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奥地利和匈牙利提升为帝国的法理依据是什么

时间: 2021-04-13 20:33: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奥地利和匈牙利提升为帝国的法理依据是什么

如果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成奥匈帝国?

如果他们两国的总统宣布。n我们两国准备合并。n合并成奥匈帝国。n世界会怎么看?
奥匈帝国还是多民族国家,其内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其存续末期期间欧洲民族主义思潮逐渐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趋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奥匈帝国内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哪些语言是官方语言或官用语言总是一个问题。少数民族总是希望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以及教育他们自己的语言。比如1897年4月5日奥地利首相下令在波希米亚将捷克语和德语作为同等的内部官方语言,结果受到整个帝国日耳曼民族主义者的抨击。最后这位首相被解任。
帝国国防军的作战团按照其作战指挥语言的不同,分为奥地利(德意志)团和匈牙利团两种。这种粗疏的划分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帝国民族众多,语言混杂,一个军官不可能通晓帝国所有20余种语言(据说只有皇帝一人能够说全这些语言,不愧为帝国统一象征和联结纽带)。
于是,只要是从帝国的非匈牙利部分征来的士兵,一概分入使用德语为指挥语言的奥地利团,而不管他是否是波希米亚人或者意大利人;从帝国匈牙利部分征来的兵一概分入使用匈牙利语为指挥语言的匈牙利团,而不管他是否是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或者斯洛文尼亚人。这种情况到总动员后更加恶化,大批操各种语言的农民被填入军队中,发展到最后,甚至到了连排长也无法让他所搜罗来的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人全部听懂他发令的地步,整个基层作战指挥趋于瓦解,整个帝国国防军,预期中的帝国主力部队变成了一头患有神经末梢麻痹绝症的庞大怪兽,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更遑论作战了。
我感觉这个问题就像如果全球国家都统一了,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会加快而已!
狼狈为奸,有啥看法?该怎样还怎样。

奥地利和匈牙利是什么关系?

1、从地理位置上看,两国为邻国,均属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匈牙利在奥地利的东部。

2、从时间纪元来看,1867年前,两国互为独立的邦国,在1867年时,两国联合为奥匈帝国,就是奥地利-匈牙利帝国,英语里面则是Austria-Hungary。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分裂为多个国家,在其领土上新成立了四个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扩展资料:

奥地利从中世纪开始到一战结束前曾是欧洲强国之一,更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公元九世纪马扎尔人来到匈牙利, 并在公元1000年建立匈牙利王国,1526年解体,1541年一分为三,1699年起全境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后与匈牙利建立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

1、从时间纪元来看,1867年之前:奥地利统治着匈牙利全境,1867年奥匈帝.国,1918年一战后分裂成奥地利和匈牙利至今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2、从发展历史来看,两国有交叉历史。
(1)奥地利曾是统治中欧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其他民族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占总人口的1%。官方语言德语。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1526年奥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亚和奥斯曼帝国未有占领的匈牙利。

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

(2)匈牙利是欧洲内陆国家,位于多瑙河冲积平原,中国古称马扎儿,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匈牙利南部地区,罗马帝国灭亡后,匈人建立了强大的匈帝国。1867年与奥地利组成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年8月被以霍尔西为首的军队推翻,恢复了君主立宪的匈牙利王国。2021年颁布新宪法,将国名“匈牙利共和国”改为“匈牙利”

1849年4月匈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但不久被奥地利和沙俄军队所扼杀。

3、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的“二元君.主国”、“共主邦联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这个联盟的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在这情况下,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国王均是同一个人。匈牙利对内享有一定程度地于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享有自治权;对外事务方面(外交和国防)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它的首府设在维也纳,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第二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当时欧洲各地民族独立思想不断发展,虽然奥匈帝国在其成立期间不断有民族起义和其它纠纷,但在它所存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实现了现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1867年之前,奥地利帝国统治匈牙利王国。1867年,匈牙利贵族不满,最终协商重组奥匈帝国,成为联邦国家。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至今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19世纪普鲁士同意了德意志,将奥地利排挤在外。
此后奥地利王国自己发展并和匈牙利在20世纪初组成了奥匈帝国,和德国一起发动了第一期世界大战,战败后分为两个国家。
此后奥地利王国自己发展并和匈牙利在20世纪初组成了奥匈帝国,和德国一起发动了第一期世界大战,战败后分为两个国家。

奥地利为什么是帝国

在欧洲,帝国不是随便能叫的,自己封自己帝国,没有国家会承认的。奥地利是帝国,是和历史有关系的。
简单的说,奥地利是帝国,是因为哈布斯堡家族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推翻后,拿破仑称帝,拿破仑在倒台后,哈布斯堡家族继承人有资格沿袭祖先们的帝位,但神圣罗马帝国已不存在,所以奥地利称为奥地利帝国。

可能很多人还是分不清这有什么关系,所以先看下这段历史就会明白了: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世袭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直到现在,德语、俄语中的“皇帝”和“恺撒”还是一个词根(“沙皇”就是“恺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

欧洲的第一个皇帝是罗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维(虽然当时“皇帝”的称呼并不普及),理论上讲,此后的欧洲各国的所有皇帝,继承的都是屋大维传下的罗马皇冠,否则就是不合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从屋大维开始的帝国皇冠,后来究竟传给了谁?有多少个家族、多少个帝国,曾经有幸拥有“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从屋大维到戴克里先,虽然帝国的中心向东转移,但罗马在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后,实行“四帝共治”,帝国的四个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罗马,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开始丧失向心力、丧失统一的政治基础。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狭义的罗马帝国),象征分裂的“双头鹰”从此成为帝国徽章。这样,欧洲就有了两个合法的皇帝系统。其中西罗马帝国很快于公元5世纪灭亡,皇冠无人继承;而东罗马的皇帝系统则一直维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西欧经历了一段“没有皇冠的”时代。虽然法兰克王国的势力非常强大,也诞生了克洛维、丕平这样的强大君主,但他们毕竟是“国王”,是继承蛮族法统的地方君主,不是继承罗马法统的“欧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在罗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为“罗马人皇帝”“奥古斯都”,这才结束了西欧300多年没有皇帝的历史。“罗马人皇帝”可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意味着查理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罗马帝国的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了查理及其继承人的身上,早已灭亡的西罗马皇帝系统,现在由查理重新接续。

但是查理的帝国很快分裂,皇帝头衔由查理的孙子、中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继承。中法兰克王国继续分裂,帝国皇冠落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丧失了它的神圣性。直到公元11世纪,出身东法兰克(今天的德意志)贵族的奥托从罗马教皇手中再次接过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欧洲共主,一切其他国家君主都没有资格称帝,在名义上都必须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但这个帝国是由许多封建领地构成的,很不稳定,皇帝根本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到了13世纪以后,皇帝不再世袭,而是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科隆大主教、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等“七大选侯”选举产生。从16世纪开始,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渐把持了皇帝位置,“选举”成为走过场。由于东罗马帝国已经于1453年灭亡,因此欧洲只剩下一个合法的皇帝,那就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给了同为东正教的俄罗斯以可趁之机。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东正教教士的强烈建议下,决定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将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自称“沙皇”(恺撒),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又改为“皇帝”(但一般习惯上仍称“沙皇”),这也是欧洲历史上诞生的第四个帝国(前三个分别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虽然在名字上与“罗马”没有什么关系,但历代沙皇都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并声称自己继承的是东罗马的东正教传统,因此从法统上来说,沙皇的皇冠仍然是来自罗马帝国。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直到18世纪,“皇帝”这个称号都是与罗马帝国分不开的,只有罗马帝国精神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为“皇帝”。18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法国王位与罗马帝国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西欧当时还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掌权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拿破仑将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为自己加冕,称自己为“法兰西人的皇帝”——这也是近2000年来,皇帝的称号第一次脱离“罗马”二字。但是,拿破仑此后又迅速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称号,事实上也是想造成一种“法兰西皇帝是欧洲正统”的印象,而这个“正统”与罗马也是分不开的,否则拿破仑又何苦一定要罗马教皇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儿子为“罗马王”呢?

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暂的十多年,但拿破仑却开辟了一个称帝的先例,那些和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动,准备称帝。拿破仑覆灭后,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称“皇帝”,但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称“奥地利皇帝”。英国本来与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国的民主传统也不允许其君主自称“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君主也就改称“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夺了法国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继承拿破仑帝国的法统。这样,在欧洲就同时存在三个半皇帝——奥地利皇帝,法兰西皇帝,俄罗斯皇帝和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半个),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普鲁士王国连续战胜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虽然德意志帝国是在奥地利、法兰西两个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普鲁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皇位是从奥地利或法兰西“夺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这个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与后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遥相呼应。虽然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继承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取消奥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兰西帝国被革命推翻而已,欧洲仍然维持“三个半皇帝”的状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个帝国纷纷被推翻。

(注:国内翻译往往称阿拉伯、奥斯曼乃至英国为“帝国”,这是不太准确的。阿拉伯的君主自称“哈里发”,即“先知的继承人”;奥斯曼的君主自称“苏丹”,即“军事长官”;英国虽然也偶尔自称“帝国”,但英国国王只担任印度皇帝,而不担任整个大不列颠的皇帝,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皇帝”)
奥地利帝国(Kaisertum Österreich),是1804-1867年间,地跨中欧、南欧和东欧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的的一个世界级强国。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帝国的首都为奥地利皇室领地内的维也纳,德意志邦联的永久主席国、奥地利皇帝世袭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是神圣同盟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和其他领地的统称。
奥地利帝国,跨越多个民族的居住地,而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推行自由主义以及民族平等的冲击下,各地反哈布斯堡统治的活动日益活跃。虽然如此,奥地利帝国仍是当时欧洲列强之一。奥皇室向来担心革命浪潮危及自身的统治权,奥军向来积极干预欧洲他国事务,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奥历任皇帝笃信天主教,因此教廷给与神圣罗马皇帝在教宗选举中的否决权,被转授与奥皇,直到1914年才被枢机主教团废除。
奥地利帝国成立以后,国内多民族的纷争和对外战争的失败令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势力再被削弱。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非常不满,国内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
在一些政府官员劝告下,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决定与所有民族运动家谈判。虽然如此,但帝国内各部分以匈牙利贵族的势力最为强大这些贵族,而他们只肯接受一个他们与奥地利传统贵族之间的二元体。纵使维也纳担心单独与匈牙利贵族谈判会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对,但最终仅与匈牙利的贵族协商,而奥匈二元帝国则正式建立。
自此,奥地利帝国成为奥匈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直至1918年奥匈帝国被瓦解,而奥地利帝国的主体,奥地利皇室领地,成为奥地利共和国,直到其1938年被纳粹德国兼并。
1867年2月,匈牙利获得自治,同年6月正式成立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的统治结束。
从十三世纪开始,奥地利的统治者哈布斯堡王朝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的持有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中南欧诸国名义上的共主。一直到1806年拿破仑击败德意志诸邦后废黜佛朗茨二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仅保留奥地利皇帝头衔。说白了,奥地利帝国这个国家的产生是建立在神圣罗马帝国体系被拿破仑肢解的前提下的。也算是拿破仑给佛朗茨二世一个台阶下吧。

奥匈帝国也分裂出匈牙利 奥斯曼帝国分裂出匈牙利 ?

最近在看世界历史,有个问题不懂。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和匈牙利,同时查阅信息发现,奥斯曼帝国分裂出的国家也有匈牙利,这是怎么回事? 请教!
奥斯曼帝国存在时,奥地利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后来拿破仑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瓦解,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
奥匈解体,匈牙利独立,奥斯曼被瓜分,一部分归于匈牙利。大概就是这么个关系
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形成了现今的阿拉伯世界及土耳其共和国。国际联盟允许法国托管叙利亚及黎巴嫩,又允许英国托管美索不达米亚及巴勒斯坦(后来分为巴勒斯坦及外约旦)。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阿拉伯半岛领地成为现今沙特阿拉伯及也门的一部分。

奥地利帝国为什莫要和匈牙利帝国融为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建立:1867年的折衷方案

1867年2月建立奥匈帝国的折衷出于多种原因。在此之前,奥地利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1804年—1867年)。但19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帝国被削弱了许多: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在意大利的势力被削弱;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退出德意志邦联,同时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在帝国的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匈牙利对奥地利的统治不满出于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奥地利在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

为了保障奥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员劝告弗朗茨·约瑟夫与所有民族运动家谈判,来建立一个联邦国家。他们担心单独与匈牙利贵族谈判会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对。但弗朗茨·约瑟夫无法忽视匈牙利贵族的势力,而这些贵族只肯接受一个他们与奥地利传统贵族之间的二元体。

匈牙利贵族尤其要求皇帝特地在匈牙利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来证明匈牙利在帝国内的特权。他们还要求在布达佩斯设立一个有立法权的议会,这个议会设立的法律在历史上归属匈牙利王国的地区有效。这个议会的组成保证匈牙利人(尤其是其贵族和市民阶层的精华)在其中占多数,而国内众多的罗马尼亚和斯拉夫人少数民族则基本上无权。
文章标题: 奥地利和匈牙利提升为帝国的法理依据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006.html
文章标签:匈牙利  奥地利  帝国  法理  提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