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9 10:51:07 | 作者:学思观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国学探秘:《论语》一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在塑造中国人文价值和人道精神上具有深刻而隽永的影响。现今,我们很多道德伦理、人生情趣和精神底蕴,都与之有着基因传承的关系。在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意义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为何,做一名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人生有一种坚守,既叫做矢志不渝,又叫做坚韧不拔,还叫做一以贯之。孔子将之称作:造次、颠沛必于是的无违于仁。
今天,我们就着重探究一下孔子这一人生箴言的价值内涵和思想意蕴。这一人生箴言,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之道,为人之所以为人者,意味着做人的原则和尊严,彰显着人格的坚守和笃定。这一坚守,既体现了人性的信念,又考验着人格的意志,还检验着人生的恒心。
信念坚定,则矢志不渝;意志顽强,则坚韧不拔;恒心不改,则一以贯之。
仁为人性之本质,也是做人的价值根本。人无其仁之德性,则无以成其为人。君子之为君子,乃在于名实相副,功德符合其名。“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成名必以仁德而成,无仁德则不可为君子。
人一旦笃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之人,就要以仁为己任,执着追求人格的理想,不畏任重道远而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坚守仁道的成色和规模。
坚定信念,方能笃定志趣,正确取舍。富与贵,虽为人情之所欲,然不以正道得之则不处;贫与贱,虽为是人情之所恶,然不以其道去之则不去。
为仁弘道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方能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才能于“造次”和“颠沛”之时,真正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
坚守仁道,方能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的社会理势中,亦即是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价值追求中,实现自我的生存需要和精神价值。
人生弘毅仁道,任重道远,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平平淡淡,而会经历各种困境和逆境。“造次”者,急遽苟且之时;“颠沛”者,倾覆流离之际。在古代的历史境遇中,君子无法改变昏庸世道,有时只能做好自己,“独善其身”。
对于处在政治清明之时代的我们来说,虽然基于阅历和机遇也有不得志之时,但更要发扬古圣贤独行其道、夭寿不二的精神,充实完善提升自己,去主动把握机会,寻找适应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精彩人生的机遇。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价值意旨,就在于揭示:人生在为仁弘道上,要保持顽强的意志,不畏艰难考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于“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中,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方能证验和体验自己意志的顽强,心志的坚毅以及不改初心的志趣笃定。
在孔圣人的人生价值探索中,认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欲仁而得仁、实现自我人格理想的自得其乐;最快乐的坚守,就是矢志不渝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成就堂堂正正做一个人的人生权利。
人生为仁弘道,还贵在善作善成。“终食”者一顿饭之时间,为人生之常境;造次、颠沛者,为人生之变境。不管是常境、顺境,还是变境、逆境,都要始终如一,无时无处不尽其本心。
至始至终,一以贯之,乃需要恪守不改的恒心。有恒心,方能弘毅,而不畏任重道远。恒心,本自主一。“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人生的“主一无适”。
志向笃实,信念坚定,意志顽强,恒心坚毅,就能使为仁弘道的事业善始善终。反过来说,善始善终源自恒心坚毅,而恒心坚毅又来自意志顽强,信念坚定和志向笃实。
在“主一无适”中,我们可以体验自己为自己做主、当好人生主人翁的崇高担当;在“善始善终”中,我们可以体验自己操持自己、当好自己人生舵手的好运幸福。
孔子的人生价值箴言,就在告诉我们一个做人上的真理或道理,那就是:
信仰之坚定,意志之顽强,则存养修为之功密;存养修为之功密,则坚守愈笃定,实践愈笃实。
人生尊德乐义,为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就会有初心不改、信念不变的人生真正之坚守。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