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人性简史-第八章分裂动荡(八)

时间: 2021-04-16 10:51:03 | 作者:爱肤宝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人性简史-第八章分裂动荡(八)

4.东北亚与东南亚

在中国五代十国、两宋及元朝时期,东北亚的朝鲜半岛自新罗分裂之后,新崛起的高丽王朝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的中南部,岛国日本则进入了武夫专权的幕府统治时期。东南亚的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原臣属于中国唐朝的地方文明也纷纷独立,各自演变,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朝鲜高丽王朝。9世纪末,曾经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王朝此时已危机四伏,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在各起义军中,弓裔和甄萱两支力量最为强大,分别打出了新罗统一朝鲜前的高句丽和百济的旗号,史称后高句丽和后百济,与苟延残喘的新罗王朝形成鼎立之势,史称“后三国”。901年,弓裔称王,建立高丽王朝,他手下最重要的将领王建不久升任侍中,居百官之首。918年,因弓裔猜忌嗜杀,众将领发动兵变,拥立王建为王,弓裔在逃亡途中被民众所杀。

高丽建国后,新罗已彻底没落,后百济则风头正盛。为此,王建对外与新罗修好,全力备战后百济甄萱,对内则“分遣单使,重币卑辞,以示惠和之意”,通过联姻等手段笼络各地豪族。930年,瓶山之战后,高丽对后百济转入攻势。935年,后百济发生内乱,甄萱被儿子甄神剑废黜,甄萱不久投奔了王建。同年,新罗国王金傅也归顺高丽,王建赐名新罗都城金城为庆州。936年秋,王建亲征后百济,大获全胜,甄神剑投降,王建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

统一朝鲜后,王建对内恢复秩序,沿用新罗的典章制度,确立佛教的国教地位。起初,王建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协维持着王朝内部的稳定,此时的中央集权还相当脆弱。王建死后,惠宗王武继位,这种政治平衡就被打破了,并很快引发了“王规之乱”。

949年,光宗王昭登上王位,颁布奴婢按检法,实行科举制度,制定百官公服,对桀骜不驯的功臣豪族势力进行大清洗。通过光宗的铁腕手段,高丽王朝的中央王权大为稳固。975年,光宗死后,儿子王伷继位为高丽景宗,开始安抚豪族势力,同时确立田柴科制,奠定了高丽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981年,景宗死后,其堂弟王治继位为高丽成宗,引进了中国唐宋时期的典章制度,设十二牧,向地方派遣流官。实行租税法,设立国子监,开始“以儒治国”,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王朝内部趋于稳定。

10世纪末,辽国契丹人开始入侵朝鲜。1018年,高丽在与契丹争战中取得龟州大捷,恢复了和契丹的宗藩关系,双方进入了长期的和平时期,高丽显宗被视为 “中兴之主”。1046年,文宗王徽继位,高丽内部安定繁荣,外部与契丹辽国和睦相处,与宋朝恢复邦交,与日本友好往来,被誉为高丽王朝的黄金期。文宗在位30余年,此后的三朝皇帝也都维持了稳定局面,国势更加昌盛。

11世纪末,金国女真人入侵朝鲜,高丽王朝惨败,被迫求和。高丽与女真起初以兄弟之邦相处,后改为宗藩,双方关系趋于稳定。

和中国的两宋一样,高丽王朝也重文轻武,到高丽毅宗王晛时,风气更甚,导致文武矛盾加深。1170年,以郑仲夫、李义方等为首的武臣发动政变,大杀文臣,废黜毅宗,另立毅宗之弟王晧为高丽明宗,建立起武臣专权的朝廷。因受打压的文臣不断反抗,地方民众起义不断,高丽王朝陷入了数十年的内乱。武臣政权自身也不稳定,掌权者如走马灯似的轮番上台。武臣崔忠献掌权后,以铁腕手段稳定政局,又对文臣加以怀柔,重建秩序,四代崔氏相继主导朝政,彻底架空了王权,但崔氏始终没有取代高丽王氏。

1216年,契丹的数万反蒙古军转入朝鲜,由于高丽王朝的官军大多是老弱病残,而崔忠献掌控的私军却不愿出兵抵抗,导致契丹骚扰边境达三年之久。1231年,蒙古人大举入侵高丽,直逼开京,高丽被迫求和并向蒙古称臣。蒙古人撤走后,武臣领袖崔瑀挟持高宗迁都江华岛,并杀死了蒙古派驻高丽的达鲁花赤,引发了蒙古军的多次入侵。1258年,崔氏武臣政权垮台,高丽太子王倎代父入蒙古亲朝。由于王倎在蒙古大汗的皇位争夺中,站在了忽必烈一方,忽必烈即位后撤走了在高丽的蒙古军,结束了双方战争。

王倎回国后即位为高丽元宗,武臣金俊掌权,采取抵抗蒙古的政策。1268年,林衍杀掉了金俊,成为新任武臣领袖,次年废黜元宗,另立元宗之弟,此事引发了蒙古干涉,林衍被迫让元宗复位,不久忧惧而死,其子林惟茂袭位,想继续抵抗元宗和蒙古人,但被元宗授意的大臣杀死,元宗宣布还都开京,百年武臣政权落下帷幕。

从1270年到1356年,高丽采取全面臣服蒙古的政策,这段历史被称为高丽的“元干涉期”。双方通过政治联姻巩固臣属关系,七代高丽国王,除了两位幼主外,其余皆娶元朝皇族女子为妻,高丽成为了元朝的驸马国。元朝在高丽设置了征东行省,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丞相,但高丽国王都不得享有庙号,而是从元朝得谥。

元干涉期之后,高丽利用元末农民起义摆脱了元朝的控制,但由于日本倭寇又接连犯边,加上内部王位频繁更迭,武夫势力再次崛起。在经历1388年的威化岛回军兵变后,高丽的王氏政权已名存实亡,军事将领李成桂于10年后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王朝灭亡。

日本镰仓幕府。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经历了短暂的奈良时代,于794年迁都平安京,从此进入贵族政治的平安时代。986年,幼小的怀仁亲王继位为一条天皇,他的外祖父兼家担任摄政,藤原家族的势力不断扩张。995年,继任兼家担任摄政的道隆去世,其嫡长子伊周和藤原道长争权,两人都想成为关白,一条天皇倾向于皇后的弟弟伊周,天皇的母后则偏向于自己的弟弟藤原道长,因藤原道长在长德之变中获胜,伊周被降为太宰权帅,藤原道长则进升为左大臣。

由于右大臣兼通的儿子显光能力不行,藤原道长实际上已成为朝堂的第一人,他将自己的3个女儿藤原彰子、藤原妍子与藤原威子都送入了天皇后宫,先后成为了皇后,藤原道长官至正一位太政大臣,权势无人能及。他曾说:“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日本的贵族政治到达了顶峰。

随着贵族政治的日趋强化,其呈现的萎靡、保守、挥霍等弊端也日渐突出。地位很低的武士非常鄙视消极萎靡的贵族政治,崇尚“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的“武士道”精神,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1156年七月,日本发生保元之乱,平清盛与源义朝联合支持后白河天皇,取得胜利,此后平氏家族依赖天皇的支持势力大增。1159年,因平氏家族的权势膨胀,引发了藤原信赖与源义朝的不满,导致了平治之乱,但很快遭到了平清盛的镇压,他击败了源义朝,诛杀了藤原信赖,源义朝的第三个儿子源赖朝也被流放至伊豆国。1167年,武士出身的平清盛出任太政大臣,成为了日本最有权势的人物,开创了武家政权的先河。1177年,平氏家族因鹿谷事件幽禁了后白河天皇,并罢免了藤原氏等公卿,次年拥立安德天皇登位,平清盛以外祖父身份总揽朝政。

1180年,后白河天皇的第三个儿子以仁王向日本各地的源氏族人发出讨伐平氏家族的令旨,此前一直在流放地集聚力量的源赖朝起兵响应,历经多次战争,终于打败了平氏军队,占据关东地区,以镰仓为根据地,进一步积聚力量,最终于1185年消灭了平氏家族。此后,又弹压了各方的反对势力,于1189年攻灭了奥州的藤原家族的势力,统一了全国。1192年,反对源赖朝集权的后白河天皇去世,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进一步巩固了镰仓幕府的武家政权。

“幕府”一词和“将军”一词相同,都来源于中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将军一旦攫取了天下的权力,很快就会改朝换代,从未出现过中央朝廷仍在,实权却连续数百年都掌握在幕府手中的情况,因此中国虽有幕府,却没有幕政。在源赖朝消灭平氏及征讨各方势力的过程中,以镰仓为根据地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幕府政治也日趋成熟,标志着日本贵族政治时代的结束,以及长达680年的军人专政的幕府统治时代开始。从此,日本天皇成为了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1180年,源赖朝在幕府设置军事警察机关“侍所”,平时统领“御家人”,战时以“军奉行”身份指挥军队。1184年,设立行政机关“公文所”,后改称“政所”,掌管幕府的行政事务。同年又设立司法机关“问注所”,处理诉讼、审判事宜,镰仓幕府的统治机构日趋完善。1185年,源赖朝又迫使后白河天皇同意他在日本各国设置“守护”,以及在全日本所有庄园、公领设置“地头”,这两种职务都由他任命的亲信武士“御家人”来担任,朝廷无权过问。“守护”是各国的军警头目,平时武装维护地方秩序,并监督“御家人”履行轮流警卫京都和镰仓的义务,战时则统率国内“地头”、“御家人”出征。“地头”则是庄园的监管人,为庄园领主和国衙征收租税和维护秩序。为了加强对京都等重要地区的控制,源赖朝还额外设置了京都守护、镇西奉行和奥州总奉行等官职,强化了幕府统治。

镰仓幕府的经济支持主要来源于“关东御成败地”。“成败”为“处分”的意思,即指幕府有权直接管理,可随意处分的领地。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关东御领”,即朝廷赏赐给源赖朝个人的500多处庄园;二是“关东御分国”,指朝廷把伊豆、相模、上总、信浓、越后、骏河、武藏、下总等8国的国司任免权下放给了源赖朝,可由幕府直接任免“御家人”来管理;三是“关东进止所领”,幕府可在很多庄园和公领中设置“地头”,这是争取来的权力。

镰仓幕府初期的政治权力其实并不完善。为了尽快稳定局面,源赖朝也对旧势力作了相当大的妥协,天皇所代表的的中央朝廷仍能利用国司等官职行使部分权力,以致当时的日本,被称为是“公武两重政权”,这就为以后天皇朝廷和幕府将军之间的政治斗争留下来隐患。

1221年,后鸟羽上皇发动了倒幕战争,史称“承久之乱”。因皇室势单力薄,却寄希望于正在内斗的镰仓“御家人”的倒戈,导致错估了形势。幕府很快召集内乱的“御家人”,控诉幕府建立前御家人的悲惨情形,歌颂了源赖朝的恩惠,并警告一旦幕府失败,武士们低三下四受贵族任意驱使的时代必将重新到来。“御家人”很快团结一致,幕府军出镰仓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京都。战后,幕府流放了后鸟羽、顺德和土御门3位上皇,废黜年仅4岁的仲恭天皇,拥立后堀河天皇登基,并严厉惩处了站在皇室一边的公卿、武士,没收了他们的领地,并让有战功的“御家人”充任这些领地的地头。

文永之役后,镰仓幕府的统治进入平稳期,但这种安定局面没持续多久就被蒙古军打破了。1259年,蒙古军征服了高丽之后,便将侵略矛头直指日本,多次命高丽使者持书到日本,表面上要求建交,实际上是要日本朝贡。幕府第8代执权北条时宗拒绝回书,同时积极备战。由于幕府的积极应对和日本军民的顽强抵抗,特别是两次暴风雨对元朝兵船的意外袭击,导致元朝的两次入侵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抗元战争的胜利,也未能挽救幕府统治的危机。一方面,为转嫁战争负担,幕府加强了对农民的掠夺,导致民怨沸腾,农民纷纷逃散;另一方面,由于幕府掌控的资源下降,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这个幕府同“御家人”关系的基础,幕府内部的矛盾也加深了,此时皇室公卿也跃跃欲试。1333年,各地豪族纷纷倒幕,足利高氏也中途倒戈,攻下了镰仓,镰仓幕府灭亡。

总体来说,镰仓幕府是以幕府将军或“执权”为首,以“御家人”为主要支柱,以庄园经济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武家政权。幕府虽然掌控实权,但在日本国民的心中,天皇仍是神圣的不可撼动的国家象征,为此幕府才会数百年与天皇朝廷长期并存,要是换成其他国家早就弑君篡位了。

缅甸蒲甘王朝。849年,在东南亚的缅甸地区,部落首领披因比亚以蒲甘为首都,建立了缅甸的第一个统一的蒲甘王国,披因比亚是第一任国王。

1044年,蒲甘王国王权衰落,阿努律陀继位,各地陷入割据分裂状态。1057年,为镇压各地割据势力,阿努律陀兴兵南征,进攻真腊、罗斛等国,灭亡直通国。紧接着又西征若开,占领了若开北部地区。南征勃固,势力达到德林达依地区。向北直捣于中国云南的大理,之后两国和解。在回军途中,阿努律陀顺道掸邦地区,迫使区内各酋长向其进贡。阿努律陀还资助锡兰,让其击退了南印度注辇国的入侵。

阿努律陀还将佛教立为国教,大量建造佛塔,其中以瑞海宫佛塔最为著名,蒲甘也成为缅甸此后800年中的佛教中心。他还参考孟族与骠族的文字,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开凿了皎施运河,以发展农业生产。

1077年,阿努律陀被野牛撞死,太子修罗继位。修罗出兵讨伐孟族耶曼干,但不久他便在庇固地区的叛乱中被俘。大将江喜陀逃回蒲甘,后打败耶曼干,自立为蒲甘国王。江喜陀在位期间,蒲甘王国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建成了著名的阿难陀寺。

自江喜陀之后,蒲甘王国的诸王,或纵情享乐,或广建寺庙,劳民伤财,国势日微。到13世纪中叶以后,国内叛乱四起,北部的掸族势力以及后来的蒙古人不断南侵。1287年,元朝在灭亡南宋后,攻陷了蒲甘城,蒲甘王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内陷入分裂。

越南十二使君之乱。五代十国时期,东南亚越南地区的吴国曾经臣属于南汉。945年,开国者吴权去世后,权臣杨三哥篡夺了吴权的长子吴昌岌的王位,引发了十二使君之乱,越南进入十二使君时期。此后,杨三哥多次派遣指挥使追捕吴昌岌,但都无果而终。950年,地方发生叛乱,杨三哥派遣吴权次子吴昌文等领兵征讨,吴昌文在征讨途中发起兵变,吴昌文成为吴国的新君王。

由于吴昌文的威信较低,不能压服地方势力,他便与兄长吴昌岌一同称王,共理国事,二王之间偶有嫌隙。951年,华闾洞的丁部领起兵反抗吴国,二王一同领兵征讨,但成效不大。洮江郡人周泰也起来反抗,吴昌文亲自率兵将其剿灭,威信大增。965年,太平、唐阮二村再次叛乱,吴昌文亲自率兵征讨,战况惨烈,刚到敌军边境,就被伏击的弓箭手射杀。吴昌文死后,吴国群雄竞起,再次陷于动乱。

吴氏王室的声威也更加低落,吴昌文的侄儿、吴昌岌的儿子吴昌炽只能以“吴使君”的名义占据平桥,割据一方。还有矫公罕占据峰州、阮宽占据三带、吴日庆占据唐林、杜景硕占据杜洞江、李圭占据超类、阮守捷占据仙游、吕唐占据细江、阮超占据西扶烈、矫顺占据回湖、范白虎占据藤州、陈览占据布海口,这就是越南的“十二使君”。

在此期间,吴国“海内无主,十二使君争长,莫能相统”。此后,割据华闾洞的丁部领和儿子投靠了割据布海口的地广财丰、有德无嗣的陈明公,受到器重。在陈明公的支持下,丁部领率军进攻群雄,每战皆克,先后消灭了其他地方的使君割据势力,再次统一了吴国。陈明公死后,“部落无不服者。自此京府吏民,皆心归之。”

柬埔寨高棉王国。东南亚柬埔寨地区的高棉人,中国史书称吉蔑人,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居住在湄公河下游和洞里萨湖地区。但是,历史上的高棉王国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现代人对它的了解都是通过考古学研究等一点点拼凑在一起的。相传公元1世纪下半叶,高棉人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早期国家,此后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

约700年前后,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高棉王国日趋强盛。802年,被称为神王的阇耶跋摩二世建立了高棉帝国,以吴哥王城作为首都。1010-1150年,在苏利耶跋摩一世和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下,高棉帝国步入极盛时期,成为当时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疆域从现在的柬埔寨一直延伸到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

进入13世纪后,人们逐渐厌倦了神王的统治,高棉帝国危机重重。1431年,入侵的暹罗军队强迫高棉人放弃首都吴哥王城,高棉帝国灭亡,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高棉王国时期,柬埔寨建造了诸多寺院庙宇,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其中,名为“毗湿奴的神殿”的吴哥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纪念碑,它承载着强盛时期的高棉帝国的力量、财富与信仰。​​​

文章标题: 人性简史-第八章分裂动荡(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454.html
文章标签:世界历史  历史  历史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