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侯景之乱」

时间: 2021-06-09 20:58: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如何评价「侯景之乱」

什么是侯景之乱?

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萧衍自天监元年(502)称帝后,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中,一贯执行宽纵皇族,优容士族的政策。为了避免前代皇族间骨肉相残局面的重演,他取消了宋、齐两代监视和限制皇族权力的典签制,给皇族以实权,出任方镇,对他们的横征暴敛甚至公开抢劫和叛国均予宽容。武帝晚年,出任方镇的诸王无不拥兵自重,以至窥测皇位。长期优容士族的结果,大大加速了士族的腐朽过程,使统治集团中贪残、侈糜、轻视武备之风日益严重,吏治极端黑暗,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形成了“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的严重局面。这就给侯景之乱的得逞以可乘之机。

侯景(?~552),字万景,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六镇起义时,投降尔朱荣,为镇压葛荣的先锋。因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威名遂著。后高欢诛灭尔朱氏,他又投靠高欢,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将兵十万,专制河南达十四年之久。太清元年(547)高欢死,侯景与高欢于高澄有隙,乃据河南叛,并派人向西魏和梁洽降。西魏对侯景十分警惕,以援助为名,派兵占领侯景据地之半,并逼其交出兵权,入朝长安。梁武帝虽也曾一度犹豫,但很快就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并派萧渊明领兵五万进攻东魏。十一月,梁军在彭城外十八里的寒山被东魏歼灭,渊明被俘;次年正月,侯景亦败于涡阳(今安徽蒙城),仅剩步骑八百狼狈南窜,中途夺取寿春。梁武帝听到寒山败讯,吓得几乎跌下床来,叹曰:“吾得无复为晋家乎?”但仍不对侯景采取果断措施,而是一面安抚,一面与东魏谈判,企图以侯景换回萧渊明。侯景看穿梁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梁武帝的“薄心肠”,将寿春居民充作军士,并勾结萧正德(萧衍侄)作内应,许以事成后立之为帝,于八月举兵反叛。

骑马武士俑

出乎梁武帝意料,侯景率骑数百、兵八千顺利渡过长江,攻入建康,直指台城(宫城,中央台省与宫殿所在地)。十月二十四日,台城被围时,城内有“男女十余万,贯甲者三万”,在良将羊侃指挥下层开了惨烈的台城保卫战。叛军百道攻城,先后作长围,起土山,用飞楼、撞车、登城车、鉤堞车、火车轮番攻城,均被击退。侯景又引玄武湖水灌城,“阙前御街并为洪波”,城被围既久,牺牲惨重,瘟病流行,横尸满路。生存者止二三千人,并悉羸弱,但仍坚持抗争,以待外援。此时集结在建康城外的各路援军多达二三十万,共推司州刺史柳仲礼为大都督:他与邵陵王萧纶有怨,诸军又互相猜阻,莫有战心。建康士民扶老携幼以候援军,但援军才过淮,即纵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侯景军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等更是坐观城破,以便争夺帝位。侯景久攻台城不下,乃纵兵大肆杀掠,驱赶百姓日夜筑土山,乱加殴捶。又募奴为兵,许以官爵。然叛军损失亦多,又严重缺粮,战斗力大为削弱,且闻荆州兵东下,十分恐慌,故曾一度乞和,准备撤退。后因见援军号令不一,终无勤王之志,于是加紧攻城,终于在三年三月十二日攻破台城。

侯景矫诏解散援军,三十万大军,或走或降,一朝散尽。五月,被软禁的梁武帝病饿而死,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简文帝),自居相国、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派兵攻占三吴等地。所到之处,专以焚掠为事。杀戮立威,但百姓宁死而终不附。大宝二年(551)侯景率大军西上,攻占郢州,进军江陵,六月被萧绎的荆州军击败,退回建康,从此一蹶不振。八月,侯景废简文帝,十一月自立为帝,国号汉。

台城陷落后,萧衍子孙间争夺帝位的斗争迅速激化。围城期间曾被侯景立为皇帝的萧正德被侯景处死。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萧绎占有荆州,力量最强;萧纪占有益州;萧誉据湘州;萧誉弟詧据雍州(今湖北襄阳);萧纶自台城破后逃据郢州(今湖北武汉),准备称帝。他们不联合起来讨伐侯景,却在为争夺帝位混战。萧纶投靠北齐、萧詧归附西魏,萧绎既附北齐又附西魏。萧衍死后的次月,萧绎发兵进攻湘州;九月,萧詧自襄阳进攻江陵,后为萧绎击退;大宝元年四月,萧绎将领王僧辩攻破湘州,杀萧誉;八月又进攻郢州,萧纶败走汝南,次年二月被西魏攻灭。萧绎扫除了萧誉和萧纶后,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承圣元年(552)二月,王僧辩与起自岭南的陈霸先会合,三月大捷于姑孰(今安徽当涂),进抵建康,侯景东逃,四月为其部下杀死,持续四年之久的叛乱终告平定,但战乱并未结束,萧绎、萧纪、萧詧为争夺帝位进行最后的战斗。四月,萧纪称帝,八月举兵东下。十一月萧绎亦称帝于江陵(梁元帝),一面请求西魏袭取益州,一面派大军堵截萧纪。二年七月,萧纪兵败身死,益州全境为西魏占领。次年,萧詧勾结西魏攻下江陵,杀萧绎但却失去了襄阳,在江陵沦为西魏附庸。

侯景之乱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江南社会遭空前浩劫。拥有二十八万户的首都建康,存者百无一二,完全成为废墟。三吴原最富庶,经侯景烧杀抢掠,乃至残破。及西魏破江陵,尽俘王公以下及百姓男女数万家(又作十余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弱小者皆杀之,得免者仅三百余家。东晋以来经营数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经济文化中心,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这场战乱中,东魏取得了淮南和广陵,西魏取得了成都、汉中和襄阳,从而使南朝版图大为缩小,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次战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过程。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
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末年东魏降将侯bai景发动的叛乱。萧衍自天监元年(502)称帝后,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中,一贯执行宽纵皇族,优容士族的政策。为了避免前代皇族间骨肉相残局面的重演,他取消了宋、齐两代监视和限制皇族权力的典签制,给皇族以实权,出任方镇,对他们的横征暴敛甚至公开抢劫和叛国均予宽容。武帝晚年,出任方镇的诸王无不拥兵自重,以至窥测皇位。长期优容士族的结果,大大加速了士族的腐朽过程,使统治集团中贪残、侈糜、轻视武备之风日益严重,吏治极端黑暗,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形成了“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的严重局面。这就给侯景之乱的得逞以可乘之机。
侯景(?~552),字万景,原为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戍卒。六镇起义时,投降尔朱荣,为镇压葛荣的先锋。因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威名遂著。后高欢诛灭尔朱氏,他又投靠高欢,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将兵十万,专制河南达十四年之久。太清元年(547)高欢死,侯景与高欢于高澄有隙,乃据河南叛,并派人向西魏和梁洽降。西魏对侯景十分警惕,以援助为名,派兵占领侯景据地之半,并逼其交出兵权,入朝长安。梁武帝虽也曾一度犹豫,但很快就不顾多数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为河南王,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并派萧渊明领兵五万进攻东魏。十一月,梁军在彭城外十八里的寒山被东魏歼灭,渊明被俘;次年正月,侯景亦败于涡阳(今安徽蒙城),仅剩步骑八百狼狈南窜,中途夺取寿春。梁武帝听到寒山败讯,吓得几乎跌下床来,叹曰:“吾得无复为晋家乎?”但仍不对侯景采取果断措施,而是一面安抚,一面与东魏谈判,企图以侯景换回萧渊明。侯景看穿梁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梁武帝的“薄心肠”,将寿春居民充作军士,并勾结萧正德(萧衍侄)作内应,许以事成后立之为帝,于八月举兵反叛。
骑马武士俑
出乎梁武帝意料,侯景率骑数百、兵八千顺利渡过长江,攻入建康,直指台城(宫城,中央台省与宫殿所在地)。十月二十四日,台城被围时,城内有“男女十余万,贯甲者三万”,在良将羊侃指挥下层开了惨烈的台城保卫战。叛军百道攻城,先后作长围,起土山,用飞楼、撞车、登城车、钩堞车、火车轮番攻城,均被击退。侯景又引玄武湖水灌城,“阙前御街并为洪波”,城被围既久,牺牲惨重,瘟病流行,横尸满路。生存者止二三千人,并悉羸弱,但仍坚持抗争,以待外援。此时集结在建康城外的各路援军多达二三十万,共推司州刺史柳仲礼为大都督:他与邵陵王萧纶有怨,诸军又互相猜阻,莫有战心。建康士民扶老携幼以候援军,但援军才过淮,即纵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侯景军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等更是坐观城破,以便争夺帝位。侯景久攻台城不下,乃纵兵大肆杀掠,驱赶百姓日夜筑土山,乱加殴捶。又募奴为兵,许以官爵。然叛军损失亦多,又严重缺粮,战斗力大为削弱,且闻荆州兵东下,十分恐慌,故曾一度乞和,准备撤退。后因见援军号令不一,终无勤王之志,于是加紧攻城,终于在三年三月十二日攻破台城。
侯景矫诏解散援军,三十万大军,或走或降,一朝散尽。五月,被软禁的梁武帝病饿而死,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简文帝),自居相国、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派兵攻占三吴等地。所到之处,专以焚掠为事。杀戮立威,但百姓宁死而终不附。大宝二年(551)侯景率大军西上,攻占郢州,进军江陵,六月被萧绎的荆州军击败,退回建康,从此一蹶不振。八月,侯景废简文帝,十一月自立为帝,国号汉。
台城陷落后,萧衍子孙间争夺帝位的斗争迅速激化。围城期间曾被侯景立为皇帝的萧正德被侯景处死。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萧绎占有荆州,力量最强;萧纪占有益州;萧誉据湘州;萧誉弟詧据雍州(今湖北襄阳);萧纶自台城破后逃据郢州(今湖北武汉),准备称帝。他们不联合起来讨伐侯景,却在为争夺帝位混战。萧纶投靠北齐、萧詧归附西魏,萧绎既附北齐又附西魏。萧衍死后的次月,萧绎发兵进攻湘州;九月,萧詧自襄阳进攻江陵,后为萧绎击退;大宝元年四月,萧绎将领王僧辩攻破湘州,杀萧誉;八月又进攻郢州,萧纶败走汝南,次年二月被西魏攻灭。萧绎扫除了萧誉和萧纶后,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承圣元年(552)二月,王僧辩与起自岭南的陈霸先会合,三月大捷于姑孰(今安徽当涂),进抵建康,侯景东逃,四月为其部下杀死,持续四年之久的叛乱终告平定,但战乱并未结束,萧绎、萧纪、萧詧为争夺帝位进行最后的战斗。四月,萧纪称帝,八月举兵东下。十一月萧绎亦称帝于江陵(梁元帝),一面请求西魏袭取益州,一面派大军堵截萧纪。二年七月,萧纪兵败身死,益州全境为西魏占领。次年,萧詧勾结西魏攻下江陵,杀萧绎但却失去了襄阳,在江陵沦为西魏附庸。
侯景之乱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江南社会遭空前浩劫。拥有二十八万户的首都建康,存者百无一二,完全成为废墟。三吴原最富庶,经侯景烧杀抢掠,乃至残破。及西魏破江陵,尽俘王公以下及百姓男女数万家(又作十余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弱小者皆杀之,得免者仅三百余家。东晋以来经营数百年而形成的三大经济文化中心,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在这场战乱中,东魏取得了淮南和广陵,西魏取得了成都、汉中和襄阳,从而使南朝版图大为缩小,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次战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过程。

侯景之乱对欧洲的影响

并未直接对当时欧洲产生影响,但促使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欧洲。
影响:
侯景之乱除了对江东社会的变迁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外,也牵动着整个中国的局势,使后三国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侯景之乱使南朝一蹶不振,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北方两国都成为这次变乱的受益者。因此,后三国的均势被打破,极大拉近南北统一的时间。其中西魏利用侯景之乱,国力得到最充分的扩充。侯景之乱中,被萧绎所排挤的梁武帝之孙萧詧称臣西魏,宇文泰趁机派杨忠等将领掠夺梁土。550年西魏破柳仲礼,攻占汉东;552年取剑北之地;553年占领巴蜀;554年陷江陵,杀萧绎,一度攻入江南湘州,其疆域扩充一倍以上。除了领土的扩张,侯景之乱给西魏及其后继的北周带来的红利还有经济实力的增强(得到富庶的蜀地)、战略地位的提升(取得“跨有荆益”的有利格局)、外交环境的改善(打破四面树敌的局面)等,从而国力陡增,由一个贫弱之国迅速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
侯景之乱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帮我介绍一下“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
南朝萧梁末年北齐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叛乱。侯景,原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众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景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死力,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即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10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平素甚轻高澄,而澄则忌惮景叛乱,乃征调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侯景惟恐被杀,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调景入京,故景转而求降于萧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对,而梁武帝竟说夜梦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梦,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梁武帝又遣将率军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大败于寒山堰,主帅萧渊明被俘,全军几乎覆没。东魏又进击侯景,景众4万余只剩下800人南逃,骗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东魏继而实施离间计,佯称与梁议和,挑拨侯景反梁。梁武帝覆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造诸攻具及飞楼、幢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梁书·侯景传》)。侯景过江时兵不过8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10余万,甲士2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30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又东略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 ·侯景传》)。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南朝萧梁末年北齐降将侯景发动的一场叛乱。侯景,原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时,侯景率部众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参加镇压起义,因大破义军、活捉葛荣之功被擢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侯景又叛归高欢。景狡诈多变,残忍酷虐,但掠得财宝皆赏赐将士,故能得将士死力,所向多捷。历任东魏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即河南道最高军政长官),拥兵10万,专制河南,权力仅亚于高欢。东魏武定五年(547),高欢死,子高澄执政。侯景平素甚轻高澄,而澄则忌惮景叛乱,乃征调景入京,以剥夺其兵权。侯景惟恐被杀,于是投降西魏,但西魏亦调景入京,故景转而求降于萧梁。梁朝臣多表示反对,而梁武帝竟说夜梦太平,侯景求降,正符所梦,于是封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梁武帝又遣将率军救援侯景,结果被东魏大败于寒山堰,主帅萧渊明被俘,全军几乎覆没。东魏又进击侯景,景众4万余只剩下800人南逃,骗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东魏继而实施离间计,佯称与梁议和,挑拨侯景反梁。梁武帝覆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有作乱之心,遂暗中勾结野心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造诸攻具及飞楼、幢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梁书·侯景传》)。侯景过江时兵不过8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10余万,甲士2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30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又东略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软禁梁武帝。不久梁武帝忧死,景立萧纲为帝,又废杀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终于废萧栋而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侯景之乱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呢?

侯景之乱,又称作太清之难,是中国古史南北朝南朝梁将侯景发动的一次叛乱。侯景起初是东魏将领后反叛入梁为萧衍所启用,因梁与东魏通好,遂侯景发动叛乱,于公元549年攻入梁都城将梁武帝活活饿死,于公元551年登基自立为帝。随后萧绎遣派将领平叛,于552年收复了都城建康,侯景逃离被部将杀死。侯景之乱使得南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速了南朝士族的灭亡。侯景之乱后,促进了南朝的衰落,北朝趁机攻占南大片土地,一时实力大增。

梁武帝的黑暗面导致了侯景之乱爆发

1.梁武帝朝腐朽统治酿成了侯景之乱

在梁武帝统治时期,朱异等得到重用把持朝政,轻重朱异乐于奉承,陆验等两人以“苛刻”为务,被世人称为“三蠢”,为时人所痛恨。豪门子弟骄纵淫盗,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截止约束,对梁武帝萧衍来讲,只要不威胁到皇权统治,任意妄为是允许的,可见梁武帝优容皇贵族到了何等程度。朱异狂积聚财富,在生活上糜烂挥霍,加上梁武帝末年信奉佛教,大肆兴建祠庙,并极力扶持寺庙经济。相比于统治阶层挥霍奢侈,底层劳动人们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对侯景叛将处之失当,直接导致了侯景之乱

侯景本人是一个富有深计谋的将领,且野心勃勃。投奔梁武帝萧衍后,被立即任命为大将军,其军事野心完全没得到梁武帝的重视。侯景叛东魏后,东魏派将兵讨伐侯景,而萧衍没有分析利弊,竟助侯景牵制东魏主力,最后被杀得大败,梁主力也损失殆尽。东魏取得战争胜利后,对梁朝开展外交攻势,写信与梁武帝企图离间梁武帝与侯景,离间失败后,梁武帝与东魏议和,这直接导致侯景叛乱。

侯景之乱对六朝政经产生的巨大影响

1.侯景之乱短短四年,但是对江南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侯景叛军攻入建康,使得其战后满目萧条,人民生活不堪忍睹,史有“自景作乱,道路断绝,数月之间,人至相食,存者百无一二。”建康人口在梁盛期,人口一百多万,侯景之乱后,仅剩下一两万人。不仅建康如此,而且富庶的三吴地区经一路烧杀抢掠,也变得残破不堪。因此,侯景之乱给江南经济造成的危害是如何慎重。

2.侯景之乱后,萧衍子孙互相内讧,分别占据着长江中上游地区。萧绎派部将平定侯景之乱,在公元552年,于江陵称帝,但是在萧绎上游还有其兄萧纪,在台城破后,萧纪率军队沿江东下,于是萧绎要魏国派兵讨伐之。魏国利用萧氏两兄弟内讧,先后派将兵攻破梁州和益州。萧绎目的达到虽然已经达到,但是江陵形势危急,此后,西魏势力达到长江中上游,遂有吞并南方之势。

结论

侯景之乱对梁朝来讲,灾难是空前的,造成了北强南弱,为以后北朝吞并南方陈提供了必要条件,分析之,完全是由于梁武帝昏庸无道,统治阶层黑暗腐朽导致这次浩劫的,正所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决定的。

梁武晚年的时候非常昏庸,并且不理朝政,而宗室与官员忙着篡权夺位,所以导致侯景之乱没人平叛。
这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非常的腐败无能,而且当时地方的势力太过强大,所以中央很难控制地方,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乱。
因为当时的领导者违背了最初的初衷,开始贪图享乐,所以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敌对双方谁都不愿意退让,还有就是他们都在拼死抵抗彼此等等。

曾险些就毁掉了华夏文明,侯景之乱究竟有多乱?

曾险些就毁在了华夏文明侯景之乱有多远的,讲解如下。侯景之乱是差点毁掉华夏文明的,因为在南北区的时候,在我国江南发生的叛乱侯景,也就是东魏的叛变的人高欢投降于梁武帝的人,但是又不满意又发起兵变,梁武帝作为臣子,他的频繁兵叛变也看出了他是非常有野心的。侯景之乱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它发生在我国的江南的地方,自古江南地方就是出文人的地方,也是文化的地点,侯景之乱,在这里阻碍了人们的经济,而且还对文明也有严重的影响。侯景在起兵之后,建康也是南朝沦陷了,侯景在这里屠城,整个江南的人几乎都被杀完,叛军也把书都烧没了,将近了十几万的书,这就严重的导致了江南很多技术文明都没有的原因,所以说侯景之乱,差点毁掉华夏文明是很正常的。因为他经常随便杀人,对于国外也是不担心的,他饿死了梁武帝之后,又立了皇帝,最后自己就坐上了皇位,在此之后,但是他经常败退,然后就被人杀了,还抢他的肉吃到,这时候他的侯景之乱就结束了。侯景知道它的影响在我国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在江南地区,北方的朝政也都是有影响,从啥影响着我们整个华夏的地区。当时萧渊明带着自己的队伍北上的时候,梁军有很多年都没有打仗了,他们的几率也是非常差的,而且又被俘虏了,所以差一点都被打死,侯景已经失败了,只剩下800人逃到了寿阳,东魏派使者南梁的时候讲和,说他们可以把萧渊明送过来,但是知道这件事之后,派一个人送进到这里提出换的时候也是叛变了。当时他们都没有退路了,而且收到他的信就已经决定叛变了,所以他们到后期的时候,势力也没有这么强大。

候景之乱可以说为平稳安定的南方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在候景逼死萧衍之后,南方无人称帝,就更是混乱不堪,各个藩镇蜂拥而起争夺这南方的皇帝。
很乱,因为当时因为战乱破坏了很多的文明古迹,这是十分可惜的。
江南梁国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曾经富裕的江南繁华之地,遍地哀鸿,士族阶层好多大家族成员被杀被灭,十室九空,烽火连天。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侯景之乱」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8866.html
文章标签:之乱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