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黄河抵御外敌的作用为何不如长江,两淮

时间: 2021-07-01 03:58: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黄河抵御外敌的作用为何不如长江,两淮

长江、黄河水白白地流入了大海,为什么不存起来利用呢?

长江、黄河水流入了大海,为什么不储存起来利用而让它白白地流入了大海呢?

实际上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几千年来,长江、黄河水患一直困扰着周边的人民,如何治理长江、黄河的水患一直都是首要的问题。历朝历代,爱民的皇帝都会派遣一位治水能臣管理这两条大河,西汉时期,有一位善治水的能人,名字叫贾让,他曾提出来治水的三条策略,后人称为“贾让三策”,“贾让三策”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不与水争地,人工改道,中策是开渠引水,分流治之,下策是加固河堤,年年修补。“贾让三策”对后世治水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基本解决了水患的问题了,并且还可以利用江河水来进行灌溉缓解旱情,还可以用来发电、供水,这一切的任务都交由了建在长江、黄河上的水库、水利枢纽、水电站来完成。

并不是把江河水储存起来才是真的利用水,要知道,长江、黄河每年的流量是很大的,都储存起来的话,那还不泛滥啊。所以,利用水,该缓解旱情时就引水缓解旱情,该供水时就供水,该发电时就发电,江河的水还是奔流到海比较好,毕竟几十万年来都是这样的,也没见流干。

黄河自青海的腹地发源,源头主要有三个,分别为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还有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东流至渤海。长江的源头也有三个:当曲、楚玛尔河、沱沱河,长江全长6387公里,东流至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

说到用水

在黄河上建造了20余个水利设施,包括了水电站、水库、水利枢纽。这些水利设施都有什么用呢?发电、清淤、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并且每个水库、水电站都有差不多相同的作用,不要以为水库就是专门用来存水的,其实不是的,水库也兼顾着防洪、发电、供水、灌溉等任务,当然,水电站的主要任务还是发电了,但也兼顾着供水与灌溉。

引黄河水入宁夏

黄河水可谓是走哪里都能造就一片绿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人们就利用地势高度差距的有利因素,借助天然的沟渠将黄河水引入农田中,造就了一片沃野,塞上江南宁夏,享誉千年。步入现代以来,根据科学的指导,对以前的古渠进行改造,并新开了数条干渠、支渠,使得宁夏的灌溉区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宁夏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已经达到了780万亩,是我国12个商品粮种植基地之一。

此外,引黄河水灌溉的还有河南引黄灌区、位山引黄灌区、汾河灌区、内蒙古黄河灌区等,其中位山引黄灌区是我国6个特大灌区之一,同时也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年均实灌面积达到460万亩。

长江水的利用

对于长江的综合开发利用,包括了许多个方面,除了灌溉、发电、供水还有南水北调、航运等利用任务。引长江水解决西北地区缺水、干旱的问题,引长江水向山东、河北、天津、江苏、安徽供水,引长江水入淮河,向两淮地区供水。

在长江之上,还有一项举世闻名的大工程,那就是三峡工程,也就是三峡水电站,它是我国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总结

所以,对于长江、黄河的利用,并不是要把水都储存起来,而是在防洪的基础上,灌溉利用、供生活用水、用来发电等等,大江东流去,该流入海洋的还得流入海洋,这也是大自然的循环规律。

长江、黄河的水是源源不断的,根本就没有那样大的工程可以存得起来那么多水,总是有很多水必须注入大海,否则这些流域就会被水淹没了。
长江和黄河的水量非常大,源源不断,没有这么巨大的地方将水存起来,也没有必要将它存起来,而在长江和黄河的各段都建有水电站,对水流进行调节和发电,也是很好的利用了水资源。
大河向东流去,这是自然规律,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还很渺小,用来发电,灌溉利用还行,要全部储存起来,很显然是不可能的。
长江、黄河水目前已经利用起来了,并且涉及了很多的方面,例如灌溉利用、供生活用水、三峡大坝等等。

为什么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地方,而长江不是?

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稠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交通不便

长江流域地块狭小,且土壤多为红壤,比较贫瘠。

历史上,气候比较湿润,南方洪涝灾害频发。

因为黄河两岸不仅正处于华北平原,而且西面有太行山脉,并且西部海拔不在太行山脉高度之上,这样太行山脉就起到挡风遮雨作用,使西面气候固步自封,致使台风没有登陆的理由,所以黄河流域风调雨顺,气候宜人不冷不热。而长江,西面青藏高原显著高于东部山脉,致使青藏高原冷空气与海洋暖湿气流,冷空气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或者暖湿空气可以直上冲霄汗,致使台风时不时,就光顾长江流域腹地。就这一点,就使长江流域综合成绩落后黄河流域。而祖先抵御自然能力又很低,所以黄河成为母亲河。
谁说的,两者都是。黄河流域是黄帝文明的发源地,长江流域是炎帝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对中国的重要性

1、黄河展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2、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3、黄河文化是我们名族骄傲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扩展资料: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是中华民族之根,对中国非常重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自宋元以后,直至近现代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由于人口的压力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黄河承载着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黄河所凝聚着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扩展资料: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之根,对中国非常重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承载着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黄河所凝聚着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年,到宋元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摇篮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

1、黄河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

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2、黄河展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3、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4、黄河文化是我们名族骄傲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扩展资料: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

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黄河展示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2、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3、黄河文化是我们名族骄傲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扩展资料: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查看全部6个回答
货拉拉下载,助企业节省35%货运成本

关注货拉拉的人都在看
货拉拉下载企业拉货10秒下单,320元券下单立减,超低价体验专业货运!货拉拉下载比传统物流便宜35%。账户返点,长达59天免息月结,先用车后付款!
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广告 
商标注册网查询? 中国商标注册查询中心-「公司宝」

关注商标的人都在看
商标注册网查询-中国商标注册查询中心,免费查询商标注册信息,14年代理商标业务.2021全新商标数据库,数据精准,全方位商标注册服务!免费商标查询咨询「公司宝」。
汉唐信通(北京)科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商标注册380元起 在线下单 快速拿官方申请号 汇桔网
商标注册汇桔网--商标注册,全程托管,1对1服务,在线申请,明码标价。快速商标注册。汇桔网-商标注册低至380元,在线下单,快速响应,专业服务,售后无忧。商标注册
572021-05-06
黄河对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品格。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 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金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 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参考资料:母亲河 (母亲河文化)-百度百科
38 浏览87522021-10-17
黄河对我们的重要性
一、黄河带来的好处 1、 黄河塑造了素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而且还是我国三大平原中的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2、 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给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3、 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大多降水不足,黄河水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使这里的土地出现了生机。 二、黄河带来的坏处 黄河给我们带来的灾害主要是下游容易决口改道。其原因是下游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河”。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高原,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便沉积下来,使河床淤高,成为“地上河”。两岸河堤在遇到暴雨时,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5 浏览38002021-06-27
长江黄河对中国的发展作用
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长江是海路的延续,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其中南京、武汉与重庆具主要作用。长江通过大运河与可通航的黄河及渭水相通,大运河还与杭州及天津的海港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对两岸居民有很大的影响,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无论如何,黄河一直养育了很多中国人,所以中国人又称黄河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炎黄儿女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之树绵延不断的根!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环境,才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人称道.然而,今天的黄河早已没有往日的风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沃良田变成了贫瘠、水分缺乏、洪涝灾害频繁的不毛之地。
10 浏览5342021-12-16
黄河对于中国历史的作用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104 浏览73122021-09-07
黄河对于现代中国所起到的作用
我开始关注这条河流。 公元2003年11月,三万英尺的高空,在思想怎样寻求SP已经开始混乱和疲惫的市场突围时,我想到了黄河;如果从太空可以拍到蜿蜒万里的长城,如果万里长城的雄奇伟岸能够让世人啧啧,那么黄河呢,从青藏高原的冰峰发源,在向东流淌的过程中几经转折跌宕,涓涓细流滚滚清水经过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裹泥挟沙,一路风尘,滔滔入海,苍劲雄浑的风度气质贯穿始终,百折不挠的精神天造地合地成了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伟大象征。如果,用短信来实时地描述报道这条河流的故事,边走边聊,边走边发,那么会不会拯救沉沦的SP,因为这条河的雄浑博大,厚德载物,风情万种,有谁能够会不为此而动情动心?我感到自己找到了一个撬动市场的点,我的公司在中国的SP界脱颖而出,横空出世指日可待了。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起源都和水缠绵缠绕在一起,但是没有哪个民族跟水的关系如中华民族跟黄河;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中国人的祖先叫黄帝,从宿命的角度讲,中国人的根本就在黄河,黄河就是中国人的前生今世和命运图腾。中华民族那些最伟大最耀眼最功勋卓著的人物,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波澜壮阔,奇崛诡异,可歌可泣的著名事件,中华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冲动,每一个细节都深烙着黄河的烙印,那位在黄河边成就了他一生伟业的毛泽东同志就曾由衷而且深情地说过: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我最初计划一个人沿着黄河的入海口徒步上溯,用200余天的时间走到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卡日曲,在这6000余公里的行程中,我将用短信现场直播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黄河。 我开始收集有关黄河的书籍资料。 几乎去了上海所有的大书店,书城,思考乐,在旅游及相关书的地方,我看到很多旅行指南和地理介绍,我看的到很多版本的江南及其中国的各个古镇,西南的峡谷,我甚至能看到新西兰这样的国家的介绍,我就是很少看到有关黄河及其区域的书籍!我把目光投向了网络,搜索了100多页关于黄河的页面,我看到的是80多页关于黄河污染和环保的呼吁-我还没有去过壶口瀑布,但是我所有去过壶口的朋友在提到那座著名的瀑布时都用到了一个词:”震撼”,此刻,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以至形成了一种痛,接连很多天起床的时候就觉得整个后背象被重物撞击过一样。我们的民族正在复兴,我们却已经把我们民族的根本和图腾冷落遗忘了吗?小时候我们吃过母亲的乳汁,不论天涯,在所有的岁月,我们都不会忘记那奶的香味和痴情,黄河是所有中国人的母亲,可是,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无限深情地回味怀想凝望黄河母亲呢?难道,中国人真的是非常聪明有作为的个体,而群体则永远是无意识和忘恩负义的吗? 现代中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现代中国经济已经形成区域化,我们有改革开放得地利之先敢为天下先的珠江经济区域,我们有后来居上,企业和事业做的红红火火的长江经济区,那么,黄河呢?黄河沿途有九个省区,其中大都是中西部地区,如果用泛黄河的概念来界定黄河区域,则北京、天津、河北都应该属于黄河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说是整个北中国的中心,山东的繁荣霸气,四川的天府气象,河南的天下无双,北京的繁华梦想,陕西、山西、青海、宁夏、甘肃各个风华绝代,王孙气质,用一个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把这些省区归入黄河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那么,黄河流域重现历史的繁荣就会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中国?”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历史古训,中原地区也就是地理上的黄河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一定是黄河区域的复兴。毛主席在建国伊始就说:”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那个年代的角度理解,是要把治理黄河的问题彻底解决,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我们可以说,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就是把黄河流域的经济搞好,让黄河流域真正能在经济上,社会繁荣上比美或者超越珠江流域经济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区,这样的中国,绝对是一个在世界意义上强大的国家,汉唐年代文化经济政治输出的盛况,也一定会这个时刻成为现实。 随着对黄河的了解的加深,我有了一个关于黄河的真实梦想,我的这个梦想也是一个中国的梦想;我梦想着黄河流域成为基于大文化背景下的经济中心,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如果说,珠江经济区的发展遗憾是文化的缺失,长江经济区的发展困惑是文化的流失,那么,黄河经济区的发展则是以文化为强力引擎,在历史文明的深厚积淀上开始着变梦想为现实的未来之路。我梦想着几年,几十年甚至再往后的中国,人们去旅游的时候,人们在选择揽胜之所的时刻,文人在编?《一生不得不去的N个地方》的时候,他们的首选,一定是最具人文魅力,时尚色彩的黄河区域。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么,我们实现黄河流域梦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新鲜的登天过程,这个过程的伟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一点也不比人类登上太空逊色。 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黄河是全世界一条独一无二的河流,发源地的清澈到入海口的世界第一含沙量,九曲十八湾,滩滩都是别样天,黄河的凌汛,壶口瀑布,鲤鱼跳龙门,那么多的历史遗迹,那么多的多样地貌,高原、盆地、草原、荒漠、峡谷、平原,一条黄河路走下来,还有什么见识是没有的呢。 我把要走黄河的事情告诉了一些朋友,朋友又告诉了朋友的朋友,有30多个人问:可以一起去走吗?走几天就行,我们也想看看黄河,走在黄河边,即使没有芳草碧连天,也是一件很激情,很浪漫,很值得记忆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画家也要跟我去走几天,让我帮他设计走的地方,因为他只能去几天,而且表示还要带上他的中国女友。 我的原始计划在瞬间升华,我觉得沿着黄河去走已经不该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不该是一个或者几个SP的眼球秀,而应该是许多人一起参与的活动,在个活动的主题就该是”寻找黄河精”,因为黄河最伟大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那就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积极进取,而这种黄河精神对于这个年代,对于已经开始松懈或者气馁的人们来说,真的是格外重要。 我想象着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人们加入到我的黄河行之中,那是一个多么富有情趣和形象鲜活的队伍,我知道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用他们的手机做载体来关注着黄河和走在黄河边上的这些人和这次活动,我知道他们是要通过这种关注来了解黄河的所有故事和显示情景,我知道他们是要在这个对于黄河的关注里释放他们的梦想、激情和抱负,当然还有得到力量刺激和情感的抚摩,雪落黄河,滚滚红尘,多少有趣的事情会在路上发生,多少绚丽的短信文字将从黄河流域飘向中国万里无云的天空,多少江山如画的图片会让那些从来没有来过黄河的人沉醉和向往啊----而这些,都是通过短信的力量来完成的。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社会生活的进步,那么,短信对中国人生活最完美的演示意义将在这次黄河行里得到完美体现,SP的升华将使人们对”做短信的”这些人看起来很美。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吗?几十几座滩吗?几十几个梢公吆来把船儿牵吗? 关注黄河,关注短信,就是关注我们不愿苍白的内心。 第三篇 要理解中国历史,就要先理解中国地理,尤其是中国古代地理。例如,黄河在古代大多时期流向今天津海河一代入海,泛滥决口时,才夺淮入海。这对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再如在古代中国,已开发耕地不多,未开发的森林、草地不胜计数,道路成为连接各地区的关键,道路与河流在古代比今天在战略意义上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整体上把握古代中国的地理,从而理解中国历史呢?有三横线,三竖线,这是中国的经纬。 中国北方第一横线,就是长城。长城为战国时各诸侯国修筑,秦统一后连接成完整的一条横线,工程巨大,万事之功,造就了古代中国的实际控制线。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很多人诋毁长城的作用,以为是中国的障碍,保守的凭据,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低估了古人的智商,如果修长城是愚蠢的,就不会历朝历代都有修筑的。说古人愚蠢,恐怕不合实情。在地图上仔细观察长城沿线,山岭众多,森林茂密,交通不便,长城的修筑恰恰就是很好的一条东西交通线。长城沿线的山岭不仅有东西向的,还错杂以南北向的,大的东西障碍就有太行山、黄河、黄土高原等,使得各地区交通不便。长城连接了这些分割的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作用。当然,长城的作用主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在古代,农耕民族对付游牧民族,实在是没有很好的方法,你定居,不断受到骚扰,对方处在流动中,你又很难和对方决战。应当说游牧民族乃是游击战的鼻祖。要想吞并游牧民族的土地而占有之,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迁徙,而当时受寒冷气候、平坦地形的影响,把草原开发为耕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做成,也无险可守,必然成为其他游牧民族的猎物。长城成为人工第一天险,在历史的大多时期,基本保住了长城以南的平安,也使得中原王朝的兵马进可攻、退可守。给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长城的威慑作用相当于今日的导弹基地。 长城还保护着两条重要的中国交通东西方的交通线,东边是辽西走廊,西边是河西走廊。古长城最东是延伸到朝鲜的,对于和朝鲜、日本的军事、外交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河西走廊的重要不言而喻,走向西方的丝绸之路全依赖长城的保护,也正因为有了河西走廊的安定,中原王朝才有可能向西开拓疆域,进入西域。有长城必须有驻军,有驻军必须有给养,这就形成了长城沿线的重镇。历代为驻兵长城而迁徙人口在长城脚下实行耕作,开发了长城沿线地区,也使得一些城市迅速崛起为重要的基地。自东往西,辽阳、北京、张家口、大同等等,尤其是北京,成为今天的首都,多拜长城之赐。由此我们也可理解古代中国扩张性不强的一个原因,就是向北经济、军事价值不大,向南万山重隔,尤其是青藏高原,难以逾越,向东为大海,在海上运输不发达时,无法向东进取,向西是沙漠荒凉之地,扩张的意义不大。这就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由长城往南,就是第二条横线,黄河流域。在古代中国,黄河支流众多,如济水、洛水、汴水、颖水、汾水、渭水等等,数以百计,孕育了华夏文明,也是最适宜耕种的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这条线东至山东的胶东半岛,西至河西走廊,有着中国最古老的东西大动脉,大约在周代甚至更早,道路系统就已经完备了。秦修驰道,即宽阔的马路,这条东西干线就是中国文明的成长之地。河南又称中原,是古中国发展的中心,因为它河流众多,地肥水美,是人类天然的发源地。由河南向东发展,就是山东,向北发展,过了黄河,进入河北,都是宜于耕种之地,向南发展,山脉连绵,长江泛滥形成的湖泊沼泽密布,稍有阻碍,直到古中国后期,湖北一带才大量开发,向西发展,洛阳一带,关中一带,类似盆地,自成系统,是绝佳的粮仓。这一线的命脉就是黄河,黄河泛滥与决口,无疑是这一带百姓的心病。同时值得指出的是,黄河除个别地段外,并非天险,由于河道狭窄相对于长江来说,渡河并非难事,而守卫黄河无疑是难事,北宋定都汴梁开封,虽然交通便利,但北方无险可守,最终被金兵突袭得手。这也是历史的教训。这条东西线,有时宽、有时细,狭窄的地方就是险要的关口,是控制东西交通线的重要锁钥,例如函谷关、潼关等,尤其是潼关,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再往南就是长江沿线,第三条横线。长江流域地势复杂,道路崎岖难行,长江及其支流成为主要的交通线。东至宁沪杭,西至巴蜀,开发较黄河流域稍晚,但由于气候的原因,富裕程度过之。长江宽阔,很难快速渡过,又成为自然的天险。长江由西向东,自然谁掌握了上游,谁就对下游有发言权,荆州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由荆州顺流东下,江东很难保住,这也是三国时的重要形势。长江以北,由于淮河泛滥频繁,开发更晚,直到运河修建,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淮河以西多山,道路不畅,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十分险要,南北交通不便。长江以南根据地势,可分为江东、江西和两湖三大地域,连接它们的就依靠长江。至于巴蜀,自古行路难,自成系统,不必多说,三峡扼守,至今也是险要之地。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武汉一带,过去是一片汪洋,长江在此淹没众多地区,交通不易,直到古代中国晚期,才逐渐开发,武汉也才成为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而在古代中国早期,襄阳、江陵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沿长江上溯,至三峡难通,所以汉水在古人来说,更像长江的上游,交通意义更重大,而襄阳城就扼守在汉水上游,是南北往来的重镇,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衔接点之一。 最东边的竖线就是大运河,北至北京,南到杭州。隋炀帝兴修大运河,使南北交通畅通,南方辎重可以直达北京,而且通过运河可以改造淮河一带水利,使淮河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多。更重要的是,黄河泛滥决口,也有了道路可走,不再对淮河流域构成巨大威胁。三国时,淮河人口稀少,曹操只有采取屯田政策,来威胁江东。但到了大运河修成后,人们到江东不再是难事,江东也越来越无险可守。因为它同时受到长江上游和运河上游的夹击,失去长江上游和运河上游的保护,江东唾手可得。而由此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到江东,成为天下的粮仓。值得注意的是,隋朝与秦朝具有类似之处,秦以长城亡,隋以运河亡,二者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构成了人字,代表了中国人的巨大成就。但同时由于巨大的人力付出和财力付出,对人的压迫也是巨大的。因为二者都不是以奴隶来进行工程的,必然会引起朝廷上下所有关乎利益的人的反抗,包括了大小官吏,各种地方势力,以及百姓,对全国的经济造成了破坏,终于导致两个短命的王朝灭亡,但却造福了后来者。 向西看去,今日的京广线铁路就是第二条竖线,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发的交通线。可以这样理解,早期中国是沿着两条线发展的,东西沿黄河发展,南北沿京广线发展,构成了十字架一样的发展轨迹,随着两条线的延伸发展,扩展形成三横三竖的经纬线。前面说过,古代中国的中心即中原在河南,河南是发展的开始,由河南为基础,向北进入河北,向南越过南阳,进入湖北襄阳,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道路很早就开通了,到秦始皇时修灵渠,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开通,中国的开发进入岭南,中国的版图开始扩大。河南河北地势平坦,经济发达,而湖北湖南,水网纵横,山势崎岖,直到相应的农作物的出现,经济才得以振兴。而其狭窄之地如南阳、衡阳、桂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北交通的咽喉。 再向西,就是山西大同至蒲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过西安、汉中,进入成都,一直向南。山西得天独厚,北长城、南黄河、东太行,系黄河,农耕发展较早,自成体系。陕北开发也较早,秦始皇时曾修道路直到长城,但由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陕北的经济也越来越衰落,至明清时,已经相当贫瘠。但陕南又是别样风景。古人修栈道之后,连接汉中直至巴蜀,秦国得以粮仓丰盈,遂灭六国,成霸业。从地形上看,山西、陕南、汉中、巴蜀自成体系,如同一串珍珠,东西南北皆有屏障,相对来说,南北相通更重要些、容易些。西部这条线相对短小,但却因险要而耗费成本巨大,战略地位重要。西安洛阳为古都多年,背靠的就是西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横三竖,它们的交叉点就是经济与战略的中心,到今天也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三横三竖,自然地把中国分成了九大区域,就是中国的九州。东方自北至南,齐鲁之地,古青州,江苏安徽,古徐州,淮河长江以南,古扬州。中路自北至南,河北古冀州,河南古豫州,湖北湖南古荆州。西路自北至南,山西古并州,陕西甘肃古雍州,巴蜀古益州。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古今地理变迁、开发程度不同,古代关于九州的说法众多,莫衷一是,这里只是说起大概,实际上是今人的眼光。按照《史记》的说法,禹分九州、九山、九水,名称又自不同,研究九州名称的沿革,可以看出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来,兹不赘述。
文章标题: 黄河抵御外敌的作用为何不如长江,两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2341.html
文章标签:黄河  外敌  长江  抵御  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