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如何实现孝道
在当今时代如何实现孝道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是因受“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是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这方面,有不少小学学校开展了以“五心”教育活动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他们通过“五心”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胸怀大志,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他们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孝心奖章”争章活动.这一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也是传统孝道文化在新形势下得以弘扬的有力证明.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的孔孟儒学提倡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尽管在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国古代视孝道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种更为深刻而渊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不宜移易的理念.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并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如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敬老养老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尊老爱幼作为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最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 孝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
传统孝文化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生发的亲情。这种亲情植根于血缘关系,生长于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的婴幼儿时期。同时,在子女的整个青少年阶段,父母都为子女尽心尽力,体现了无私的爱。
2,促进个体关怀他人和社会。
在传统孝文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助于培育子女对父母等亲人的爱,进而外推到对其他社会成员以至民族和祖国的爱。
3,助推家庭养老。
在传统社会,养老问题基本上是在家庭内部解决的,其中孝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谚语中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就体现了这个特征。
扩展资料:
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孝作为一种亲情,蕴含着父母养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子女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关系既不是契约关系,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而是亲情的自然产物,是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传统社会,孝在一些时期与“父为子纲”紧密相连,因而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等级制和威权色彩,使孝的亲情色彩受到严重削弱。这是不可取的。在当代社会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应摒弃“父为子纲”等不合时宜的内容,而着眼于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肉亲情。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专题深思:传统孝文化的现实意义
校长的意思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尊。敬老的道德规范。广义讲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忠孝两全缅怀先祖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忠孝两全。修身齐家治国。演讲攀高的多元化体系。
他一般关心和照顾,陪伴在身边
主要是长陪伴,多关心,多照顾。
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孝道
连日来,晚报的 “孝星”报道成为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点。 “老人生病,护理起来确实相当劳神,以前我爷爷瘫痪,他的4个儿女轮轴转,尚觉得搞不赢手脚。而现在的家庭往往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后辈要奉养4个老人,相比之下, ‘孝顺’二字仿佛更加沉重了。”公务员小曾刚刚结婚,心中的隐忧也道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 董先生最近有些彷徨,家中独子正读大四,马上就要面临着择业。儿子一心想要出国深造,董先生一方面心中不舍、一方面怕妨碍儿子发展。其实,这个问题在儿子心中也早已犹豫了许久, “作为家中独子,若真远走高飞,对父母的照应势必要减少。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了新现象,距离、精力、人力都发生变化,孝道该如何传承?不少读者打进电话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自由撰稿人张先生认为:一颗孝心恐怕是孝顺之基。 如果你发现家中的厨房不如以前干净、父母做饭时居然会忘记关掉燃气、看电视时的音量越来越大、看书时常常睡着;如果你发现他们变得不爱出门、饭菜总是煮得没有嚼劲、一转眼就忘记刚刚说过的话、手中拿着剪刀却满屋子找…… 这时你便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身体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找人代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冷落;请你千万千万要怀有宽容耐心地对待他们,因为衰老的过程也会让曾经年轻的他们感觉抑郁。 ?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请读者们继续打进电话畅所欲言,并推荐身边的“孝星”。
孝敬父母,一切从小事做起!
文章标题: 怎样的孝才是我们当代社会应该传承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