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价值的客观性

时间: 2021-07-18 18:27:07 | 作者:晦明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价值的客观性

几天前,我在朋友圈说:“价值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

后半句很容易理解,前半句则有很多不解。有朋友叫我撰文解释一下。

我也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当下的很多乱象,就是因为此理不明。

“价值是客观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价值序列是客观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价值观”,其实都是指“价值序列”。

“价值序列”,就是在各种事物的价值之间排序,哪个更有价值,哪个价值靠后。

例如,某小伙用一个肾换一个苹果手机。我们就说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其实是说他的价值排序错误。

一个肾的价值当然优先于一个苹果手机的价值。这就是我说的“价值的客观性”。有人要质疑这个判断,我就请他割下一个肾,我给他一部苹果手机。

《大学》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讲这个“客观的价值序列”。明白这个,就接近“明道”了——就是这么有价值的一句话!

不过,我讲这句话是有前提的。

如果这个肾已经近乎不能用了,那么它的价值大概比不上一部簇新的苹果手机。

孟子举过一个例子:通常说“黄金比羽毛重”,并不是说“一两黄金比一斤羽毛重”。日常说话很难像科学论文一样严密,不宜苛求——如果我像科学论文一样日常说话,你大概会要求我:“说人话!”

首先,我请读者树立这样一个“客观的价值序列”:本>末。

先“本”后“末”。“本”优先于“末”。

“本”、“末”这一对概念,来自于“树木”的比喻。本,就是树根;末,就是枝叶花果。先有树根,后有枝叶花果。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河流”的比喻。本,就是源;末,就是流。——所以有“本源”、“末流”这对词。没有本源,何来末流?

很多俗语,“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都是说这个道理。

银行家最喜欢的说的“保本——保住本金”,也是如此。

本文主要目的,是说明“义>利”这个“客观的价值序列”。

明了这个,极其重要!

这是立人之本、立国之本,乃至世界和平之本。

当下之所以这么乱——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人情冷漠……,大多数问题,最后都可以归到这里:见利忘义。

不明白、不重视这个“客观的价值序列”,《大学》说,“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根本病了,枝叶花果不病,是不可能的。

“义”和“利”的“先后”关系:义能生利,利不能生义。

义为利之母。所以,义>利。

什么叫“义能生利”?

举例说明: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商业的基础是信用。——不然为什么叫“信用卡”?

如果某商户在你的“信用黑名单”上,你还愿和他做生意吗?

什么叫“利不能生义”?

钱能买到很多,但还有钱买不到的,“义”就是其一。

庄子说:“以利合者,以利分。”你能花钱买到的人,别人花更大的价钱就买走了。或者,他从你这里无利可图时,就走了。

那么,还有一个“利能生利”——资本家就是这么做的。怎么和“义能生利”比较呢?

这个比较,涉及更深的层面:安全感,是人心最底层的需求。我能完全掌控的,我有安全感;我不能完全掌控的,没有安全感。

细细体会一下,是不是这个理?

孟子很明确地区别了二者:一个叫“在我者”,一个叫“在外者”。

“在我者——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取舍完全在我。

“在外者——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得失只有部分在我。极可能我拼命努力,仍旧一无所获。或者好不容易到手了,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义”是“在我者”,“利”是在外者。想要安全感,在哪儿找?明白了吗?

孔子对逐外者的心理,有一个描述:“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患得患失,就是缺乏安全感。你中箭了吗?

舍本逐末、见利忘义者,他的心理是患得患失的,上已述及;他的财富,会是怎样呢?

孟子说:七八月下暴雨,坑坑坎坎都会充满水,不过——无源之水,干涸起来也很快。有源之水就不一样。

“以利生利”的,需要稳固的资本,奈何不全在我。“以义生利”的,无论经历夏天或者冬天,都坦然自若。

“义>利”,这个价值序列是客观的。我已经充分论证了吗?

继续说,就要说到“因果迟滞效应”了,而我准备就此打住。

现在说说“选择是主观的”。

尤其要说明:选择和智识有关。从一个人的选择,可以判断他的智慧水平。

就是说:智者择义——见利思义;愚人择利——见利忘义。

智者不会杀鸡取卵、自断根本。

孔子说:“择不处仁,焉得知?”

不选择仁义(注:这里把“仁”和“义”不加区别地使用,当然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本文不需要区别;包括前文的“信”亦然),怎么能算有智慧呢?——小聪明而已

不过,怎么让缺乏智慧的人,“择仁而处”呢?这确实是个难题。

希望本文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或者,就等上天用不断的焦虑唤醒TA吧。

文章标题: 价值的客观性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366.html
文章标签:传统文化  哲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