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觉醒年代 · 影评(深度篇)

时间: 2021-04-13 20:52:49 | 作者:站在未来看现在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觉醒年代 · 影评(深度篇)

序言

影评分两种,一种叫启发类影评,另一种是其他影评哈哈。这一篇是前者。本着对这段历史的无限尊重,于是选择绕过影视艺术的品评和单乏的历史结果,直指历史发生的进程,用局中人的角度,批判性的思维,在分析“历史为什么要这么选择?”中,借由先烈的思想与行动,开启当下的觉醒与觉悟。尽力让这篇影评能称得上是“觉醒”年代的影评。

目录

第一、二集,开篇第三、四集,中国的两大问题第五、六集,蔡元培三请陈独秀第七、八集,陈独秀舌战保皇派第九、十集,鲁迅、胡适加入新文化第十一、十二集,十月革命带来新思想第十三、十四集,北大开除英国教授第十五、十六集,《狂人日记》出版第十七、十八集,毛泽东初入北大学习第十九、二十集,毛泽东初露头角第二十一、二十三集,新旧派火力全开第二十四、二十五集,批判性思维重新审视主义第二十六、二十七集,中国外交团痛失青岛第二十八、二十九集,暴风雨正在酝酿第三十、三十一集,陈李胡矛盾公开第三十二、三十三集,难的是“成为伟大”第三十四、三十五集,“社会之根本改造”再宣战

第一、二集

2021的革命历史大剧就是牛掰!高级!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封面《觉醒年代》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是整整百年。《觉醒年代》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总体的基调感觉应该和《建党伟业》差不多,但因为是电视剧不是电影,我猜想对历史上那些革命家的思潮碰撞,会讲述的更加透彻。这是我特别期待看到的!

我觉得这部剧一定会火,毕竟是跟着党有嘛哈哈,再就是我们年轻人了解历史,能记得历史发展的时期和事件那就已经是考研水平了,更别谈在这些历史时期的结果背后,是一段怎么的冒险,利弊权衡,也就是“革命先烈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特别期待《觉醒年代》能讲述清楚这个为什么,并能给当下的零零后们带来一些“觉醒”和觉悟。

追完两集太激动了,连夜混剪了一段超燃革命历史,就当是开启追更的吆喝啦哈哈!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觉醒年代》第1、2集对人物介绍(不上图怕跳戏),历史背景讲述的都还算清晰,眼前一亮的是《亮剑》的魏和尚饰演李大钊,刚开始看确实有点出戏哈哈。

于和伟,饰演陈独秀……不言而喻,老戏骨了就不夸了,知友们可以追剧认真感受下于老师飙戏哈哈。

第三、四集

开播的第一集、第二集留下了两个问题:

第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靠的是什么?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剧中陈独秀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靠的是借债,一个没有生产力的国家,只能靠以国税铁路为抵押借债来维持政权。

我认为这样慢慢蚕食的侵略方式,确实比船舰利炮要略显高级一点,我记得在管理学里讲,一般的人是在规则里玩,聪明的人是会利用规则玩,高手则是会改变规则玩。在职场同样如此,切忌小心掉入别人的选项里玩。当然,高手也是强者,具备了先进的思想、制度及生产力。而这背后的过程,是离不开金融体制的改革,就像前几年李克强总理提倡的万众创新创业一样,在资本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下,才有了今日中国互联网的繁荣。因为新技术新革命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核心的各种股权金融工具,才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第二: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和大强敌到底指的是什么?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剧中陈独秀说,这一次是真的遇到了大强敌,它不光强在武力上,而是强在思想上和理念上,他们不仅有工业时代所产生的的先进武器,他们还有资本时代所产生的先进理念和先进体制,在他们面前,我们的思想落后了,我们的制度落后了,一句话,是我们的人落后了。

这道理大家都懂,但其实很难去改变,首先第一点,”反省“这行为本就是反人类的,有谁能真正做到,在做到反省之后还敢于否定自己,并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那就更少了,所以这些革命烈士是英雄是伟人。先不说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因为在改变之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是不可免的。

我想先就此谈谈剧中谈到的所谓“先进理念与体制”,以我的认知来讲,所谈的“先进”是建立在《旧约》和古希腊哲学先贤的肩膀上的。在《旧约》里讲“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这就好比佛祖讲的“众生皆有佛像”,但我觉得《旧约》的话更让人觉得自己离上帝更近,甚至是我有可能就是上帝。正是因为《旧约》这样的表达,在西方人民心中埋下了《独立宣言》的种子,即人人生而平等,并且还给人民指引了活着的方向,那就是生而为人要努力的去接近上帝。

再说古希腊哲学先贤,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们,给世界传达了“理性”的概念,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地以看得见、摸得着、人人都做得到的方式,告诉人们应该通过理性的探索、钻研来实事求是的改变我们的世界。

这两大西方“先进”思想的支柱,一个是《旧约》给人生带来意义,另一个是科学给实现目标带来了方法论,让人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到。这俩近乎完美的思想文明体系,支撑着西方文明不断地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无情的碾压过那些陈旧腐朽的思想及这些腐朽的产物。

我还一直记得我初中历史老师,他上的第一堂课讲:你们谁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应该感谢谁?同学们纷纷说毛爷爷邓爷爷周爷爷等等。历史老师说:不对,最应该感谢的是鸦片战争。然后就进入了课堂内容哈哈,不破不立,也有道理。

这一更最后来看看《新青年杂志》的发布会上,陈独秀表达了自己的主要思想。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第五集

剧情简介:陈独秀到北京为《新青年》杂志招股,正赶上蔡元培为北大招募文科学长(相当于北大副校长),隆冬里二人重逢,真有点天地焕然的感觉(单看图有点像父子重逢哈哈哈),但蔡元培二顾茅庐皆遭拒 ······

蔡元培、陈独秀重逢

历史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就没必要在这里赘述了。投入历史进程,把自己比作局内人,躬身入局,寻觅那个“为什么”才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看老爷子在寒风中苦等,有点心疼,再看陈独秀二次婉拒蔡元培,又很遗憾,有点想快进的意思了,可是吧,历史不容假设,求贤若渴嘛,那是得需要有决心和耐心的。

求贤若渴、非君不可

话又说回来,咱跳出来看看这场“二顾茅庐”,我倒觉得啊是二人之间的默契,都在互相成全,陈独秀成全了蔡元培的求贤若渴,让那些有才之士都知道,蔡元培是一个有大志且值得追寻的人;而蔡元培成全了陈独秀在北京的品牌名声,让北京的有才之士知道,陈独秀是一个被蔡元培这样的KOL(意见领袖)认可的人。

求贤若渴,不仅仅是体现着求的人的气质、心胸、大志,其实还有一点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真心”与“珍惜”,这也是陈独秀想要从蔡元培的等待中得到的答案,也可以说是去任职的必要条件,就是我到你那上任了,你得发自内心的尊重我珍惜我,不能说我爽快答应来了,你把我当做个学生看,不允许我这个又不让我干那个的。

好东西就是得费点周折,要想取真经,就必须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过友情提示,再看似正确的观点,也要分清客观环境、对象与时机,不可无脑照搬,毕竟刘备没那么多时间天天去爬卧龙岗和小童比站功,火候尺度自己把握。

第六集

剧情简介:陈独秀把《新青年》战场摆到了北京,并在北大任职文科学长;蔡元培发表任职演说;第一次研究文科改革的校务会议,是陈独秀首次和北大老教授们见面。

三顾茅庐,蔡元培、陈独秀成全了这段佳话。

随后,蔡元培发表了任职演说。

敢说,讽刺,令人佩服!

演说之首,便是抱定宗旨,先知大学之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者也;其二,砥砺德行,品行必须要严谨对待和修养;其三,尊敬师友,坦诚相见,开诚布公,相互勉励。

有一段话,放到现在也适用,蔡元培讲当今现况是“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不仅耽误自己,如有一日为了生计,这样的人当了老师,那就是误人。自从在线教育兴起,为了获取流量,很多些没什么真才实学的人,把自己包装的多么多么牛X到处误人子弟。都说教育是个长期的事,可这些滥竽充数的人,把教育做成了一次交易,有的可能没那么自信,勉为其难称自己是“分享”。

我认为无论做学问或是内容,就像马东说的,好的内容是需要关乎人心的,是由心由亲身经历得出的感悟,而不是胡编乱造,所以好内容只有经典,没有权威。

再说回剧里来,陈独秀参加校务会议,首次和北大老教授们针锋相对,这仗势看起来就很刺激哈哈,让我们一起挑战权威吧!

陈独秀初来乍到,还没开口就被针对了,说白了就是大家觉得他“当不起”。陈独秀都坦然回复了,没有就是没有,不打肿脸充胖子,其中有一句我觉得很妙,他说“我陈某一生追求真理,所以我愿意追随蔡先生,为再造一个新北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首先说些我自己的经验之谈,这样被怼着问“哪毕业的?有什么资格?”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陷阱,是不能接招的问题。比方说,你接招了说我武大学新闻的。对方就问,那你把新闻教材第一章第三条说我听听?你记不起来,对方就说,这都不知道好意思说自己学新闻的。那你真是哑巴吃黄连了。

所以啊这类问题是不能接招的问题,解法就是,否定问题!也就是问有错,答就有错。你可以回,寻章摘句不是干大事的品质,再说我方观点认为干大事需要什么什么条件。

陈独秀心里有底气,不怕这些老教授,坦诚的都说了,还说了关键的一层意思“我是来创造一个新北大的,用新思潮来更迭旧思想,哥们是来干翻天的事的”。

第七、八集

剧情简介:第七集主题就是开会,简单说就是吵起来了,喜欢看“吵架”的一定要看看哈哈;北大聘任天下有才之士;第八集,皇朝复辟,李大钊站出来上街演讲 ······

开会、还是开会、各种会 ·······

插入一个“吵架”短视频,陈独秀首开火(虽然只有几句)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陈独秀讲:《新青年》提出的砸烂孔家店,砸的不是孔子儒学,砸的是孔教的三纲五常,我们反对的是政治尊孔,不是学问尊孔。众所周知,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这个孔子儒学就变了味道了,就成了历代皇帝统治国家的权术,愚弄民众的武器,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窒息了国家的活力,祸害了民众的生活,阻碍了文明的进步,一句话,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陈独秀开言一个反驳就辩的很好,《新青年》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孔教孔学,而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否定其中的部分理论。我一直认为“分得清”是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于你看待某事某物某人的时候,首先你得冷静理智,其次就是分不同的维度,比如我们小时候总会开玩笑讲,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讨厌一个学科;甚至是,我们因为讨厌某人的某个小毛病,进而否定他这个人等等,这都是不对的,而这仅仅是“分不清”的之一。

另一个“分不清”,这也是我认为大多数人会忽略的,就是当我们看到坏消息的时候,我们的本能会放大坏消息以及它带来的焦虑,而往往忽略了坏消息其实不意味着带来坏事情。我们都知道事情有两面性,但我们也常常忽略了,好事情和坏事情是并存的。

再说陈独秀发言讲到的“孔子儒学就变了味道”,我认为味道确实变了,只是因为董仲舒在其中加入了“统一”的目的,是用的人用错了。因为知识本无用,它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才有用。统治本来就是强者的游戏,但是作为统治阶级是不能这么讲的,你得需要一个合理合法的由头,来让世界让百姓心甘情愿的信服才行,所以解决办法就是“意识形态”,这也就是董仲舒为了中央集权的统一,而宣扬的君权神授。简单讲就是,一切都是天意。而天意是不可违抗,逻辑自洽了哈哈。这让我想起好像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说:认真想过统治艺术的人,都会相信帝国的命运在于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

这么讲,我想也就明白了陈独秀在后面所讲的“阻碍文明进步,造成中国落后”,但是几千年的思想扎根太深了,想通过几年几十年的文化运动来启蒙国人的觉悟,太难!

我看这部剧有很大的感受,一种是局中人,一种是局外人。感谢生在当下,感谢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党指引了正确而开放的方向。(这么说主要是怕被误会删帖哈哈)后面几集感觉会越来越精彩,期待!

第九、十集

剧情简介:张勋复辟,一场闹剧短暂结束;李大钊借逃亡深入百姓中,调研真实民情国情;鲁迅、胡适相继入北大任教。

李大钊逃亡至上海,陈延年幸得一见。

陈延年:无政府主义的理论,能帮助到中国吗?

李大钊:这个 ······ 我认为不能,这个理论貌似有诱惑力,但空想的多,做起来恐怕不行。

陈延年:我觉得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李大钊:延年,你看欧洲有哪个国家是按照互助论的原则制定国策的?你还年轻,应多看看多听听,看问题想事情切勿走极端。

我想这也是很多求学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吧,就是能有机会和大师级别的人物对谈,以求得开悟。而他们谈论的问题,我前段时间已经提问上来了,欢迎知友们一起探讨。

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比达尔文《进化论》更流行吗?www.zhihu.com图标

鲁迅、胡适两位大才躬身入局了!精彩!

鲁迅
胡适

胡适与蔡元培的首次对谈。

胡适:先生,我想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哲学史。

蔡元培:这有点出乎我的预料。

胡适:先生,我是这样想的,我以为现在国内国外对于新文化运动在认识上有个误区,以为新文化运动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其实,新文化就是在传统文化的襁褓里生成的,所以,我想把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帮助大家厘清二者的关系。

胡适这一番话,正和蔡元培的观点不谋而合,新与旧并非决裂生在两个不同的土壤,而是其中有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的。这让我想到休谟的思想,他认为,一个原因可能产生多种结果,而一个结果也可能由许多原因产生,因此,“因”与“果”并没有绝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我并不是谈1+1=2这类简单的客观因果,而是针对于复杂事态形势中的“因果”而言的。休谟认为,所谓的因果关系只存在于人的观念中,是由习惯(感受+记忆)所造成的观念。这种习惯形成人的性向,于是建立起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就算把眼光扩大到万物的层面,我们要问:凡有开始之物皆有原因,真是如此吗?休谟认为这是无法证明的。

我非常赞同休谟的思想,而休谟的思想也影响着我思想体系的建设。他的观念让我有两点启发:

第一,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对抗复杂的绝对不可能是简单,别想着千丝万缕的源头一定是某一点,而事实可能就是,千丝万缕的源头是另一个你未认知到的千丝万缕,因此,想要对抗复杂,你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用复杂来对抗复杂。

第二:是“分得清”,五更新的那段,说过这个观点。我一直认为“分得清”是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于你看待某事某物某人的时候,首先你得冷静理智,其次就是分不同的维度。放到复杂中来,那你就需要有抽丝剥茧的眼光,能在千丝万缕中,分得清什么是“主要因素”和“促进因素”,往往很多人都会混淆两者,摸不着头脑。

举个简单的例子方便理解,某大学老师教书态度还算认真,但教课质量不行,由于某天在校园里吐了口唾沫,就被学校开除了。请说说看哪个是主要因素?哪个是促进因素?很明显,主要因素是课教的不行,促进因素是你不文明。而很多不明事理的人就会传,主要是因为这个老师在学校吐口水引起公愤什么什么的。所以聪明的知友,切记在面对任何复杂局面时,一定要留心分清“主要因素”和“促进因素”。

第十一、十二集

剧情简介:辜鸿铭再认真投入北大执教;李大钊重回《新青年》编辑;《新青年》修改发行规则;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准备研究俄国十月革命;陈独秀等人解决北大开除英国教授一事 ing 。

这两集最最最精彩的就是“神仙打架”了,可惜导演没安排多少辩论的戏份,似乎只是把李大钊和胡适相左的观念摆出,给俄国十月革命的探讨做铺垫的。片段如下: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胡适:围绕《新青年》办刊的宗旨是“思想启蒙”,以改造国民性为救国的根本思路,在文化思想上替中国的政治,建筑了一个革新的基础,而不是直接的去解决政治问题。

李大钊:身处乱世,讨论思想启蒙避不开国家生死根本的政治问题,政治与权术是两码事,启蒙思想若脱离于评论时事的话,那就是空谈误国,而我讲的是大政治,是我们国家该往哪个方向走?最近俄国十月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去了政权,在俄国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胡适:刚你也说了,他们是通过暴力夺取了政权,还是换汤不换药。

李大钊:你太武断了,建议你去看看他们的纲领。

胡适:要论到发展模式,还应该向美国学习。

陈独秀:我过去说二十年不谈政治,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搞政治斗争,想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思想启蒙,但是思想启蒙也属于政治范畴啊,《新青年》现在的主题是新文化,是要把国民从复辟复古的旧思想中解放出来。

就这一点“神仙打架”实在是看的不过瘾,他们只说了结论,并没有深刻探讨下结论背后的东西,感觉对方辩友心里嘀咕“又不让我说”哈哈。在我理解他们的观点看来,胡适提倡的是非武力建国,寄希望于人民觉悟高了后商量着建国;而李大钊提倡的是武力建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陈独秀闹过一次革命,便说在搞政治斗争之前需要思想启蒙。

后来那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毛爷爷的“政委制度”就说明了一切,前者是合理使用武力,后者是教育和组织士兵,就像大鸟的双翼,不能只有武或者文,得文武兼备才行。而剧中当时讨论的,应该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是集中精力先武还是先文?是先启蒙思想还是直接政治斗争?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而剧中李大钊先生说胡适的话“一厢情愿”了,部分赞同与不赞同。先说不赞同,记得罗翔老师讲的,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其背后意义就是对人性不能期望太高,就像我们人民当中很少有雷锋,所以我们才一直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因此,靠把人民觉悟全部提高了后商量着建国,确实有点“一厢情愿”,毕竟爱阅读仍是少数。

再说部分认同的,就是胡适先生讲的“在文化思想上替中国的政治,建筑了一个革新的基础,而不是直接的去解决政治问题”,重点在建筑了基础,如果把这句话变成“建筑了一个革新的基础之一”,我想这话涵盖的就全面一点。先有思想,再有行为,而革新的基础不只有思想统一,也还得有利益分配。

纵观历史上各国家建国历程来看,国家都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被一个个部落兼并和联合产生的,其主要方式都是战争,一方面是大国和小国的吞并,另一方面是为了自我保护,部落之间必须得有联盟,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调度等权利分配了。

第十三、十四集

剧情简介:陈独秀等人完美解决北大开除英国教授一事;鲁迅决定参与编写《新青年》;瑞雪兆丰年。

谈判,绝对是当下最刺激的对抗了。谈判高手发言,面不改色,却掷地有声的,没有一句废话,也懒得多说一句废话,过瘾!插一个《大国外交》的谈判: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过下瘾!再回到正题上哈。

在《优势谈判》一书中讲,谈判高手的信念有三:第一,谈判永远是一种双向的过程;第二,谈判是一个有章可循的过程;第三,拒绝,只是谈判的开始。这三条信念,说白了呢,是作为一个聪明谈判人的谈判态度,态度有了,接下来,我说下我自己的谈判心得:

第一,以自己的目的为先。谈判不是唠嗑,字里话间都是在为自己的目的做铺垫,有的是试探,有的是掩盖,谈判桌上玩的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玩的就是心态。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诉求,这是在谈判中坚决不能动摇的;其二,参考信念三“拒绝,只是谈判的开始”,所以一定要有离开桌子的底气和准备。

第二,利用人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这一条,即是道,也是术。道就是讲理,尊重客观事实,凡观点或立场都得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有理咱就有了底气,就不虚对手;再说术,《孙子兵法》讲“兵者,诡道也”,切勿拘泥于招式,一定要懂得顺水推舟,就像陈独秀等人说服辜鸿铭一样,知道他的弱点是需要抬举,那就顺着这一点,用抬举的方式达到目的。

第三,和对手联手找出解决方案。有的谈判,不是一次买卖,讲究的是长期合作与共赢,这样的话目的就不是零和游戏了,而是需要谈判双方在坚守自己的底线上,各取所需,形成长久的联盟关系。

热血来了哈,鲁迅决定要以笔为刀了!导演还特地给鲁迅3分钟的特写镜头。鲁迅先生讲“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触及到人们的灵魂”,说的太好了,一针见血啊!一起期待后面鲁迅的大作,有机会我再结合着讲讲“形象思维”。

第十五、十六集

剧情简介:北大学生读书会成立;鲁迅写成《狂人日记》发表;毛泽东成立新民学会;林纾等人对新文化发起挑战;北大学生们创新表达新文化思想。

昨天的期待,今天就成真了哈,导演真够意思给了《狂人日记》一些镜头: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鲁迅先生讲“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触及到人们的灵魂”,于是在《狂人日记》里写下了“吃人”的形象类比,对于此类比的评价,陈独秀等人已在镜头下表现出来了,相信知友也很有感触!我认为“类比”这一文学手法,没有对不对,只有好不好。对于权力压榨的类比,不止我们中国一家,浪漫的法国也曾有,不同的是表达手法:

但愿这场游戏很快结束

这幅名为《但愿这场游戏很快结束》的画,现仍藏于巴黎卡纳瓦莱博物馆。这幅两百多年前的漫画,描绘的是法国第三阶层人民受权力赋税压迫的现状,随后三层阶级协商破裂,法国大革命登上历史舞台。漫画里表达的是第三阶层人民驮着上面阶层的人,已经被压着直不起腰了,简单说类比为“背不动了”,但仍然活着啊,而鲁迅先生的类比“吃人”,孰狠?孰形象?不言而喻吧。

谈了谈了“类比”,我还想再谈谈“吃人”背后的事实理解。《新三国》里曹操讲了句话“只有强者才配谈仁义,弱者只有被抛弃”,这是弱肉强食的观念;其二,我们生于社会、长于社会,有些本性习惯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说完全刻在基因里,但一定存在于原生家庭中,所以即使是被分配者,也在可操控范围内分配着他人,只是缺乏自我认识的意识罢了;其三,就是在生活中大多是被分配的人,我不想用“底层、贫穷、阶层”这些词来说这些群体,就像陈道明说的“在山顶的人,不要回头瞧不起还在爬山的人”

在《狂人日记》里有短短几个字,特别有顿悟的感觉!鲁迅先生讲:“从来如此,便对么?”民智未开的年代,吃人,从来如此,便对么?文学革命下,政治尊孔,从来如此,便对么?今日社会,重男轻女,从来如此,便对么?当今职场,什么都听领导的,从来如此,便对么?今日家庭,男尊女卑,从来如此,便对么?当下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从来如此,便对么?

2021年有哪些“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观念?www.zhihu.com图标

答案无绝对,在不同的背景下,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判断,但有一点,保持批判性的思维和反思的习惯是对的!理论是空白的,是可以被另一个理论替代的,而人是灵活的,正如苏格拉底说的“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后面有机会讲讲批判性思维,请见第二十四、二十五集)

第十七集

剧情简介:蔡元培解决北大学生上街演活报剧被警察拘捕一事;毛泽东初入北大红楼图书馆做助手。

《觉醒年代》更到了十七集,蔡元培先生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很立体了,从他任命、请贤、建立北大制度、制衡“百家争鸣”、教师团队改革、处理外部权力等各种神态,我有八个字评价他:绵里藏针,静水流深

蔡元培先生的个人魅力,言辞无法名状,一起来细细感受下蔡先生的神态吧:

临危受命
求贤若渴
北大建设理想
制衡之道
北大改革决心
不畏强权

我一直坚信,真正智慧的人,眼神里一定是有光且深邃的,是任何表面行为难以企及的。蔡元培先生讲: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知友们,你们还记得自己背着行囊,初入大学时的那份感受吗?观看重温下吧: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多年前初入大学,我差不多也这样,对人生的新起点充满了好奇、期待、憧憬,并且暗暗发誓,以此为起点,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实现人生的理想。

第十八集

思想探讨与碰撞,是我对这部剧最大的期待!这集再次满足了我,这篇贴的初衷也在于此,我只谈思想上的“觉醒”。我想传达的是,人人都需要觉醒、觉悟,觉醒既在剧中,也在当下。希望知友们一起来探索。

剧情简介:因局面进一步白热化,陈独秀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蔡元培定下两个目标,扩展研究宣传新文化的平台,和亲自成立进德会,避免授人以柄;李大钊、毛泽东讨论思想。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我把台词记录下来,给知友们慢慢品、细细的思量:

李大钊:怎么看进德会?

毛泽东:我觉得这修身养性自古皆有,这是士的显著特征,但是北大重提道德建设,我觉得具有特殊的意思:现在的中国正在大转型的时代,旧的道德土崩瓦解,新的风尚尚未形成,人们很容易无所适从,人心浮躁,道德失范就在所难免了,他律如果没有法度的支持,自律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这个时候,蔡先生提倡进德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毛泽东:这段时间在北大,我能感觉到处处都在革新,让我感到生机勃勃,但是反对的人也很多,道德,就变成了反对创新的一个武器,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讲道德和求真理,这两个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李大钊:道德是变化的,真理是永恒的,这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区别,道德有新旧之分,我们如果拿旧的道德来衡量新时代的行为,这个叫逆历史潮流而上的卫道者,所以守旧,就是失德。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责人的,道德是用来躬行实践的,不是在嘴里头空喊的。道德的要义是修身,修身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真理,追求好比炼狱,就像玄奘法师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我们之所以创办《新青年》,就是为了要培养一大批像玄奘法师那样的取经者,来为我们这个国家寻找一剂药方,我认为这个才叫讲道德、讲大德。

毛泽东:先生,那您找到那个药方了吗?

李大钊:唉,还没有,不过,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

士,似乎在这两年屡次被提到,据说士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的最下一层和平民的最上一层。一听这个角色就感觉不好做,贵族的最下一层代表了有微末的社会地位,需要获得贵族们的认可;平民的最上一层代表了是平民里的KOL,需要获得平民们的支持。你想想这关系能好做吗?需要多么强大的能力和兼容之道。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等新文化人,都是躬身入局的实践者,他们都是士。

我觉得咱们虽不是士,但却可以领悟领悟士的兼容之道,我们在生活中有着多样的角色,一旦角色切换不好,就会造成关系的矛盾,这也是我这段时间的领悟。过去的年代,我们处理的也许就是AB双方的关系,怎么想着两边都照顾到;而在当下,Z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我意识,因此我们面对关系的处理上,不仅仅是AB双方,还有自己。

在我自己近期的矛盾中,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在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上的学习、理解、换位思考、沟通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也许在事情的处理上,旁人看起来是对的,但未必是好的。因为矛盾关系的双方,在意的不仅仅结果,还有自己的自尊心有没有被冒犯?会在意凭什么是我妥协?会顾虑我今天让步了,他日后会不会得寸进尺?

兼容并包的心态,兼容之道的领悟和选择,在这么一个自我意识逐渐加强的时代下,真的是太难得了!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或者是正朝着这样方向努力的人,请你一定好好珍惜他(她),这将是你这一生做过的最值得的事情。

再来说说“自律”,哇我觉得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感觉能写出好多字,看了看李大钊先生的发言,我想就这“自律”和“道德”一起聊。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越来越强调“自我意识”的当下,做任何事是不是发自内心?这个疑问,比结果还重要。特别矛盾也特别恼人,烦就烦在你需要用已发生的行为来证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还得按照对方的价值观来。所以证明是不是发自内心有三个条件得同时满足:第一,已发生的行为;第二,是对方认可的发自内心;第三,你证明你发自内心的这个过程,是耐心的愿意的。

但你仔细想想,证明是不是发自内心?这个问题,也许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大多数人会乐意看到对方多一点证明他的真心,但却不能接受下次证明可以比上次少一点。而你主观认可的情绪又是在“比较”和“表达”中不断变化的,没有标准答案。有时可能是一句感人的话,有时是一次简单的拥抱,有时是一个贵重的礼物,而有的时候,就是一个信念,是你相信他不论做什么的都是发自内心的。

不论对家人、爱人、朋友,我觉得我们都需要有这么一个信任度,就是不论外面怎么风言风语,我始终相信你。请细细思量思量,我们一生寻找的安全感,不就是这么一个始终都信任你的人吗?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回到剧中来说,毛泽东提到了“他律”和“自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因外界规定而律,还是自己主动律。《天道》里讲了这么一句话“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虽然道德的行为结果都一样,但给人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当我觉悟到其中道理的那刻起,在我的人生观里就有了这么一句话:对别人少一点期望,多一点包容,但对自己要满怀期待。

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广阔的世界,做个不狭隘的人。

第十九集

这一集是风暴前的宁静,一股新青年的力量正在破土 ing

剧情简介:欧战结束,新旧文化两派借东风宣扬思想;巴黎和会前的铺垫准备。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这一段内容极度舒适!先生的评价杀伤力不高,但侮辱性极强哈哈。

毛同学发言精彩,邵飘萍先生的话舒坦,你看邵先生的话“原来你就是二十八画生毛泽东啊,杨昌济先生向我推荐你很多次了,我还看过你的文章《体育之研究》,我很受启发,我很高兴我们新闻研究会有你这样的会员,我欢迎你到《京报》经常来坐坐,咱们交流交流”。

这话看起来平常,但我认为,话中蕴含着小白脱颖而出的方向:

第一,杨昌济先生向我推荐你很多次了 —— 借助KOL打造自己的口碑。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一定要学会不断地寻找KOL为自己造势,道理很简单,你是无名之辈,在圈子里没有信任度,大家都不知道你是谁,如果这个时候KOL站出来说你不错,那恭喜你,你成功拿到了入圈的资格。历史上的曹操也是如此,在还未出名前,曹操就让当地的KOL许劭给他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曹操日后事业发展也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第二,我还看过你的文章《体育之研究》—— 一定要有自己的已经获得大众好评的作品。光有KOL推荐你是不够的,KOL总需要一个推荐你的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吧。如果没有的话,岂不是砸了KOL自己的名声。在职业生涯中建立自己的口碑有两个好方法:一是写作,二是演讲。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厚积才能薄发,千万不要忽视了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第三,我很高兴我们新闻研究会有你这样的会员 —— 身份认同。身份问题,有时候的确是需要机遇的,但这并不影响你可以先为入圈做好准备。其一,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挑选圈层的眼光。不要期待势单力薄的你一下子站上大的风口浪尖,那是典型的没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我上面说的,一定要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修行,先从挑选小趋势开始,先站上能掀起小浪的平台,去发挥自己的才干。我认为毛同学这点做的特别好,不断的朝新思想的前沿凑,再加上自己的才华,你想不火都难。其二,在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学习、实践、总结经验,直至拥有符合该圈层的实力。其三,耐心!恒心!不忘初心!

不论是干事业或是混职场,一定要有“站在未来看现在”的眼光,我平时会答一些职场题收入于此,欢迎一起探讨:

站在未来看现在www.zhihu.com图标

最后应一下景,感受下曹操、刘备不起眼的时候: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第二十集

剧情简介:北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校园内进行小范围试点;李大钊率队调研长辛店工人,并策划平民普及教育;北大全力支持收回青岛行动。

我特别喜欢犹太人的一个教育观念:每当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会重点问孩子:你今天提了几个问题?其中有没有好问题?(再来几集!就结合剧中讲讲批判性思维)

先来感受下剧中的各种假设与实践:

鲁迅先生的“从来如此,便对么?”就是个好问题,他让人们觉醒到自己的狭隘,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对”,但至少知道了“这样是错的”。剧中的他们一步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局限,又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去尝试,虽注定受阻,但也注定成功!

机会,一定是不断的思考、假设、实践、总结出来的。虽然未来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第二十一集

剧情简介:北大学生工读互助社开张,矛盾初见端倪;青岛请愿遭压制;平民教育讲演团宣传推广。

实践才刚刚开始 ······

第二十二、二十三集

剧情简介:新旧文化两派火力全开

不知道是剧里阐述《荆生》《妖梦》太简单了,还是这写的本就如此荒诞?也可能是我见识不够吧,我简单在百度百科里看了几眼,就感觉道理也没讲个道理,反驳也没个论据,就是简单类比把 a 角换成了 A 角,凡人换成了神仙,事还是那个事,理一个字不提。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非常欣赏蔡元培先生的做法,这一招先礼后兵,体现了咱读书人的心胸修养,衬托了旧文化派吃相太难看,也替林老爷子感到惋惜,是“逆历史潮流而上的卫道者”也就罢了,非要听信谗言对他人进行人生攻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事论事不香吗?非要赌上自己的名声,还被野心家当枪使。所以啊,无论有多高的文学造诣,都是可以通过后天不懈地努力把它给毁掉的。玩笑话归玩笑,最后还得客观的介绍下林纾先生,毕竟他也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一员,九九八十一难的其中一难。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翻译外国小说180多部,工诗工画,古文大家。

剧中 林纾

这两集虽然反击的理没说多少,但我看到了态度!也很提气!能看得出,新文化天团不是被这些文章谣言惹毛的,而是被对手的政治手段,破坏了学术之争的环境,继续蛊惑民众的思想惹毛的。蔡元培先生招贤纳士时就表示,支持新旧文化的学术之争,因为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在为这个国家寻找一条出路,只不过路径方法不同罢了,希望这些大家们能够在这样的良性争论中,共同探索出一条新路。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第二十四、二十五集

话题需要一个契机,终于等到互助社失败啦,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一直说要讲讲批判性思维,就从这篇开始!我尽量写的让知友们一看便知。

剧情简介:新文化派在国会上自证清白与立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将成定局;毛泽东重回故里;工读互助社宣布失败,社员受《新青年》邀稿讨论失败原因;陈家父子关系修复向好。

批判性思维 · 第一点: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有很多人觉得,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总是在否定、挑刺的思维,说这不对那有问题,但你问他那应该怎么办呢?他只会说“努力”!但这里我想纠正一下,大家是把矛头指错了地方,准确的讲,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说批判你观点的不对,它批判的是这个观点背后的思考与论证过程。

那你可能会说,我这么解释,不还是说我的观点有问题吗?NO NO NO,要知道有一种情况是,观点都对,但论证可能有偏差或漏洞。举个例子,就像是数学经常会有一道这样的题,给你一些条件,也给出了正确答案,请问是怎么得出来的?你算来算去结果和答案对不上,你总不能说标准答案错了吧。

批判性思维 · 第二点:确定清晰的论题。

千万别小瞧了这一点,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在阐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说的越多,就会有越多想说,说着说着一看时间,我天我讲了十几分钟太长了,该收尾了,这时你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我要说什么问题来着?

哈哈哈哈,就问你尴尬不?因此来讲,锚定住论题的意义有两点:第一,时刻清楚你在围绕什么论题来谈,切记不要走题;第二,你所做的论证与结论要和论题匹配。

回到剧里,陈延年向各位先生提出了一个论题:在你们看来,这个互助社失败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 · 第三点:解释与论证的区别。

我认为这是大多数人都会混淆的一点,认为“解释=论证”,这是错误的认识!举个例子,玻璃碎了,邻居让我赔偿,以下有两种对话:

    对不起对不起,家里孩子不小心给您踢碎了,我全部赔偿。我凭什么赔偿,又不是我弄碎的,我才刚回来,我家人可以证明。

这两段对话很显然,第一种是解释,第二种是论证。区别在于,我们双方是否对事实达成了共识。事实一是什么?玻璃碎了。事实二是什么?一是,我家孩子打碎的,二是,不是我打碎的。

因此,解释是什么?是对双方已达成共识的事实,说明是什么导致了这个事实。第一段对话就解释了,是我家孩子不小心打碎的。

论证是什么?是双方未在事实上达成共识,然后双方各自证明自己的判断。第二段对话,阐述的事实是,玻璃不是我打碎的,怎么证明?我家人可以给我证明,在玻璃碎的时刻,我刚进家门。

批判性思维 · 第四点:论证过程的推理是否有效?

这是批判性思维核心批判的东西,就是“论证过程的推理”。回到剧里,我先来把各位的同学和先生的论证罗列下来:

一号同学:我看不是无政府主义行不通,而是我们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无政府主义的互助论原则。首先我认为,互助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共产,互助社任何人都不得保留私人财产。可是你看看我们这个社,当同学把自己的衣服贡献给大家的时候,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讽刺和嘲笑,当大多数人已经身无分文的时候,有的人还有小金库;当大多数人已经脱离家庭关系的时候,有些人却可以和家人去吃饭,正是这种私有制残余,腐蚀了我们的互助社,使我们之间出现了感情不融洽,互相猜疑和精神涣散的现象。

一号同学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因为我们没有搞清互助论的原则,所以失败了;第二层,因为同学们精神涣散,所以失败了。

二号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互助社之所以办不下去,是因为这个社会没有提供给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个人劳动不足以维护个体利益的时候,互助它只是一种空想。

二号同学表达的意思:因为我自己都养不活自己,都维护不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互助社办不下去了。

三号同学:我觉得原因肯定不止一个,但是最重要的,可能是我们对互助论的理论和方法领会得不够,不得要领,或者有所偏差。

三号同学表达的意思:因为没意识到要领,没有切实落实到要领,所以失败了。

胡适:对于工读我是研究过的,在美国啊,有好几万人过着工读的生活,可是对于美国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于工读这件事情觉得是极正常、极自由的选择,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新生活,可是在中国,它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至于说我们为什么办了几个月就失败了,原因有很多,至少有一条我就看到了,计划不够周全,工的多读的少,结果呢,就是做工的苦趣多了,读书的乐趣少了那么一点,工读,工、读,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想过没有?做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而大家想一想,我们这两个月有没有读很多书,有没有时间去看书,是不是有的同学在这两个多月当中,读的书比以前还少了呢?有吧,所以咱们互助社把本末给颠倒了,焉有成功之理呢?

胡适先生表达的意思:因为计划不够周全,所以失败了;因为工与读的本末倒置了,所以失败了。

李大钊: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同学们做这个实验是为什么?为的就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去维持学业,那么同学们有什么错?我觉得没有什么错,你刚才说的不工作那怎么完成学业呢?又凭什么吃饭呢?要找打互助社失败的根源,究竟是内因所致,还是外因所致?你们有没有想过互助论这个理论本身出了问题?有两点大家可以研究:互助论是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它究竟适不适合中国?

李大钊先生表达的意思:因为互助论本身是一个错误的理论,所以互助社失败了;因为互助论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互助社失败了。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为了知友们能直观的理解,我特意用了“因为····所以·····”的方式。总结一下,目前导致互助社失败的原因有:互助论认识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对于互助论的要领落实不够,实践中面临了自己养不活自己的局面;客观事实的不足,同学们分配不均,导致了精神涣散;实践之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B方案;实践互助论的目的搞错了;互助论不适合中国国情;互助论本身就是个错误理论。

首先强调下论题,在你们看来,这个互助社失败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再来谈谈论证过程的推理是否有效?

首先,我认为在互助社发起之初,陈延年先在规则上与大家达成共识是很正确的做法,这是一切开始的重要前提:社员每日每人必须工作四个小时;社员必需之衣食住由团体供给,社员所需之教育费、书籍费,由团体供给,惟书籍归团体公有;工作所得归团体公有。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约法三章虽然是正确的,但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赞同胡适先生讲的,计划不够周全,故而导致了后面不在预料之内的问题。

第一,没有精确的确权。正如后来的矛盾,哪些属于公有,哪些属于私有并没有明确共识;

第二,对于社员的行为,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与规范。哪些行为属于特权?哪些特权行为是支持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如果做了该怎么惩罚?等等;

第三,资金链断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开辟了三条创收之路,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内外部因素,入不敷出。

这些矛盾最终表现出来的是,互助论理论落实不到位,社员之间对于各种行为的不认可,养不活自己,感情破裂,精神涣散 ······等多种因素论证推理下来,所以导致互助社宣告失败了。

至于胡适先生讲的本末倒置,和李大钊先生讲的互助论本身错误,不适合中国国情,我认为是偏题了!论题是,这个互助社失败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互助社发起的初衷本来就不是为了工或者为了读,而是为了践行互助社理论,来证明互助论是个能救中国的理论;而李大钊先生直接否定了互助论,那这个论题就不存在了;最后谈到符不符合中国国情,我认为是已经超纲了,超过了13人的互助社能涉及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先讲这四点,后面还会结合剧情继续更相关知识点 ing


特别想插一个话题,是关于剧中家庭关系的。从此剧开播以来,我们都知道陈家父子矛盾一直很深,陈独秀既想关心又想磨炼给建议,陈延年有点理想化也有点感性,所以抵抗的情绪似乎成了习惯,直到互助社失败,陈延年在反思中可能悟到了父亲说的话是对的,自己坚持是错的,这才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和抵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陈独秀:我想问你,你还难么坚信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吗?

陈延年:如果我说坚信,您会生气吗?

陈独秀:不会。

陈延年:为什么?

陈独秀:因为我看到了你的反思,有反思就不会盲目,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我愿意给你时间,我愿意跟你们一起去寻找。

陈延年:你放心,虽然我们坚守互助论,但是我们一定会多方面地涉猎学习。

陈独秀: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亲眼看见了你们的成长,作为一个父亲,我很欣慰。

陈延年:我们对您也有了新的认识,您的思想也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就是有一点,我们希望您把您那种,大家长的作风和习惯改一改,特别是您在对待自己同人的时候,那样对他们伤害太大了。

然后就是温暖的一幕啦,视频里感受下吧。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为此,我开设了一个新专栏“亲密关系研究院”,我认为“舒服”一定是关系中的最佳状态,关注它,我们一起来让家庭关系、亲密关系舒服舒适起来。

亲密关系研究院www.zhihu.com图标

第二十六、二十七集

剧情简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中华民族在历史危难时刻做最后挣扎。

这两集!太精彩了!看的我一肚子火和憋屈,难受 ······ 但!但我真的感受到了影视艺术的魅力,启迪大众的觉悟!一定要让全国学子们都看看,告诉他们,不要只会背几个苍白的历史结果,要去感受历史的过程,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感受民族的自尊心,民族的反思,民族的觉悟,民族的反抗和流血牺牲。

当下的我们,经常会感受到亲情泪、爱情泪、励志泪,想一想,有多久没有感受过志士仁人的泪了?感受一下吧,因为他们的泪,会唤醒你内心“自强”的觉悟,会让你打开“格局” 的眼光。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一夜白头,从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第二十八、二十九集

剧情简介:被捕学生无罪释放;反对派矛头指向蔡元培先生;蔡元培暂离北大;北大学生郭心刚为国牺牲;一场总罢课正在酝酿中 ······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三十、三十一集

剧情简介:北大各演讲团奔赴各省市,宣传新思想筹备新运动;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矛盾公开;北洋政府软硬兼施制止学生运动。

毛泽东、周恩来响应北大号召,分别创办引导新思想运动的《湘江评论》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获得了广大同仁们的支持,正是由于毛、周曾花了很多时间让自己“当得起”,当时机到来时,才真正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在第十二更,我就表达过,不要期待自己一下子就能站上大风口,一定要耐心着眼于一点一滴的修行与积累。该做司马懿的时候,就不要做关云长,坚忍中坚信,未来一定不会辜负自己。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陈独秀与胡适矛盾公开。神仙打架,看的很过瘾,但确实接受不了二人闹分裂,我觉得他们议论的问题并不是该不该反抗北洋政府,而是在反抗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在激烈的探讨“如何把控反抗的火候?”我认为这才是神仙打架的论题,陈独秀支持公开反抗(略含暴力),胡适支持理性反抗(不做无谓牺牲),争论来争论去,陈独秀认为胡适的做法是懦弱,胡适认为陈独秀的主张是极端的,这时候学联进来了,采取了新方式叫支持国货。

而我认为,想要找到“如何把控反抗的火候?”的结论,还真得通过不断地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给试出来的,而且这是没有回头路走和后悔药吃的,也许一次拍脑袋的决定就是牺牲,也许一次看似懦弱的策划就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避免无谓的牺牲。但是!北洋政府不是绝对理性的,反对派更不是理性的,这是无法用任何推理模型能推导出来的,正如国歌里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火候的把握,放到当下也同样如此。比如我前面几更谈论到的家庭关系、亲密关系,虽说是有很多的技巧方法, 但也是要分人、看人的,是不可以完全照搬的。为什么现在离婚率高、结婚率低,我认为很大因素就是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没有谁说我离开了他(她)生活就不能自理了,以至于我们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忘记了换位思考,也不会换位思考了。对内如此,对外更甚,职场上的跳槽离职率那也是很高的,年轻人往往会因为跟领导或同事处不来,吵几次架拍几次桌子,就果断辞职,根本就不会考虑当下的市场行情或者是自己的职业生涯。

有的伴侣、朋友、家人、同事、老板的初衷,真的是想好好的将心比心,可每次平等的开始,结局却是大吵收场,有多少本该甜蜜幸福的感情最终后悔不已,有多少本该坦诚的合作最终懊悔:当时要是再坚持一会儿,再让一点他(她)不就好了么?干嘛要争个面子?干嘛要争个“凭什么”?干嘛要 ······ ?

我认为,包容和理解,是找到火候的必备心态!道理很简单,他(她)说的不要紧也许只是客气,只有当你触碰到那条线了,惹他(她)忍不了生气了,你才知道,这条线就是“底线”,是亲密关系破裂的边缘线。所以,学会包容、理解以及让他(她)原谅的方式,都是一段好关系的必修课。

亲密关系研究院www.zhihu.com图标

友情提示:不要打着寻找“火候” 的借口,疯狂的危险边缘试探!这种行为,叫“作死”!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欣赏陈独秀、胡适的,即使是说了后悔的话,但兄弟仍是兄弟,战友还是战友。

第三十二、三十三集

剧情简介: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一起进行,展开和反动政府的拉锯战;“三罢”势不可挡。

还有十集,这部《觉醒年代》就剧终了,觉醒启蒙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学生、工人们的爱国热情及其爱国行为势不可挡,剧中看到仅是历史的一部分,等拉锯战胜利结束的时候,我会将这段历史时期的历史结果罗列出来,一起感受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剧中的历史时刻,已推进到了1919年6月。

陈独秀在以退为进的时候,重新思考梳理了新文化运动中的矛盾关系: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历史的车轮至此,是有些问题该“分得清”,并且拿出来再次强调说明,这样新文化运动才能始终朝着初衷的方向前进。剧中陈独秀向大家理清了两个问题:

1,在新文化运动中,革新派和保守派的争论,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

2,革新派对中国旧学,究竟是什么态度?

针对革新派和保守派的争论性质的“分得清”,首先我认为陈独秀提了一个好问题,他用的是“争论”这个词,而并没有用“争斗、斗争、打个你死我活”这样的词,这是在论题上的尽量客观的态度,而不是为了争输赢而误导大家。

陈独秀在回答中,有一句话特别出彩: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新文化的发展都有这个过程,革新派和保守派是相对的,今日的保守派,从前可能也是革新派,今日的革新派,将来也许会变成保守派,世界进化的大流,倘若没有止境,那么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抗争,也便没有止期。即使再过一百万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终究是革新和保守的抗争之世界。这是辩证的历史观!

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大言不惭的说一句“陈独秀,你成长了!”简单剖析这段话:

第一,陈独秀的视角变了,他从原来局中人争论的一方中跳了出来,用一个历史发展片段的眼光,看到了每一个国家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的艰苦历程,他觉悟到了,这个争论的过程是必要的,革新派与保守派的争论是合理的,而且还肯定了争论是一种学术的进步现象。

第二,陈独秀的视角再一次变化,上一点是站在历史发展片段的眼光,而这一段是站在了宏大的人类文明的视角上,他觉悟到了,结束即开始,历史不仅是永无止尽的,而且还是循环往复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会重演”。

第三:是在有了上述两点的大局观基础上,认识到了相对论的思想,革新派在,保守派也在,是矛盾共存的关系。我似乎是从《道德经》里觉悟到这一点的,“有”和“无”是矛盾共存的,如果没有“无”,那么“有”安在?如同“好”与“坏”,如果没有“坏”,那么“好”安在?

再说第二个论题,革新派对中国旧学,究竟是什么态度?

我在前几更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分得清”是人成熟的标志之一。论题里讲到了“态度”,我认为,在确定自己对某事的态度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这些事情“分得清”,给它们分别归类,正如陈独秀讲的,革新派反对的不是孔家儒学,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观点不适用于当下的历史情况,所以你就能明白,革新派真正反对的是把孔教三纲套用当下的这种行为,而不是单纯的反对什么理论。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导演真是个细节控!细思极恐!每一个微镜头的处理,都可以上中学语文阅读理解题:这表达了什么含义?请知友们在评论区回答,满分5分哦!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又是神仙打架!这次是李大钊与胡适,李大钊先生一如既往的慷慨激昂,而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胡适先生,他终于撕心裂肺的爆发了!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一次胡适不再忍气吞声,而是跺脚捶胸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是不要把革命闹成了满盘皆输的局面。

面对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这两类人,我想归个类:一类,是先看见才相信的人;另一类,是先相信,然后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看见的人。我认为陈独秀、李大钊是后者,他们坚信中国不会亡,坚信新文化运动一定会胜利,并不断的为之奋斗,最终看见了胜利。

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大钊先生说的好“要把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结合起来”,这才是成功的两条必备条件,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成其大业者少,不正败与此吗?每一个成大事的英雄,无不是一个既会抬头开天,又会低头看路的人。

理性的聊完了,就谈谈感性的吧: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泪奔在剧前了,英雄是人,也会不忍心,也会流泪。罗曼罗兰说,重要的是成为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历史结果告诉我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伟大的,但我们很难去理解感悟到他们是如何成为伟大的。

这部《觉醒年代》把陈独秀、李大钊二位伟人演绎的非常立体了,他们既是英雄,也是老师,还是父亲,他们有不畏强权与牺牲的精神,也有不忍割舍的知己、同学与家人。但人生是不完满的,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上,必须要做出选择,也必须要承担选择的代价。生而为人,不枉此生!

第三十四、三十五集

可以说从这一集开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为国献身决心已定,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剧情简介:新文化运动阶段性胜利,北洋政府罢免曹、章、陆三人;马克思思想正在大本营酝酿;陈独秀、李大钊广发《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被捕入狱;周恩来创办觉悟社。

陈独秀先生深夜一文:《研究室与监狱》

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要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自古凡革命,无不有流血牺牲者,当从吾辈开始!悲壮之情,无以言表。纵观历史上的文明著作,瓦尔德·罗利爵士的《世界历史》、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约翰·班扬《天路历程》、但丁的《神曲》、司马迁的《史记》等等,都是在黑暗中著成。艰辛的过去,肉体折磨的当下,促使精神得到了最大的解放,陈独秀先生审视自己,还原初衷,反思这一切的行为值不值当,并站在高处,重新思索革命。即使注定命至于此,那我也要在奄奄一息之时,向腐朽的一切发出最后一吼,这才有了《北京市民宣言》。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鲁迅先生这样评价阶段性胜利:这一个月,我看到了中国的脊梁,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效应已经显现了,东亚雄狮正在觉醒,那么接下来要打掉国民性中逆来顺受的奴性,让他脱胎换骨

陈独秀先生讲:我们要对现行的社会进行改造,不是改良,是一场革命,这是因为我看到了北洋政府种种的倒行逆施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既然我们发起了这样一场运动,那么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勇敢的站出来直接行动,这也是我们这些觉醒者在当下的责任和担当。

继《北京市民宣言》的三点说明:第一,把学生运动拓展为社会运动和群众运动;第二,明确提出我们下一步的要求;第三:公开宣称,如果政府不尊重民意,我们将直接采取行动,以图实现对社会的根本之改造

逐步且温和的改良,屡屡受阻,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从“脱胎换骨、根本之改造”这些措辞来看,是对腐朽政府的彻底失望,和对曾经改良预期的再次批判。这正是求真知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九九八十一,必不可少的一难。我总结下来求真知的五个环节:提问,虚拟演练,实践模仿,总结改善,获得真知。

第一:提问。看似不起眼的第一步,往往是分水岭所在。正如《教父》讲的一样:那些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了一辈子都看不懂本质的人,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对于相同的人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角度与想法,此刻!我要打断你的胡思乱想,因为当你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时,不要轻易下结论。所以第一步提问的目的,就是要把你将要学习经验当中的各种细节,弄得越清楚越好!请注意,细思极恐,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影响至全局,所以请做好调研,尽可能接近事实本身!(后面有机会,讲讲我调研的经验)

第二,虚拟演练。人人都有脑子,但不代表人人都会用脑子。虚拟演练,分两小步:第一,从所学细节中推导、发现并得出初步的规律结论,这就是你实验的初步思想指南;第二,只有在大脑中走得越远,我们在现实中才会走得越稳,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想象力,疯狂的在脑海中上演各种实践剧情,切换不同的角度,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罗列下来,这将会形成你实践的预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三,实践模仿。上述两步如果你都踏实的完成了,那么这一步成功的概率会大幅增加。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次性成功是绝对的奢望,所以此时你要放平心态:第一,要有把实践模仿进行到底的恒心;第二,要有随客观条件而变化行动方向的应变态度;第三,一定要准备好接受失败以及退路。

第四,总结改善。为什么要改善?因为每个人的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即使成功的经验你可以复制,但推动成功的外部客观因素你无法复制。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做事,这就是要总结改善的原因。

第五,获得真知。恭喜你上述四步都艰难的熬过来了,你接近了成功,获得了些许名望。到了最后临门一脚的一步,也是同样关键,考验的是你的洞察力和总结能力。这时“分得清”尤为重要,你要利用些工具,将实力与运气分开,将主要与次要拎清楚 ······ 最终,形成自己的解决此类问题的体系。

在这一集中,陈独秀、李大钊就马克思是否适合中国进行了一次方向式的讨论,我认为只是蜻蜓点水,我大学时有很认真的读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并且我将对我有启发的逐一敲进了笔记里,将近一百条笔记哈哈哈。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557928zhuanlan.zhihu.com图标

挑一条笔记出来,认识马克思的3个方面:

第一,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历史分析,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剧中的历史时刻,已推进到了1919年6月11日。

我发现我的感触似乎很特别,相比于结果,我更注重铺垫。陈独秀与李大钊望着这些逆来顺受的民众们,思索回忆着新文化运动中付出生命的学生与百姓们,还有受到牵念的同人与家人,皱着眉、流着泪。新文化运动这么干值不值?这是一个反复折磨他们的问题,或是折磨道德,或是折磨大义,他们是取舍中的蝴蝶,稍稍扇动翅膀,稍稍多写篇文章发表些言论,就会有人为了他们所描述出来的理想而牺牲。但终究,陈独秀李大钊二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选择了前行!

陈独秀先生讲:我们要做促进派,不能做投降派,要想救中国,只有让民众直接面对,别无他途。五四运动到今天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民众已经付出很多了,我们不能撤火,我们只能添柴!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前路坎坷,咱们小心脚下。这部剧,也许让很多人都在感性上不那么认可胡适,但我对胡适先生仍持敬意,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团队里,都需要这么一个“踩刹车”的人,在旁人看来,他是个泼冷水、闹眼子的人,但从他存在的合理性上来讲,往往让团队绝处逢生的恰恰就是这样“踩刹车”的人,当别人都在进攻的时候,他默默稳住了团队已有优势,保证了即使柴火烧完了,但青山仍在!

对于胡适先生我有一句话评价: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文章标题: 觉醒年代 · 影评(深度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02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