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6-15 05:59: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一、王莽
说到历史名人晚节不保,那得说说王莽,王莽没有篡汉之前,王莽是个好人,讲文明、懂礼貌,当时很多大臣对王莽的人品那是赞不绝口。但是等到王权已经没有约束力和统治力的时候,王莽选择篡夺大汉王朝的江山,建立了新的王朝。
但是他当皇帝以后,把国家治理的一点儿都不好,导致民怨四起,很多人都不服他的统治,天下人都骂他是乱臣贼子,不得民心,王莽之所以身败名裂,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篡夺汉朝江山的理由,要是他能找到篡汉的正确理由,他的下场不至于这么惨。
二、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代英主,为了大唐王朝没日没夜的工作,等到了后期感觉自己为大唐做的够多了,就开始搞享乐主义,甚至臣服于杨贵妃的美色之下。因为李隆基治理大唐不当,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后世人怎么可能不骂他,估计唐太宗李世民在天上,知道李隆基这么无能,估计鼻子都得气歪。
三、钱谦益
钱谦益是大明王朝时期的文学泰斗,钱谦益还有一个身份东林党领袖之一,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一个人。国破家亡的时候,他媳妇柳如是就跟他说:“老公,咱俩一起跳河殉国吧!”作为明朝的一份子,他却阻止柳如是,说水太冷还是算了吧。就是这句话导致钱谦益身败名裂的。
说起张廷玉,我们应该都熟悉,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弄臣、奸臣无数,忠臣、直臣也无数。但如张廷玉这般历三朝英明雄主荣宠不替而始终入值机枢身居高位不倒的重臣,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出来。
所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身居高位、历任三朝而不倒的高官。
张廷玉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张家在明朝时就世代为官。从张廷玉父亲张英开始,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家族六代共出进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学士。
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年,张廷玉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作为汉人的张廷玉奉旨习满文,结果御试的时候满文获得第一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张廷玉其实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
之后张廷玉在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到雍正执政的时候,张廷玉依然获得重用,不仅升为礼部尚书,还加官太子太保,命为诸皇子师傅,可见雍正对张廷玉的看重。到后来雍正甚至离不开张廷玉,成为皇帝的左右手。
例如,每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全都交给张廷玉处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
张廷玉自己也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
所以说,无论是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都是重臣,均值南书房,参与机要,积极参政议政。
那么,到乾隆时期呢?
仍然得到乾隆的信任和重用。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乾隆二年,张廷玉被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此时,他年逾七旬,乾隆帝给予免上朝的殊遇。
可以说,像张廷玉这样的,真的很少见,历史上几乎找不出第二位,这般荣宠,又历经多朝的。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三朝元老、四朝元老的,但他们待遇和荣宠都无法比拟张廷玉。
那么,张廷玉是如何做到的,当然,跟他的为官之道和人品有很大关系,他为人正直,做官也是如此,总有一腔为民为国的热血,位高权重却从不张狂,凡事都做得井井有条,处理政事非常谨慎,不结党、不贪财、不揽权,能吃苦、不怕琐碎等等。
比如他的族兄弟张廷璐因利用主考官之便私下泄密科考题目敛财而被雍正皇帝处以极刑,作为皇帝重臣的张廷玉非但未曾替他向皇上求情,反而自请处分。
比如,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十分勤政的皇帝,早上四更天不到就起床,每天都忙到深更半夜才休息,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批阅奏折,平均每天口述或者甚至亲自写的朱批就要几万字。而作为皇帝首席幕僚的张廷玉之勤勉就更不在话下。
而且张廷玉的记忆力亦非常人所及,有一次,雍正向其询问各部院大臣司员胥吏的姓名,张廷玉奏对各人姓名籍贯及科目,无所差错。
所以,他能做到,也是有原因的,不过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大臣,最后也弄得晚节不保,因一句话而惨遭噩运。
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已经是76岁高龄的老张,终于给皇上递交了离退休申请。这么大年纪,也该退休了,但意外的是,乾隆皇帝拒绝张廷玉退休,还说:“卿受三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而一心想要告老还乡的张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说:“配享的大臣,不见得都得干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许刘基回了老家。”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句话,张廷玉和乾隆结下梁子。什么意思呢?
原来刘基是明初开国功臣,但后来朱元璋过河拆桥,让他退休,后来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乾隆认为,张廷玉分明是心怀不满,用这个典故讽刺自己对功臣不够意思,不厚道。
后来身体实在不适合继续当官的张廷玉被放回了家,乾隆履行了让他享受太庙的诺言,心想着张廷玉肯定会千恩万谢吧,哪成想张廷玉仅仅派儿子代表自己向皇帝谢恩,乾隆脾气上来了,也不管张廷玉究竟多大年纪,执意要他亲自前来。
当天写旨的军机大臣恰好是张廷玉的门生,叫汪由敦。汪由敦知道张廷玉可能要倒大霉了,因此连忙派人跑到张府告密,让张廷玉好有所准备。
生性谨慎的张廷玉立马慌了,还没等到皇帝圣旨就跑去谢罪,反而弄巧成拙,要知道皇帝此时还没下旨呢,难不成在朝中有张廷玉的耳目?猜忌心非常重的乾隆顾不上师生情谊,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抄了他的家。
可怜张廷玉一生谨慎,偏偏到退休的时候捅了娄子,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厄运,名誉丧尽,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当然,乾隆敲打张廷玉的本质无疑显示了专制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鄂尔泰死后,乾隆的注意力集中到张廷玉身上。尽管张廷玉平时对于朋党嫌疑懔如临渊,但还是难逃乾隆的雷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