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
因为秦二世不施仁政,使得天下大乱。
秦二世继续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 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大泽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政权,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发动兵变,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一、因为秦二世得位不正,没有始皇的威望
二、秦朝没有彻底肃清六国旧贵族,六国旧贵族仍有一定实力,直到秦末战乱才基本被摧毁
三、秦国的法令太苛刻,却没有一点改变,汉朝做了一定的修改
四、秦朝徭役,赋税过于沉重。汉朝文景二帝注重修养生息
五、秦朝统一天下时间太短,人心并未完全归附
首先秦王朝灭亡是一个很复杂 的过程。而汉代吸取了秦灭亡的原因,特别是文景时期,注重与民休养生息,很大的缓和了矛盾。
什么是汉承秦制,具体内容是什么?
汉承秦制: 公元前200年,刘邦采纳齐人娄敬(即刘敬)的建议,迁都长安。娄敬认为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定都关中。张良等人也建议迁都关中,因关中为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这样有利于在秦地镇守险地,国家才能兴旺。娄敬因建议刘邦迁都有功,赐姓刘,拜郎中号"奉春君",后为关内侯。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秦亡的教训极为重视。他命士人陆贾总结包括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供他借鉴。陆贾认为:秦始皇并不是不想把国家治理好,而是制定的措施太残暴,用刑太残酷,所以秦国就灭亡了。陛下得了天下,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就应文武并用,这才是"长久之术"。刘邦对此非常赞同。刘邦认为,秦王朝的灭亡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秦始皇采取的政策太苛刻、太急切,特别是在取消"分封制"的问题上,分封制已有近千年的影响,若要废除,老百姓不能立即接受,对立情绪太大。刘邦认为实行分封制,对于消除对立情绪,稳定群臣名将,依然是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刘邦也并不希望再出现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分割局面,而秦始皇所创立的郡县制,确是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措施,因此,刘邦采取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办法,人们称之为"郡国并行"制。 吸取了秦亡的经验教训之后,汉朝继承了秦朝大部分的制度,与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不同,汉朝采取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 汉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也是秦朝的延续,中央是三公九卿,地方是郡县制。不过,在汉朝的乡一级地方机构中和秦朝有一点不同,即在各乡的三老中,又选出一个作为县的三老,负责和县级的官吏联系,沟通上下的关系。 在汉朝,除了郡县制外,还实行了封国制,即分封诸侯王到地方建立诸侯国和王国。最初,分封的是异姓王,如韩信等人,主要是为了团结众将取得战争的胜利。汉初,先是分封了7个异姓王,后来除了长沙王吴芮,其余都被陆续消灭。但在削平异姓王的过程中,高祖又分封了9个同姓王,他们都是高祖的子侄兄弟。汉高祖规定:诸侯王国的政治地位等同于郡,中央政府派相国辅佐各诸侯王,相国是中央的官吏,不准与各诸侯王勾结对抗中央,否则就要以"阿党附益"的重罪处罚。同时,还有侯国,地位和县等同,主要是封给建国功臣们。这样,诸侯国和郡县并立,因王国和诸侯国有自己独立的司法审判权,造成后来的地方政治机制混乱不堪。 为了维护尊卑等级,高祖还沿用了秦的20级爵位制度。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高祖也改制了新的法律,就是汉代著名的《九章律》。在制定法律的同时,高祖又仿效秦朝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归结起来,汉承秦制集中体现在礼法制度方面。汉高祖刘邦的统治政策与秦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正是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而总结、制定、推行的。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又重新建立起来。 由于长达8年的战乱,使得建国之初的汉朝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汉高祖下令释放囚犯、流民返乡、军人复员、解放奴婢、鼓励生育。同时,他又调整土地政策,发展农业经济。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的基础上,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除了轻徭薄赋,高祖还通过"赐爵"、"复爵"等手段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仅重点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也对工商业的政策作了调整。主要措施就是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限制,结果不仅振兴了工商业,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汉承秦制的封建国家组织
然而汉朝官方原文并未说过汉承秦制,秦法自晋国《法经》而来,刘邦约法三章废除秦法,萧何增为九章,汉书刑法志原文是“今汉承衰周暴秦极敝之流,俗已薄于三代,而行尧、舜之刑”并不是你说的汉承秦制。
秦法删增修改晋国《法经》,本质是为了适配奴隶制的政治法令。秦法到汉法是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秦汉法制大有不同。
首先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小篆字体和我们现在的汉字差异很大,汉朝的隶书字体才和我们相近。
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那不是秦国首创而是楚国先推行的。
汉朝创造了州郡县制度,并且同时采用分封制。
秦朝改宰相为丞相,建立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丞相权力极大。汉朝约束丞相权力,以御史大夫为丞相副职,汉武帝时的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丞相职权逐渐转移到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则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
秦法确实严苛甚至是残暴的,晋国的叔向在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是夏朝《禹刑》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晋国之后的《法经》和继承了其后的更残暴的秦法。周代的法、战国诸侯的法和秦法是按顺序更为严苛的对比。
汉朝初立时刘邦在位仅几年,法令其实只有一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田税则恢复到周代时的十税一,后来又改为十五税一。
吕氏乱国平息之后,刘邦的儿子刘恒,也就是汉文帝,大幅删改秦法内容后,实行的法制比法经的严苛度更轻,约略达到了周代法的程度甚至更轻。在田税方面,文帝也实施了三十税一的仁政,比周代十税一轻不少。战国时田税其实在周代基础上加倍了,秦国更甚,睡虎地竹简上有人故意隐没了这方面内容。
刘恒的儿子也就是景帝,景帝年轻时个性不算好,不过行政依旧延续了文帝的仁政。并且在此基础上删改量法更轻了,景帝虽然有其他方面做的并不好,但是景帝的法改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一次。景帝的儿子汉武帝行使儒术,自此和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渐行渐远。
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汉朝行使的仁政仅是相对于古代而言,但放在现代对比,依旧算是负担较重的法制。汉朝法已经如此,更别提战国的法和更为严苛的秦法了。
当权者制定法令时,应该慎之又慎。虽然现在出现了鼓吹秦法的势头,但那并不是正常的人民所盼望的
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 汉朝却可以历经四百年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中国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同时也给后人留下好多的谜团。
比如汉代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但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代却可以延续四百多年。
其实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对于六国的百姓而言秦是他们的敌人,秦朝的统治是敌人的统治。而汉打败了秦,帮助他们复了仇,所以对汉朝有亲近感。
第二,六国人民习惯了各国分庭而立的局面,秦朝的突然统一让人们很不适应,而到了汉代人们已经渐渐习惯了统一的王朝。
第三,六国人民饱经战乱,慢慢的发现大一统的王朝相对生活比较安定。
第四,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39岁,对当时的人来说已经是老年了,所以他急于求成,改革操之过急,焚书坑儒,同时开始对长城,阿房宫,灵渠,兵马俑,秦皇陵等建设劳民伤财。
第五,秦始皇其实并不是开国皇帝,他是从秦国变成的秦朝,他的统治集团是从之前延续下来的,而刘邦是开国君主,他的手下是从战争中崛起的,许多人包括他本人都是穷苦出身,更加了解应该如何治理百姓。所以能更好的制定对百姓的管理制度。
刘邦在和项羽的楚汉战争后,马上就搞出了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策略,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和平的生活。尤其是在文景之治时,国家虽然有钱了,但依然不向匈奴动武。一言以蔽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劳烦军队了。汉武帝虽然终于出兵了,还折腾了很多年,但是汉昭帝又回到了休养政策。
一张一弛,汉朝始终处于稳定,绝不穷兵黩武的状态。
实行的政策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再加上朝廷中权臣当道
有人说伟大的秦帝国并未灭亡,延续到了汉朝,这是真的吗?
秦始皇建立了秦朝。有人说伟大的秦帝国并未灭亡,延续到了汉朝,这是真的吗?是真的。
汉承秦制,是秦朝存活的最大证据。真的是一脉相承,秦朝虽说是短命王朝,但它带给后世乃至如今深厚的文化积淀。
秦朝灭亡,各类史学家,民间学者各执一词。秦朝靠什么发家致富?是它的法家社会,战国纷争,那样一个混乱的社会,法家无疑是一剂最管用的强心剂,即便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吴起,孙膑等等军事奇才,纵有天经地纬之才,那也只起一时之效,在体制改革面前,他们一无是处。不过秦朝坏就坏在,他们最先变通,却又最不知变通。
秦朝的崩溃,是人们乐于见到的,但人们乐于见到的是秦朝那几乎灭绝人性的高压法制的终结。尽管刘邦推翻了秦朝,并且汉代的史书将秦帝国描绘的一片黑暗。但是嘴上骂的很快活,身体却由汉朝的君君臣臣们很自觉的承袭了秦帝国几乎所有的国家制度。
刘邦虽然自认为自己吸收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搞出来了个七国分封和郡县并存,自己也想着自己的王朝能够由他刘姓子孙千秋万代的继承着,殊不知差点翻车。
汉承秦制具有系统性。大到政治制度、治国模式、疆城区划,小到许多具体的习俗、礼仪、文字、度量衡等等,基本上采取全部的拿来主义。这表明,从秦至汉,整个政治制度及其社会文化体系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继承关系,在一切主要方面都没有发生断裂。继汉之后,魏晋又承继汉制,以后,隋唐宋元明清各代一脉相承,“秦政”历经两千年而香火不断。
汉承秦制,或有改良,或有发展,主要还在于继承。自秦汉而后,历代王朝代代相传,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更加牢固,疆域更加辽阔,经济实力提高,人口数量增加。汉之后或有短暂的分裂;或有偏远异族的入侵,终被汉化。
秦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秦朝的制度有很多优势,所以到了汉朝,仍然实行秦制,也算是秦帝国的一个延续方式。
明面上秦帝国已经灭亡了,但是当时国家使用的制度沿袭到了后世,汉朝就是使用秦国的制度。
秦国虽然灭亡了,但秦国的制度还在延续,所以说秦国之所以伟大,也不是没有道理。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在它覆灭的时候,它的很多当时制定下来的制度都延续到了后世,并被世人所采纳,所以说它并未灭亡。
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两汉继承其体制却享国四百年呢?
为何秦朝二世而亡两汉继承其体制却享国四百年,原因只有两个字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是由秦始皇嬴政在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的,其建立的“中央集 权制度”,不但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更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 治基础。
正因为如此,才有“百代都行秦政法”一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秦朝只延续了两世,短短十四年就灭亡了,由于秦二世胡亥即位以后横征暴敛,从而惹得天 怒人怨,结果引得各地起 义不断,最终被刘邦、项羽等人推 翻,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推 翻秦朝以后,刘邦又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获得胜利后,建立了汉朝,成为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史称西汉,而后来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则称为东汉。
话说两汉总共历经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可以说,这是自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了,其所沿用的也几乎是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可问题是,率先实行这些制度的秦朝只存在十四年就灭亡了,而两汉却享国四百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很简单,用两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正所谓“汉承秦制,但有因革”,重点便在“因革”这两个字上面,也就是说,汉代并非只是简单的模仿秦制,而是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秦制作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调整和变化。
比如,虽然汉朝承袭了秦朝的 “中央集 权制度”,同样也是将皇权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其又在这个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又如“郡县制”,当初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而汉朝初期则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只不过仍是以郡县制为主罢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出台了“推恩令”,实行“附益之法”,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此项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 权。
再比如,汉朝在赋税方面也几乎完全继承了秦朝的税制,可它同样有着自己的发展和改进,主要表现在新税目的增加与旧税税率的增减上,增加的新税目如更赋,增加的税率如人头税,但对田租却有所减少。
除此以外,在“官吏选任制度”上也是如此,像是察举、征辟等选官制度在秦朝时就有,只是当时的官吏多出于军功,而到了汉朝,朝廷为了适应中央集 权制封 建国家的需要,在秦朝的基础上,又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 治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尽管秦始皇所创立的“中央集 权制度”为汉朝所继承,但两汉并没有因循守旧,完全照搬无误,而是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的在改进,正是因为如此,两汉才得以延续四百年的国祚,盛极一时。
秦朝二世而亡两汉继承其体制却享国四百年原因,虽然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体质,但是他对制度上做了很大的改良,废除了一些苛政、重刑,让百姓休养生息,所以才能享国400年。
汉朝并不是完全的继承秦朝的制度体系,他是简单模仿秦朝的框架,但是在内容上面做了比较大的改革。
秦朝二世而亡并不是因为体质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胡亥肆意剥削百姓,激起了农民起义。
文章标题: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 秦朝灭亡根源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