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5 20:55:52 | 作者:二大爷史话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明史》里对宦官的评价很负面,有王振的专权乱国和私植党羽,有刘瑾的厂卫勾结和大兴冤狱,有魏忠贤的勒索钱财和暴虐百姓。很多人会疑问,既然宦官品行如此卑劣,行事如此不堪,为什么皇帝还要听之任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明代宦官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权力舞台的。
01 宦官掌权历程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严令“内臣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官无过四品”,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同时给予了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等权力。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正统年间,英宗幼冲不能主政,太皇太后张氏“遂专令内阁负责票拟”,令司礼监“批红”。正德年间,司礼监“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从宦官掌握国家权力的历程来看,不难看出,这实际上是明朝统治者喂养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皇权受到了文官阶层的倾轧,皇帝希望通过提升宦官权力来制衡文官阶层,左提右掣,相互制约。
02 文官的政治诉求
有了赵宋的铺垫,明朝文官阶层的政治诉求已经演变成“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希望圣天子坐朝听政“垂拱而治”。他们认为皇帝是国家的象征、道德的楷模、礼仪的代表,并不需要执行具体的政务。士大夫也不是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而是与皇帝一样同为治理天下的主体。
对于权力欲极强的皇帝当然接受不了。
此时,道德礼法作为封建王朝的宪法,已经被文官们悄无声息地灌输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价值观作为皇帝也必须要遵守。最为致命的是,史书这个古代对皇帝最致命的舆论监督工具也被文官所垄断,得罪文官也就意味着千秋之后的骂名,这迫使皇帝不敢和文官们直接撕破脸皮。
简而言之,文官阶层占领了社会舆论、道德标准、伦理纲常的高地,并享有最终解释权。
03 宦官当炮灰
怎么办?怎么向文官开战?于是皇帝想到了宦官。
之所以选择宦官,主要是宦官有三样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阉割制度使宦官受到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身残的自卑和身份的卑贱,助长了内心的怪戾和阴鸷。
由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观点影响,整个社会阶层对宦官的排斥,加重了对社会的报复性心理。
作为皇帝的家奴,且因阉割使家族蒙羞,宦官基本上和家人亲断义绝,使得宦官敢于得罪文官,同时对皇帝有绝对忠诚。
好了,炮灰也有了,那就开战吧。
——内阁有票拟权,那就给司礼监批红权,内阁的票拟没有司礼监的批红就不能形成效力,没有皇帝点头内阁的票拟就是一张废纸。
——让宦官掌控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关,独立于六部,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直接逮捕、关押、审判朝廷官员。
——对不听话的文官施以廷仗,由宦官来行刑,扒掉裤子,一杖下去皮开肉绽。你要体面,我偏不给你体面;你要斯文,我偏不给你斯文;你要自尊心,我偏要打碎你的自尊心。
——既然文官攫取了武将勋贵们的兵权,那就让宦官去监军,处处掣肘,并且监视文官的一举一动。
——将宦官派到全国各地监矿监税,对税收、盐务、采矿、采办、织造这些垄断业务进行监管,严格控制各税收。
04 文官的反击
不得不说,这就是帝王心术,直接从政权、财权、军权等维度对文官进行降维打击,让文官自顾不暇、疲于奔命。
接下来该文官来反击了。
文官使用了最狠毒的武器——舆论。简而言之,用唾沫钉子淹死你。
皇帝是君父,文官还不敢太过分,只能用一些花边新闻来编排一下,于是青史就有了宣德斗蟋蟀、正德豹房淫乐、嘉靖修道炼丹、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天启热衷木匠这些不痛不痒的记载。
但是,对宦官,文人可是睚眦必报的。
小样,我治不了皇帝,我还治不了你?
于是文官们纷纷捐弃前嫌,抱成一团,对宦官开始了全方位的绞杀。有人负责弹劾毁谤的,有人负责煽动民怨的,有人负责挖坑构陷的,还有人负责青史毁誉的,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对于皇帝来说,宦官是工具,主要用途是在限制文官的过度膨胀,用弃也只在一念之间,贤时便用,不贤时便黜。宦官作为皇帝最忠诚的奴仆,前仆后继地投入到对文官的绞杀中,因而也在青史留下一堆骂名。
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我们所处的立场不同。
对于文官来说,宦官就是奸。但是对于宦官来说,文官就是奸。
1644年,崇祯十七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留下遗诏: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皆诸臣误朕。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欢迎关注我的公棕号:二大爷史话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