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8 08:51:03 | 作者:底层史观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八大军区司令员换位时,他最年轻,已是正国级,两位亲家全是上将
他一生戎马峥嵘,人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12岁时就加入革命,14岁参加红军,战斗中身负重伤,还被人诬陷,29岁才被提拔为团长,1955年大授衔时被评为少将,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晚年时,迎来自己新的人生机遇,在52岁才正式认识毛主席,仅仅用五年时间,就超越曾经所有的上级领导,从军区副司令直升为党的副主席,而这个人就是李德生将军。
一
河南新县,是我国有名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之一,在这里诞生了4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名气最大的是上将许世友,但是职务最高的是少将李德生,担任过中央军委会副主席,属于正国级干部。
1916年,李德生出生在新县李家洼的一户贫苦农家,此处位于大别山腹地,四面环山,通往外界只有一条乡间小路。祖辈都是老实巴交、勤劳善良的农民,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是父亲还是坚持把李德生送进私塾,勉强读了一年书,会认识一些较为简单的字。
在他9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因病去世,父亲再也无能为力供他念书,只能让李德生辍学去给地主家放牛,这样好歹可以混口饭吃,不至于每天挨饿,但地主婆刻薄吝啬,只给李德生吃一些少量的残羹剩饭,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就从来没有吃饱过。
1928年,闹革命的红军来到了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组织,还打土豪分粮食给穷人,当时年仅12岁的李德生,头一次松开裤腰带吃饱了肚子,从此他朴素而又坚定地认为,红军是值得跟随的部队,可以让自己吃饱饭,他还被选为儿童团团长,主要负责给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
两年后,李德生如愿加入红军队伍,由于从小就跑得快,被任命为传令兵,经常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阵地上,传达首长的命令。李德生极其勇敢机智,每次战斗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到了1932年,李德生光荣的入了党,由于表现十分出色,多次立功,后来还被部队提拔为班长,从此开始跟随红军辗转全国各地,经历那些南征北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的军旅生涯。
1933年,在川陕根据地的八庙垭之战中,李德生率部带头冲锋,不幸遭子弹击中左胸,幸运的是没有伤到心脏,被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后,存活了下来。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太好,神经被伤到,左手就此留下了残疾。
在养伤期间,李德生阅读了《红色战士必读》等大量革命进步书籍,思想和文化水平大幅提高,为他以后成为我党指战员奠定了基础。1935年,李德生因为仗义执言,触怒了当时的“左倾路线者”,不仅被撤销交通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还被开除了党籍,但李德生依旧选择跟着部队开始长征,并参加了多次战斗。
直到红四方面军到了陕北后,李德生才被允许重新申请入党。当时陈锡联对他的遭遇比较同情,在抗战期间,每次有重大作战任务,总会让他一同上战场,因为作战勇敢,凭借战功又被提拔为八路军第129师麾下786团的排长、连长等职务,一路晋升为太行军区的30团团长。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46年李德生惨遭诬陷的事情,才被党组织平冤昭雪,宣布他的党籍仍然是从1932年算起。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误会”,相信他当时的职务会更高。
二
李德生曾经坦言:“八年抗战,我就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1945年1月,李德生奉命率部攻打日军驻守的马坊据点,因为墙高沟深,易守难攻,前几任团领导组织了多次攻坚战,都没有拔掉这一根插在晋中根据地上的毒刺。
据以往的战斗经验来看,强攻肯定不行,李德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日军过一段时间就会让当地的百姓进去送粮送菜,他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决定铤而走险,化装成送菜农民混进据点,里应外合一举端掉这个据点。
他不顾部下的劝阻,化妆后亲自带领侦查员深入马坊据点,控制住守门的哨兵后,立即通知外面伏击的突击队展开进攻。日军反应过来后,立即组织士兵向他们疯狂地扑了过来·····
李德生提着一口大刀,带领着几名战士堵在大门口,与日军的小队长铃木迎面碰上,两人立即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个回合之后,铃木被李德生一刀砍下了人头,自己身上也负了轻伤,但他依旧率领部下顺利拿下了马坊。
此仗干得极其漂亮,不仅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小队,还大大鼓舞了队伍抗击日军的士气。李德生也因此一战成名,上了延安《解放日报》头版新闻,被评论称之为“典型的歼灭战”,其身先士卒,与日寇决斗的气魄让许多人敬佩不已!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李德生亲自参与的战斗很多,阳明堡、响堂铺、狮岙山等都有他的身影,著名的百团大战也有他的贡献,官衔和职务都是这样一场又一场的浴血奋战打下的,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解放战争期间,王近山是李德生的顶头上司,素来要求严格的他对李德生信任有加。而李德生也没有辜负王近山的期望,率部参加了上党、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都表现不错,其勇猛顽强的作战风格深受王近山的喜爱,曾评价说:“任务交给他,心里踏实,打仗够硬不怕苦。”
王近山将军是出了名性格倔,一生都极少夸人,李德生将军可以得到他这样的评价实属不易!也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指战员。
在淮海战役中,李德生率领部队连续九天行军,协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随后,李德生率部担任了主攻的任务,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艰苦的浴血战斗,为顺利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
李德生在解放战争的精彩战例很多,1949年4月率部拿下徽州的战斗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为了合围溃逃的敌军,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各部队奉命向浙江、江西一线快速行进。
4月26日晚,部队刚到达安徽宣城的山口镇,此时已是第12军35师师长的李德生,就接到了王近山的命令,立即率部迅速占领徽州,一举打开通往浙江的道路,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
李德生拿出地图一看,用手比划了几下,估算离徽州大约有160多里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恐怕需要两三天才能走完,这时间上可能来不及,立即组织所有指战员讨论具体行动计划,如何才能尽快缩短与敌军的距离。
众人各抒己见,互有争论的时候,有人细心地在地图上发现一条近路,可以从一座名叫西籤里的大山翻过去,能少跑几十里路。李德生听了大喜,立即派人去找当地老乡打听有没有山路。
很快就传回来消息,老乡说有山路,但是很难走,有大约四十里路,平时只有挑山货的人才会选择走这条近路。李德生听完后笑了,当即命令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沿大路走,让敌军误以为部队正常行军。另一部分翻越大山抄近路,切断敌人的后路,作为先头部队也同时攻打徽州。
先头部队翻过山,一下插到了距离徽州只有15华里的小镇上,并且悄无声息地把外围敌军的警戒连给端掉了,又立即严密封锁消息,此时徽州城里的敌军还正在睡梦里没有醒来。
接下来是正面强攻徽州,还是先迂回切断徽杭公路呢?指战员围着地图开始讨论了起来,最后还是李德生下定决心,命令先不惊动徽州的守卫敌军,搞大迂回切徽杭公路,同时也等在大路行进的另一部分部队前来合围。
可惜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小雨,这会影响负责迂回包抄104团的行军速度,好在二十四小时过后,104团就电台回复已经到达预定目的地。随后,李德生命令部队发起进攻,仅用一个多小时便顺利地夺取了徽州。
等到国民党部队八十八军、七十三军等一些残部从四面八方赶来时,早已无路可走,稍作反抗之后,立即就无心恋战,最后只能乖乖投降了。
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德生奉命率部先后参加了全部五次艰苦卓绝的战役,最广为人知,也是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其实他有巨大的战功,也是生平最后一次大战,不过李德生为人低调,鲜少与别人提及。
为了巩固阵地,防止地面工事被美国的战机轰炸摧毁,李德生想尽了办法,但无奈美军火力实在太猛,号召官兵们辛苦构筑的防御工事怎么弄都不管用,这一度让他十分的气愤和苦恼。
后来他听说麾下103团挖出的“红旗洞”,以及“U”型坑道工事效果非常好,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随后立即号召把这个方式整个35师进行推广和效仿。
这种“坑道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新创造,不仅可以在防守阵地时,有效抵御敌军的强大火力进攻,也极大地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人数,同时也可以成为发起进攻的依托,立即被我军所有参战部队所采用。
上甘岭战役爆发前期,时任三兵团代司令的王近山,考虑到十五军早期参战,部队兵力损耗过大,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让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接替十五军的上甘岭防务,组织成立五圣山指挥所,负责指挥两军部队反击作战的工作。
由此就有人就提出了疑问,认为这是用十二军的兵打十五军的仗。但李德生毫无怨言,对部下说,这应该不分彼此,无论上级领导怎么部署,咱们打得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牌子,打得还是全中国人民的牌子。
事先谁也没想到,上甘岭会是这样一场大战役。但李德生还是保持多年养成的习惯,坚持带领各师师长爬上山头,仔细查看地形,并且一丝不苟的部署作战任务,可以说为后来的激烈战斗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整个战役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李德生率部共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多达421次,歼灭击毙敌军共计1.9万余人,并且最终坚守住了上甘岭阵地,堪称中国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为此,毛主席亲自给三兵团发了贺电,对于这次战役的胜利给予了肯定,鼓励部队坚持作战,直到取得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李德生极少对人提及这次战役,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都会让他热泪盈眶,他曾经对自己的家人说过这样一段话,非常感概:“我是存活了,但是真正的英雄永远属于那些为国捐躯的志愿军战士们”。
五
1954年,李德生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被任命为陆军第十二军军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保卫和平的问题。为此他深入基层部队狠抓思想教育,探索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有力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并在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随后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
1968年6月震惊全国的“芜湖事件”里,李德生因为有效妥善地处理了该起事件,从而迎来了军旅生涯的转折点,他的名字也引起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注。
当时,安徽芜湖爆发了“造反派”包围部队机关的严重武斗事件,李德生不顾个人危险,与其他同志一起赶到了现场,也被当时两派群众剑拔弩张、枪炮相对的相持局面给震惊了。
但他毫无惧色,反复劝说大家放下武器,有事可以坐下来慢慢谈,这样下去只会两败俱伤。当时最为嚣张的武斗组织头目公然叫嚣:“我们欢迎李军长过来谈判,但是只许他一人人,其他人靠后不准前来。”
李德生思索片刻,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一人单刀赴会,爬上了武斗组织的据点,与他们展开了正面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始了说服工作,在他的耐心解释下,不失理直气壮地劝说下,双方都终于答应此后停止武斗,从而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随后,李德生立即在全省组织中大造舆论,极大震慑了全市的武斗组织,最后都纷纷交出了抢夺的武器,这才使得这场声势浩大的事件慢慢平息。这也让李德生一下子声名鹊起,彻底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会上,周总理宣读会议分组名单时,听到李德生的名字,毛主席立即打断周总理的话,问大家说:“哪个叫李德生?”大家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看到李德生站起来,毛主席立即问他:“安徽芜湖那个事情搞得好嘛,跟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搞的?”
李德生突然被主席问这个问题,一时也有些愣住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就是大造舆论。”然后他就站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了,全场到会的同志立即爆发出会心的笑声。
毛主席以为李德生会说很多,没料到只有短短一句话,见他不说了,急忙接话对大家说:“对喽,就是要造舆论。”肯定了李德生同志经验的同时,也与大家一起哈哈笑了起来。
随后在1969年,中央就把李德生直接调到了北京,开始在国务院和军委办事组工作。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把李德生放进军委办事处叫“掺沙子”,他对新中国的未来的一直有些担心,尤其是军队领导权的问题。
李德生工作办事都比较成熟稳重,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军队里的老人年龄都大了,年轻一代又都没成长起来,因此毛主席未雨绸缪,觉得李德生的能力可以信任,希望他可以做承上启下的领导人。
六
1971年,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搞了一项重大的治国举措,就是让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位置,认为大家互相走动有好处,总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容易变“油”了,这样一来比较有新鲜感,反正到哪里都是干革命。
当然,在此之前毛主席也找到了当时的各军区负责人,征求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当时李德生最年轻只有57岁,当时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对于党中央的决定,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表态说,坚决服从命令,自己没有任何意见。
当正式对调命令到达的当天,李德生将军就立即开始做移交工作,没过几天后就带着贴身的两位随从人员,匆匆赶赴沈阳军区报道,非常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次对调任务。
到了1973年,在召开中共十届一中全会的会议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以及中央副主席。可惜,但在他任职中共高层期间,也是国内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的最为激烈的时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如果可以没有依附,并且不参与其中,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李德生不但坚持了自己的立场,还保持了自己一贯光明磊落,廉洁奉公、以大局为重的风格,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注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与周总理、叶帅一起与反动集团做斗争。
但是,面对反动集团的不断造谣和诬陷,李德生最终还是迫于无奈,于1974年底辞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高层职务,然后重新回到了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并在1988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直到1990年4月,李德生才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也赢得了广大官兵和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李德生与夫人曹云莲于1944年结婚,育有两子四女,或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除了最小的女儿没有学医外,其他三个女儿李远征、李雅雅、李晓沪都考入了医科学院,大学毕业后都进入医疗部门工作。而小女儿李优优主攻语言专业,目前定居在美国。
长子李和平与父亲一样,军人出身,打过仗负过伤,走了一样艰难而又光荣的道路,参军后从基层开始干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副师长的位置,目前已离开了部队。
李和平的夫人尤兢,父亲是开国少将尤太忠,与李德生一样都是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建国元勋。两位亲家抗战时期就互相认识,即使战友也是兄弟,88年还一起被授予上将,可谓是门当户对了。
次子李南征怀有父兄同样的军人理想,长大后也参军入伍,如今是少将军衔,现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副院长,依然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夫人是乌兰夫上将的女儿云杉,两人可谓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如今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2021年,李德生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九十六岁。去世之后,大家翻开他留下的遗物,发现根本就没有值钱的东西,最多的遗产是上万册书籍,其好学勤勉的态度值得所有人为之钦佩。
在长达八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里,李德生将军对党永远忠诚,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心爱的祖国,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不惜出生入死,身先士卒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对于像李德生这样的老革命家,我们会永远怀念,并且怀着最诚挚的敬佩之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开拓,如今的祖国才如此强盛,他们的革命精神,以及崇高的品格值得后世永远学习和怀念,他们的光荣事迹将永载史册!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