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国共内战时,国民党为什么选择去台湾,而不像抗战一样去重庆

时间: 2021-06-30 21:57: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国共内战时,国民党为什么选择去台湾,而不像抗战一样去重庆

1945年后国共内战为什么没把国民党消灭干净,而导致现在的有国共两党

1945年后国共内战为什么没把国民党消灭干净,而导致现在的有国共两党
因为别人可以逃,台湾有海峡,在当时没有大型军舰也没有优势的空军
因为需要,也因为干扰。

为什么国民党在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

为什么国民党在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而不是像抗日战争中一样退守西南?

蒋介石在面对国共内战的关键时刻为何选择退往台湾?何时决定赴台?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如何撤退台湾的?他们到底从大陆带走了多少文物和黄金?几十年来,这些话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国民党蒋介石在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岛,六十二岁的蒋介石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短短的四年年,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节节逼退。蒋介石思险恶的八年抗战,对打击中共自然更是信心十足。然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贪婪,激起了人民和经济的动荡,人民对国民党 中央失去信心,就这样成为国民党顿失政权的最大原因。抗战期间蒋介石在国共内战后期,蒋介石屡屡情绪失控,这已经看出他已经对自己没了底

贪污腐败的蒋介石由成都飞往台湾,逃往台湾之后,国民党还是野心勃勃: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呢?刚开始国民党被看作是全国抗战胜利有功的一个政府。“人们广泛把蒋介石看成是“民族英雄”。国民党风光一时。再说还有,美国人支援的大量物资、物力源源不断地运往国民党统治地区在威望上和实力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地位。可是,国民根本没有想到会在与共产党的较量中大大的失败。蒋介石自以为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占有的优势和军队的物资装备、;还有军需补给,如粮食弹药等丰富十倍。”那么为什么短短的四年间,国民党部队就被赶到了台湾岛?对于这个事实,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评说。得出的结论却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共识:腐败政府。蒋介石的盟友美国,还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将士,还有包括蒋介石父子家庭,他们心知肚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是它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他违反了中华人民的心愿

。一个国家如果其腐败无能。那么:“就会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国民当军对在具有决定性的1948年的时候,其战役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弹药结果。事实上我们知道,国民党于战争初期在重庆所看到的腐败现象导致失败的原因,已觉察出国民党的以后的路该何去何从。国民党的领袖们对于他们所遭遇的危机也是眼巴巴看着无能为力,国民党的部队已丧失了斗志人心涣散,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民心必然灭亡

。”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以后国民党已经破败不堪,人民解放军势不可挡,蒋介石党派必须考虑退路,退守台湾有以下方面优势:

其一,因为台湾有日本留下的经济基础;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转移重工厂和其他企业。但国共战争时期不同,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没有多余的时间搞工业转移。而且共产党盘据东北,在工业实力方面已经碾压国民党统治区了,而且解放区已经禁止对国统区所需要的初级工业生产资料进行运输,经济能力就更不行了。没有工业的西南,造不了装备。

其二,台湾是日本归还暂时没有军阀势力,没有中共部队;而且孤悬海外,比较富庶,格局也相当大;

国民党主力已经在三大战役中消耗殆尽,各系军阀私军是靠不住的。西北三马核心区是青海甘肃,陕西是弃子,桂系核心在广西,湖南国军没有中央系支撑,在湖南靠桂系也是靠不住的。且当年中共陆军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单兵战术水平和将帅战略指挥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海峡宽度超过了当时的技术储备,不然分分钟登陆台湾那都是小事情。

其三,最重要的是靠近日本、靠近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而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更是重要原因。

其四,在政治上,国民党已经被否定了;

抗战时期,国民党代表的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法统和道统这两个层面是全国支持的。但国共内战时,国统区已经怨声载道,统治的合理性已经严重被否定。而且国民党,共产党只是政党不同,但都是中国的党派。从道统上看,也不存在抗日战争时的危机感。人心向背是决定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决定性。

国民党在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有以下几个原因:

蒋介石自身对台湾的一种情结

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

台湾的经济发展程度

蒋介石身边的人给出的建议

1.蒋介石自身对台湾这个地方就是很喜爱的,他曾和夫人宋美龄参加台湾的相关活动,就对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作为一个临海的岛屿,有很多著名的风景区,风景优美。他还入住了非常美丽的涵碧楼,有参观了烈士陵园,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从这可以看来,蒋介石在台湾还是有较好的名望,台湾之行对于他来说非常开心的。

2.台湾作为环海的岛屿,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冲,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这使得台湾占据了非常有利的战略位置。

3.其次,便就是台湾的经济发展条件,台湾当时的经济发展是很不错的,台湾地区当时的人均GDP非常高,经济发达。 台湾地区以制造业为主,支撑整个地区的经济。台湾地区拥有的制造业深厚基础,再加上蒋介石带去的人力,物力。这足够让台湾地区的经济再上一个层次。

4.之后,在内战的时候,蒋经国就曾跟蒋介石提出,他们自己已经大势所去,如果想要撤退就要往台湾撤,还有一个人叫做张其昀也是这么说的,他们指出了台湾的有利之处。这也大大的激起蒋介石想要去往台湾的决心。

首先是因为台湾原是日本国土(殖民地)岛上易守难攻(日本筑有工事),可抵御强敌。台湾是第一岛链的中心,美国一定会帮助国民党防御的。退守台湾利用美国来制约大陆(共产党,苏联),伺机反攻大陆。
其次是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海南岛里陆地太近,易攻难守,遂败退台湾。50年代,大陆有进攻过台湾,没有成功,以后,由于冷战,不得不作罢。直到今日。阻碍很大,最大阻碍是美国,其次是日本。

为什么国民党选择重庆作为陪都呢?

如题。
“陪都”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又叫“两京制度”,它始于西周。 西周都城在关中的镐京,周武王为了加强对东方诸地的控制和防止商朝残余的复辟,因而在洛阳首建陪都。此后,历代的大小王朝等,无不模防周朝的两京制度,且许多王朝或政权不只两京。 综观历代陪都的设置,大体分为四种情况: 1,由于都城偏居边地,不利统治者管辖全境,有必要在位置适中的地方建置陪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如西周的洛阳。 2,由于该政权兴起于边疆地区,建都在边区,后来该政权强大,入主中原,为了便于控制全国而迁都内地,之后将原都改为陪都,如清之盛京,元之开平府。 3,都城别为全国政治军事的中心,但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在接近经济文化中心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营建陪都,如隋唐时的东都洛阳。 4,皇帝或政府因巡幸或躲避战乱临时住过的地方,如唐朝的南京成都,清朝的承德和民国的重庆等。 重庆,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却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 从1937年1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简称“国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还都南京)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此外,在国府于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至解放军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重庆的九年多期间,重庆也是中国的陪都。 抗战前,中国的首都是南京,重庆是行政院直辖市,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南京,形势非常危急。1937年11月17日,国府主席林森率领大小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 1940年9月6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既明确了重庆担负“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还都南京后,重庆作为陪都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即“永久陪都”。 “陪都”实为“战时首都”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专家张凤琦,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重庆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的主体功能是“战时首都”,而不是“陪都”。 她解释说:“战时首都”的历史长达八年多;国府“移驻”重庆,实质上就是把首都的功能由南京迁移到重庆 。因此,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国民党与中共)合作的所在地。 对于为何选择重庆作为陪都,她说:“这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长江三峡,是一个天然屏障,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始终没有攻入重庆。只有靠空袭。后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造成几十万平民死伤。” 今天,如果你来到重庆市中心解放碑附近的较场口,就能看到一幅巨型雕塑,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日本大轰炸期间,躲避在防空洞的百姓挣扎求生的惨烈景象。至今,老一辈的重庆人一提到重庆大轰炸就义愤填膺。许多受害者还在向日本政府要求赔偿。 谈到重庆在抗战期间的地位,张凤琦表示,除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当时,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就在重庆,美军顾问团也常驻重庆。1942年,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任指挥中国、泰国、越南等地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担任最高统帅参谋长。史迪威同时担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 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人,都对宋氏三姐妹携手慰劳军队伤员的一张历史照片留有深刻印象。当时,重庆经历日军大轰炸,每天都有军人和平民死于轰炸,当时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捐弃前嫌,携手抗日。这体现了中国人在面临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共同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铁血西迁” 撑起工业“脊梁” 用张凤琦的话说,就是重庆作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国共两党直接沟通,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战线,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致抗日。 重庆对抗日战争的另外一个贡献,是为前方战场提供了急需的枪支弹药。抗战开始后,上海、南京等沿海地区成百上千家工厂辗转迁移到重庆,实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铁血西迁”,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工业“脊梁”,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新工业区。 今天重庆许多大企业前身,都是当年南迁的企业。如当年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今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第25厂(今嘉陵厂)、第1厂(今建设厂)、第24厂(今特殊钢厂)、第21厂(今长安厂)、第20厂(今长江厂)等。 成为战时文教中心 张凤琦表示,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与教育发展迅猛,空前繁荣,重庆也因此成为战时中国的文教中心。
在四川盆地 资源丰富 四周环山易守难攻 地处大西南离缅甸印度近方便美国救济物资运输
天时,地理,所迫。
文章标题: 国共内战时,国民党为什么选择去台湾,而不像抗战一样去重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2318.html
文章标签:国共  战时  台湾  重庆  抗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