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6-30 12:28:25 | 作者:西门石桥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对“细节决定成败”的讨论
三乎2021-04-16星期五
(某中年同事提起《细节决定成败》,很赞赏的样子。于是回答他的问题,写了一长段。随意写的,不是理论的论述)
你好,关于“细节决定成败”,还想多说几句。
由于这个观点流传已久,而且被学界和政界广泛接受,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必须指出这是错误的。
从历史观的高度看,这是历史偶然论,否定历史规律性。关于偶然与必然问题,可参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不可知论”。
从实操的角度看,这是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定了总体观和辩证思维。
比如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有人说那是因为红军情报做得好,等于开了“天眼”。的确在四渡赤水的穿插过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间不容发”,有一点小失误可能造成全盘战局变化,由此而得出“细节决定成败”呢?不是。仍然是战略领先于战术!首先,湘江之战也是同样有情报的,所以红军可以从敌军20公里的防御缝隙中穿过。但是湘江之战打得惨败!还是综合指挥不当。之前的昌都保卫战等就更为明显了。其次,即使开了天眼,敌方也不是吃素的,而且人数几十倍地压倒优势。兵法云“十则围之”,老蒋战术没有错。但是红军的操作是隐藏了战略意图——这才是战役胜利的关键。第三,四渡赤水,大规模、远距离的运动,红军跑赢了蒋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不是一两个局部胜败可以阻挡的。
细节论流行,与八十年代“摸石头”论有关,只懂得个别的、具体的经验,而否定理论的指导意义。或者说是理论上的混乱使得高层讳言理论!
而九十年代以来盛行“新权威主义”,将执行力的问题定为一切问题的立足点。这是对七十年代(九大提出)“路线问题”的彻底翻盘。而各级领导都认为(或多认为)结果不佳是执行的不足,不是决策的错误,将责任推给下级,推给基层。这就有黄省长在大会上说的“三分决策、七分执行”,将战略与战术混为一谈。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是分别讲道与术的。道与术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可混淆。
实际上,这十年已经很少引用“摸石头”论了,正在淡化这个观点的副作用。而不断强调学理论、学马列的重要性。近年来提出的“守正创新”更是一个重大动向,标志着理论方面将有重大突破。
另外说一个战例,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大家都津津乐道,特别是一些“果粉”,总想为KMT挽回一点面子,说林彪也打了败仗。
一战四平,我军打四平的KMT守备部队,摧枯拉朽,很轻易战胜了。
二战四平,kmt主力美械部队大举进攻,我军欲守住四平,一为当时的谈判添加筹码,二是确保北满安全。后来觉得难以抵挡,主动撤退了。
三战四平,林彪率队报仇,陈明仁守四平,攻占了城市三分之二了,陈明仁等来了援军,我军撤退。其实是平手,但是没有完成战役目标。
二战、三战都被许多人描述为失败。但是这些失败并不“决定”整个东北的战局,东北的大格局没有改变。
四战四平的时候,我军已经十分强大,打四平已经不在话下了!以压倒优势取胜。
可见,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的成败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决定的因素不是在这里。
最典型的是历史上刘邦与项羽的争斗。项羽每战必胜,而刘邦每战必败。但是,项羽没有去的战场都输了,刘邦则没有去的战场都赢了。而且刘邦每次战败都得到及时的补充,项羽则越战越少。最后,刘邦大军围困项羽在垓下,一战而决定天下胜负。这个问题至今很多人不明白。
回过来说,反对“细节决定论”,并不反对精细化。实际上,精细化,无论在科研方面,在管理方面,都是必要的。然而精细化不是“细节”,精细化首先取决于整个体系。比如企业管理,不是一两个细节做好了就可以的,必须有一个大的合理的体系,各个细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劳动模范,我们自然十分需要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是同时必须有尊崇劳模、学习劳模的文化氛围,劳模才能发挥作用,不然就仅仅是一个光彩的细节与一片黑暗的大局。
海尔管理的要诀是“日清日结”。这个方法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能够发挥作用,与海尔文化有关。如果没有海尔文化,仅仅有日清日结,那就是形式主义罢了。我们往往在企业管理上,仅仅注重方法,却忽略了那种方法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所以企业管理也必须有大局观,有总体观,然后讲方法,才是有效的。
至于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更是如此。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工作,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益高低主要不在于这些,而在于经营思路,如何选择市场,如何打造产品,如何开辟客户——这些都是高层领导的责任。这方面的选择对了,路子越走越宽广,员工也就越有积极性。
在这方面,显然是思路决定出路,是大局决定成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