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4 10:58:01 | 作者:乡村瑶哥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古代的皇宫里没有抽水马桶,难道娘娘们只能半夜跑茅厕吗?其实不然,古代妃子们上厕所有的是办法。
说到上厕所,这可是人的头等大事,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哪怕你是皇上,都需要上厕所,这个没有任何例外,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人是可以不上厕所的,因此,皇宫里那些个婀娜多姿的娘娘以及妃子们,同样也需要上厕所。
但古代没有像现代的抽水马桶,甚至更遥远的时代,就连厕所都是那种十分简易的,如果是男性如厕还好点,天高地阔随意都能解决,但如果是女性,恐怕就会有些麻烦,尤其是皇宫里的妃子们就会更加不便。
从最早十分简易的“圂”,到夜壶,以及便盆、便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如厕的方式也花样颇多,甚至还比如慈禧太后上厕所专用的“如意通”,这些都是古代妃子们上厕所的办法和方式。
因此,虽然古代没有抽水马桶,但妃子们上厕所还是有很多办法的,甚至丝毫不逊于现代如厕,比如在除臭、清洁等方面,都有配套的设施和方式,即便在科技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却能用我们现代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上厕所。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古代人上厕所方式的演变,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虽然这是一个小时,但在古代的皇宫里,尤其是那些皇室成员,对此也是极为讲究,不仅要上的舒服,更要上的舒心,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叫做事关民生无小事。
古代最早的厕所,和猪圈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夏朝时期,当时的厕所非常简单,就是在猪圈上面搭建一个简易的台子,人在上面如厕,下面就是猪圈,这样还能做到资源不浪费,因此,那个时候的厕所就叫做“圂”。
而到了春秋时期,由于有了宫殿,再蹲在猪圈上面就有些不合适,因此,就将简易厕所下面,建造一个大缸,同样是人在上,而缸在下,不过,由于想一劳永逸,这个缸一般建造的就比较大,曾经就有人掉入这个缸中被活活淹死。
“如厕,陷而卒。”---掉入缸中淹死的晋景公而到了秦末,这种简易厕所还在广泛使用,而汉高祖刘邦,在一次和大臣开会时,因为内急,一事找不到厕所,就随手抓过来一个大臣的官帽,在官帽里解决老问题,受到刘邦这个十分“流氓”的办法启发,汉代中后期,第一代夜壶闪亮登场。
夜壶的出现,算是真正解决了半夜跑茅厕的苦恼,并且很快,在皇宫里进行了普及,再加上不断地改良,还出现了供女性使用的夜壶,这就让皇宫里的妃子,在如厕这件事情上,更加的方便和舒心。
但夜壶在小号时还算方便,但如果是大号的话,还是有些不太合适的,所以,不久后就出现了便盆。不过既然是皇宫,那肯定要和普通百姓不一样,包括在夜壶上,也尽显皇家风范,据传,在宋太祖赵匡胤在灭后蜀时,曾经缴获一个镶嵌满宝石的盆子,这个盆子就是后蜀皇帝孟知祥在如厕时使用的。
便盆的材质,五花八门,有陶的、铜的、瓷的、木的,而在皇宫里,还有玉质的,据说慈禧太后的“如意盆”,就是一个十分豪华的玉质便盆,上面不仅镶嵌有各种宝石,还雕刻着各式各样的花纹,慈禧太后对这个宝贝十分喜爱,即便是在西逃时,都不舍得丢下。
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有了现代马桶的雏形,不过在皇宫里,则称之为“官房”,官房是特供给皇家上厕所用的马桶,像慈禧太后的官房,就是采用檀香木所制成,外表是一只大壁虎的形状,并巧妙的将壁虎的四条腿当做官房的四条腿,而壁虎中空的肚子,就是盛放排泄物的地方。
从夏商时期的简易厕所,到汉朝时夜壶的出现,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古人们在上厕所这件事情上的改进,当然,皇宫里自然要比民间更为奢侈,上厕所也要彰显皇家风范,但无论怎样上厕所,都改变不了排泄物的异味,这个问题古人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提到了古代皇宫里,在如何处理异味问题上的小方法。
西晋时期,有个大将军叫做王敦,娶了当时的一个公主为妻,按说这王敦已经是大将军,也算是讲过世面,但他和公主结婚之前,在上厕所这件事上,丢人丢大了。
某次,他去皇宫看望公主,晚饭之后,有些内急,便前去出恭,在蹲下后,看到身旁有个小箱子,上面用玉蝶盛放的有一碟干枣,王敦以为这是供上厕所时食用的“休闲食品,因此直接抓了几个就放在嘴里吃了起来。
出来后,王敦看到婢女端着一个盛满水的小盆,旁边还放有类似于豆子模样的东西,刚好刚才吃干枣吃得有些口渴,于是他就端起水来一饮而尽。
王敦的举动,让周围的婢女们都捂着嘴偷笑,原来,箱子上放的干枣,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为了上厕所时,为了防臭来塞鼻子用的,而那盆水,是供上完厕所后,用来洗手的。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世说新语》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也能从里面看出来,古代的皇室人员,为了在上厕所时,把臭味这个问题解决,也是煞费苦心。
不过故事中这个方法明显有些低级,实际上,在处理异味这个问题上,古人还是有不少妙招的。
比如同样用枣,但不是塞鼻孔,而是将枣炒成焦枣,平铺在便盆或者官房的底部,在排泄物下来后,由于焦枣较轻,就会翻起将排泄物压在下面,同时焦枣本身就香,因此,什么异味也闻不到,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上完厕所后,满身臭味。
除了焦枣以外,还有使用草木灰等天然材料,方式原理和焦枣类似,都是将排泄物遮盖住,不仅看不到也闻不见,在没有抽水马桶的古代,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最后,再说下古人上完厕所后,是如何清洁臀部的。
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在方便完后,一般是使用“厕筹”和“厕简”,别看这两个名字挺高大上的,实际说白了,就是用竹子做成的木片,拿这个东西来刮,达到清洁的效果。
即便是有了纸张,但古人敬惜字纸,所以这种木头片,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并且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反复使用。
而到了蒙元时期,由于蒙古人对纸张没什么珍惜的概念,因此,厕纸就正式走上了舞台,不过那时候的厕纸,肯定不想我们现代这样的柔软,纸质还是很粗糙的,一直到了清代,纸质才算是柔软了一些,但和现代的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以至于清代人在使用厕纸之前,需要先将厕纸摩擦变软,才可以使用。
明朝时,供皇帝和妃子们使用的厕纸,曾出现过使用蚕帛所制,曾经有一次,明孝宗看到一个宫女在清洗蚕帛,便好奇的问,清洗这种脏东西干什么,宫女回答道,这个材料十分珍贵,洗干净还能做衣服,让明孝宗大为震撼,于是为了不浪费,下令将蚕帛停用,一律改为草纸。
而在古代的外国,厕纸的材质也是千奇百怪,像英国贵族,就曾经用过新鲜的鲑鱼片来当做厕纸,据说不仅能清洁臀部,还能防止痔疮;还有日本,,也使用过泡软的蝉翼当做厕纸。
其中对自己最狠的,莫过于法国人,他们在古代,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厕纸这东西存在,清洁臀部就是一根粗麻绳,来回摩擦,以达到清洁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办法,如果是在皇宫中,那就十分讲究了,最令人瞠目结舌的,还是慈禧太后。
伺候慈禧太后清洁的,是一个叫做小安子的太监,具体程序就是,在慈禧太后出恭完毕后,小安子就会上前,用一块洒满香水的上等厕纸,按照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为慈禧太后做清洁,可别小瞧这门手艺,据说小安子为此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能来到慈禧太后身边,从事这个“神圣”的工作。
小结:
上厕所时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古代的妃子们也不例外,虽然古代没有抽水马桶这样的东西,但是古人上厕所,也是方式颇多,包括夜壶、便盆、官房等,都是古人上厕所的方式之一,而为了避免上厕所时出现的异味等问题,就研究出了采用焦枣、草木灰等进行遮盖这种窍门,而在清洁这方面,从“厕筹”到“草纸”,也验证了文明的进步和改变。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