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6 17:02: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4次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的一员,疆域在北方,对于南方国家来说就是北方蛮子。在最初实力不是很高,还不及赵国,但即使如此,楚国选择联姻对象时,舍弃了赵国选择秦国。在当时的人们认为,楚国是老糊涂了,但其实却是楚国故意而为之。
楚国联姻秦国,共同制衡赵国。当时三家分晋后,赵家的实力是最强的,赵国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顺势成为当时的强国,楚国力不能及。楚国与赵国关系交恶,赵国很想吞并楚国,楚国国军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任由赵国发展壮大,在国内大肆改革的同时又向秦国联姻,力求楚秦联合,抵御赵国。
第二种可能就是楚国看出秦国的端倪,认为秦国在未来肯定会国力大涨。在秦实力还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投其所好,通过联姻结为盟友。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改革军队建制,发展生产,实力不容小觑。秦王称霸六国的雄心壮志显露无疑,楚国想要获得一份安稳发展的阶段,联姻秦国是不错的选择。
楚国打的一手好算盘,其中的利弊轻重肯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联姻秦国是出于长远考虑。秦国民间尚武,个个人高马大,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秦国与楚国接壤,在楚国受到别国攻打后,秦国可以立即派兵支援,反过来秦国受到攻打,楚国也可以立即支援。而楚国与赵国中间还隔着韩、魏两个小国,远水解不了近渴,真打起来,救兵也无法快速赶来。另一方面,秦楚两国的版图都大于其他国家,秦楚强强联合,指哪打哪,光在兵力上就凌驾于其他国家。所以说,楚国没有联姻赵国是有道理的,从长远来看,联姻秦国才是正确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对于战国七雄来说,魏国、韩国、赵国都源自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其中,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称霸,巅峰时期的魏国,可以说在战国七雄中没有匹敌的对手。而在魏国衰落之后,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又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换而言之,三晋之中的赵国、魏国,都曾是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诸侯国。那么,问题来了,三家分晋之前,晋国到底有多强,地盘有多大?
一
首先,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晋国这一诸侯国,原本的国号不是“晋”,而是“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在春秋时期,晋国作为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也即春秋时期,晋国、齐国、楚国、秦国并称为四大强国。
二
一方面,在和楚国的交手过程中,晋国可谓胜多败少。截至公元前546年,楚第二次弭兵之会前,晋楚之间共有11场直接战争,其中晋国获胜9场,楚国仅在楚庄王时期获胜2场。在楚庄王时期的4次晋楚战争中,另外2场晋国获胜。这11场晋楚战争先后为:城濮之战、北林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邲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在这11场战役中,晋国获胜9场为:城濮之战、柳棼之战、颖北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
与此相对应的是,楚国获胜2场为:邲之战、北林之战,皆在楚庄王时期;楚庄王时期的柳棼之战和颖北之战皆败给晋国。此外,在前584年的郑楚汜之战中,由于晋国出兵救援郑国,导致楚国在汜之战中大败。由此,虽然我们常说晋楚争霸,但是,楚国在和晋国的交锋中,却是长期居于下风,而晋国则几乎一直占据了上风,即便是楚庄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楚国也没能彻底扭转这一局面。而这,无疑是晋国强大实力的最好体现了。
三
另一方面,在和秦国、齐国的交手过程中,晋国同样是屡战屡胜,也即很少吃到败仗。虽然秦国在战国时期非常强大,不过,在春秋时期,秦国却远远称不上是晋国平起平坐的对手。自前627年至前558年,70多年间,秦晋经过崤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新城之战,河曲之战,辅氏之战,麻隧之战,栎之役,迁延之役等重要战役,秦国被晋国牢牢封锁在函谷关和桃林塞以西,晋国控制了河西地区(秦晋大峡谷中下段的黄河西部区域)的诸多城池。晋国得以长期称霸中原,秦国则独霸西戎。
虽然大家对秦穆公称霸西戎赞叹不已,不过,这实际上还是因为秦国无法击败晋国,难以向中原地区扩张的不得已之策。此外,在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不是太多,这主要是因为晋楚争霸的过程中,齐国的立场是偏向于晋国的。不过,公元前589年,晋国和齐国之间还是爆发了鞍之战。齐、晋鞍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晋、鲁、卫、曹四国,发兵攻齐。此战,以晋国胜利而告终。而在春秋末期,也即三家分晋之前,魏赵韩三家曾组织联军攻打齐国,同样取得了胜利。
四
最后,在强大实力的基础上,晋国的疆域也是非常辽阔的。晋国鼎盛时期,地盘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晋国巅峰时期的地盘,可谓地跨六省之地,也即整个黄河流域,大部分都被晋国占据了。正是因为占据了广阔的中原之地,促使晋国因国力强大,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认为“齐一而晋四也”,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的地盘,应该是和楚国不相上下了。
换而言之,从疆域上来看,晋国和楚国远超其他诸侯国。不过,就楚国来说,因为当时占据的不少疆域都是人烟稀少之地,这促使楚国的人口等指标,都比不上晋国,这也是楚国长期落于下风的重要原因。不过,或许是过于强大,晋国没有败给外部的敌人,而是遭到了三家分晋。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对此,你怎么看呢?
晋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与齐国、楚国、秦国都是大国。整个春秋时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晋国在主导中原霸业,足以说明晋国的实力。
横向比较,晋国的人口要比齐国、楚国、秦国任何一家都多,而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恰恰处在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上。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最后没有被外敌打败,反而毁在了自己人手上。
春秋时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晋国、楚国在争霸,而齐国、秦国在观望。其中,晋国屡次打败楚国,始终牢牢控制着霸主的宝座,直到春秋末期的“六卿乱政”为止。
春秋初期是齐国称霸的时代,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等到了春秋末期,中原大国普遍走向衰落,才出现了吴、越这样的小国称霸的局面。
如果掐去春秋初期与春秋末期这段时间,那么春秋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晋国一家称霸的时代。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成王,扼制了楚国北上中原的步伐。此后,晋、楚争夺不休,晋国胜多败少,楚国败多胜少。
晋、齐、秦、楚是春秋时期最大的四个诸侯国,它们的特点是人口众多、疆域辽阔,能够动用的军队数量相当庞大,从国力上来讲区别于其他一般的国家,比如宋、卫、郑、巴、鲁等,所以才被后世称为春秋四大诸侯国。
不过,齐国在齐桓公死后一直内乱了几百年,从霸主变成边缘化国家;而秦国地处西垂,常年与戎狄杂居,文化落后。秦人虽然战斗力彪悍,但始终没能突破晋国的封锁,因此秦国在春秋时代只是一方偏霸。
剩下的霸业则一直在晋国、楚国之间展开,所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至少有五分之三的时间都是晋国与楚国在争夺霸权。
晋国想独霸中原,压制齐国、楚国,而楚国想从南方突入中原,跻身进入华夏核心,摆脱掉南蛮的“帽子”。
那么,晋国究竟有多强大呢?
晋国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国,最初在山西境内。春秋时期,周天子沦为没有实权的傀儡,诸侯国们纷纷起来争夺霸业。晋国凭借山西“表里河山”的地形,迅速扩张,灭掉了周边的20多个小国家。
晋文公在位时期,晋国联合齐国、宋国、秦国打败了楚国领导的联军(楚、陈、蔡、郑),成为新的中原霸主。周天子不得不亲自接见晋文公,承认他的霸业。
此后一百多年,晋国继续大展宏图。晋襄公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击破了秦国,使得秦国在整个春秋时期始终无法东进,只能往西发展。可是西北的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所以秦国没有任何大的作为。
晋厉公时,晋国又在鄢陵之战再次击败楚国,牢牢控制了中原霸主之位。据统计,春秋时期的晋国与楚国前后爆发大规模争霸战争有5次,而晋国就胜了4次,唯一的一次失败还是晋景公不敌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失败。不过,楚庄王毕竟是楚国历史上少有的雄主,他打败晋国也是意料之中,但他仍然无法撼动晋国的国势。
强大的晋国没有被外患灭掉,反而毁在了自己的六卿手中自从晋厉公死后,晋国的国君更替频繁,大权逐渐落入外臣手中,埋下了晋国灭亡的隐患。晋国的六卿赵氏、魏氏、韩氏、范氏、中行氏、智氏架空了国君,一起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和人口。
在六卿内斗之中,赵、魏、韩三家胜出。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三个国家,而阻挡秦国东进的障碍也消失了。在春秋、战国之交时,晋国就已经从内部崩坏了。
春秋末期,晋国由于六卿作乱,国内不稳,失去了称霸的能力;齐国由于宗室内乱,抢夺君位,也失去了称霸的能力;楚国则因为常年与晋国作战,元气大伤,也无法维持自己的霸业。
到了春秋末期,几个传统大国相继衰落,而东南方的吴国、越国等小国家居然趁势崛起,出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怪异现象。
与晋国相比,吴国、越国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都只能算得上非常一般,可是它们却趁着几个大国相继衰落时短暂崛起,成为了春秋末期的霸主。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都是趁晋国、楚国衰落之后,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