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28 15:23:40 | 作者:松鼠视野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在很多国人的眼里,《纽约时报》俨然一个权威媒体,很少国人会质疑它的严肃性。很多国内公知都把它作为了解美国(甚至世界)的可靠信源。
真的如此吗?
今天让我们看看它所炮制的一场闹剧,1619项目,来揭揭它的底色。
为了提振江河日下的影响力,《纽约时报》基于“政治正确”,针对现今红得发紫的美国黑人族裔,设计了纪念第一批黑人奴隶登陆美国400周年的项目:1916项目。
在该事件正值400周年之际,《纽约时报》经过精心策划,隆重推出了标新立异的“1619项目”,很快引起了轰动,纽约街头一时洛阳纸贵。
第一期于2021年8月14日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共100页,包括16位作家创作的10篇论文、一篇摄影散文、一本诗集和小说集子,以及该杂志编辑杰克·西尔弗斯坦的项目介绍。
该计划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更大的项目,包括杂志的多期,与时报的其他多个出版物的相关材料,以及与普利策中心合作开发的用于学校的项目课程。
该项目的核心文章向世人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没有美国黑人就没有美国民主(America Wasn't a Democracy Until Black Americans Made It One)。
在1619年第一批奴隶抵达维吉尼亚州的纪念日,该项目专门用一期杂志来重新审视美国奴隶制的遗留问题,挑战美国历史始于1776年的观念。
作为该项目核心人物的汉娜-琼斯提出的一个核心主张:殖民者参加独立战争只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奴隶制。在遭遇强烈反驳后,她被迫将其软化为“一些”殖民者为维护奴隶制而战。
但《纽约时报》的项目用心非常明确,旨在通过将奴隶制的后果和美国黑人的贡献置于美国国家叙事的核心,颠覆美国得以崛起的真实基础,重塑美国历史。
似乎是为了使这个高级黑的项目更加黑,项目策划者设想让几乎所有的稿子都要来自非洲裔美国人,他们认为黑人作家的观点是故事的基本元素。
结果,这个项目围绕着自己既定的“高尚”目标和论点,向读者提供了许多他们原来可能不知道的“事实”。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是为维护奴隶制而战;亚伯拉罕·林肯是个种族主义者;美国的底色是“奴隶制度”,当今美国的财富是奴隶制的直接结果;美国历史的本质模式不是基于自由和民主的空前发展,而是对黑人的制度性仇恨和压迫的结果。
你可能对这些颠覆三观的“事实”茫然无知。这就对了,因为这里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发表这个系列的《纽约时报杂志》为了哗众取宠,预设观点,编造了一堆论据。
通过这次极具轰动效应的骚操作,这个被很多国人和海外华人视为严肃的重量级左媒,在不经意间,又一次扒下了自己的内裤,露出了它无耻的一面。
美国众多历史学家普遍对该项目持负面评价。
在2021年12月《纽约时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美国一众著名的历史学家,对该项目表示“强烈保留”,并要求更正事实,指责该项目将意识形态置于历史理解之前。
在正式推出项目之前,《纽约时报》的一名事实核查员曾联系了一名激进左派历史学家,想让他来给“美国革命是为了保护奴隶制而战”的说法站台,结果被告知这是一派胡言。
美国国家学者协会主席彼得·伍德一针见血地指出,《纽约时报》这个项目更大的现实目的似乎是进一步煽动种族不满和怨恨——这似乎是左媒的天职。
为了有针对性地回击1619项目的荒谬,彼得.伍德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听取项目核心策划人汉娜-琼斯的主张,写出了《1620:1619项目的批判性回应》一书。
虽然《纽约时报》已经式微,但在当今美国仍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彼得.伍德不得不用一本书的篇幅,来系统地戳穿该项目所有的谎言。
显然,在该项目诸多的谎言中,欺骗性最大的是:林肯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仅仅反对奴隶制的残酷。
对此,伍德先生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反驳。
伍德承认林肯是一位政治家,他有时不得不对自己的最终目标进行小心翼翼的护卫,以至于有时不便于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
伍德也承认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林肯在1862年与黑人领袖会面,讨论将被解放的黑人遣返回非洲,但他指出总统还做了一个不同寻常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安排,邀请一名记者与会。
这表明林肯总统只是在作秀,意在缓和一些白人对他寻求废除奴隶制和种族平等的恐惧和担忧,平衡那个时期美国社会异常尖锐的社会矛盾。
但伍德强调,林肯说过,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实际上应该包括所有人,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公开支持了一项当时充满争议的宪法修正案,允许非裔美国人投票。
1619年项目的其他论点和论据都薄如蝉纸,被伍德和其他有良知的历史学家轻易捅破。难得可贵的是,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伍德先生还就相关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汉娜-琼斯和她的支持者问,如果1619年黑人奴隶(或契约仆役)在弗吉尼亚的登陆不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历史事件,那么,什么事件能够担当这个重任?
伍德给出的回答是:1620年的《五月花公约》(The Mayflower pact),它标志着美国自治传统的开始,这一传统涵盖了所有种族和性别的人。伍德认为它才是值得美国人感恩的。
当初,《纽约时报》无视社会和学界的强烈反响,该项目编辑杰克·西尔弗斯坦曾极力为1619项目的准确性进行辩护,并拒绝发表更正。
但在众多史学家的驳斥之下,1619年的始作俑者尼克勒·汉娜·琼斯本人最近也表示,这个项目不打算成为历史(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的说法却相反)。
而且,该项目旨在“重塑国家历史,将1619年理解为我们真正的建国年”的说法,已经从《纽约时报》网站上该项目页面的开头文本中删除,但却没有附上更正通知。
这表明《纽约时报》正在偷偷修改自己的立场。这个毫无体面的行为遭到了保守的美国国家学者协会的谴责,该协会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要求撤销该项目获得的普利策奖。
被《纽约时报》寄予厚望的“1619项目”,最终遭遇了滑铁卢,但仍然固执地拒绝公开承认错误。《纽约时报》继续被傲慢、权力和偏执的迷魂汤所困扰,早就失去了大报的格局和胸怀。
这家昔日的第一大报,如今已被《华尔街日报》甩出了几条街的距离。据2021年的一份民调,《华尔街日报》获得认可的人数超过100万,而《纽约时报》只有区区的40多万。
如果算上《今日美国》等报刊,在2021年美国新闻媒体的世界里,《纽约时报》的排名和地位更差,正在更多人的视野中渐行渐远。有网友送给它一个不堪的绰号:《纽屎》!
实际上,它的管理层明白,《纽约时报》越来越多的收入不是来自中间的广告商,而是来自在线订阅,其中大部分来自那些坚定的左翼人士。
因此,和MSNBC一样,《纽约时报》现在出于经济原因而追求激进的信息传递,这使新闻的客观性无法作为它的指路灯,新闻道德更是无暇顾及。
昔日被世界各国媒体人视为行业楷模的美国大媒体,堕落的不仅仅是《纽约时报》一家,而是乌泱泱的一片。今日,美国的这件原本华丽的外衣已经褪色,日渐不堪。
这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教育,尤其是对美国的民主法治已经和即将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若再加上美国教育领域的整体极端化倾向,那么,这个帝国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