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11 18:29:06 | 作者:说大话哇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近几年,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哈里科斯写的《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提出的中国崛起,到20年高瓴资本的张磊所提出的口号“重仓中国”。小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充满着火药味和不确定因素的当下时局里,我们如何才能看清一个大国未来数十年的方向,相信这个东方巨龙将要崛起的命题?
基于此,小孟以为横跨过去三十年,三百年和三千年都无法彻底解释清楚。所以将起点定在了二十万年前,以智人的集体知识出现作为起点。并以此为基点,逐步探寻中国五千年的经济史,近现代经济史,从而试图回答中国当下将要崛起的这一命题。
本文探寻的问题便是,从二十万年前智人出现,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有没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是支配着人类前进的根本要素。
如果说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素,那便是追求更大的能量流。能量流,指一个系统得以维持存在,所需要从系统外部摄取的能量流入。人类社会的历史,便是一直在追求从人类社会之外的系统,努力摄取更大能量流来维持其存在和增强的历史。
更大能量流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支撑更复杂的系统。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在著作《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中,定义了一个概念“Complexity”(原文翻译为复杂,个人觉得也可以理解为精密,精细),并且认为所有事物不断趋向于变得复杂,便是这个宇宙的规律。在书中,作者从太阳系形成到第一个原核生命的出现,从人类的狩猎文明到当下社会,试图证明了一个点:事物变得愈发复杂,同时系统单位体积所含的能量更高。
2
以此为理论支撑,那么更大的能量流,人类又是以何种方式开始追寻的呢?
最后探寻到的方式可以归结为三大类:知识的积累;社会组织形态;信息(包括实体物品)流动效率。
这三者,在被证明错误前,小孟暂时会把他们当作解释人类前进的根本三要素。
这三者与能量是怎样的关系?知识的积累,决定了人类以怎样的效率从客观环境中吸取能量流。社会组织形态,决定人类社会,以多高的效率利用这些能量流。而信息的流动效率,促进了集体知识的积累,也提升社会组织形态的效率。
下面的文章,为了简洁,从漫漫长河中,摘取出对人类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时间点,并且看这些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是如何帮助提高人类社会这三方面的能力。
时间点如下:语言的出现;农耕文明的出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蒸汽机的出现;市场经济的出现;
3
语言的出现,让智人积累知识的方式,从个体扩宽到集体,这是智人被上帝从万千物种挑出来亲吻的一刻。过去的生命体,在积累知识方面,都是个体为单位,并且隐藏在基因中,造成了他们的局限性。但是复杂的语言出现之后,让智人物种以集体为单位,一代代传递知识从而得到积累。
农耕文明的出现,得益于气候与集体知识的积累,让人类第一次形成大规模社会体,产生了对权力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组织形态。在采集文明中,人类社群规模无法太大,不可能超过50人或200人(未考证但大概记得)。农耕文明,因为随着部落人数的增加,便出现了对权力人物的需求。从前,采集部落,我们可以和彼此都是朋友亲人,轻松的完成合作。但是人口规模增加, 人与人之间协作的成本增加,需要另一种直接而快速的方式来取代亲疏关系:公共权力。
需要权力,实际上是因为人类社会需要协作,而协作的方式便不出两种:合力与分工。合力,做一个人做不好的事。分工,做一个人做得好的事。所以往后不管制度怎样变化,如果社会想要前进,一定是在合力与分工上的提高。农业革命这次对组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合力方面,诸如一些对外战争,引渠灌溉等事务。
从1万3千年前到1500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中间这段时间,人类一直在经历着马尔萨斯陷阱的循环。马尔萨斯陷阱,指的便是当人口增长到超过生产力所能承受的极限,多出的人口就会被消灭。农业文明一直没跳脱出这个循环,消灭的方式或是战争,瘟疫和气候等等。
为什么农耕文明一直在循环着马尔萨斯的陷阱呢?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无法从客观环境提取更多的能量流,从而无法支持人类社会向更复杂且精密的系统转变。农耕文明的时候,人类社会一切能量的来源取决于土地,土地的光合作用,并没有质变的进步。
这一循环,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节点,开始出现打破的征兆。为什么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要成为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呢?它的影响之一,便是随之而来的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阐述科学革命的实质便是:承认自己无知,形成一个基于观察而不断修改的知识体系,也就是逻辑实证主义。当大家发现自己曾经的世界观并不正确,对事实的观察是如此重要时,便出现了一场席卷欧洲的革新思潮,强调对自然的客观观察。科学革命的出现,是人类知识积累的又一里程碑。知识的积累,为后来的蒸汽机发明做出了铺垫。
牛顿在1687年提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文明中引发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潮,继而在这个思潮中,瓦特在1796年发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带来了人类的能源革命,从之前的柴薪到煤,油,天然气等等。意味着,人类社会的能量摄取,从之前的光合作用,因为新的技术,增加到了化石能源。
以燃煤为代表的能源革命,成为人类社往下一个阶段飞跃的基石。
当能量流开始得以质变突破,下一步是什么?前文告诉我们,便是衍生出下一个更复杂的系统。在这个更复杂的系统中,人类开始新一轮爆发增长,群居规模进一步增大,产生了城镇化运动。于是,伴随群居规模增大,就像人类农耕文明刚开始群居规模增大一样,我们又对新的社会组织出现了需求。
这次新的社会组织需求,是需要什么呢?需要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给了我们两个东西:创新与分工。如果说农业革命那次,是偏重合力的话,那么工业革命这次,则是偏重分工。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自由市场经济被普遍认可,分工成为这次社会组织需求中的重点。
同时,伴随着全球市场的增大,分工的逐渐深化,竞争的加剧,我们开始将“创新”作为社会的一个高奖赏品质。创新的目的,便是为了更有效率的获取客观能量。举个例子,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人类知识的积累。但是人类不以积累知识为最终目的,所以互联网有且必定有着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本质便是利用更多的信息流来提升能量的产出效率。
最后,全文都没有提到的信息(物品)流,是怎样与其他两者发生联系的呢?信息流的存在不在于其他, 便是受信息获取速度与物品流通速度这二者影响,从而反过来对知识积累与社会组织分工形成反作用。不论是13世纪传到欧洲的造纸术,还是15世纪的指南针,抑或是当下的航天工程,都是一种对客观未知信息的探索。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它会带来新的知识积累与革命。
综合以上,人类社会系统一直会想要向更复杂系统进化,这是宇宙进化的规律。而更复杂的系统,便需要更强大的能量流。人类社会获取强大的能量流方式有三种:知识的积累;社会组织;信息流。知识积累带来科技创新,使得人类社会能更高效从客观环境获取能量。社会组织使得人类能在规模增大的时候,仍然高效的利用能量流。信息流反过来受前两者影响,又反过来促进二者的进步。
参考书籍:
托因比《历史研究》
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人类多久》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