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4 20:50:11 | 作者:宁知晓向云间没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上一章节说到,大臣们明明知道空印案是冤案,但是怕引火烧身愣是没有人站出来跟皇上解释,反而是一名做叫郑士利的生员,普通秀才站出来了为那些包括他亲哥哥在内的受冤屈的官员们申辩,他给皇帝写了一封长信,里头列出了三个申辩理由。
首先一个,空白账册无利可图。他说皇上啊,盖在空白账册上的章那可不是一般的章子,那叫做合缝章,意思就是一个账册上只能盖半个印,这样的账册是不可能挪作他用的,所以它不可能被贪污腐化的官员利用。第二个理由是说这是权宜之计,他表明官员们之所以用这样的空白账册实属无奈,还进一步解释说了各府离京城远的有六七千里地,近的也有三四千里,您说核对完项目之后再回到省府去盖章,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他们是为了提高效率才这么干的呀!而且此事由来已久,已经成为惯例了,实在算不得犯罪呀!最后一条更关键,他说这个事没有法律依据。确实,自大明王朝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制定过什么不准在空白账册上盖印的法律呀!您皇上突然就以这个罪名追究相关人员,谁能够服气呢?不得不说郑士利这话说的就有点尖锐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您皇上是法外用刑啊!最后郑士利还劝皇上说这些政府的官员都是国家的人才,都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其中还有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官员,清廉的官员,人的生命可不是韭菜,割了是不能重新又长出来的,您可不能用这个不成立的罪名,杀掉这些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呀!字字句句,用心良苦,而且都说到点子上了,朱元璋听进去没有呢?当然没有,不仅没有,还一声令下把郑士利给抓起来了并且充军发配。也就是说郑士利不但没有救出自己的哥哥,以及那些他认为受到冤屈的官员,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那个时候发配十有八九是没法活着回来的。这条命就搭里头了,而且这封信呢不但没有改变朱元璋对于案情的看法,反而坚定了他严惩涉案人员的决心,接下来他下令把当时涉案的所有掌印官都给杀了,您要说这朱元璋是什么脾气呀这是!明明已经知道事情真相了,还一意孤行要杀人,这是为什么呀?
后来有史学家分析说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在意的并不是空印案本身,甚至也不是这些官员腐败与否,他在意的是所有人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朱元璋出身贫贱,他在乎这个,从小心里就有阴影,当了皇上之后更是如此,谁要是看不起自己就弄死谁,他就是这么个性格,说白了就是你不给我面子我就要你的命!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史学家分析的到底对不对呢?换句话来说,这个空印案真的是这么一起彻头彻尾的冤案吗?其实客观的说也不尽然,不妨一起来分析分析!
首先一个,这个空印案的出现至少表明了监督机制的失职,什么意思呢?你想户部是中央政府的财政主管机构,还包括税务,各个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按照规定给户部上缴钱粮,然后户部再根据需要给各地方政府下拨钱粮,这是预算,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呢叫收支两条线,这样一来户部就会相当于会计了,各个地方政府就好比是出纳,如果空白的账册盛行,那就像是出纳和会计之间的监督失去了作用。咱们退一步说,假如出纳要和会计串通一气那么制造假账贪污冒领就很容易发生了呀!咱们接着推出第二点,一个审核制度失效了,那么盖章这一环就意味着审核,如果可以在空白账册上盖章那不就等于说没有经过审核就已经通过审核了吗?这样一来,审核制度就形同虚设。因为如果表面上看,户部和地方政府的账目是完全一致的话恐怕就没有人能够轻易发现其中的破绽。还有最后一点,有可能是朱元璋最在意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官员对国家制度的无视,既然钱粮账册加盖地方政府的官印是明朝政府规定的制度,那么作为官员就应该严格执行啊,有什么条件可讲呢?当然,这个制度有可能它不完善,但是也应该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够实行变通的方法呀,上级得严格商讨,批准,审核才能够变通,否则就会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风气,一旦这种风气形成了,那么任何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都将失效,照这么看空印案其实也不算冤呢!这个事本身是冤的,但此风不可长啊。
那您要说它不冤吧,从结果来看它又实在是太冤了!因为在空白账册上盖印虽然违反制度,但是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啊,况且郑士利说的也有道理,你事先不立法,出了事情就杀人,这种不教而诛,法外施刑的做法那是典型的专制和暴政啊!再说了,当时全国13个省,140多个府,接近一半的官员都跟空印案有关,而且其中不乏清官好官,这说明制度有问题,您说说朱元璋不从制度上下功夫去避免这类事情发生,反而是一味地用杀戮解决问题,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而且不管朱元璋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贪腐被惩治也好,是要树立他的权威也好,显然都没有起到他想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空印案处理完不久之后又爆出了更大的贪腐案,具体是什么案件,我们有机会再说。您就瞧明朝初年朝廷这个架势,换了您,您还敢去当官吗?恐怕您也会摆摆手说,您饶了我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