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生智这个人
军阀出身,立场反复,有民族气节,但是却没有很好军事能力,导致南京保卫战迅速溃败。但是坚定虔信,是一个重要的民国人物。
评价一下李宗仁的一生
分不是白拿的过:
他曾经是个军阀,地地道道的军阀,在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内战中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我们湖北,他的桂军在占领我的家乡武汉的时候无恶不作,被我们湖北人民称为虎狼之兵。
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命令广西部队大肆残杀工农群众,桂系成为反共的极先锋。
他的部队参加围剿红军,湘江之战中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他在30年代在广西实行全省皆兵的民团制度,与中央对抗,使广西被外人称为“斯巴达式”的广西,而且他统治下的广西成为半独立于中央的省份。
抗日战争中后期,他的桂系部队也参与了与我八路军、新四军的摩擦。
解放战争初期,他的那些广西部队在华东中原战场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功:
他率领精锐的广西第7军加入北伐军行列,参加了北伐战争,第7军称为北伐最精锐的主力之一,被誉为北伐“钢七军”。
他在抗日战争时提出了“焦土抗战”,号召全国军民誓死与日军血战到底,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
他的桂系部队是全国第一支主动接受改编成中央军的地方军阀部队,他起家的那桂系十万老兵几乎全部在上海、徐州、武汉与当时最凶猛的日军撕杀中报销掉了。
他指挥了台儿庄大战,名扬四海。
他开放了以前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同意中央政府在广西征兵,在抗战时期,全省人口总共才1200多万的广西,由于此前实行的“寓兵于农”的民团制度,大部分青年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兵员比较优秀,所以有130多万广西青年应征入伍,差不多近8个广西人中就有1个出省当兵抗战(这还不包括那些留在广西后来参加游击和修铁路的人),其中大部分被老蒋编入他的中央军。
他在流亡美国的时候,提出国共应该和谈,海峡两岸应该统一,中国应该统一,最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毅然回国,给台湾国民党政府以巨大的心理打击。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早期概述早年就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后入桂林省立纺织习艺厂当学徒。1908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10月 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1913年秋毕业后,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尉队附。1916年 5月 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后转入桂系陆荣廷部,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五旅排、连、营长,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
1921年 任少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他先后将所部改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1923年 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建立联系。10月 经李济深、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 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9月 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
11月 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7月 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统一广西后,任国民党广西省党务特派员和广西省第一届省党部监察委员。
1926年 1月 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3月 广西军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决定,负责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即黄埔军校南宁分校)。
5月 南宁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军第二旅旅长俞作柏兼任校长。
[编辑本段]北伐时期
1926年 7月 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 4月 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5月 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统辖五个军又一个独立师。
8月 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北洋军阀之一的孙传芳主力部队。
10月 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
1928年 1月 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和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
[编辑本段]蒋桂战争
1929年 3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结果桂系战败,逃回广西。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本兼各职。
1929年 秋 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组建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两路军,此后,长期盘踞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1930年 4月 参加冯玉祥、阎锡山反蒋,被推为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进军湖南,支援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同蒋介石作战。
7月 被蒋军击败,退回广西。1931年 5月 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编辑本段]“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在1931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2年 4月 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维持广西的半独立局面。
1935年 4月 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1月 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6年 6月 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陈济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 桂系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五路军,李宗仁被任命为总指挥。
[编辑本段]抗战时期
1937年 7月 抗日战争爆发。
10月 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 指挥徐海会战。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
6月10月 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 4月至5月 参加随枣会战。
1941年 1月至2月 参加豫南会战。
1943年 9月 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
1945年 5月 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编辑本段]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1948年 4月 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1949年 1月22 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但最后又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下达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此后,先后退到桂林、广州,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
11月 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大部被歼,李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
[编辑本段]晚年
11月20日 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
12月 飞往美国。此后,在美国度过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0年 3月 蒋介石在台湾恢复“总统”职务。
1954年 3月,蒋介石正式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务。
1956年 4月到1965年6月 十年间,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为回归祖国大陆作准备。
1965年7月 冲破重重险阻,偕妻回到祖国大陆。7月20日从美国回到北京,在机场发表声明,决定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回国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69年 1月30日 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约30公里的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
[编辑本段]李宗仁 - 个人荣誉
李宗仁
总统府(第一任)副总统
(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
总统府(代理)总统
(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
护国军第六军林虎部排长、连长、帮办营长、帮统
(1916年-1921年)
粤桂边防第三路司令
(1921年-1922年)
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
(1924年12月-1926年)
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4年12月-1926年)
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1月-1929年3月)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
(1926年3月-1926年8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5年9月21日-1928年)
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
(1927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8年2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28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
(1929年1月-1929年3月)
(国民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编组部主任
(1929年1月-1929年2月)
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
(1931年11月-)
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年1月-1938年9月)
(国民政府)武汉政治分会委员
(1928年4月-1929年)
南宁绥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安徽省政府保安司令
(1938年2月-1938年1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
(1945年2月-1945年9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7月)
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北平行辕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委员
(1949年6月-1950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7月16日-1950年)
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32年-1935年)
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
(1935年12月-)
广西绥靖公署主任
(1936年)
第五路军总司令
(1937年2月-1937年8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1月-)
安徽省保安司令
(1938年2月-)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32年)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
(1928年-1929年)
(国民政府)禁
过:
他曾经是个军阀,地地道道的军阀,在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内战中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湖北,他的桂军在占领武汉的时候无恶不作,被湖北人民称为虎狼之兵。
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命令广西部队大肆残杀工农群众,桂系成为反共的极先锋。
他的部队参加围剿红军,湘江之战中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他在30年代在广西实行全省皆兵的民团制度,与中央对抗,使广西被外人称为“斯巴达式”的广西,而且他统治下的广西成为半独立于中央的省份。
抗日战争中后期,他的桂系部队也参与了与我八路军、新四军的摩擦。
解放战争初期,他的那些广西部队在华东中原战场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功:
他率领精锐的广西第7军加入北伐军行列,参加了北伐战争,第7军称为北伐最精锐的主力之一,被誉为北伐“钢七军”。
他在抗日战争时提出了“焦土抗战”,号召全国军民誓死与日军血战到底,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
他的桂系部队是全国第一支主动接受改编成中央军的地方军阀部队,他起家的那桂系十万老兵几乎全部在上海、徐州、武汉与当时最凶猛的日军撕杀中报销掉了。
他指挥了台儿庄大战,名扬四海。指挥一只由杂牌组成的哀军与倭寇最精锐的师团血战,予敌重创,功彪青史。但军事专家一致认为,战役后,李面队日军合围,指挥所部几十万人巧妙摆脱敌人,成功突围,为国家保存抗日血脉的功德甚至比台儿庄战役更有意义。 日军战史里曾评价道:“桂系钢七军是中国军队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他开放了以前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同意中央政府在广西征兵,在抗战时期,全省人口总共才1200多万的广西,由于此前实行的“寓兵于农”的民团制度,大部分青年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兵员比较优秀,所以有130多万广西青年应征入伍,差不多近8个广西人中就有1个出省当兵抗战(这还不包括那些留在广西后来参加游击和修铁路的人),其中大部分被老蒋编入他的中央军。
他在流亡美国的时候,提出国共应该和谈,海峡两岸应该统一,中国应该统一,最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毅然回国,给台湾国民党政府以巨大的心理打击。
伟人评价:
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他:李将军一生做过三件大好事,第一是北伐,第二是台儿庄大战(我觉得应该说是抗日),第三是回归祖国。
毛泽东评李宗仁: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泽东会见李宗仁的特使刘仲容时说“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闹独立。名气很大啊!广西是个有名的穷省份,闹起饥荒来,灾民常逃到湖南来。湖南的农民讨不到老婆的,就娶广西的妹子。李先生凭什么闹独立?据说,这几年,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1965年7月李宗仁偕妻回国。毛泽东于7月26日李宗仁先生和夫人。 毛泽东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做‘匪’,还叫大陆为‘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李宗仁答:“我们搭上的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本人感想:李宗仁的一生功过皆有,对于国家民资,其人还是功更大一些。
链接:毛泽东如何评价蒋介石李宗仁:http://www.ce.cn/culture/rw/cn/xw/200802/25/t20080225_14629406_2.shtml
本人感想:李宗仁李宗仁开始作为国民党的地方军阀,对统一广西、建设广西是有贡献的。后来和蒋介石进行中原大战,造成生灵涂炭。抗日时期作为五战区司令,创造了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军两万人(中共承认1万人),是抗日名将,中国的英雄。晚年回国,承认一个中国,拒绝与蒋介石合作。一生功过,我认为可以28开。
过:
他曾经是个军阀,地地道道的军阀,在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内战中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湖北,他的桂军在占领武汉的时候无恶不作,被湖北人民称为虎狼之兵。
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命令广西部队大肆残杀工农群众,桂系成为反共的极先锋。
他的部队参加围剿红军,湘江之战中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他在30年代在广西实行全省皆兵的民团制度,与中央对抗,使广西被外人称为“斯巴达式”的广西,而且他统治下的广西成为半独立于中央的省份。
抗日战争中后期,他的桂系部队也参与了与我八路军、新四军的摩擦。
解放战争初期,他的那些广西部队在华东中原战场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功:
他率领精锐的广西第7军加入北伐军行列,参加了北伐战争,第7军称为北伐最精锐的主力之一,被誉为北伐“钢七军”。
他在抗日战争时提出了“焦土抗战”,号召全国军民誓死与日军血战到底,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
他的桂系部队是全国第一支主动接受改编成中央军的地方军阀部队,他起家的那桂系十万老兵几乎全部在上海、徐州、武汉与当时最凶猛的日军撕杀中报销掉了。
他指挥了台儿庄大战,名扬四海。指挥一只由杂牌组成的哀军与倭寇最精锐的师团血战,予敌重创,功彪青史。但军事专家一致认为,战役后,李面队日军合围,指挥所部几十万人巧妙摆脱敌人,成功突围,为国家保存抗日血脉的功德甚至比台儿庄战役更有意义。 日军战史里曾评价道:“桂系钢七军是中国军队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
他开放了以前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广西,同意中央政府在广西征兵,在抗战时期,全省人口总共才1200多万的广西,由于此前实行的“寓兵于农”的民团制度,大部分青年都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兵员比较优秀,所以有130多万广西青年应征入伍,差不多近8个广西人中就有1个出省当兵抗战(这还不包括那些留在广西后来参加游击和修铁路的人),其中大部分被老蒋编入他的中央军。
他在流亡美国的时候,提出国共应该和谈,海峡两岸应该统一,中国应该统一,最后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毅然回国,给台湾国民党政府以巨大的心理打击。
伟人评价:
周总理曾经这样评价他:李将军一生做过三件大好事,第一是北伐,第二是台儿庄大战(我觉得应该说是抗日),第三是回归祖国。
毛泽东评李宗仁:请多保重身体,共产党不会忘记你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毛泽东会见李宗仁的特使刘仲容时说“广西这几年跟蒋介石闹独立。名气很大啊!广西是个有名的穷省份,闹起饥荒来,灾民常逃到湖南来。湖南的农民讨不到老婆的,就娶广西的妹子。李先生凭什么闹独立?据说,这几年,没有南京政府的财政支持,不仅撑得住局面,还被人称赞为全国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1965年7月李宗仁偕妻回国。毛泽东于7月26日李宗仁先生和夫人。 毛泽东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做‘匪’,还叫大陆为‘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李宗仁答:“我们搭上的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早期概述早年就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后入桂林省立纺织习艺厂当学徒。1908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10月 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1913年秋毕业后,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尉队附。1916年 5月 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后转入桂系陆荣廷部,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五旅排、连、营长,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
1921年 任少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他先后将所部改称“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并自任司令,防区逐步扩大到七个县。1923年 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建立联系。10月 经李济深、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 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9月 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
11月 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5年7月 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
统一广西后,任国民党广西省党务特派员和广西省第一届省党部监察委员。
1926年 1月 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3月 广西军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决定,负责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即黄埔军校南宁分校)。
5月 南宁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军第二旅旅长俞作柏兼任校长。
北伐时期
1926年 7月 率第七军二万多人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皖等省,立下战功。在北伐时期,还兼任过左翼军指挥官、江左军总指挥、国民党湖北省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 4月 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
5月 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统辖五个军又一个独立师。
8月 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北洋军阀之一的孙传芳主力部队。
10月 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
1928年 1月 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和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
蒋桂战争
1929年 3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爆发蒋桂战争。结果桂系战败,逃回广西。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本兼各职。
1929年 秋 李宗仁返回广西南宁,组建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下辖第三、八两路军,此后,长期盘踞广西,与蒋介石对抗。
1930年 4月 参加冯玉祥、阎锡山反蒋,被推为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进军湖南,支援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同蒋介石作战。
7月 被蒋军击败,退回广西。1931年 5月 李宗仁又联合粤系军阀陈济棠反蒋,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在1931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2年 4月 李宗仁任广西绥靖主任,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维持广西的半独立局面。
1935年 4月 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1月 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36年 6月 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任副总司令(总司令陈济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 桂系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五路军,李宗仁被任命为总指挥。
抗战时期
1937年 7月 抗日战争爆发。
10月 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 指挥徐海会战。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后,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游击基地,坚持抗战。
6月10月 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 4月至5月 参加随枣会战。
1941年 1月至2月 参加豫南会战。
1943年 9月 调离第五战区,升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等三个战区。
1945年 5月 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1948年 4月 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1949年 1月22 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但最后又拒绝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下达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此后,先后退到桂林、广州,继续组织国民党军队进行顽抗。
11月 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大部被歼,李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摧毁。
晚年
11月20日 以就医为名,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
12月 飞往美国。此后,在美国度过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0年 3月 蒋介石在台湾恢复“总统”职务。
1954年 3月,蒋介石正式罢免李宗仁“副总统”职务。
1956年 4月到1965年6月 十年间,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为回归祖国大陆作准备。
1965年7月 冲破重重险阻,偕妻回到祖国大陆。7月20日从美国回到北京,在机场发表声明,决定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回国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69年 1月30日 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约30公里的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
[编辑本段]李宗仁 - 个人荣誉
李宗仁
总统府(第一任)副总统
(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
总统府(代理)总统
(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
护国军第六军林虎部排长、连长、帮办营长、帮统
(1916年-1921年)
粤桂边防第三路司令
(1921年-1922年)
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
(1924年12月-1926年)
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1924年12月-1926年)
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1月-1929年3月)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
(1926年3月-1926年8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5年9月21日-1928年)
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
(1927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8年2月-)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28年4月-)
(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
(1929年1月-1929年3月)
(国民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编组部主任
(1929年1月-1929年2月)
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
(1931年11月-)
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年1月-1938年9月)
(国民政府)武汉政治分会委员
(1928年4月-1929年)
南宁绥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安徽省政府保安司令
(1938年2月-1938年1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
(1945年2月-1945年9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
(1945年1月-1946年7月)
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北平行辕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委员
(1949年6月-1950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7月16日-1950年)
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32年-1935年)
湘桂黔边区剿匪总司令
(1935年12月-)
广西绥靖公署主任
(1936年)
第五路军总司令
(1937年2月-1937年8月)
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1月-)
安徽省保安司令
(1938年2月-)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9年1月31日-1930年7月5日)
(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32年)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
(1928年-1929年)
(国民政府)禁
对南京保卫战客观评价
一定要客观!有理有据,详解更好,阐述下哪方责任多少,如果不发动南保战怎样,这战役有无特殊政治上的意义(计谋),蒋介石为何会同意发动,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自1937年8月淞沪战争开始后,南京就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国民政府开展防空和抗战的宣传教育,各社会团体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捐款活动。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夕,城市基本还在有序运转。
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应对战争的准备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南京城陷之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并没有详细的计划。滞留在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助意识。造成这种状况与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表现出坚决抗战的高调姿态,并配合相关的举措和宣传,给民众留下了国民政府坚守南京的印象。例如,在上海失守的当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京市民众》中称:对于南京地方,政府“已设立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
此后,官方相继报道了蒋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坚守南京抗战到底的言论。在坚守的表象之下,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对于如何安置和保护在宁市民,国民政府却没有详细的计划。
在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各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蒋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
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国民政府对于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未得到日本的承认。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数十万军民被日军屠杀,其中中国军人大概在7-9万人。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被俘虏、被屠杀,与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密切相关。
一方面,国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决策失误是造成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南京的根本原因。日军对南京取分兵合围之势,国民政府没有足够力量保证南京守军安全有序撤离,集合十余万的军队固守南京,是军事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蒋介石明知南京不可守,却高调表态要死守南京,实际上是对参战部队做“遗弃性处置”。
另一方面,作为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对万一城陷之后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也考虑不周。他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口号,在挹江门阻止军队退往长江边,并收缴渡江船只。
按照唐生智的说法,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其结果:“死地”形成了,而“后生”则为泡影。加上军事决策与指挥体制的缺陷,于是导致了南京沦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
扩展资料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保卫战
首先,南京保卫战之前,上海沦陷外无援军内无粮草,20万大军孤军困守。当时,蒋介石的心情可谓十分矛盾,一来,上海失守南京已无屏障,装备落后而后勤又缺乏给养,又因为前几年的苛捐杂税使得民心向背,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失去,困守无非是白白送死;但是,如果放弃南京势必会造成国内外舆论哗然,共产党会借此批评国军指挥不力,同时也会使美英法对国民党失去抗战的信心而放弃援助,当时的国军国内税收军费开支已成大问题,连给八路军扩军都没有经费,虽然这被人认为是蒋介石的反共举动,但是财政赤字的扩大确实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腐败是一方面,生产力低下的通货膨胀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南京毕竟是首都,失守便意味着亡国,所以这一仗打也得不打也得打,但是打得话凶多吉少。因此,蒋介石为了守住南京,边做了如下部署:1任命唐生智为南京总司令,此人英勇善战是个守城名将2主力撤回重庆,将重庆设为陪都,以保存颜面3调嫡系第五军为主力镇守南京4留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特种部队中国宪兵队,这支部队是从全国挑选的,个个都是武林高手身怀绝技由德国教官亲自训练,一色德国装备,是精锐中的精锐。5将民族企业与财阀转移,以为以后的反攻打下基础。由于花园口决口使得89万人丧生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虽然这段特殊的历史其战略目的是阻断日军南北会合,从某种意义上是达到了目的,但却使人民的抗日热情冷却,民怨沸腾。日军当时有两个师团,其中有一个师团是日本五大师团之一的梅村师团,虽然人数只有三万多人但机械化水平高战斗力强,再加上日本人利用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低下的弱点大打舆论攻势,有些地方甚至给日军送粮送鸡,于是虽然空有二十万大军,但是无粮无枪也十分无奈,于是在雨花台虽然第五军坚强奋守一天,几乎被消灭光,唐生智急调600个中国宪兵队的士兵换防,于是便传来了南京保卫战的第一场胜仗,但是由于汉奸的泄密,日军飞机夜袭中国宪兵队士兵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主力部队,唐生智从唯一的游艇逃走,二十万守军失去指挥全部被俘,南京保卫战最终以失败告终。首先,客观原因是装备落后,但主管责任是腐败统治民心向背,导火索便是唐生智逃跑,战役上的意义便是是国军主力保存财阀们的撤退为日后反攻打下物质基础,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军人铁一般的意志,使战役托相对我们有力的持久战,可以说是以30多万人的命换来最高决策者的冷静。敌人过于强大,自身积贫积弱,这便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打了好多,还有提问可以补充,谢谢。
南京保卫战前夕,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南京的防御问题。当时与会众人中绝大多数人都主张放弃南京,将南京设为不设防城市,以避免日军寻找借口屠杀平民(看到没有,当时已经就考虑到是否会发生屠杀事件)原因如下:1淞沪会战新败,国民革命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2.南京三面环山,背靠长江,在战略上为一死地,易攻难守,极易被合围!(实际上的南京保卫战也证明了这一点)3.如果死守南京,万一城破,日军恐寻找借口屠杀平民!但蒋介石还是希望坚守南京,原因如下:1.南京为民国首都,如若一枪不发就放弃,有碍国际观瞻(说白了就是国家面子挂不住)2.对于日本侵略,世界各国大都保持谴责的态度,蒋介石幻想国联(联合国的前身)调停,和西方列强的干预。3.对自身力量的高估,大战前夕,蒋介石与众人查看城防,认为可以坚守三个月以上(这军事眼光也是"独到")。4.唐生智的推波助澜。(唐生智在军事会议上的慷慨陈词和自告奋勇坚定了蒋介石守卫南京的决心)
关于责任问题,唐生智的责任如下:1.军事会议上不该怂恿蒋介石死守南京。2.不该收缴渡船(这是唐生智最大的责任,简直就是作死的脑残行为,南京城破,时间问题而已,一旦城破,必然全军溃败,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渡江肯定是当时最安全的撤退路线,唐生智却电令部队正面突围,你去突个试试)3.大战前夕不疏散百姓出城。
历史上人们对唐生智的评价是什么?
是英雄还是狗熊?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你TM要么就以身殉国,要么就别吹牛。你这牛吹的好,吹掉我30万军民,可怜我们这30万同胞,想着就心疼。
国人很少自揭伤疤 南大屠杀 国人把责任都推给日本人 了 说人家如何如何 从来没有考虑过 自己的错误 南京保卫战 错在蒋介石 本就不想守还要那几十万人的性命装面子 二是唐生智 没有这么大的脑袋就不要带那么大的绿帽子 马屁总有人会拍的 几十万人的性命 就如同空气一样 不值钱 南京地理位置本身就不适合防守 如果防守你先把老百姓迁出 然后把几十万军队 开进城里 把弹药 粮食 药品准备齐了 把船都烧了 破釜沉舟 也不是一个办法 最后唐生智 跑了 下令把船都烧了 你身后的父老兄弟 姐弟你不管 国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日本人 实在是不明白 检讨自我 自我反省
1961年11月,唐患直肠癌住院。12月,陈毅前来看望,说:“孟潇先生,你够朋友,国民党一级上将,只有你没和我们红军、解放军打过仗。”1968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数次派人到湖南,对唐软硬兼施,逼他揭发贺龙是所谓“敌嫌特嫌”,遭到唐的坚决抵制。他们见唐不肯就范,便恼羞成怒,其中一人从腰间掏出手枪,往桌上一摔,歇斯底里吼叫:“你讲不讲,不讲,我毙了你!”唐一听“毙了你”三字,顿时火冒三丈,撩开衣服,拍着胸膛,走到那人面前说:“小子!你冲着这里来吧!老子南征北战,枪林弹雨都走过来了,几时怕过死!”他双目怒视,正气凛然,把那几个吼叫的人,压得低下了头,快快地退了出去。但唐身心因此遭到严重推残。1971年4月6日,因旧病复发,于长沙逝世。终年82岁。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唐生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