峪路任职时间虽不长,但对蒲峪路的教育文化各方面都制划了一些措施。尤其是坚持路内各谋克选送两名女真贵族青年士子进女真府学就读问题,他坚持质量、数量标准,一时使西从嫩江流域,东到汤旺河边,南近松花江北岸,北达外兴安岭山巅,四面八方的女真族的贵族青年士子汇聚在乌洛尔河旁和二克山下。这不仅在当时呈现出一派金代北疆教育文化的繁荣景象,推动了北方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为金代南北方社会文化的交流、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

  第六任节度使一一蒲察移剌都

蒲察移剌都历经章宗、卫绍王和宣宗三朝,处于金代晚期、末世,靠家父荫起,世路不正,利用乱世,胡作非为,虽在就任蒲峪路节度使前稍有小功,然贪污败坏,最后被诛。

蒲察移剌都(?——1218年),女真族,本名移剌都,姓蒲察氏——以部为氏,与蒲察通原为同部,但不同宗。蒲察通所在部迁往中都时,他祖所在部则迁往东京(辽阳市),世居辽阳府。其父蒲察吾迭以太子大傅(正二品)致仕,故其得荫举为护卫,其本人“勇健多力,充护卫十人长”,后外调同知秦州防御使事(正六品)、武卫军钤辖,以忧去官。后调朝中,任朝官,为“武器署令(从六品)”㊵。不久“从军”,在军营中被蒙古军击溃俘虏。他于金宣宗贞祐二年“与降(蒙古)兵万余人俱脱归”。宣宗复任命其为“隆安府(今吉林农安)治中,赐银百两,重币六端”。

这时辽东地区多被蒙古军及其支持下的叛金附蒙的耶律留哥所控制。所以不久他又被“遥授信州刺史”。在信州任上能尽职责,“有功,迁蒲峪路节度使兼同知上京留守事,进三阶,改知隆安府事。”他这任蒲峪路节度使于蒲峪路不仅没有什么建树,而且以此职、此地做为他与“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于上京”的蒲察五斤争权的筹码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工具。又于贞祐四年,充辽东、上京等路宣抚使兼左副元帅(正二品),刚过月,又被朝廷遥“拜尚书右丞”。

蒲察移剌都与上京行省蒲察五斤争权,及卖隆安战马,擅造银牌,睚眦杀人,已而矫称宣诏,弃隆安赴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等等严重违法行为,昏庸的金宣宗不仅“皆释不问”,反而,还任命其去洛阳“知河南府事,俄改元帅左监军,权左副元帅,充陕西行省参议官。”不久,又任命其“兼陕西路统军使。兴定二年(1218年)四月,改签枢密院事,权右副元帅,行枢密院于邓州”,他以前罪恶未得惩治,此时变得更无忌枉法,在邓州大搞独立王国,倒行逆施,甚至比拟皇帝行止。御史台查核奏告宣宗曰:“移剌都在军中,买沙覆道,盗用官银,矫制收禁书,指斥銮舆,使亲军守门,护卫押宿,拟前后卫仗,碑妾效内人妆饰”等等一系列罪状。宣宗不得已,才诏吏部尚书阿不罕斜不失捕拿蒲察移剌都归案,审如所奏,判决就地正法。

在金代晚期,蒙古进逼,宣宗南迁后,朝纲混乱,这样处置犯罪大臣事不多,虽能以此以警效尤,但挽不回衰颓的形势,昏暗的统治,金代危亡已成定局。

㉞《金史》卷一二九《高闾山传》,本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本传。

㉟《金史》卷一二九《酷吏》。

㊱《金史》卷五十七《百官志三》。

㊲《金史》卷55《百官志一》。

㊳《金史·国语解》。

㊴《金史》卷一〇四《蒲察移剌都传》本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本传。

㊵《金史》卷五十《百官志二》。

文章标题: 陈国良:金代蒲峪路六任节度使考略(3)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6916.html
文章标签:中国历史  金朝  东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