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日本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动机是什么 中国本土能给其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时间: 2021-06-08 21:58: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日本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动机是什么 中国本土能给其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日本对中国是怎样???大家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什么看法???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ODA(政府开发援助)的历史。对外援助是国际关系的产物。国家之间的相互援助本身,可以说自国家产生以来便已有之。但它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现象,则还是形成于近代主权国家体系出现的时期,后来经过两战期间的发展,最终于二战以后才逐步演变成如今的援助体系。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经历了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发展历程,货币金融体系则经历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多边协调体系的发展历程。同样,对外援助体系也经历了从东西方援助竞争到以经合组织下属的开发援助委员会(DAC)为中心的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简称ODA)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国际援助体系日臻完善,与此相适应的援助理论体系也日趋精密。ODA作为政府援助,其内容既包括无偿援助,也包括需要由受援国予以偿还的优惠贷款。例如,美国在冷战时期实施的巨额军援往往都是“慷慨”的无偿援助。而在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开发援助中,有偿贷款却占据了很大比重。尤其是在日本提供的双边ODA资金中,有偿援助的比重远远大于无偿援助。发达国家的援助“任务”,也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努力争取到的结果,同时也是发达国家保证自己的利益而有些“迫不得已”的保持世界平衡(也包括保有世界级的购买市场)的手段和方法。毕竟世界的海是相通的,世界的空气是一样的,坏了哪一家都会“殃及池鱼”。

  日本对华ODA主要分有偿资金、无偿资金合作及技术合作3大部分,已形成在资金构成上以日元贷款为主、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为辅的形式。可以看出,以日元贷款为主,也就是说,大部分ODA的钱是要还的,不是白拿白用,只是利息要低些。其余的都要和“施善者”合作,也就是他要告诉“受领者”你该如何花钱,大多数的钱要你买指定的东西,贵不贵值不值你无权评论,俗话说“白吃枣还能埋怨枣不甜吗”,而且还有可能培养了“粗人”的你对“贵族枣”的“高尚”偏爱。不过更多的事实是,要想再吃,只能买了。

  对于这几年日本ODA的日元贷款,只有中国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信用,认真偿还每一笔的日元贷款,看看其他国家,比如印尼,根本没有偿还的意识和可能。我们可以想象银行的钱是否愿意借给有信誉能偿还的客户还是拿钱赖账的人呢?不过日本的ODA的事实又让我们有些困惑,日本ODA贷款给与印尼这些东南亚的要多于中国,精明的日本人怎么糊涂了?其实,日本人一点也没有糊涂,这里已经很明显的体现了某种“喜好”和“担心”,也正说明了“朋友”还有顾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尚在经济复兴时期即以援助国和受援国的双重身份加入了西方阵营的对外援助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确立后,在对东南亚地区国家战争赔偿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日本特色的对外经济合作(援助)ODA模式,为日本经济的复兴与高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20世纪60年代中期跻身名副其实的援助国后,通过增加对亚洲亲美反共政权的经济援助,既缓解了日美之间的矛盾,又扩大了在亚洲的政治影响。70年代初,日本通过“乞油援助”,顺利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困扰,经济大国地位日益巩固。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日本对外援助也开始急剧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以经济实力影响国际政治的效果。90年代至今,尽管日本经济不景气而影响了对外援助总额的持续增长,但其雄居世界最大援助国宝座的地位并未动摇,只是援助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事实表明,对于在军事上受到极大限制的日本来说,对外经济援助始终是其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美国不同,对外援助只是辅助手段,不过美国的ODA相比日本援助金额也不低了。(“日本友人”总拿美国来和日本作比较的,看来知识积累还有所不足,分析问题还不深刻。)如果说日本在做好事,但做好事不留名是美德,做好事要极力告诉所有的人,我们难免不得不怀疑这些“大款”的不纯的动机。当然,对华日元贷款在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资金缺乏,刚刚恢复建设的时候,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中国人是有良心的,中国不仅多次感谢了(根本没有象有些善于说谎的日本人说的那样,中国毫无谢意,从不感谢,中国实实在在具体的作了,又出书又写了报告,而且也和这位“友人”一样很少谈论ODA的实质,为“朋友”留些面子),而且也利用尽可能的条件宣传了中日友好(如果当时有现在这样的媒体和互联网,可能全国人民都会“哈日”了),可以说在很长时间我们是尽量不揭日本的战争之“痛”(看看当时大量引进的日本电影电视剧就可知我们的社会舆论的导向了)。后来的发展,众所周知,挑起种种事端的谁了?对了,是我们的“朋友”。日本希望日元的作用(应该说更多是放贷的作用),能够让中国人民忘了血淋淋的历史,也能够建立起“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可是我们还没有变成白痴,还有尊严,我们还能算得来历史的帐,因为我们的“朋友”给我们造成的创伤还很深,还有血在渗出,因为“朋友”抢走了我们的钱后现在“好心”[借钱]给我们的同时?

  让我们回到日本的ODA的具体问题上来。在日本外务省的网页上就有ODA的相关一栏,新的ODA方案中明确的写上了今后日本推行ODA的主要目的是透过其实现“国家利益”。日本自己的媒体早已得出结论,“对于无法将军事作为外交手段的日本政府来说,ODA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渠道”。看来日本人自己都承认了ODA不是白给的“陷饼”,为何“日本友人”及其“友人N…世”还要宣传这是“免费的午餐”呢,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社科院朱风岚学者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点到实处,让我们节选一些他发表的论文来看看他是怎样具体分析:

  [1991年4月,海部俊树首相向国会发表了日本政府的"ODA四指针”,即日本在实施对外援助时要充分注意受援国的以下情况:军事支出;武器开发及生产;武器输出与输入;民主化、市场经济体系、基本人权与自由保障。就是在日本政府强行通过《PKO法案》的国会上,战后日本对外援助史上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ODA大纲》亦被顺利通过。

  日本政府对ODA四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加强对冲突国家或热点地区的援助。冷战结束后,虽然美苏支持或参与下的战争不复存在,但因种族、宗教等导致的地区性冲突和战争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新焦点,也自然为向“政治大国”迈进过程中的日本所关注。日本政府表示,日本不仅将通过增加对联合国维和活动的财政支持,为解决冷战后的地区冲突做贡献,而且还将在解决冲突和争端后,对当事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援助,以巩固其和平稳定。为此,日本毛遂自荐,主动承担战乱地区重建的国际援助会议,并承诺充当主要出资国。1993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日本抢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之前,恢复对越南的经济援助,提供500亿日元贷款,50亿日元无偿援助,又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600亿日元资金,因此当上了国际援越会议主席。同样,海湾战争后的1993年5月,日本政府不顾美国的反对,对伊朗重开了曾中断17年的日元贷款,其用意无非是想取代美国在伊朗的政治影响。1994年外务省的《ODA白皮书》明确指出,对于向原南斯拉夫地区、卢旺达等国家,日本不仅应从人道的观点,而且还应从建设新的和平秩序的观点出发做出积极贡献。1995年6月,日本与朝鲜之间达成有关向朝提供紧急大米援助的协议,向世人展示日本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中不?

  1998年1月,日本发起主办“关于争端预防战略东方国际会议”,邀请众多的非洲国家代表以及联合国、非洲机构代表参加。同年秋,日本在东京召开第二次非洲会议,其在非洲的影响和作用不断增强。日本不但牵头实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而且多次主办柬埔寨复兴国际会议,这种出钱又出力的行为,为日本赢得了国际声誉。

  第二,以支援市场经济化、民主化为由,通过增加、减少或冻结ODA来加强其在构筑国际新秩序进程中的发言权。日本对冷战后致力于实行民主化和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中亚5国、高加索3国和蒙古、越南、柬埔寨,中南美的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秘鲁以及在新体制下重返国际社会的巴勒斯坦、南非等国家都给予了大量援助。

  第三,从其“无核三原则”的外交立场出发,力图以ODA为手段来掌握世界军控的主导权。将对外援助与受援国的防务政策挂钩是冷战后日本ODA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对中国的ODA政策上,日本不但与中国的核试验挂钩,还与中国正常的军费支出增长相联系,反复要求中国政府提高军费支出透明度,立即停止核试验,并以停止1995年度的无偿资金援助进行所谓的制裁。日本政府在利用ODA为筹码影响受援国的军备政策上,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有明确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日本ODA量的增加一向被看作是其“国际贡献”的重要内容和尺度。的确,冷战后随着日本ODA政治化的日益明显,它已成为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中强有力的外交工具,其在日本对外政策手段中的绝对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但是,《PKO法案》、《自卫队法》以及《防卫大纲》等一系列法案的通过,又使日本增添了新的“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外交手段。事实进一步证明,日本政府确已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来影响国际政治和推行“政治大国”战略目标,而是要直接从政治和军事人手谋求在国际社会发挥影响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进入后冷战时期的今天,对外经济援助在日本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也在相对悄然下降……]

  以上具体的分析,已经让我们很明白了日本ODA打得是张什么样的牌。

  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日本对华的ODA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小了,国外的直接投资将可以替代日元贷款。而且正如前朱总理对日本ODA的干事所言的那样,中国完全用能力调达足够的资金,言下之意是,可以不需要日本的ODA了。其实日本也看到了这一点,也调整了对华的ODA的结构,目前,日元贷款主要用于中国的环保等和日本也息息相关的领域。日本对华的ODA最终还是会结束它的冠冕堂皇的“使命”的。

  最后还想补充的是,关于非典时期的日本积极地对华援助,在日本国内早已有人分析了其真正的背景。小泉纯一郎在对朝外交上的尴尬,和由于自己的参拜靖国造成的中日关系的冷淡,已经造成了外交毫无作为的首相的不良形象,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重塑自己对华有智有谋得政治形象(给中国些实惠以期减小抗议自己参拜的声音,同时迎合国民的期望:期望看到对华的强硬立场而又能稳固中日的“紧密”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得分。不过在批准对华的抗击非典的援款的时候,也遭到了日本许多国民的强烈反对,在当时的民放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不应该给中国援助的回答几乎过半,剩下的是有条件给与,在中国保证非典不能传入日本后可以考虑,以及不愿回答者。在数量上,不少日本国民埋怨给得太多了,难道他们就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至于美国给与中国的非典援助不多,这和美国的国际政策以及美国对华经济做出的分析等有关。霸权的美国暂时不需要拉近中国而取得什么政治上的好处,和中国的关系也还算暂时处在平稳期,伊拉克战争后期的问题是美国最棘手要解决的,同时美国经济界大多认为现在的中国有经济实力对付这样“灾害”,只需作象征性的支援即可。这点几乎得到了世界的共识,所以大

  多数国家认为没必要以多少经济的援助来做对华友好的标准,只是根据自身的实力向中国提供支持。比如印度军方很象征性的给了不到一万美元的药品。但还是有很多国家和国际公司向中国提供了不少经济上的支援,包括美国。当然有一点也不能忽视,就是当时的西方舆论都在指责和埋怨中国对于非典初期的处理不当,日本也不例外,NHK在非典结束的时候,还制作了一个专题,在黄金时间播出,反复指责了非典开始时的中国的“隐瞒和欺骗”对世界造成的损失。这里,我们要知道,国家之间的“友谊”不能用我们生活中交友的准则来判定,这样的做法既幼稚又可笑。(何况非典时期的中国并未到了亡国大难的关头,最后的经济统计显示当时的国民经济还是健康发展的,国没乱,粮没断。“日本友人”在文章中对“患难”一次的频繁使用有些莫名其妙)。
中日两国有太多的恩怨,远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次地震,日方做的相当不错,我们应该心怀感激;但是在诸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历史问题等方面,日本或含糊其词,或明显有背于事实,侵犯我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我们都需要警惕。
一言以蔽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有成见,不要有观念和思维上的定势。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不管喜欢不喜欢,永远都是邻居。既然是邻居,能和睦相处总是好的,但不能放弃原则。要较量,中国人民以前不怕,现在不怕,将来更不会怕。希望,日本的政治家们能识时务。
中日关系可以说是中国最复杂的外交关系,要比美国复杂多。

中国与日本同为亚洲及世界大国,离得非常近。经济有互补,而且各有各的优势,这种关系如被很好的利用会出奇迹的。要比美加更出色。
同时,自1840年来的日本多次对华的不友好,以及二十世纪的二次大战,特备是战后对战争反省极不好,并且在日本政界及民众中的军国思想,和对华的不友好。使日本成为中国民众最不喜欢的国家。

总之,日中关系极为复杂,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对未来则会交叉这两种思想,还有具体的时事。使之成为中国最复杂的对外关系。

中美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中俄是中国目前最需要最稳固的大国外交关系。现在各方面中俄互相需要。

鄙人愚见。
天天 中日中日的 你们烦不烦啊
跟老太太似的 莫阿莫阿的

向前看看吧
天天说过去有什么呀
日本是打了中国 杀了中国人。
但是现在呢
中国人貌似只有嘴巴上说说骂骂了
人家还是一样发达国家。
天天有时间墨迹这些事情还不如做点有意的事情
恩怨很多啊,但日本国民是友好的,是无罪的啊
抛开历史
这次地震他们做的应该说是不错的

我听老师说,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本对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

请客观的回答。谢谢!
从七十年代开始,也就是中日关系缓和开始,日本就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的援助,一直道二十世纪末。 至于动机,就我分析:第一,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缓和了,日本和中国的关系也应该缓和,因为日本之前一直是跟着美国走的,要跟中国缓和关系,不能就是从嘴巴上说说,要拿出点实际行动——援助。 七十年代,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说白了,就是很有钱。所以拿出一部分来援助中国,对他们而言,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或者说,完全是有能力的, 我不知道,日本是不是从中日战争上考虑,但这也完全说得过去,日本战败,中国政府并未要求日本做任何赔偿;如果你有印象,就会发现,清政府对外作战,每次都是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的。所以日本的这些援助或许也算是对中国的一点补偿。 日本在七十年代已经是经济大国,但是为了扩大影响,仅仅是在经济上是不够的,所以,对中国的援助,有利于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影响。
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ODA)起始于1979年,当时中国已和西方交往,但资金和技术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而这时的日本经济巅峰期,资金需要出路,政府间贷款是低风险的安排。所以中国在后来的40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60个码头,首都机场,浦东机场,五座长江大桥,宝钢,武钢,等等都利用了ODA。日本官方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施舍”,责怪中国感恩不够。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从中日建交前1970年的3.1%下降到1990年的1.6%, 减少了一半。日本GDP占世界GDP的比例从中日建交前1970年的7.1%上升到1990年的14.0%, 增加了一倍。 日本的设备输入到中国有可能以便宜的价格进来,那是在市场上有很明显的选择情况下,但是别忘了一点,那就是日本的设备坏了,随便一个配件有可能就是天价,为什么?因为他们给你引进的是标准,而不是技术!
商业中,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服务,一流公司卖标准,这就是标准的力量,标准在谁的手中,谁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轻了,叫你花费很大的代价,重了,会关系到你的生死存亡!
很多商业公司在其他公司中占股是为了取得话语权,不要天真的以为占股是看好这个公司的营业模式。在中国,失去话语权的已经很多了,再举个例子,美国大豆进口的价格比中国自己生产的还便宜,那么就自己不要生产了,因为按照美国大豆的价格来卖,中国大豆是赔钱的,那么中国豆产区种豆的积极性被打击,中国大豆减产。相关服务设施被外资合并,现在看如何?大豆不但涨价,而且我们吃的是转基因的豆类制品。
这个不是偶然的,在商业中,这就是计划,也就是商业中讲的“战略”,在战略中是要一步步的执行的,每一步的反馈都将为下步的战略服务,但是总体的战略目标却是固定的,那就是:争取话语权-制定游戏规则-为自己谋利…
如果一个商人从商业角度不能看出这些“战略”和“营销手段”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前些日子有人还在贴吧里骂我不懂市场,那么请骂我的人说一下,懂市场的你,进来说几句听听?我还是那句话:
在没有正式宣战前,市场,就是战场!
当然那是对于国家间的,不过国内也是如此:市场,就是战场! 结论:多行不义者不会自毙日本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敲骨吸髓的榨取使日本在1930至1940年代初的十余年间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并且导致其经济迅速膨胀。与一般的看法相反,日本在盟军为期九个月规模有限的轰炸下没有受到显著的损伤。以上列举的数据无可争辩地说明了这一点,从而揭示了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秘密,日本掠夺的财富是它战后经济增长的源泉。战后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它是掠夺最多、损失最小而且没有对受害者做出赔偿的国家,日本欠的债,本来应该先拆卸其工业抵偿一部分,剩下的再分期偿还,但是美国却让它逃脱了责任。日本就好比是一个打家劫舍的强盗,他杀人放火抢了无数财宝,由于受到昔日强盗帮里的同伴(美国,曾与日本勾结分别吞并菲律宾与朝鲜,鼓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庇护,他保留了所有的抢劫所得,等风头一过,马上拿出这些财宝来投资做生意,干起洗钱、发财的勾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的经济奇迹的实质就是极端残忍的掠夺。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其缺乏的的国家,他能这样做肯定是有目的的,80年代他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而中国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她要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初级原料都需要从中国购买,那是中国根本没有实力做这些,例如:进口木材制作一次性木块,高级纸张,而后者中国现在依然无实力。进口中国的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便宜的蔬菜,便宜的初级产品
一方面有战争补偿的意思,更有扩大国际影响的意思

日本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对邻近国家和民族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学术界往往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对日本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分析论述不足。本文试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在近代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一、文化与战争的关系
  
  战争是人类共同体之间围绕生存为核心的各种具体利益,有目的、有组织、动用一切共同体社会内外资源,以暴力方式坚持自己意志,并将这种意志强加于冲突对方的行为。因此可以说:战争是人类暴力行为的最高表现形式,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我们的先人也早已悟到这点,“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不仅是历史主题,也是国家的主题。所以,研究历史必须研究战争,而战争背后的历史文化现象更值得人们关注。
  要彻底了解一种文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深入考察其在战争中行为,考察其中一切与战争有着直接、间接关系的事物。具体到战争中的是非观念、生死观念、道德观念、参加战争的目地、以及在战争中的表现等等,许多重要的文化特征和秘密都隐藏在战争行为中,并且也往往只有在战争状态下才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战争目的、战争行为、对待战争的态度以及对战争本身的思考也是判别文化优劣、探析民族文化本质的试金石,是分析一个民族文化选择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
  文化是民族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即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形态。战争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策动战争的最终目的在于经济利益,这样他又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作后盾。毋容置疑,政治、经济、军事因素是侵略战争的灵魂支柱和动力机制。但是战争中人们的阶级立场、对待战争的情绪态度、进行战争的动机目的、在战争中的表现行为却源于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因素外,还有文化的因素、文化的背景、文化的选择。  二、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文化因素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强国发展之路,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发动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日本军国主义先是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侵略朝鲜半岛,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到加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从1904年在中国东北发起日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期间,强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抛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从阻挠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到 “九一八”事变揭开日本军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野心,随后它占领东三省,建“伪满洲国”,开启在中国“以战养战”的序幕。又紧接着发动“一•二八事变”,步步蚕食,筹划“华北自治”。到“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发动![1]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不止日本一个,为什么美国、英国没有发动日本这样的对华侵略战争?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一直很强大,也没有像日本这样侵略别国呢?可见,解释日本在近代对外扩张除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原因和因素外。文化上的因素也是日本对外侵略的一个动因。
  如同任何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文化一样,日本文化也有它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而且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文化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令许多西方国家也望尘莫及。但日本文化在显示其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足甚至是欠缺,特别是文化中的消极和不健康成分。因为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导引走向僵化和极端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2]本文抽取日本文化特点中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其对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影响,探索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深层文化动因。
  (一)岛国心态与侵略扩张意识
  在日本历史上,曾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发起战争的原因,传统的分析是认为经济危机或政治危机,这是不具有完全说服力的。世界上随周边环境变动或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而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国家不计其数,但象日本这样好战的民族却不多见。一个勿庸质疑的事实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其国民心态、历史文化乃至国家政策都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地理环境的影响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渗透在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方方面面。日本国土狭小,四面环海,资源匮乏,地震频繁,这种岛国地理环境带来的是一种“岛国情结”。用日本史学家的话说,“素称岛国根性的闭锁、排他的精神,就是从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还由于岛国内部地形的孤立性而变得更为严重。”[3]
  这种“岛国情结”具有强烈的排他主义。因为自身资源非常有限,气候不是很好,在自我生存空间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对任何自己已经占有的产权都会有强烈的排他意识。在文化上,日本文化从弥生文化开始,一直受到我国汉、唐、宋各代的影响,古代朝鲜、印度文化及近、现代西方文化都曾输入日本,外来文化的输入必然会和本土文化产生交流、碰撞、融合,但也会有冲突,抵触。在文化心理上,就表现为一方面积极吸收,一方面又极力排斥,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的心理可能会产生一种自强的冲动,也可能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对一切异己力量,在自己强大后,必欲摧残而后快。因此,日本在近代国富民强后,对历史上优于自己的国家,特别是对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文化心理上有敌视、蔑视、征服而后快的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日本从强大的大和政权开始。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称为大和民族的单一民族结构,这是一个强悍、坚韧、生息不已的民族。日本国民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豪感,但是膨胀的民族优越感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极易演变为民族沙文主义;民族精神的情结过度浓重也会转化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压力大并且资源匮乏,现实问题和盲目尊大的观念结合,对外侵略扩张就成了人们容易接受的诱饵。
  “岛国情结”的心态还伴有严重的危机感。危机感主要源于国土面积、自我资源的匮乏和外部世界与自身文明的差距。当身处封闭的地域时,如果经济能够以平稳的势态发展,那么在日本排他主义也是不容易表现出来的。一旦封闭的大门自愿或被迫洞开,并且外部文明以相当的优势炫耀于自身时,日本民族好大好强的根性很容易萌生一种群体的危机感的。这种危机感会渗透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当中,在排他主义的作祟下,往往使本民族的人们格外团结,特别关注本民族的生存空间,个体价值往往被某种宗教理念和危机意识所泯灭,而关注群体的命运,关注集体的生存,所以在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经济危机出现时往往开展对外扩张,对外侵略,转嫁国内危机,以求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是日本历史上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一个深层文化动因。
  (二)耻感文化与崇尚暴力的价值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菊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的出版,在西方社会和日本本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从价值体系和文化模式上探讨了日本的民族性,“日本人是即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爱美;既桀骜自大却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与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4]这些几乎相互对立的性格特征,完美地在日本人身上融为一体,而这些表现,如果从“耻感”出发,往往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日本文化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和“个人主义”,而是“耻感文化”和“集团主义”。
    “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中表现为日本人道德观念薄弱。行为观念的是非与善恶不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从内心去评价,而是依据周围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映来判断,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律性,因此,“耻辱感”可以说是日本人决定思维与行动方式的主要精神动力之一。[5]很大程度上耻感文化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自身缺乏发自内心的道德约束,因而行为很容易陷入盲目过激的地步。
  这种文化心理培育了整个日本民族对暴力的崇尚,对战争的狂热。用一位著名的日本研究学者的话来说,日本民族是一个一旦发动起来,就永远不会主动停止下来的民族,除非有外力的强制作用,这正是对日本民族心理缺乏自主约束力状态的真实写照。而他们的残暴、贪婪、亡命、服从、好斗、刚愎自用、嗜血的一面,正是他们有耻感而无罪感的表现。耻感文化在客观上导致“崇尚暴力”价值观的泛滥。对外民族的侵略、折磨和破坏是对他们那极易受伤的自尊心的补偿,平日在现实压力下产生的耻辱感在迫害和折磨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转移和发泄。
  因此在“耻感文化”的指引下,日本人的忏悔和“罪感”的心理比较淡漠,所怀有的内疚及悔过,往往是因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因此说,耻感文化是一种缺乏内心道德感制约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指导之下,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策略直接受利益的制约比较明显,较少对道德因素进行权衡和考虑,具有很重的实用主义色彩。在历史上中华文化圈势力强大时,日本主动地争取融入、接纳和吸收的政策;但是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对比之下,日本开始以作为东方一员为耻,提出“脱亚入欧”,同时加入西方列强的队伍,开始了向邻国的侵略扩张,给东方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神道教与军国主义的产生
  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是日本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所在。可以说,日本的民族文化就是广义上的神道信仰。神道教是日本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传统的民间信仰为基础,吸收佛教、儒教等思想而逐渐系统化、理论化,不仅在传统的宗教实践中形成了以遵照天照大神为中心的宗教信念,而且还构成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诚心尊奉的道德、情操、礼仪,形成了日本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事物的基本看法。
  神道教宣称日本为神造之国——即为“神国”,其他国家则是神创造日本时溅出的泡沫凝聚而成。这种“神国”观念使日本人认为自己在世界上有着绝对优越地位,他们负有统治世界的神圣使命。正是日本人作为“神的子民“的优越感和岛国国民所特有的封闭性,使他们产生了排斥他者的“集体意识“。在这种“集体意识”支配下,日本人会对被征服者作一些他们彼此之间从来不做的事、他们会在被侵略国做一些在日本国内从来不做的事情。
  由于神道是以日本神话以及对皇室的崇拜为基础,因此受到日本民族主义者的欢迎,成为统治者统一团结日本的工具。宣称“神皇一统”、“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念经过历代统治阶级的人为强化,发展成为日本人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皇国史观”。把天皇当作“现人神”吹捧,导致人们对天皇的迷信和崇拜,而系统化了的神道教又极力地鼓吹把为国献身的人当作神一样的敬仰和供奉,导致普通民众对战争的认识完全失去理性认识。二战中,日本统治者又在其教义中加进“圣战”、“八肱一宇”等内容, 鼓吹战争,鼓吹对外侵略,宣扬为天皇而战,死而尽忠。将国家神道的恶性发展到极点, 神道教由普通的民间宗教发展成为国家神道,成为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的精神支柱,使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有了舆论宣传上的思想基础。
  此外,日本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又和日本的武士道、天皇制密切相关。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 “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凶悍尚武的特点和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倾向。与军国主义紧密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天皇制。天皇制政体是明治维新保留的除武士道之外的另一个封建残余。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统一的精神信仰;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别有用心的军国主义者利用天皇制、国粹主义等观念煽动起民族盲目好战的劣根性,把日本民族推向了向外征战、侵略、扩张的道路。
  可以说,日本文化中的神道教是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的理论渊源,而日本文化隐藏的浓厚的军国主义基因又是日本侵略成性、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根源所在。
  (四)集团主义与日本对外侵略
  在考察日本的文化现象时,有这样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因素,即集团主义精神不仅对其国民性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作为民族性格还影响到思想领域和国家政治上。[6]日本人历来有一种传统,即崇尚集团主义。在一个集团中,一套完整的等级制度协调着人际和权力关系,使人们能有效合作。
  集团主义使人们注重内部团结,有时甚至需要压抑个性来迎合集体的“和谐”。集团主义是日本民族力量的核心。集团主义既能把个人的力量放大,也能把个人的责任缩小。但与此同时,对由集团所作的决定,只有集体可以承担责任,这就削弱了每个人承担后果的责任感。集团主义在强调内部和谐一致的同时,对集团外部却有很强的排外性和封闭性。
  正是这样一种社会价值观的长期作用培养了日本人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因此以集团为本位的日本社会从根本上否定了具有独立人格之个体的存在,而是集团主义精神。集团主义发展的最终归宿是所谓“忠君爱国”,就是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引导下,抑制和放弃自我、无条件地服从天皇和国家。在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集团主义的变种——剥夺自我、抹杀人性的军国主义被作为军人思想教化的工具,造就了无数愚昧、狂热的军人。使日本军人在战争当中无视人道主义、无视宗教道德、无视生命价值。我们不能不承认近代日本为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在国民动员方面的成功——这种成功不是凭借一时的宣传与说教、而是源于长期的集团主义熏陶所养成的牺牲精神与惟命是从精神。只是这种成功越显赫,它给被侵略国家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其自身的失败也就越惨重。
  强烈的集团主义情结使许多日本人至今不能对当年发动的对外略侵略战争进行深刻地反省。对于强调集体观念、认同等级制度、恩义大于是非善恶的日本人来说,战争中的杀人行为不过是执行上级命令而已,因此很难有很深的道义负疚感。许多日本人至今仍然认为:当年的对外侵略战争不是个别人发动的,而是全民族的集体行动,不应怪罪个人。日本人“独特的”集团主义不仅为战争罪犯开脱罪责提供了“道义”的依据,同时也为军国主义思潮的死灰复燃培植着思想的根基,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思考。[7]
  综上所述,日本文化中无论是岛国情结,还是耻感文化心态;无论是神道理论、军国主义思想,还是集团主义、武士道精神都是研究日本民族心态,探讨日本在近代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文化上不可忽视的原因。由此有助于更深刻的认识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原因。
  
我的材料比较的完善,你要的所有信息,应该都可以从中看到,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①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使一部分日本人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危机感”,一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认为只有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才能表明日本的强大。

②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早在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而且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恶化。

③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则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④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日本崇拜唐国人,但认为当年中国是蒙古帝国灭亡了汉朝人,又被满族侵占,当时清政府腐败,满蒙宁愿遗失土地给别国,也不愿意给汉族奴隶,汉族无能为力,直到国共内战。一战二战中,日本多方面考虑,一个是本国资源缺乏,二是先进科技足以侵占中国,三是认为中国早已经是殖民地(英满蒙),有理由本国侵占。如果在唐宋,互相有来往,食物买卖,生活富裕,中日相当友好,后来蒙古帝国与日本断交,日本饿死加上自然灾害,对中国早恨之入骨。蒙古侵占日本失败后,日本屠杀了全部蒙族,留活全部汉族做奴隶。
说的简单点就是没人给他钱了,他就战争了!

写一写日本对中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灾难???

1.人口损失;残害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日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成为冤魂。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工会日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和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其败亡的14年。
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能够了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的手段。日军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的身上。”
2.财产损失:间接损失至少有5000亿美元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财产损失,数目同样是巨大的惊人的。”战争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疯狂地掠夺公私财产,破坏文化遗产,开采矿藏森林资源,发行伪钞,焚毁炸毁军民用设施,中华民族的物质精华,几被侵者洗劫一空。
数年来一直进行抗战时期中国损失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当时中国只有西藏、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末直接受到战祸摧残,其余省份曾全部或部分的沦陷,或局部成为战区,许多城市、乡镇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
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当然,由于战争状态下的局限,抗战损失调查不论从时间的完整上,还是从空间的覆盖上,都极不完全,”“日本侵略战争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破坏与毁灭,几乎不可能寻出准确的答案。
日本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的伤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严重阻碍,需要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3.社会进步:延缓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过像中国这样惨重的牺牲与代价。
战后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出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美好愿望,放弃了战争损失赔偿要求。
4.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本来就不是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现代性积累和成熟的结果,而是对外部挑战所做出的回应,因此主张将其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抗日战争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外生型”性质,同时使得新的“自发内生型”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悄然开启。
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遗留,重庆打轰炸。再就是全面战争的军民伤亡了

日本对中国发动野蛮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国共两党做出了什么决策,都是如何抗战的?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抗战。[1]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2][3][4][5],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6][7]。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8][9][10]。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11]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名称
抗日战争[12]
发生时间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地点
中国[13]
参战方
中国、日本[14]
结果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5]
抗战之超神军团
9.3分
11.3万播放
快速
导航
双方阵营战争经过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战争损失战争纪念战争评价战争争议
战争背景
日本对外扩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24]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25]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26]
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对华政策纲领》和《田中奏折》的出笼,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可避免。[24]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车站以东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叉点的桥洞时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桥下的炸药炸得粉碎,张作霖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这就是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城墙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27]
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翌年意大利也加入这个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的轴心国联盟,标志世界法西斯国家侵略联盟正式建立。
日军中的情报人员,研究得越深,感觉中国抗日越有理
飞春读传
赞8
阅读979
日本有哪些致命缺陷?为何所谓大日本帝国的扩张美梦注定无法成功
云石
赞437
阅读6.3万
日本为什么敢发动侵华战争?看看他们对中国人的精准分析吧
历史客栈
赞26
阅读4488
日本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走上侵略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一度力压中俄的日本,为什么终究会被完爆成渣?
云石
赞329
阅读4万
抗战初期鬼子为何会主动求和?
冷热军事史
赞2
阅读511
国际环境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各主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27][29][30][31]
国联调查团调查南满铁路被炸情况
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然而西方政治家们此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战场,未向中国伸出援手。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使日本对国际社会不再心存忌惮,它向日本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尝到了甜头的日本从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32]
告别孤独抗日,1939年,中国是如何将抗日,变成世界战争的?
浩然文史
赞31
阅读4652
75年前,中国父母收养4000多日本遗孤:说着日语,却以中国为故乡
世界华人周刊
赞185
阅读2.9万
《无问西东》背后,那段真实而悲壮的历史
眠眠冰室
赞724
阅读12万
美国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全力支援中国抗日,助中国跻身世界五强
文史砖家
赞10
阅读1824
抗日战争时的中国(附日本投降书)
古典书城
赞3
阅读673
冈村宁次:日本最应该罢兵收手的时机,并不是1937年
飞春读传
赞302
阅读14.7万
双方阵营
主要首脑
中国
蒋介石: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国民政府取得抗战胜利。
毛泽东: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后,他同朱德等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战略反攻,直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经过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军队、民兵和解放区(1944年抗日根据地改称解放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33]
日本
昭和天皇:本名裕仁 ,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兼陆海军大元帅,法西斯主义者,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执政长达63年。裕仁对日本侵华和发动太平洋战争有最高责任,他在制定日本侵华战略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帝统得到保留,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
东条英机,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第四十任日本首相(1941年-1944年),二战甲级战犯,侵略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罪犯之一。昭和天皇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在关东军有剃刀将军之称,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因其才智有限,直呼其为上等兵东条。1944年因指挥无能被解除一切职务。1945年9月12日,自杀未遂,被捕入狱。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反人道罪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3日被执行绞刑。
豫湘桂大溃败中唯有此人死守衡阳,险些让日军全军覆没
历史大学堂
赞320
阅读2.1万
第一位向中国道歉的日本首相,退休后生活清苦,经常骑车上街买菜
文史砖家
赞165
阅读1.2万
日军参谋本部曾召集300名军事专家破解刘伯承的伏击战
婵稚翎
赞157
阅读1.4万
日本投降仪式上,天皇和首相为啥都没出现?听听首相咋说的
飞春读传
赞44
阅读6476
主要将领
中国将领
国民革命军方面
蒋光鼐、蔡廷锴、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厉尔康、陈诚、傅作义、何应钦、宋哲元、孙连仲、卫立煌、张治中、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王铭章、余程万、黄光锐、林伟俦、司徒非、谭邃、谢晋元、薛岳、杜聿明、郑洞国、马占山、高志航、范筑先、张发奎、余汉谋、李品仙、刘湘、胡宗南、顾祝同、刘峙、唐生智、徐永昌、杨虎城、蒋鼎文、程潜、李烈钧、鹿钟麟、苏炳文、邱清泉、张灵甫、黄伯韬、庞炳勋、刘汝明、汤恩伯、罗卓英、刘戡、周至柔、陈绍宽、饶国华、陈安宝、唐淮源、李家钰等[34]
共2张
中国抗日主要将领
共产党方面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薄一波、贺龙、刘伯承、林彪、罗荣桓、罗瑞卿、左权、粟裕、叶挺、吕正操、陈毅、张云逸、王震、黄克诚、彭雪枫、张爱萍、杨靖宇、赵尚志、马本斋、陈锡联、陈赓、王树声、谭政、许光达、曾生等[35][36][37][38]
日本将领
二战甲级战犯(绞刑)
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武藤章、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
共2张
日本侵华主要将领
其他战犯
冈村宁次、阿南惟几、杉山元、山下奉文、南云忠一、石原莞尔、阿部规秀、寺内寿一等。
南京大屠杀老兵88岁来中国谢罪,中国大学生当场送他了一句话
飞春读传
赞83
阅读7160
冈村宁次在中国的最后一战,最耻辱的并不是战败
飞春读传
赞20
阅读1933
鬼子猛攻一年,愣是打不下此山,然而一个汉奸分分钟就卖掉了……
眠眠冰室
赞120
阅读1.2万
南京大屠杀最应该记住的4个日本人,罪大恶极,看看都怎么死的
飞春读传
赞617
阅读7.2万
他是一个军长,却与日寇拼刺刀壮烈牺牲
眠眠冰室
赞125
阅读1.7万
兵力对比
中国的陆军在“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共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20个独立团及其他少量特种兵部队,总兵力约200万人。
共13张
中国抗日主要将领
日本陆军“七七”事变前夕,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包括坦克、装甲车)、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相当于步兵旅团)等,共38万人左右。
中国海军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共有各种舰艇120艘,总排水量约11万吨,但实际作战舰艇仅60多艘,排水量约为6万余吨。
日本海军当时共有现役舰艇285艘,总排水量115.3万吨,其中包括了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12艘。此外还有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2艘正在制造。
中国空军当时共有各种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因为依赖进口,在抗战爆发时能投入战斗的仅223架,共编为31个中队。
日本空军航空兵分别属于陆军和海军,没有独立的空军。陆军共有54个作战飞行中队,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约960架。日本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计640架。
中共两党实行了全民抗战的统一战线,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当然是全民族统一抗战,国共两党共同抗战
当时国共两党是联合作战共同抗日的,他们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
文章标题: 日本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动机是什么 中国本土能给其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8727.html
文章标签:全面战争  日本  对华  中国  动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