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端午节和父母情

时间: 2019-06-04 01:52:57 | 作者:踏雪闻香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端午节和父母情

  夏至的风,吹的空气好温热。布谷不时地唱着“算黄、算割”的歌,路旁的树木枝叶茂盛,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收割。时间过得还真快,马上又要到端午节了。

  无事在菜市场转悠,有商贩已经开始卖粽叶了。绿绿的粽叶,一捆一捆在地上整齐地摆放着,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看着一些人将它买走。

  又到一年端午节时,我的回忆,也随着排列整齐的粽叶飘向远方,很远,很远......

  每逢农历五月,便是粽叶飘香的时候。粽子对于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弥为珍贵,而对于生活在大西北的人来说,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

  记得小的时候,好像没有吃过粽子。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里穷吃不起,二是西北人不讲究吃粽子,就像不善吃大米饭一样。我们平常的的主食,基本上是面条和馒头,也叫馍馍。不吃,母亲也就不去研究她咋个包,咋个吃。

  说起来母亲的面食做的不错,可是母亲却从来不会包粽子。遇到过端午节,母亲就买些香粉,也叫雄黄粉,再找出点零碎花布头,给我们做成香包戴上,说是能防蚊虫叮咬。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香包各式各样,很让我们喜欢。有时看到我们实在馋了,就让父亲蒸一碗甜米饭,算是给我们过过瘾。

  父亲在外工作,不会做饭,可父亲的甜米饭和冻肉做的很好。所以每每过端午节,就拿父亲蒸的甜米饭当粽子吃也有点过节的滋味。

  上中学起,开始了解了有关粽子的故事。知道了在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遭他人嫉妒。后来,屈原的一些主张便被他人反对,他们在楚怀王的面前不断诋毁屈原,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的诗篇。

  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屈原被流放。在流放途中,屈原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怀抱大石,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来到江上,将米和雄黄酒倒入江中,为的是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伤害。

  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后来,我们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这时候,街面大食堂也开始卖起了粽子。因为看过了屈原的故事,很是佩服屈原。就一直有一个心愿,什么时候能吃个真正的粽子,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滋味,也能祭奠一下心中的大英雄屈原。

  自从告诉了父亲我的这个想法,每年的端午,父亲就会买几个粽子回来给我和母亲四姐品尝。虽然数量不多,但总算是品尝到了粽子的真正味道。

  高中时,母亲因病突然走了,这对我们犹如晴天霹雳。这个时候。其他姊妹也都相继工作了,剩下我和父亲一起生活。

  每每端午,父亲怕我想母亲难过,就做一大碗甜米饭,再买几个粽子回来,让我吃个够,不会胡思乱想。看到我一大口一大口的吃着粽子,父亲比他自己吃更高兴。

  成家后,因老公老家是四川人,我开始习惯吃大米饭的生活。公公婆婆又很会做吃的,菜烧得特别棒,让人闻一闻就馋言欲滴。

  特别是每年到了端午节,他们包粽子是一绝。有甜的,咸的,豆的,枣的,还有腊肉味的,各有各需,百吃不厌。在跟公公婆婆相处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包馄炖,也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所以父亲就不用买粽子了,年年是我送一些给他吃。

  再后来,父亲,公公婆婆相继离我们而去,端午就让我感觉到世事的沧桑和悲凉。好在这时有孩子和老公相伴,倒也不觉寂寞,其乐融融。

  现在,每次到了端午,我就会和老公一起包粽子。虽说没有公公婆婆包的那么周正好看,却也耐吃味正。再送几个给朋友邻里,他们也乐的品尝,笑意感谢写在脸上。

  “要粽叶吗?”一声亲切的问话,将我从回忆里唤醒。又是一个勤快的女商贩,挎着一篮粽叶向我兜售。我笑着摇了摇头,大步向着菜市场的深处走去。

  走在端午的路上,看着行人匆匆忙忙。他们是去上班,还是在为家人准备饭菜香;走在端午的路上,粽叶的香味已经飘远,而父母,公婆的微笑依旧,忙绿的身影闪现在身旁。

  那残留的点点滴滴,模糊了谁的记忆,打湿了谁的心房。或许应该放下一颗忙碌的心,静静地守在那个地方,重拾旧时熟悉的梦幻,还有过去的美好温暖善良。

  就让我们的心,如同糯米越粘越紧。我们的情,如同粽叶越煮越香。我们的快乐,如同滚开的水,不停翻滚向上。

  端午,我闻到了粽叶的香,也闻到了很浓、很浓的粽子香。走在端午的路上,愿我们的心情,像粽子一样甜蜜绵长……

文章标题: 端午节和父母情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46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