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后美国仍然像一战后那样,奉行孤立主义政策,拒绝卷入欧洲事务,只是发展自己,那世界会怎样呢?
如果二战美国不卷入欧洲,亚洲日本不偷袭美国。美国将空前繁荣。轴心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胜利地控制全世界。中国,印度消亡。美国一家独大的时间不会太久。日德将联合打美。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重演。世界一统,再分离。
世界会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发展,成长到一定程度,欧洲不会短时间内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衰弱,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这个假设不存在
第一,美国要发展要挣战争财,倾销战争物资,一心当渔翁,也要看老欧洲和日本干不干,他们会拉美国下水。
第二,日本野心太大,侵占太平洋利益终究会惹到美国,就像珍珠港,美国总不能眼看着日本侵吞东亚和太平洋之后,壮大到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来...罗斯福没这么傻
【论述】二战后欧洲的发展,欧洲的现状与前景
1.二战后欧洲的发展 (含欧盟,北约相关内容~)rn2.欧洲的现状与前景 (含 福利国家,政党等内容~)rnrn以上两道论述题rn内容尽量越多越好~~~~~~~rn网址贴出来也好~~~~~~~~~rn谢谢大家了!!!rn好的还会加分~欧洲的前景和现状
荷兰 就要被人鸠占鹊巢了
[世界概览]欧洲文明的覆没..殷鉴不远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60430.shtml
[文明冲突]如果欧洲被伊斯兰绿化,世界会怎样?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59450.shtml
[文明冲突]给欧洲写墓志铭(转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57777.shtml
[文明冲突]欧洲面纱争议升级(转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37145.shtml
高危欧拉伯时代 欧洲与阿拉伯的碰撞(转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30728.shtml
荷兰公共场合禁止遮面提案致使欧洲面纱争议升级(转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31257.shtml
[文明冲突]为什么欧洲能够宽容地接纳穆斯林移民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23618.shtml
美记者惊呼欧洲将成“欧拉伯”欧美应打赢文化战(转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16851.shtml
『关天茶舍』欧洲的危机(转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10163.shtml
America Alone:欧洲穆斯林化与西方的衰落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09581.shtml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了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近年来史学家又开始注意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深层动机及影响的研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实应归功于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这一政策下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而当下也有某种意见认为,美国施行该计划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后来的发展趋势并未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马歇尔计划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马歇尔计划的执行
一批实质性的援助在1947年1月交付,目的地是希腊和土耳其。这不仅是因为那里被视作抵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前线,还因为这两个国家已经从杜鲁门主义中受益,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前期援助。起初,向这两个国家的反共力量提供援助的是英国。但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情况此时已相当糟糕,难以坚持下去,于是英国请求美国来继续承担这一责任。
马歇尔计划全文的第一页 1948年7月,经济合作总署开始进入正式运作。同年,这一组织发布了它的使命声明(mission statement),内容包括: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特别是与美国,因为其经济利益需要欧洲足够富裕,以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以输入美国商品)。而经济合作总署(以及马歇尔计划)的另外一个没有被官方承认过的目标,则是对苏联势力在欧洲不断扩张的影响进行遏制,特别针对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势力的增长。
马歇尔计划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都会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这一职位一般都由一位有一定声望的美国籍商界人士出任。他们的职责就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议。经济合作总署不仅鼓励各方在援助资金的分配上进行合作,还组织由政府、工商业界以及劳工领袖组成的磋商小组,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决定援助资金的具体流向。
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欧洲国家在二战中几乎消耗光了他们的所有外汇储备,因此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援助几乎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来源。在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但随后大宗进口的方向又转向了他们最初也需要的用于重建的原料和产品。而随后的几年内,在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以及朝鲜战争爆发的双重逼迫下,美国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重建欧洲各国的军备,且这一数字逐年增长。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
同时设立的还有对应基金(counterpart fund),这一项目的作用是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转换成为由当地货币构成的资金。按经济合作总署的章程规定,不少于60%的基金数目应用于制造业的投资。这一点在德国最为突出。在当地政府的调控下,这部分基金大多用于向私人企业贷款,从而使它们在推动重建进程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笔基金在德国的再工业化过程中也起了核心作用。以1949-50年为例,德国采煤业投资总额的40%是由这个基金提供的。对贷款的企业来说,他们须按期偿还贷款。而在偿还后,这部分资金又会很快被再次贷出。在当时,这一过程是假借德国国有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的名义进行的。这一基金后来转由德国联邦经济部(Federal Economics Ministry)管理。到1971年,其数目仍有100亿西德马克。而在1997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30亿德国马克了。通过这一循环信贷系统,截至1995年底,这一基金中已有大约1400亿德国马克的资金以低息贷款的形式贷给了众多德国公民。而剩下的40%对应基金则用于偿还外债、稳定货币以及投资非工业项目。法国对对应基金的使用最为广泛。他们主要将这笔资金用于抵消财政预算赤字。不仅在法国,其实在大多数其他参与国家内部,对应基金中的款项大多被作为政府的一般收入,而不是像德国一样用于反复循环的对民间贷款。
另一个花费更少、但同样有效的计划是同样由经济合作总署主导的技术援助计划(Technical Assistance Program)。这个计划资助欧洲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参观访问美国的厂矿企业,以使他们能够将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制度应用于本国。同时,也有成百上千的美国技术人员在这一计划的帮助下,作为技术顾问前往欧洲。
欧洲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鹤
欧洲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欧洲经济基本情况
根据欧盟执委会的经济预测报告,由于活跃的世界经济和有利的内部条件,2006年欧盟27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3.0%,欧元区13国达到2.7%,是近6年来的最高经济增长率。2006年,欧盟超出预期的良好经济形势主要是由内部需求推动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高公司利润率、乐观的企业预期推动设备投资明显扩大,以及就业增加所带来的私人消费适度增长。与此同时,欧盟国家的对外部门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2006年第四季度欧盟国家的对外出口大增。
欧盟内部的经济调查表明,从2005年中以来几乎所有的经济信心指标都处于上升趋势(只有建筑业在2006年秋天达到高峰后略降)。2006年上半年,欧盟经济仍然保持强劲增长;欧盟执委会的“动态要素模型”预测,欧元区2007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均在0.6%~0.7%。这说明欧洲经济已经形成基础广泛的稳定复苏态势。因此,欧盟执委会预测,欧盟经济在2007年将增长2.9%,欧元区将增长2.6%;2008年将分别为2.7%、2.5%。如果这些预测最终实现,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连续三年高于其潜在增长率,这也将是欧洲本世纪以来最好的经济形势。
此外,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2007年上半年度的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今年可能达到2.7%,这将使得欧元区自2001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首次高于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也认为,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略快于美国。
欧盟经济增长对其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2006年已表现出来,欧盟增加了33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欧元区增加200万个),其失业率降至8%以下。欧盟执委员会预计,今明两年欧盟地区还将新增55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欧元区增加380万个),失业率将降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欧盟的失业率将在今明两年分别降至7.2%和6.7%,欧元区的失业率将分别降至7.3%和6.9%。
随着经济增长形势的改善,欧盟的通货膨胀和公共财政状况均将有所好转。由于受到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2006年初欧盟和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协调指数)均在2.2%以上,但下半年即降至2%以下;预计2007年欧盟和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处于低位,分别为2.2%和1.9%。与此同时,欧盟的平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2.4%降至2006年的1.7%(欧元区从2.5%降至1.6%);由于经济增长和税收弹性的影响,预计2007年欧盟的平均财政赤字可以降至1.2%(欧元区降至1%),但是仍然有5个国家(葡萄牙、捷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财政赤字可能超过3%的上限。由于财政状况的好转,2006年欧盟的平均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为61.7%,欧元区降至69%;今明两年欧盟和欧元区的平均公共债务仍将继续下降,2008年欧盟和欧元区将分别降至58.3%、65%。
在欧盟的各大国中,德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5%和2.4%,其失业率将分别降至7.3%和6.5%;法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4%和2.3%,其失业率在今年将继续保持8.9%的高位,明年有望降至8.5%;英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8%和2.5%,其失业率可望稳定在4.4%;意大利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也将达1.9%和1.7%。
二、欧洲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关于欧洲经济增长,可以从周期因素和长期结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在周期因素方面,欧洲经济周期的基本变化规律是,出口增长作为前期推动力促进经济复苏,随后刺激内部需求(先是投资后是消费)的增长,从而继续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欧洲这次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由于没有发生意外的经济冲击,因此基本上符合这一规律。目前,欧盟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稳定,这主要得益于上升的内部需求和虽然略缓但仍属强劲的出口增长,即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处于强势或升势。从内部需求方面看,投资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且由于上升的需求预期、高公司利润率、有利的金融条件、高产能利用率和对新技术的投资,使得设备投资至今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与此同时,私人消费在2007年已经形成稳定增长趋势,有可能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从2006年的1%提高到2008年的1.5%。其原因主要在于就业增长、工资增加和略降的通货膨胀率支持实际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失业率下降促使消费者信心增加。
从以往的经济周期来看,欧洲与美国的周期时差约为半年到一年,2007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下滑肯定会对明年欧洲的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不过,2007年世界经济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较小,尤其是中国和亚洲的经济增长形势很好,而欧洲近年来由于增加了与亚洲的经济联系,因此有可能会部分抵消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
关于长期结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一是新经济因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美国在新经济的推动下强劲增长,欧洲发展则明显滞后。本世纪以来,欧洲在目标是建立知识经济的里斯本战略的带动下开始追赶进程,如北欧国家在电子、网络技术等方面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欧洲与美国在新经济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
二是经济结构改革。欧洲的经济结构改革旨在提高劳动参与率、促进研发与创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培训)、创造有利的企业环境等。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福利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消极的救济失业为积极的促进就业(如就业补贴、失业保险、培训与介绍新职业)。欧洲在世纪之交开始的经济结构改革虽然进展缓慢,但已逐渐产生积极影响,如欧元区的劳动生产率2006年增长了1%,而此前10年的年均增长不足0.7%。
三是德国经济恢复增长。德国经济基本上已经摆脱了两德统一的后遗症,其经济增长率从前10年的1%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2.7%,今明两年预计为2.5%和2.4%,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低于3%。德国经济的内在变化包括:近年来工资增加缓慢(甚至在工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工时)和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使得外部竞争力提高;劳动力市场改革使得失业率下降至7.5%;两德统一的负担减轻,如向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社会救济而非投资性)减少、基础结构投资基本完成、住房补贴减少、超过实际生产率的高工资差距缩小等。随着德国东部地区不再成为整个德国经济的拖后因素并向自主型增长转变,德国有望重新成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动机。
四是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由于经济转型正处于加速追赶老成员国的发展期,而欧盟的一系列经济一体化政策也有助于新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因此,预计2007年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4%,虽然较2006年的5.9%小幅放缓,但其总体强劲的增长势头有可能保持若干年。
三、欧洲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欧洲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可能影响其持续增长的因素,如高石油价格的波动和欧元的继续升值,它们有可能使欧元区的出口增长下降而失去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经济今年增长下滑较大以及全球金融失衡加剧的话,则必然对欧洲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而欧盟目前的消费支出水平尚难以支撑自身经济持续增长的局面。
从这次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本身特征而言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此前的4次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平均增长率相比,目前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低了大约1.5个百分点,而这一差距主要是由私人消费增长率过低造成的。其原因是虽然随着经济增长就业有所增加,但是工资增加的幅度大大低于以往的经济周期,从而造成私人消费增长缓慢。如果今明两年这一状况不能得到改观的话,欧洲经济增长的后劲仍将不强。
从长期结构因素来看,欧洲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低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盟旨在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福利体制改革在某些成员国进展迟缓;人口老龄化对稳健财政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等。因此,面对当前比较乐观的经济形势,欧盟执委会的经济执委阿尔穆尼亚慎重警告:“我们必须通过使公共财政根基稳健和推进改革进程来保持经济复苏的持续。这样可以在老龄化问题重击之前削减公共债务和提高潜在增长率。”
若美国没参加二战 世界格局可能会怎样?
如果美国没有参战,日本将会有时间整合他的东南亚占领区,从而继续为继他的战争进程,最坏的结果是中国和亚洲大部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最好的结果也是东南亚和东亚被日本占领,中国和日本划江而至(只要日本的领导人脑袋没车子碾过,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出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个道理不光中国人懂);欧洲方面苏联倒是不会垮掉,但是至少丧失一半的领土,并且被德日包围,至于其他欧洲国家,只能是德国的盟友、傀儡或者殖民地三种选择,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也挺不了多久,等希特勒和苏联的停战协议一签署,英国也就到头了。最后,两个国家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然后,就是向美国下手了,肯定是蚕食四周的国家,然后就是美国,理想的结局是世界变成三极,德国代表的欧、非势力,日本代表的亚洲势力,美国代表的美洲势力,不理想的就是日德瓜分世界。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人民能忍的住~~
中国战场我个人觉得会出现长时间的军事对峙阶段,因为日本向外扩展领土是要钱的,而且日本被美国石油断运,坦克飞机开不了,亚洲有些地方还是英国荷兰殖民地,德军没做掉他们之前日本还不敢惹,而中国军队,国民党抗战这么消极,共产党装备不好,就算有局部反攻,能反攻哪里去呢?
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国当时经过了敦克尔克大撤退,有生力量是保住了,可士气,军事物资这些都丢光了。他没办法跟德国人硬拼,只能打持久战。
苏德战场,苏联人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差,领土肯定是要丢很多的,但想要灭了苏联是不可能的,一个小小的布彻斯特要塞就能拖德军十几天,那一个城市呢?德军把战线拉这么大,后勤弄不过来还怎么打,也大概会出现对峙。
依旧这样。一个国家如果想发展总会给自己创造机会,一个国家如果安于现状就算有机会也抓不住。
一句话概括这些人的心思: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二战时期美国参战时期已经是末期,不过其作用不可小视,大家知道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则是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震慑效果,当然如果说日本仅是为此投降也不完全正确,不过从客观现实上讲日本的投降主要源自于此,而且当时美国经济在全球数一数二,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经济和财富的较量,如果没有美国大量航母的帮助,所谓的诺曼底登陆也不会那么顺利吧!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没有美国的参与二战结束应该会推迟几年吧!
假如美国有一天不再是超级大国,那后美国时代的世界格局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美国还像现在这样缓慢但稳定地衰落下去,那么世界各地的权力交接也将是和平的,欧盟、中国、俄罗斯会各自接受一部分美国退出后让出来的空间,各家肯定也会就新的势力范围的划分达成妥协。比如东南亚、中亚、东欧、中东等地区肯定会达成新的平衡。
但如果美国国内形势发生突变,比如突然爆发全国范围的种族冲突,那么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力量必然急速回缩,在其他各方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恐怕世界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动荡,这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的。虽然美国暴毙听起来比较爽快,但还是让它们慢慢死对我们而言更好一些。
不会有什么改变吧,会更加和平吧,下一个超级大国应该是中国
正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如果他们不是超级大国了,他们应该会改变政策的吧。应为没有哪个国家不想成为超级大国。
中国成了超级大国更可怕。食品毒死整个全救了😊
三足鼎立,群雄争霸
俯首称臣
马歇尔计划是什么,还有二战后欧洲格局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格局】
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就一分为二了;以柏林为界,都伯林为苏联支持的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国家、西柏林为核心的西欧自然是美国等地西方资本主义的天下了。
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美国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主要是提供贷款,同时绑架西欧一些外交政策,比如之后建立的北约组织,但是欧洲经济复苏后,为了拜托美国的经济控制,成立了欧盟集团。
文章标题: 如果二战后没有美国重建欧洲,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格局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