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英美霸权转移启示录:在一定条件下,霸权也能和平交接

时间: 2021-05-19 12:58:50 | 作者:风竹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英美霸权转移启示录:在一定条件下,霸权也能和平交接

1947年2月21日,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一向高傲的大英帝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鉴于国内经济困难,英国将不得不在3月底停止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英国希望美国政府取代英国来维护西方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决不能让它们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这封电报像是在美国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实际上意味着英国将世界领导权拱手交给了美国。

美国政府高层进行紧张的讨论后,决定当仁不让地把这个任务接过来。想当年一战刚刚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美好的“十四点计划”来到巴黎参加和会,旨在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但受尽了英法的冷落和排挤,最终美国的计划落空,只得灰溜溜的回到大洋彼岸,重新关起门孤立了起来。而几十年后,世界霸主的权杖得来的居然这么容易,真是沧海桑田,世事难料啊!

美国一边压抑着内心的窃喜,一边于3月12日隆重推出了“杜鲁门主义”。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派遣军事人员。这一天,往往被当做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从此,美国开始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

在美国的干预下,希腊共产党被成功扼制,希腊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最终,希腊和土耳其都投入了西方阵营的怀抱,美国由此坐稳了西方头把金交椅。随后在持续几十年的冷战中与苏联上演了巅峰对决,并最终胜出。而昔日的霸主英国却变成了美国的小弟,对美国亦步亦趋。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着实令人唏嘘!

大家都知道英美之间的霸权是和平转移的,这一般不太符合逻辑。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霸权转移都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英国获得霸权的过程更是如此。进入近代以来,英国通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把它的对手逐一击败,从而建立了世界霸权:1688年英国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后期的三场英荷战争、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和1803—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

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夺取了海上霸权。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了英国的世界霸权——“大英帝国治下的和平”。大英帝国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达到巅峰,到二战后期正式结束。在此期间,英国的霸权也受到过严重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德国和美国。令人遗憾的是,德国采取了咄咄逼人的用武力挑战霸权的模式,英国为了击败它,不惜与它进行了两次世界大战,即使是拼光了全部家底也在所不惜。与德国的做法截然相反,美国采取了更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最终让美国和平的取英国而代之,从而笑到了最后。那么,英美之间霸权和平转移的因素有哪些?又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01 实力最重要

1783年,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崭新的国家诞生了。当时谁又能料到,像一群乌合之众一样,由十三块松散的英国殖民地组成的国家,居然在一个多世纪以后,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力很弱,邦联制的政体很松散,连个中央政府都没有,随便一个欧洲国家都有可能把美国再次变成殖民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召开了制宪会议,颁布宪法,成立联邦制民主国家,设立中央政府,美国的雏形逐渐形成。随后,美国的外来移民逐渐增多,通过西进运动扩大了领土,逐渐成为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大国。接着在南北战争中摧毁了南方奴隶制,统一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最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首位。

1894年的时候美国经济总量正式超过了英国本土,但还比不上整个大英帝国。但到了一战之后,美国已经把整个大英帝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也就是说,美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已经半个世纪了,才开始称霸世界。在这么长时间里,美国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养精蓄锐,保持低调,等待时机。

如果说美国人取得霸权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那么英国失去霸权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已经显露出疲态,当时的大英帝国表面上看取得了胜利,比战前又新获得了4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4000万人口,但实质上,由于英国过度依赖殖民地,英国的惰性正在增强,而随着殖民地的离心力越来越明显,大英帝国也摇摇欲坠。二战初期,英国为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其根源也在于英国实力的衰落。当法国沦陷后,英国隔着海峡苦苦支撑,也只能仰仗着美国的援助才能渡过难关。二战英国又胜利了,但大英帝国却失败了,战后瓦解成了一个个碎片,英国的霸权也就结束了。

战后英国为何不武力干涉殖民地的独立?原因就是英国国内民生凋敝,力有不逮。这就说明,在霸权转移的过程中,实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当后起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未超过主导国家时,就不要轻言霸权。就像美国那样,即使经济实力远远超过英国,甚至于超过好几倍,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完成了霸权的转移。如果霸权国家衰落到相当程度,它自己就会身不由己的放弃霸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与美国的霸权转换或交接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实力下降造成的窘境使然。

02 上兵伐谋

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德国用武力挑战英国霸权,等于是采取了最笨拙的方式,结果死得很惨。相比之下,美国要精明得多。美国文化脱胎于英国,英国人会的那一套东西,美国人运用起来也是炉火纯青。英国曾经运用大陆均势政策,用自己的离岸平衡手,把欧陆的那些强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美国可以看成是大号的英国,它先是利用孤立主义修炼内功,等羽翼已丰,开始窥伺霸权,利用两次大战大发战争财,等到战争后期再下山摘取胜利果实。

美国的地理位置绝佳,远离欧洲这个是非之地,相比于英国,它更能躲在欧洲的背后玩离岸平衡手。美国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办事绝对谨慎。即使是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美国也是专门挑的欧洲没落的二流强国练手的。一战爆发,美国起初与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横财,最后在双方精疲力竭之时介入,时机选择得恰如其分。这种战略让美国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建议”,希望以“贸易自由”和“民族自决”这两杆大旗顺利获得世界霸权。美国的政策如果实施,将会瓦解英国的殖民地,大英帝国将会万劫不复。但“姜还是老的辣”,英国伙同法国埋葬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英国甚至还用“帝国特惠制”狠狠地报复了一下美国,几乎整个世界市场骤然向美国关闭,美国经济顿时陷入失速的危机。英国顺利扳回了一局。

到了二战时期,美国的机会又来了。英国倡导的“帝国特惠制度”,一方面使德日等既缺原材料又找不到市场的国家加速走向法西斯化,另一方面,二战的爆发又打断了英国恢复元气的黄金时代,英国不得不被重新拖入战争的泥潭。这时,美国又故伎重演。在各大国中美国是最晚介入的,最硬的骨头先让别人来啃,自己来了一个避实击虚,最后的收获也最大。也正是在二战期间,美国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对英国的抢班夺权。

在战争初期,由于英国损失巨大,英美之间签署了“岛屿换军舰”协议。也就是美国同意拿出50艘驱逐舰和其他一些装备,从英国手中“租借”纽芬兰、巴哈马、牙买加、圣卢西亚、特立尼达等英国在西半球北部的大部分岛屿。就这样,英国不得不通过出卖西半球的霸权以获得美国的支援,以争取美国的结盟和参战。1941年8月,两国又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西洋宪章》,里面的核心内容中有关自由贸易和航行的条款显然是直接针对英国的帝国特惠制。从此,国际事务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由英国转移到了美国手中。

就这样,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威尔逊总统的“自由贸易”和“民族自决”的原则才得以确认。尽管丘吉尔一直拒绝承认该项原则适用于英帝国,但虚弱的英国实际上无力在战后阻止殖民地人民的非殖民化运动,大英帝国最终解体。

事实上,美国利用英国遭受战争重创的大好时机和在战场上的主力作用,开始充当霸权国的角色,主导了战后雅尔塔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而在二战结束后,面对苏联的威胁,焦头烂额的英国自顾不暇,不得不把领导世界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美国,自己好从这个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英美霸权顺利实现转移。

综上所述,后起之秀要想顺利接班,没有高超的的战略是不行的。即使是像英美这样渊源很深的国家,要想让英国主动放弃霸权也是很困难的,主导国家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除非是霸权国家实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新兴国家在国家战略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并持之以恒地贯彻这一战略,通过量变产生质变,在潜移默化中、在恰当的时机才能卡住它的七寸,才能迫使它在大势面前放弃霸权。

03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和血缘纽带

早期的美国人其实就是英国的移民,这些英国移民把母国的制度文化都移植到了美国。即使后来吸收了大量的移民,也没能改变美国的英格鲁撒克逊文化传统,正因为此,英美双方的价值观取向很容易趋同。

当然,在早期的英美关系上,两国关系并不太和谐,曾经爆发过两次战争,美国白宫就曾经被英军烧过。但此后,两国的关系逐渐进行了调整。1872年9月,英美之间关于美加边界的纠纷最终获得解决,实现了由武力解决向和平解决两国间问题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英美通过相互妥协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向此后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和相互支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随着美国和德国实力的快速提升,奉行铁血政策的德国逐渐成为英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而英国面对美国的潜在挑战,一直执行克制容忍的“绥靖”政策,并希望与美国合作,在美国的支持下把德国打压下去。并在长期的合作中乐意分享权力,并逐渐形成了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

一战后,逐渐衰落的英国放下身段,皇家海军抛弃了奉行几个世纪的“两强标准”,准许美国和自己保持同等的海军规模。二战中,英国本土受到的入侵威胁要远远大于一战,英国在西线独自面对德国作战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对美国方面的霸权主张作出退让,以争取美国的结盟和参战。这时的英国已经调整了心态,准备和美国分享世界霸权。二战胜利后,面对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浪潮,理性的英国选民在大选中抛弃了二战的大英雄丘吉尔,反而选择了更务实的艾德礼。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丘吉尔是一个倔强的领袖,不愿承认英国的没落的现实。

就这样,英国逐渐向美国转移权力,经历了从分享霸权到最后让出霸权的过程。而英国自己也看清了现实,由于战后共同的利益诉求,英国在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中一直支持美国,充当美国的助手,力求通过美国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04 结语

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观点: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英美之间霸权的交接,被不少人奉为世界史上一个罕见的特例,认为它为后世大国之间和平解决此消彼长所带来的“修昔底德陷阱”提供范式。那么,新兴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避免“大国的悲剧”,这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课题。对新兴大国来说,走好自己的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基础上,谋天时之机,夺地利之势,兴人和之道,然后实现和平崛起。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师说123,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文章标题: 英美霸权转移启示录:在一定条件下,霸权也能和平交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7380.html
文章标签:历史  英国  美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