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不满两个儿子被枪决,毛主席同学谭世瑛进京告状,最终结果如何?

时间: 2021-07-22 20:27:48 | 作者:执笔读春秋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不满两个儿子被枪决,毛主席同学谭世瑛进京告状,最终结果如何?

1955年5月1日,毛主席给谭世瑛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情况困难,甚表同情,寄上人民币一百元,聊为杯水之助。如有所需,尚望续告,年老出门,颇多不便,似以劳动为宜。如体健兴高,亦可出门看看。

收到毛主席这样的来信,谭世瑛内心感到高兴极了。在他看来,毛主席这么关心自己,那么自己有什么麻烦的事情,毛主席肯定会帮着解决。

想到这里,谭世瑛又想到自己那两个被枪决的儿子,他内心的不满再度升起。于是,谭世瑛觉得,要亲自去北京找毛主席,告诉毛主席这件事,让毛主席为自己做主。

抱着这样的心态,谭世瑛出发去北京了,他要去找毛主席。那么,这个谭世瑛是谁,他的两个儿子又为何会被枪决呢?他去找了毛主席,这个事情的结果又如何呢?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湖南湘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毛主席的爷爷那一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靠守着几亩田地生活,生活质量如何全靠老天爷心情。

到了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这一辈的时候,生活依旧贫困。16岁那年,毛贻昌为了谋求生路就外出当了几年兵。后来,毛贻昌又返回老家务农。

在父亲的主导下,毛贻昌成婚了。看着家里穷得叮当响,毛贻昌知道日子不能这么继续下去了。他回忆起自己以前当兵的经历,而后决定再出去拼打几年。

这次出门回来以后,毛贻昌明显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见识过大场面的他,也趁机攒下了一些积蓄。加上毛贻昌本人够努力、够用心,所以毛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过了起来。

和生活的一帆风顺比起来,毛贻昌的家庭稍有些不顺。在毛主席出生以前,家里其实还有个两个儿子,可惜都没保下来。直到毛主席出生后,毛贻昌和妻子才体会到了养孩子的不易。

虽然家里那时候的条件也还算凑合,但是毛主席自小也是个吃过苦的人。6岁开始,毛主席就跟着父亲下地除草、捡柴火、放牛。农村孩子该干的事儿,毛主席一样也没落下。

得益于毛贻昌早些年在外闯荡过的经历,他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毛主席也早早地就启蒙了。不过,那时候毛贻昌让孩子念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以后记账、过日子方便。

和思想老旧的父亲比起来,毛主席显然更有抱负。他不满足于家乡的私塾教学,向往更高层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关于这一点,毛贻昌却有不一样的意见。

在毛贻昌的思想里,毛主席能认字,将来可以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就够了,读那么多的书,其实也不必要。为此,毛主席和父亲毛贻昌之间爆发过不止一次争吵。

可是只要是真心疼爱孩子的,又怎会束缚孩子、不让他们高飞呢?1910年秋天的时候,年仅16岁的毛主席背起行囊,和表哥文运昌踏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那时候,湘乡的东山高小名气很大。这个学校是新式学校,来这里读书的大多是一些家庭条件很好的学生。但是也许为了保护本地人的读书权利,所以东山高小是不接受外乡学生的。

所以,当毛主席和表哥背着东西在东山高小附近驻足的时候,就有学生前来询问情况了:你们也是来求学的吗?毛主席一回答问题,就暴露了自己不是本地人的事实。

于是,附近有学生上前说:这是我们这是湘乡人办的学校,怎么会收外地学生呢?听到这样的说法,尚且年幼的毛主席很是愤怒,同是一个国家的人,怎么读书还分地界呢?

随后,毛主席便和其他人理论了起来。毛主席之前虽然是在私塾读书的,可是基本知识却都掌握得很踏实。一番理论下来,毛主席丝毫不落下风。

而他们的这一番辩论,便被路过的、东山高小的谭咏春老师看在了眼里。看着这样一个读书的好苗子,谭咏春心里觉得,应该给这个孩子一次机会。

随后,谭咏春决定亲自带着这俩孩子去报名处报到。到了报名处以后,负责报名的老师一问基本情况,便摇着头对毛主席说:你们不是本地人,不符合报名的要求。

这时候,谭咏春直接开口说话了:你给孩子们记上个名字吧,万一有人怪罪,我来承担这个责任。报名处的老师没办法,只好给毛主席登记上了名字。

走出报名处以后,毛主席询问谭咏春:老师,您为何要帮助我们?谭咏春回答:你刚才在学校门口的回答让我认识到,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不把思维局限在固定的框架里,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敢于挑战的勇气。以前,也有和你们一样的学子来尝试过,可是他们一被人嘲笑就退缩了。

谭咏春叹口气说:这样的思维,如何能够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真谛呢?可是你不一样,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新希望,祝你们在之后的考试中有个好成绩。

几天后的入学考试中,毛主席发挥正常,卷面也很干净利索。可是令毛主席感到非常失望的是,第二天有一个少年,一脸犹豫地找到了自己。

这个少年对毛主席说:我是前几天那个老师的儿子,我叫谭世瑛,我爸爸让我喊你去我家一趟。到了谭咏春的家里,毛主席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考试成绩是很好的。

可是就因为外乡人这一条,学校里的老师都反对录取。听到这样的消息,有那么一瞬间,毛主席很难过。可难过之后,毛主席又忍不住为自己争取。

于是,毛主席就对谭咏春说:老师,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和表现,都是判断他入学的标准的话,那么这样的学校,还是您那天跟我说的学校吗?

接着,毛主席又对谭咏春说了自己的理想,他想通过学习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来改变这样被束缚的命运。听到毛主席这样的述说,谭咏春的内心很受感触。

所以,谭咏春拍了拍毛主席的肩膀说:孩子,如果所有的学子都像你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强大呢?你放心,我会去找学校反应的。

最后,谭咏春在学校教师的一次集体会上,用自己做担保,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毛主席的试卷后,他才被高山学校录取。可以说,如果没有谭咏春的坚持,毛主席可能进不了这个学校。

不仅如此,谭咏春给毛主席的帮助很多。因为毛主席后续的住宿和伙食费等,谭咏春也一起给他出了。毛主席能遇上这样一位好老师,也的确是他的幸事。

在这里求学的日子里,毛主席从谭咏春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知识不仅是课本上的,更有为人处世方面的。而他和谭咏春的儿子谭世瑛,也有了浓浓的师兄弟情义。

就这样,时间在人们的指缝中匆匆流过。有一天,谭咏春又找到毛主席对他说:润之呀,这里已经再也教不了你什么了,你前往长沙学习去吧!

听到老师说这样的话,毛主席感到很高兴,可是也有一些不安。首先,就算自己想去长沙继续学习,人家也不一定会接收;其次,去长沙学习的开销也很大。

就当毛主席犹豫的时候,谭咏春说:孩子,你放心,我和学校的领导商量过了,我们决定集体举荐你过去。你只要安心读书就行,其他的都不用考虑。

之后,毛主席前往长沙公费读书。再往后,这只翱翔于天空的雄鹰,开始奋发向上了,经历过重重磨难和考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算是日理万机的时候,毛主席也曾经好几次给谭世瑛写过信。直到谭咏春去世以后,毛主席还给谭世瑛邮过300块钱,算是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可是谁曾想到,后来谭世瑛的儿子们犯事,可是谭世瑛觉得儿子们很冤枉,于是他就准备去北京找毛主席告状,想要让毛主席为自己“做主”。

在中南海见到毛主席以后,谭世瑛大吐苦水,说自己的两个儿子被枪决了,但是他们是被冤枉的,他们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儿,都是被人嫉妒,而后恶意栽赃的。

听到老同学这么说,毛主席的心里有些触动,可是他却也没有就这样相信。于是,毛主席给当地的相关部门写信,望他们了解详情以后,把实情告知。

当地的相关部门经过核查之后,就把相关信息转告给了毛主席。可是,当地相关部门核实后提供的这些消息,却跟谭世瑛说的有着很大的出入。

原来,谭世瑛的长子曾经是国民党的营长,跟着敌人干过不少祸害乡里的事;三子当过国民党的排长,跟着兄长也做过不少恶事。被枪决的,就是谭世瑛的长子和三子。

所以,谭世瑛的长子和三子被枪决,是完全符合相关规定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毛主席就把谭世瑛送回了家,而后还写信批评了谭世瑛的做法。

同时,毛主席也鼓励谭世瑛,希望他以后能为社会和国家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谭世瑛在收到毛主席的信以后,开始认真地反省自己,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谭世瑛也就想通了,不再为自己那两个被枪决的儿子的事情不满了。所以他带着自己的四子,在家好好务农。空闲的时候,他还会教孩子们读书学习。1962年,谭世瑛去世。

毛主席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谭世瑛,这是情义;毛主席拒绝谭世瑛提出的无理要求,这是原则。毛主席的身上,有太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了!

文章标题: 不满两个儿子被枪决,毛主席同学谭世瑛进京告状,最终结果如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610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