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07 19:27:19 | 作者:司马司空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长平之战,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晚期,主战场为今天山西省东南部的高平市西北部,这是冷兵器时代一次性参战人数与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其对后来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平市是晋东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图中黑色标注),无论是南北向连通太原、上党与中原地区,还是东西向由河东至上党盆地再至华北平原,高平都是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最终让它成为了这场大战的爆发地。
战国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进入强势发展时代,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驱逐四贵,并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高度集权,前270年,拜范雎为客卿,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不断向东袭扰近邻韩魏两国。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秦将白起攻取了东方邻国韩国的南阳地区(河南修武地区),将大军挺进太行山脚。第二年即公元前262年,又攻取了韩国在河内的重镇野王(今河南省沁阳)。自此,秦国全部封锁了太行八陉的南部两陉(太行陉与轵关陉),韩国位于太行以北的上党郡与韩国首都新郑之间的联系被卡断,上党成为一块飞地,于是韩国打算以土地换和平,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
但韩国上党郡的最高领导冯亭(上党郡守)和一众官员在得知韩国本土已经无法进行救援的时候决定:宁死不降秦。但敌强我弱,打是打不赢的,对于上党郡守冯亭来说,他没有太多选择,三晋为一体,此时他只能将上党献给魏国或者赵国以求最后一搏,但此时的魏国早已不是战国初期魏文王是霸主的时代了,魏国在山西高原上的地盘已经所剩不多,而且和中原本土的联系非常弱,送给魏国人,估计仗还没打他冯亭就被献给了秦国。
无奈之下,他只有将上党献给了赵国,而此时,只有赵国有这样的国力能和秦国搏一把。
对赵国来说,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却又是一块不得不接的山芋。
赵国当时的地盘是今天河北大部和山西北部,两大政治中心是山西的晋阳(今太原)和河北的邯郸,中部被太行山阻隔,其连接一般靠南北两条主要交通线,其北线即由太原向东经井陉至石家庄后再向南,路线较长,南线主要为太原到上党(今长治)经滏口陉向东,路线较近且便捷。
想做主,先保路,必须有便捷的交通才能谈得上对某地区的实际控制。
因此上党地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一旦韩上党地区被秦国占领,连接赵国两大政治中心的南线将受到直接威胁,十几年前的阏与之战(地点有争议,似为今天黎城县附近),韩国让出上党道路,要不是赵国出了个会打仗的高级税务官赵奢,没准赵国南部交通线就已被秦国切断,因此韩上党是赵国必须控制的区域。
一番朝堂舌辩后,赵国一把手赵孝成王决定:接受上党。公元前262年,赵王派老成持重的老将廉颇率领赵军接受韩上党,同时于长平一带布防,阻止秦军,为何派廉颇,应该是因为赵王也意识到这是秦赵的国运之战,不得不谨慎对待。
长平地区(即今天的高平)瞬间成为了当时各国关注的焦点。
看到下面这两张图,你就知道,为什么老将廉颇要选择高平作为阻击点了。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秦国想要攻击赵国,拿下上党甚至威胁邯郸、晋阳,只有走侯马、沁水、空仓岭(今沁水、高平界)、高平关一线的西路或者太行陉、天井关、晋城一线的南线,而控制这两条线的战略要点就是长平。
第二,高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依丹朱岭,岭间长平关和故关是南北连接必经之路,是两道防守巨闸,丹河河谷宽约百米,沿西北东南方向横穿高平市,是天然防守屏障,又有五大支流许河、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禄河,河谷两侧多高山峻岭,防守正面窄,易于集中力量,且中间河谷平川极宜大部队调度和辎重运筹转输,东仓河谷两侧的韩王山和大粮山是防守方天然的观察点,一览众山小,便于指挥。
因此,老将廉颇将战场选在了此地,一场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规模最大的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