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

时间: 2021-07-14 11:58: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如何评价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为何把皇位传给义子柴荣呢?

说起水浒传,大家一定不陌生,有那景阳冈上喝完酒后打死老虎、十里店铺喝过去醉打蒋门神的武都头武松,两把斧头挥洒自如的黑旋风李逵、让人惋惜的及时雨宋江等太多熟悉的片段了。更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那章回的描写,在大家手中都玩坏了,人人都是施耐庵。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被众人称为柴大官人的柴进的祖宗相关的故事,大家肯定知道书中情节里柴进帮了众好汉后,大家劝他入伙,他说家里有丹书铁券,可以免罪。这丹书铁券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来的就与柴进的祖宗有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改后周为宋,这后周的上任皇帝也就是赵匡胤的老领导就是柴荣,所以老赵关照老领导加上内心有点愧疚就给了柴家丹书铁券,可以免罪。

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太祖叫郭威,后周世宗叫柴荣,这里很多人不明白了,为何郭威不把皇位给他的儿子呢,而是给他的义子柴荣了呢。

1.郭威没有儿子

后周前一个朝代是后汉,后汉开国皇帝为刘知远,郭威跟着这位大哥混,这位大哥也挺器重他,后汉建国也是功勋,属于后汉的权力核心,死后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后汉小皇帝即位要拿权力,引发了权力冲突,要捉拿郭威时,郭威在外起兵反抗,留在京城的家属尽皆被杀,包括家中的儿子,所以郭威没有可以传位的儿子。


2.郭威的老婆是柴氏

柴荣是她的养子,而且郭威对这个老婆很好

郭威的老婆是柴氏,也就是后周太祖的皇后,而且郭威即位后柴氏已经死去了,但郭威依然封其为后,可见他与柴氏感情之深厚,并且册立柴氏之侄也是养子的柴荣为嗣君。而且柴荣很小的时候就被姑父也就是郭威收为养子,所以从郭威角度来说还是从柴皇后的角度来说,柴荣与他们的关系很近,属于家族核心层面。

可能有人会疑惑,养子能有多大的感情,而且家族同姓的总能找到人吧。笔者认为,同姓家族内肯定有,但在郭威来看的话,感情可能不怎么深,不如从小看到大的,知根知底,并且还有柴氏的加持,毕竟郭威起家,柴氏可是给了很大的帮助的,柴家也是一方望族。再者,作为养子,柴荣已经改姓郭了,郭荣才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熟悉的名字。

因为郭威的儿子都被后汉帝全部杀掉了,柴荣是他的妻侄,他收养了柴荣,并作为接班人培养,后来把皇位传给了柴荣。
因为郭威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他那个年代天下大乱,把有本领的青年才俊作为养子呢,甚至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虽然郭威他还有个外甥,但是太过于平庸,郭威还是选择了柴荣。
后周太祖郭威,把皇位传给义子柴荣,因为后周太祖没有后代,所以他把自己的行为传授了义子柴荣。
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郭威的儿子,近支本家侄儿都被后汉小皇帝杀光了,郭威当了皇帝也没有继承人。最后只好传位给养子柴荣。

后周皇帝郭威这一生是不是一个传奇?

郭威是一个传奇,开创了后周。

郭威出身寒微,但勇力过人。他协助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立有佐命之功,累官邺都留守、枢密使。

乾祐三年(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处死郭威,郭威遂发动兵变,向南攻破开封,推翻后汉。次年,称帝建立后周,年号广顺。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扩展资料: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为周世宗也为赵匡胤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深爱其妻,在其妻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忘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郭威即后周太祖,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有的书上说他原来姓常,后来母亲王氏改嫁郭简后他就改了姓。郭简曾经在后晋当过刺史,后来被刘仁恭所杀。郭威在三岁的时候又迁到了太原,不久就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抚养。十八岁的时候又到潞州投奔故人常氏。
  当时,李继韬在潞州割据,他是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嗣昭战死后,他就自称留后,联合后梁对抗河东。为扩充军队,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军士,郭威就应征入伍了。
  郭威人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喜兵书 智勇双全  郭威和别的军人不同,他并没有单凭武力发展,他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特别是兵书,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拿着书看,有些文化的李琼见他爱学习,就将自己正读的兵书《阃外春秋》推荐给他看,李琼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郭威边看边让李琼教他,看得爱不释手,李琼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他主动投到他的手下。刘知远很喜欢这员干将,视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郭威临事很有计谋,刘知远设法争取过来的吐谷浑部驻扎在太原,军队实力很强,也有不少财物,刘知远想据为己有,也为了防备以后他们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赶走他们,但又没有好办法。郭威就献出计策,让刘知远找个罪名除掉其首领,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除掉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补充军需。刘知远照计行事,如愿以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不久后汉就发生了三镇叛乱,三镇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凤翔(今陕西凤翔)、永兴(今陕西西安),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平易近人,广交将士和文臣,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计仇,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 不要高官求威望  郭威又为后汉的稳定立下了大功,但他并没有借此要高官厚禄,而是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当隐帝要赏他时他说破贼不是他一人的功劳,朝中的将相安定朝廷供给军需也有功,于是要隐帝赏赐史弘肇等人,他又说大臣们也有功,苏逢吉等人也因此加官进爵,郭威又说各地驻军将领和州县官吏也有功劳,让隐帝嘉奖他们。郭威不贪功,但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一般人相比,他的谋略要远大得多。
  郭威平定三镇之后,隐帝又将北方的邺都也就是魏州驻守防御契丹的重任交给了他。在他赴任前,朝中为他是否带枢密使之职离京发生了争执,两派大臣矛盾激化,虽然史弘肇坚持要隐帝同意让郭威带枢密使赴任,但郭威对朝中之事很不放心,临行时恳切地对隐帝说:“苏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当无事。边疆之事臣一定尽忠报效,不负陛下重托。”隐帝也有点不愿郭威出京,他对郭威说:“朕夜里梦见你变成了驴,驮着我升了天,等我下来后,你又变成了龙,离开我向南去了。”郭威听了抚掌大笑。大概隐帝这时已经担心郭威对他皇位构成的威胁了,所以在郭威不在的时候才诛杀史弘肇等人,然后又派人去杀他。
  郭威到任后,积极备战防御契丹,但他出来不久朝中就发生了大事,隐帝没有听他的话,而是相反,听从了舅舅李业的挑拨,诱杀了史弘肇等人,听到郭威起兵的消息连他的家属也全部杀死。然后命另一个舅舅李洪义到邺都去杀郭威等人。
  李洪义和李业不同,他不想加害郭威,就将消息告诉了他。郭威听从了亲信魏仁浦的计策,倒过来用自己的官印假造诏书,说是让郭威杀众将,以此来激怒他们,众将果然听命于郭威,以诛杀奸臣清君侧为名杀向了京城。 平乱称帝  隐帝不听母亲让人下诏与郭威和好的劝告,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苏逢吉也自尽了。郭威不费什么力就进了开封。聪明的郭威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他又严禁士兵掠夺骚扰京城,恢复了京城的治安秩序。郭威派人迎接刘崇的儿子来继位,以此稳定宗室。
  等一切稳定之后,郭威就将他的称帝计谋实施了: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然后就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历史书上经常说他是被迫称帝的,其实都是事先的预谋,郭威的大将北宋建立者赵匡胤估计就是学习郭威的做法发动陈桥兵变的,因为这两次几乎如出一辙。
  郭威称帝建的国号是周,因为他说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历史上称为后周,以便和周朝区分开。郭威仍然以开封为后周的首都。称帝之前,郭威又派王峻杀死了在半路上的刘崇的儿子。刘崇因此和后周结下死仇,联合契丹来攻打后周,但在高平大战中被郭威的儿子周世宗打败。
  当了皇帝之后,郭威就马上着手治理国家,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营田务。在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时,朱温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几十年之后,到后周时仍然在收,当年的牛早就死了。郭威下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至于营田务,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所属的农民负担很重。郭威废除营田务后,将原来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赐给他们永久使用。这项措施加上牛租的废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其间,有人建议将一些好的营田卖掉,就能得到数十万缗钱来充实国库,郭威却说:“让百姓得利,就像国家得利一样,朕要这些钱干什么?” 开通又爱民的好皇帝  继位没多久他便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郭威又下诏减轻了后汉残酷的法律,比如,后汉规定,盗窃一文钱的也要处死,不是重罪的人又经常株连亲族,后周则规定,不是反叛和杀害亲属之类大逆不道的重罪不再株连亲属。后汉时,酒和酒曲(造酒的原料)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凡是民间有人私自买卖的不论多少一律处死,后周则大大减轻了处罚,而且做了具体的规定:一两至一斤的杖刑八十,一斤以上到五斤的判徒刑三年,五斤以上的则处死。此外,在后汉时禁止民间收藏买卖牛皮,私自买卖一寸的就要处死,后周规定,有田四十顷的才收取一张牛皮的实物税,其余的民间可以随意买卖。郭威了解民间用牛皮的地方很多,所以为百姓生活着想,才有此规定。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经常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临死前还不忘节俭,他郑重地留下了遗言:“你们一定要为我薄葬,不要强征民工,也不要宫人为我长年守陵,陵寝不用石柱,枉费人力,用砖瓦代替就行,用瓦棺纸衣下葬。不要石人石兽,只须立一块碑,刻上这些字:‘大周天子临晏驾时和要继位的皇帝有约,只因平生喜欢俭朴,所以只让用瓦棺纸衣下葬。’如果违背此言,阴灵也不相助。”郭威这样做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为汉文帝的节俭而感动,他又见唐朝皇帝们的陵墓由于造得都很豪华,不但费尽钱物和人力,还遭到盗墓者的破坏,而汉文帝的霸陵却至今完好无损。
  郭威也很开通,说每年的寒食节不忙时适当派人到他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没有人去,只须遥祭即可。最后说:“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仅五十一岁。
想要轻松一点助理小编 二级|消息|我的百科我的贡献
草稿箱
我的任务
为我推荐|我的求助瓶|百度首页|退出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百科合作 核心用户 10月热词
请按义项进行编辑 郭威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后周太祖后周太祖 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3.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4.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5.台球运动员台球运动员 6.影视演员影视演员 1.后周太祖 编辑本义项郭威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后周太祖。他出身平民,在五代初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目录

革除旧习的后周太祖
生平
离世
评价
军事
战争经过
三道命令令——即刻起开始筑寨。
令——再次筑垒。
令——攻城!
新五代史 周本纪第十一郭威英武创大业
少年时怒杀豪强
喜兵书 智勇双全
不要高官求威望
平乱称帝
开通又爱民的好皇帝
简介
家庭讲述后周柴皇后的故事
落妃成后故事
封后
革除旧习的后周太祖
生平
离世
评价
军事
战争经过
三道命令 令——即刻起开始筑寨。
令——再次筑垒。
令——攻城!
新五代史 周本纪第十一 郭威英武创大业
少年时怒杀豪强
喜兵书 智勇双全
不要高官求威望
平乱称帝
开通又爱民的好皇帝
简介家庭
讲述后周柴皇后的故事 落妃成后故事 封后展开    一代明君郭威

编辑本段革除旧习的后周太祖
  后周太祖郭威   生卒:904年-954年   在位:951年-954年    表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0天。7天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称帝,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建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 李守贞叛乱
简介:郭威生年未详,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时后周开国皇帝,庙号“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父郭简为后晋顺州刺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人常氏为生。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负气,深为李继韬所赏识。有一次,郭威酒醉杀人,为官府拘押。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升为军吏。及至扯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 面有刺青的郭威
。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 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后汉隐帝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声威素著,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郭威带兵入京,并派人刺杀欲继位称帝的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迫使太后临朝听政,以郭威监国。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生平
  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他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苦中长大,碰到机运当了皇帝,不敢重敛百姓以豪华自己。”他生活节俭,又减轻了一些赋税,削减了一些严刑峻法,并对大臣们说:“我长期生活在军队中,没有什么大学问,不知道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你们文武大臣,不论有什么建议,只要利国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过文字要简洁、切实,不要冗长、修饰。”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议,他也果然能虚心接受、采纳。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编辑本段离世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养子郭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 周世宗
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诫郭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
编辑本段评价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使编户增加3万多 。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编辑本段军事
  郭威是一位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柴荣、赵匡胤。 赵匡胤
郭威讨伐李守贞之战,就集中表现了郭威的韬略。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后汉刘承佑(开国皇帝刘知远之子)即位之后,李守贞伙同赵思绾、王景崇,发起叛乱。刘承佑先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讨伐。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击败李守贞后,李守贞退守河中城,闭门不战。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围城,从春天一直围到夏天,始终没有攻破河中城。   刘承佑只好请出老帅郭威,由郭威出马。郭威攻破河中城的方法很特别。以下引用《如果这是宋史》中的表述。   就这样,赵匡胤跟着郭威一路行军,在公元948年8月20日到达了河中。河中城下战云密布,军营林立,本就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李守贞更加不愁寂寞。   春天就已经到达的白文珂、郭从义、常思并不是无能之辈,他们早已经把李守贞击败,只是没办法攻破河中城而已。不过这也难怪他们,这年头什么都可以被忽视,什么国计民生啊,经济环境啊,人权完善指数啊,通通都没有市场,只有一件事,哪个当局哪个单位都积极地贯彻执行,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备战备荒。只要这两件事做好了,那么你就能两耳不闻城外事,一心只过小日子。可要是这两样做得不到位,那么在这样的世道里,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杀死,或者被饿死。   而李守贞深知此中利害,他的河中城城高墙厚,城里兵多粮广,从一开始就打定了死守河中拒不投降的主意,任凭白文珂等人想尽了办法攻城,他就是玩命死撑。因为他知道,时间的优势站在他这边,他每多撑一天,距离刘承佑的江山崩溃的日子就近了一天。就这样,他撑来撑去,终于把他的老熟人,后汉王国的最后一张底牌郭威给撑来了。
编辑本段三道命令
  郭威到了,他先是稍事休整。这期间,他并没有假惺惺地去卖自己的老脸,劝李守贞投降,更没有故做姿态,去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借以振奋军心,他只是带上了些人,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之后,他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令——即刻起开始筑寨。
  具体情况是――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留城北一地空缺,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两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   命令一出,全军哗然。这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乘着生力军新来,一鼓作气全力攻城,就此把河中城拿下?这不是坐失良机吗?筑寨是干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围困?河中城和李守贞早已经是瓮中之鳖,只需要不断地攻城,就算不能攻破,也会迟早耗尽城中的人力粮草,火到猪头烂,到时候自然灭亡。何必要大费周折,先干起水泥瓦匠的玩意儿?这完全没有意义,只会让自己的士兵劳累,让敌人赢得难得的喘息之机,结果是增加了取胜的难度。   面对质疑,郭威不动声色,他的沉默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接下来的日子,赵匡胤和所有人都郁闷地对着高大巍峨的河中城城墙呲牙,那上面本来惨兮兮的李守贞的人变得悠闲自在,甚至能舒舒服服地晒太阳。而城下的大兵们就混得矬了,他们得监工看料,如果工程进度慢,还得时不时地搭把手,混得像些拿不着工资的农民工。   就这样,好多天之后,三个营寨都筑好了,寨前的堡垒也都筑好了,可郭威却不放周边五县的百姓回家,而他也没有再下新的命令,全军所要做的事,就是各就各位,排号进住刚刚盖好的新家。   然后呢?没有然后,郭威似乎把战争忘了,他每天似乎都很平静的样子,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敢问(就连刘承佑都不敢问,他比谁都急,可是同样没办法)。   现实并没有让人们等多久,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一片慌乱,只得放弃了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奇怪的是,李守贞也没有乘胜追击,这本是他自开战以来难得的战机,他的军队在战时的间隙里全力以赴,把新建的堡垒都毁了,然后就马上撤回城里,再次开始坚守。   等后汉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痛扁敌人时,敌人已经不见了,他们的面前只剩下了满地的断瓦残垣。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脑子里一片空白。   就这样全毁了?他们辛苦了好几个月的成果就这么都毁了?这个世界还有公平、公理和道义吗?   愤瞒、激动、劳累,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不断积压的郁闷,让这些火气旺盛的大兵们再也控制不住,有人开始骂娘,有人却大笑了起来,懂得什么叫黑色幽默了吧?就是极度的诧异弄出了让人接受不了反差,让当事人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与其说这时候他们把李守贞恨到了骨头里,倒不如说实在是忍不住想把郭威这老混蛋从帅帐里拖出来海K一顿。   而这时他们终于听到了郭威的第二条命令。
令——再次筑垒。
  军营里暴发出了空前巨大的粗口,真是太棒了,大兵们终于知道了那些征调来的农民工们为什么没被遣散回家了,这些人得重新劳动,把刚刚被毁的堡垒再筑起来,而他们也别想闲着,以前干什么,现在起接着继续练!只不过他们很是奇怪,看起来这场战争的主角像是这些勤劳的农民工,而他们这些当兵的,只不过是这些农民工的保镖。   但不管怎样,军令如山,又过了些日子,堡垒就又出现在河中城和后汉军之间。   之后的事情就像是复制粘贴,再复制粘贴的重复程序一样无聊,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堡垒毁了,然后他才能稍微恢复点理智,带着人马逃回城。   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斗气一样,只要你来毁,我就马上重建。如此周而复使,没完没了,这种单调无聊的工作竟然持续了――别惊讶,是接近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李守贞远远比郭威忙碌。他时常出现在城墙上,带着越来越让人难以揣摩的神情向城下测量。对,不是眺望,而是日复一日,随时随地向郭威领导的开封建筑工程队的进度行进精度测量。久而久之,他的部下们都掌握出了规律,那就是只要城下的堡垒修到了一定的位置,他们就得出城运动了。   只不过,每一次出城拆除这些违法私建的建筑之后,他们回去时的人马都会少很多。其中有战死的,有拆墙累死的,还有借机逃跑的。   就这样,不断地拆、建,不断地重复,李守贞带得出来的人越来越少,拆不完的墙却越来越多,当这种反比例指数越来越大时,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
令——攻城!
  郭威部全体士兵嗷嗷叫着冲向了河中城,他们的怒火和怨气已经足足憋了有一年!李守贞,我们来了,你这一年来拆了我们多少堡垒,现在要你连本带利都还回来!我们这就拆你的河中城……就这样,三面强攻,北面放行,李守贞的士兵被这致命的一线生机,以及在拆墙游戏中玩得筋疲力尽的身体给彻底拖垮了。河中城被一鼓而下,李守贞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消息迅速地传向了全国,不多久,又迅速地传了回来,另外两处的反叛,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很痛快地投降了,他们实在不想像李守贞那样被郭威玩。   一切搞定,大功告成。郭威用尽可量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圆满的战果。   现在都明白了吧?郭威为什么会在最初下达了那个莫名其妙的命令。的确,那时的李守贞和河中城就已经是瓮中之鳖了,只要不断地攻城,不断地消耗,就足以让他们崩溃。胜利只争迟早——但是前提却是要以战具的毁坏和士兵们以可怕数字的死亡去换取。   有必要那么做吗?一定要强攻才行吗?   与其我主动去攻,去承担损耗,为什么不让对方来攻我,让对方来承受损失?也就是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躲在城里装孙子的李守贞主动跑出来打我?   答案是——有!   郭威准确地分析出了李守贞的心理――死守无援,又突然看到郭威带着大队人马来增援,不仅围得更加水泄不通,更新添了一个个新建的营寨和堡垒在向他步步逼近……最后一根稻草能压死骆驼,己到绝境的李守贞再也难以忍受这些本是无害的挑衅。   于是,他只能一次次冒险出城,以毁灭堡垒来维持自己还能生存下去的信心。   就这样,郭威只是用一些业务不熟练,用料不讲究,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就达到了克敌制胜的目的。最后,历史可以考证的是,当这些事情发生时,赵匡胤都在现场。而历史无法考证的是,赵匡胤要在郭威的第几条命令下达时,才能明白主帅的用心。
编辑本段新五代史 周本纪第十一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好使酒,继韬特奇之。威尝游于市,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者披其腹示之曰:“尔勇者,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威颇自如。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继韬叛晋附于梁,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好读《阃外春秋》,略知兵法,后为侍卫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   乾祐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次反,隐帝遣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讨之,久皆无功。隐帝谓威曰:“吾欲烦公可乎?”威对曰:“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上所赐予,与诸将会射,恣其所取,其余悉以分赐士卒,将士皆欢乐。威至河中,自栅其城东,思栅其南,文珂栅其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诸将皆谓守贞穷寇,破在旦夕,不宜劳人如此,威不听。已而守贞数出兵击坏连垒,威辄补之,守贞辄复出击,每出必有亡失。久之,城中兵食俱尽,威曰:“可矣!”乃治攻具,为期日,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思绾、景崇相次降。   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事先帝,见功臣多矣,未尝以玉带赐之。”因言:“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于是悉召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禹珪、窦贞固、王章等皆赐以玉带,威乃受。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于是加贞固司空,逢吉司徒,禹珪、邠左右仆射。已而又曰:“此特汉廷亲近之臣耳。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外暨荆、浙、湖南,皆未及也。”由是滥赏遍于天下。   是冬,契丹寇边,威以枢密使北伐,至魏州,契丹遁。三年二月,师还。四月,拜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以枢密使之镇。宰相苏逢吉以谓枢密使不可以籓镇兼领,与史弘肇等固争。久之,卒以枢密使行,诏河北诸州皆听威节度。   隐帝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   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隐帝遣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内养?脱觇威所向。?脱为威所得,威乃附脱奏请缚李业等送军中。隐帝得威奏,以示业等,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庚辰,威至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宋延渥叛于汉来降。壬午,犯封丘。甲辰,及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彦超败,奔于兖州。郭允明反,弑隐帝于赵村。丙戌,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太后下令: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赟为嗣。遣太师冯道迎赟于徐州。辛卯,请太后临朝听政,以王峻为枢密使,翰林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范质为副使。   十二月甲午朔,威北伐契丹,军于滑州。癸丑,至澶州而旋。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其将巩廷美、杨温为赟守徐州。戊午,次皋门,汉宰相窦贞固、苏禹珪来劝进。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己巳,上汉太后尊号曰昭圣皇太后。戊寅,汉刘崇自立于太原。己卯,冯道为中书令。二月辛丑,西州回鹘使都督来。丁未,契丹兀欲遣使袅骨支来。癸丑,寒食,望祭于蒲池。丁巳,尚书左丞田敏使于契丹。回鹘使摩尼来。三月甲戌,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克徐州。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为德妃。五月辛未,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璟谥曰睿和,庙号信祖,祖妣张氏谥曰睿恭;曾祖谌谥曰明宪,庙号僖祖,祖妣申氏谥曰明孝;祖蕴谥曰翼顺,庙号义祖,祖妣韩氏谥曰翼敬;考谥曰章肃,庙号庆祖,妣王氏谥曰章德。六月辛亥,范质及户部侍郎判三司李谷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贞固、苏禹珪罢。癸丑,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丁巳,宣徽北院使翟光邺为枢密副使。秋七月戊寅,幸王峻第。八月壬寅,契丹来归赵莹之丧。冬十月丙午,汉人来讨,攻自晋州。十一月,王峻及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拒之。十二月,慕容彦超反。   二年春正月甲子,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兖州行营都部署。庚午,高丽王昭使其广评侍郎徐逢来。二月庚寅,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三月丁巳朔,寒食,望祭于郊。戊辰,内客省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翟光邺罢。夏五月庚申,东征,李谷留守东都,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癸亥,次曹州,赦流罪以下囚。乙亥,克兖州。壬午,赦兖州。六月乙酉朔,幸曲阜,祠孔子。庚子,至自兖州。秋九月乙丑,太仆少卿王演使于高丽。契丹寇边。   三年春正月乙卯,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闰月丙戌,回鹘使独呈相温来。二月甲子,贬王峻为商州司马。三月甲申,封荣为晋王。丙戌,郑仁诲罢。己丑,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左卫大将军、枢密副使。夏六月,大雨,水。秋七月,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九月,吐浑党富达等来。冬十月庚申,冯道为奉迎神主使。十一月癸未,党项使吴帖磨五等来。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祔于太庙。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乙亥,享于太庙。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戊寅,罢邺都。丙戌,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壬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罢。是日,皇帝崩于滋德殿。
郭威英武创大业
少年时怒杀豪强
  郭威即后周太祖,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有的书上说他原来姓常,后来母亲王氏改嫁郭简后他就改了姓。郭简曾经在后晋当过刺史,后来被刘仁恭所杀。郭威在三岁的时候又迁到了太原,不久就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抚养。十八岁的时候又到潞州投奔故人常氏。   当时,李继韬在潞州割据,他是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嗣昭战死后,他就自称留后,联合后梁对抗河东。为扩充军队,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军士,郭威就应征入伍了。   郭威人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几乎每一个开国皇帝的人生,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尽管比不上开辟汉唐元明清大一统帝国的统治者们,但是郭威的眼光、智慧、经历和成就仍然值得后人纪念。
郭威(904━954年),邢州尧山(今天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51━954年在位。郭威本为常氏子,幼时随母适郭氏,故冒姓郭。契丹灭后晋,沙陀部人刘知远起兵太原,即皇帝位,国号汉,史称五代后汉,拜郭威为枢密副使。后汉隐帝时,又加拜郭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汉隐帝猜忌郭威,乾始四年(公元951年),郭威弑隐帝,代汉称帝,建都汴(今河南省开封市),国号周,年号广顺元年,史称后周。
郭威称帝后,治国很注意招收人才,得到魏仁甫、李毂、王溥、范质等很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人民疾困,能免除额外赋敛,改进刑律,纠正沙陀部后汉的好杀之风。郭威还禁止州县贡献,并能虚心纳谏。

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郭威封义子柴荣为晋王。广顺四年(公元954),郭威逝世,晋王柴荣继位,改年号显得元年,是为周世宗。郭威在位实际只有三年零半个月,终年51岁。他的重要功绩,是初步惩治了腐败,给政治注入了新鲜空气。

郭威的治国体制,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提倡节约俭朴;整顿吏治纲纪;减轻压迫和剥削;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

郭威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收到了显着的效果,为后来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求五代十国历史地位的评价

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此即为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唐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由于军阀割据混战,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许多中原人士为避祸乱移徙南方,由此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南北的交流。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各方面发展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五代十国"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史学、词、绘画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重要地位。五代的政治中心主要为汴梁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

这一段历史,有几点显著特征:其一是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华夷混合政权。其二是北方的契丹人借军阀混战之机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也为后来辽、宋、金对峙的形成埋下"伏笔"。其三是军阀混战、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毫无纲纪造反年代。

五代的嬗递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在五个朝代中维持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由此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自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高祖。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称高祖。 948年高租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十国割据概况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统治则相对稳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十国与五代属于并列分治或从属的状况。十国概况为:前蜀于891年高祖王建建,925年灭亡;后蜀925年孟知祥建,965年灭亡;吴892年杨行密建,都杨州 ,937年禅位于徐知诰而灭亡;南唐徐知诰937年建,定都于金陵,于975年被宋太祖灭;吴越893年钱镠建,于978年被宋灭;闽是王潮于893年建,945年被灭;楚896年马殷建,951年灭亡;南汉905年刘隐建,971年灭亡;南平(即荆南)907年高季兴建,于963年灭亡;北汉951年刘旻建,辖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于979年被宋灭;

五代十国的结束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使得后周的国力增强。他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据南唐江淮十四州,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公元960年赵匡胤在他麾下的几位部下拥立下,黄袍加身,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称帝,是为宋太祖。史称"陈桥兵变"。宋太祖当了皇帝后, 首先将内部巩固,镇压不服管束的后周将领,之后, 再来便是开始平定南方各国,进行全国统一。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中国遂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纷扰局面。
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此即为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唐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由于军阀割据混战,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许多中原人士为避祸乱移徙南方,由此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南北的交流。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各方面发展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五代十国"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史学、词、绘画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重要地位。五代的政治中心主要为汴梁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
这一段历史,有几点显著特征:其一是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华夷混合政权。其二是北方的契丹人借军阀混战之机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也为后来辽、宋、金对峙的形成埋下"伏笔"。其三是军阀混战、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毫无纲纪造反年代。
五代的嬗递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在五个朝代中维持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由此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自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高祖。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称高祖。 948年高租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十国割据概况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统治则相对稳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十国与五代属于并列分治或从属的状况。十国概况为:前蜀于891年高祖王建建,925年灭亡;后蜀925年孟知祥建,965年灭亡;吴892年杨行密建,都杨州 ,937年禅位于徐知诰而灭亡;南唐徐知诰937年建,定都于金陵,于975年被宋太祖灭;吴越893年钱镠建,于978年被宋灭;闽是王潮于893年建,945年被灭;楚896年马殷建,951年灭亡;南汉905年刘隐建,971年灭亡;南平(即荆南)907年高季兴建,于963年灭亡;北汉951年刘旻建,辖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于979年被宋灭;
五代十国的结束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使得后周的国力增强。他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据南唐江淮十四州,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公元960年赵匡胤在他麾下的几位部下拥立下,黄袍加身,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称帝,是为宋太祖。史称"陈桥兵变"。宋太祖当了皇帝后, 首先将内部巩固,镇压不服管束的后周将领,之后, 再来便是开始平定南方各国,进行全国统一。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中国遂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纷扰局面。

请问有没有关于写后周太祖郭威的小说?

有的请说下,我非常感谢。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皇帝,你可以看一看《周太祖郭威评传》或者《周太祖郭威》这两本书,是一个作者编的。挺不错的
清代吴璿的《飞龙全传》里有关于郭威的描写
目前还没有
没有!

有谁知道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生平

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他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苦中长大,碰到机运当了皇帝,不敢重敛百姓以豪华自己。”他生活节俭,又减轻了一些赋税,削减了一些严刑峻法,并对大臣们说:“我长期生活在军队中,没有什么大学问,不知道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你们文武大臣,不论有什么建议,只要利国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过文字要简洁、切实,不要冗长、修饰。”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议,他也果然能虚心接受、采纳。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后周太祖郭威 生卒:904-954 在位:951年-954年 表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0天。7天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称帝,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建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李守贞叛乱简介:郭威生年未详,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时后周开国皇帝,庙号“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父郭简为后晋顺州刺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人常氏为生。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http://baike.baidu.com/view/358431.htm 详情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太祖郭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4599.html
文章标签:后周  太祖  时期  十国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