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0 14:07: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曾将侍奉过李世民父子二人,这在当时所有的人看来都是不符合伦理的。除此自外,李治去世后,她掌握了国家大权也是她被世人骂的原因。在那些古板的朝臣看来,女子无才,不可以登上帝位,掌握一国的政治权力。而且武则天为了登上帝位,心狠手辣,残杀了许多不支持她的大臣,这令更多的人恨上她。
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个聪慧、胆大的女子,否则她也不可能敢登上帝位,做这个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女帝。在她之前,虽然有个吕后在一段时间内掌握了汉朝的政治权力,但她也只是垂帘听政,没有自己登基为帝。武则天这个女人,不仅在李治还在世期间就掌握了大权,最后强大的野心让她产生了做女帝的想法。
武则天登基之路也是不容易的,她心狠手辣,凡是不服她的人都被她杀而快之,并且斩草除根,不给他们复燃的机会。所以在她登基后,即使没有人出来反抗她,但大家心里还是不服她的。何况她在位期间,作风放荡,令许多大臣不忍直视。她放任自己的男宠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不惩罚他们。
不仅如此,她还养了一批只属于她的杀手,就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一些坚持不服从武则天统治的人,都被这帮杀手秘密处死了。她反而重用一些酷吏,这些人行事风格跟武则天很像,他们发明了很多的酷刑用来折磨犯人,让世人叫苦不堪。武则天也因此被痛骂。
严格意义上来说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是从权力上来说武则天本来就不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因为我国历史上执政的女性有很多,只不过只有武则天敢称帝罢了,武则天的称帝的路途也是十分的艰辛,她可以称帝首先是因为辩机和尚,辩机和尚不知道是伪造还是找出来的一部佛经,说武则天是佛陀转世,佛祖派她下界帮助管理唐朝的。
这样武则天才得以有理由上位,因为在这之前武则天已经是大权在握了,只不过是以太后的名义,毕竟她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执政她都不满意,一废一软禁,惹得朝中大臣不满。
历史上不是没有太后什么的掌控大权,早在武则天很久之前就已经有太后亲临执政了,只不过是垂帘听政罢了,这也和皇帝差不多,但是只是少了一个名号,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因为武则天是称帝的时机成熟了,她才能称帝的。
吕雉早在西汉时期她就已经开始垂帘听政了,她的权利可不比武则天的小,但是因为吕雉的称帝条件没有武则天的成熟,从执政时间和当时的对手来说吕雉都不适合称帝,毕竟刘邦是开国皇帝,刘邦虽然死了,但是一群开国大臣看着呢,你吕雉敢称帝我们这些开国大臣不介意再开一次国,所以从权力上来说武则天不是唯一的女皇帝,但是从历史上正统的记载武则天是唯一的女皇帝,毕竟她是有传国玉玺的。
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帝。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位女皇的是非功过,评说不一。客观地分析一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她是一位极富进取心和创造性的人物。在她身上,既有封建时代男性帝王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也有男性帝王所无的优点和缺点。而史无前例的“武周革命”,与其说是断送了李唐江山,不如说是奠定了李唐王朝盛世的基础。
在陕西乾县,有一座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在乾陵朱雀门外东西两面,各有一座大石碑。左边的叫“述圣记碑”,为颂扬唐高宗的文治武功而立,上刻有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哲(即李显)手书的8000余字,详述了高宗的功德。右边的,为武则天而立,虽然高、宽等规格与左边之碑大致相同,但未刻一字,故称为“无字碑”。多少年来,每当人们来到“无字碑”前时,就会对这种“有碑无字”的现象做出种种猜测,对“无字碑”的主人——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充满了好奇与疑问。那么,武则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武则天出身于宦家寒族。曾在唐太宗时为宫中才人,但终未得宠。唐高宗即位后,二度进宫。她凭着自己的容貌与才智,利用宫中后妃之间的矛盾,以残忍狠毒的手段,战胜对手,当上了皇后。在高宗因病倦于朝政的情况下,她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连废四子,镇压反抗,终于当上了皇帝,这在当时是空前的。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诞生在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家中。她是武士彟与其继室杨氏所生的第二个女儿。据传说,武士彟当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时,夫人杨氏到龙潭边玩。忽然潭中跃出一条金龙,与她交欢,杨氏因此有孕而生下武则天。又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当时有名的相术大师袁天纲为武士彟一家看相,见武则天长得“日角龙颜”、“神色爽彻”,大为惊奇,曾断言“若是女,当为天下主也”。这些迷信传说,当然是后人对武则天当皇帝的附会,但也表明武则天的相貌天资,非同一般。
武则天的父亲虽是唐朝功臣,但原本出于富商。在唐太宗编定的《氏族志》中,不列武氏。少女时代的武则天,一方面可以宦游于荣华富贵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又难免遭受寒门根底所要承受的鄙视与攻击。贞观十一年(637年),当唐太宗听说武则天貌美色丽,要召入宫中为才人(后宫中最低级的女官)时,其母杨氏非常担忧,女儿武则天却说:“见天子说不定是福气呢,何必悲伤?”
入宫后的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媚娘虽媚,但在唐太宗面前,并未得宠。据说,当时宫廷中盛传天象谶语,说唐朝三世之后,会由女主武王当朝。唐太宗心存疑忌,想把与谶言相似的女子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太史令李淳风加以劝止,认为人力不可挽回天意,弄不好会招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唐太宗虽然因此而作罢,但自此对武姓女子不无忌恨。故武则天14岁进宫,在宫中呆了12年,没有生育,也没有晋升,基本上是在半幽禁的生活中度过青春的。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驾崩。这年武则天已26岁,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空守青灯梵钟。次年,即唐高宗永徽元年,唐太宗周年祭日时,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李治在当太子时,曾在王皇后那里见过武媚娘,并且一见钟情,据说二人私下恋情甚深。这次在感业寺进香之中,又见到媚娘。旧日的恋情,如今美人的哀容,使高宗大为感动,决心再迎媚娘还宫。恰巧这时王皇后与肖淑妃争宠,为离间高宗与肖淑妃的关系,王皇后也力主接纳武则天入宫,并让武则天蓄发等待。时隔不久,高宗不顾当时的礼教佛规,毅然将武则天接入宫中。武则天二次入宫后,深得皇帝和皇后的喜欢,很快晋升为昭仪(正二品),位于九嫔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四妃。
武则天并不满足,她的第一个目标,是取代王皇后。凡后宫中与皇后不好的人,她都竭力拉拢,安插在她的周围,以为自己的耳目。她先利用王皇后与肖淑妃的矛盾,联合皇后攻倒淑妃。接着,把矛头指向王皇后。王皇后因生理问题,不能生育,武则天偏生下4男2女。大约在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则天第二胎生下女儿,很讨人喜欢,王皇后也去看望,逗弄一番,在皇帝要来之前走了。武则天趁无人时掐死亲生女儿,然后轻轻盖好被子。不一会儿高宗进来,要看爱女,武则天佯装欢笑,一同来到床前,掀开被子,看着女儿的尸体,放声痛哭起来,高宗十分震惊,忙问有谁来过,侍女回答王皇后刚走不久。高宗断言是皇后亲手杀了他与武则天所生的女儿,武则天又乘机进谗,哭诉自己受的种种“委屈”。高宗本就对王皇后不能生育很不满意,遭此变故,就下了废王立武的决心。
围绕皇后废立问题,宫廷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坚决反对废王立武,理由之一就是武则天出身卑微,又曾侍奉过先帝太宗,立为皇后与礼不合,且有损高宗名声。褚遂良因此被贬官。但高宗几次动议,都没有获得重臣支持。正在这时,开国功臣李勣说了一句“这是皇帝的家事,用不着去征求别人的意见”,等于助了武则天一臂之力。武则天又指使追随自己的臣僚散布言论,如许敬宗就在朝廷中散布言论说:“种田的农夫多收几十石麦子,都想换个老婆,何况是贵为天子,这算得了个什么事!”于是,高宗决定册立武则天。
永徽五年(654年)十月十三日,高宗下诏,废皇后王氏、淑妃肖氏为庶人;十九日,诏立武则天为皇后;十一月一日,由司空李劫主持,举行册立皇后大典,31岁的武则天,身着皇后礼服,昂首登上肃义门,李勣、于志宁献上玺绶,率领百官朝拜,开创了百官朝拜皇后的先例。
武则天当上皇后不久,唐高宗李治因患风疾,对朝政有所倦怠,武则天顺势把握朝政,并为登上皇位开辟道路。
当时对武则天心怀不满的朝廷元老大臣不少,尤以长孙无忌为最。显庆四年(659年)春,武则天授意许敬宗编造朋党案,将长孙无忌牵了进去。唐高宗不得不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今四川澎水),后被许敬宗逼令自杀。受此牵连的宰相于志宁免官,柳奭、韩瑷不久被杀,来济被贬往新疆一带,长孙、韩、柳、于等家庭成员几十人,或杀或流或贬。反对武则天的长孙无忌集团被彻底摧垮。与此相应,效忠武则天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被提升为宰相。唐高宗因对武则天的这一做法不满,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废后,武则天获此信息后,对高宗软硬兼施。高宗不得已将上官仪抛了出来,武则天当即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与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下狱处死,籍没家属,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上官庭芝之女,也随母一起没入宫中为婢。上官婉儿天资聪慧,后来反成了武则天的心腹笔杆。
自此,高宗对政事愈加倦怠,武则天协助高宗理政,形成“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的局面。朝廷内外,称皇帝、皇后为“二圣”。
但武则天并不以此为满足,她加紧攀登皇位的准备工作。先是命人修订《姓氏录》,将武姓列入第一等,以改变太宗时期《氏族志》不列武氏而给自己造成的不利的出身地位;接着,在唐高宗决定封禅泰山时,取得以皇后身份继皇帝之后升禅坛主持亚献的殊荣,进一步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和名望。与此同时,让以修撰为名召入禁中的文人学士,从北门即玄武门出入禁中,参与朝政,时人称为“北门学士”,以此分割宰相权力。在上元元年(674年)进号“天后”时,又“建言十二事”,均具有政纲性质,都以皇帝诏令实行。
但在皇后与皇帝之间,还有“太子”这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栏杆”。武则天先后生有4子,依次为李弘、李贤、李显(又名哲)、李旦(又名轮)。武则天先是鼓动高宗废了并非自己所生的太子李忠,立自己的长子李弘为太子,后发现李弘不便驾驭,便毒死了李弘。又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学问才名很高,深得众望,唐高宗还特意给他配了得力的宰相班子。武则天惟恐大权旁落,设法将李贤废为庶人,在迁往巴州后,又派人杀了李贤。在两位太子被废后,立三子李显为皇太子,李显为太子期间,弘道元年(683年),56岁的唐高宗逝世,遗嘱皇太子即位。李显即位,号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以裴炎为宰相。一次,中宗在裴炎面前提到想让自己的岳父韦玄贞当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韦玄贞,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这话传到武则天耳中,中宗当皇帝不到两个月,便被废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中宗废后,武则天又把自己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扶上皇位,即唐睿宗,武则天吸取教训,不准睿宗参与政事处理,自己临朝专政,准备改朝换代。她把东都洛阳改为神都,预备作为登基后的京师,追尊武氏家族的五世祖先,更改唐朝百官名称。
正在这时,原先被武则天贬黜到柳州的柳州司马徐敬业等人,公开打出反武旗帜,聚兵10万,由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布告天下,讨伐武则天。但由于徐敬业等人进军策略有误,起兵不到40天,即被镇压下去。在这次平叛期间,宰相裴炎曾乘机要挟武则天还政睿宗,武则天将裴炎斩首,并对宰相班子进行了大调整。随后,竭力渲染秉承天意的神秘气氛,为登基大造舆论。其侄子武承嗣指使雍州人康同泰献白石,上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字样,诡称得自洛水。武则天高兴地将白石命名为“宝图”,表示要亲拜洛水,受宝图。心惊胆颤的睿宗皇帝也趁机讨好,率群臣上尊号“圣母神皇”,并制作了执掌国柄象征的神皇之玺(即玉印)。
“神皇”之号表明武则天离正式戴上皇冠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李唐宗室不甘眼巴巴地看着江山易姓。垂拱四年(688年),唐高祖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首谋起兵,打出“迎还中宗”的旗号,其他一些李唐宗亲也先后响应。武则天毫无畏惧,果断地调兵遣将,将这次反抗镇压了下去。
两次武装反抗被镇压,武则天登上皇位的道路彻底打通。永昌元年(689年)元旦,在薛怀义督建的万象神宫(即明堂)举行盛大的祭典活动,武则天堂而皇之地为初献,皇帝和皇太子只能悄悄地跟在后面为亚献、终献。在这样重大的礼仪活动中,武则天成了“初献”者,向世人再明白不过地表明江山谁主沉浮了。
当然,在正式登基之前,还要像前代故事一样,来一番“劝进”的表演。于是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父老百姓900人上表请改唐为周,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6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各地报送种种改朝革命的“祥瑞”。就连睿宗皇帝,也急忙上表请求赐武姓,以独尊武氏一主。
天授元年(690年)的重阳节(九月九日),67岁的武则天登上则天门楼,宣布大周王朝正式成立,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名副其实的“女皇”。她自号“圣神皇帝”,以十一月为岁首,改旗帜尚赤,改元“天授”,表示她的皇位是上天所授。从此,武周王朝代替李唐王朝达15年之久。史称这一改唐为周的事件为“武周革命”。
曾在太宗面前以“驯马三策”表现出阴狠刚烈性格的武则天,深知她那个时代“女主临天下”的不易。在争取皇位的过程中,以及在取得皇位后的一段时期内,她实行了比一般男性帝王更为严酷的统治方法,因而受到时人和后人强烈的谴责。
据说还在唐太宗后宫当“才人”时,武则天就表现出阴狠刚烈的性格。当时宫中有一匹烈马,名叫狮子骢,性情暴躁,谁也不敢骑它,也不曾制服它。武则天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这匹马,但需要三件东西,唐太宗问她需要哪三件东西,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只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我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
在武则天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要当上皇后,虽然很难,但还是可能的,因为性别就是基本条件。若一个女人要当上皇帝,而且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则不仅很难,也是为封建礼教所不允的,因为性别就是基本的限制。武则天当然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她争取皇位的过程中,以及在取得皇位的一段时期内,不得不采取一些比男性帝王更为严酷的统治方法,以类似她当初说的“驯马三策”的办法驾驭臣下。
在她争取皇后位置的过程中,以狠毒的手法将王皇后和肖淑妃逐出后宫,幽禁在别院,在被幽禁的昏暗的小房子中,只留下一个传递食物的小孔,不准与任何人接触。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宗李治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后妃的悲惨处境,突然萌发同情之心,答应想办法恢复二人的自由。李治的许诺马上被武则天得知,武则天命人将二人各打100棍后,砍掉手足,投入酒瓮中淹死,据说肖淑妃临死前,大骂武则天,并发誓来生她要为猫,武则天为鼠,经常咬断武鼠的咽喉。武则天因此而不让宫中养猫。
正式登上皇帝宝座的前后,朝廷内外潜在的反对力量很多,武则天如坐针毡。这时,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鱼保家奉献“良策”,建议在朝堂上设置铜匦,即检举箱,收受天下投书。武则天接受建议,诏令铸造4个铜匦,分别涂上青、丹、白、黑之色,青匦置朝堂东,称“招恩”;丹匦置朝堂南,称“招谏”;白匦置朝堂西,称“伸冤”;黑匦置朝堂北,称“通玄”。并命令正谏大夫为知匦使,侍御史为理匦使,受理天下告密文书。这项措施表面上看是为了广开言路、通达下情,实施中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最要紧的,是想借此途径发现和掌握异己分子的活动,以便及时清除。为了方便告密者,武则天下令各州县,凡欲进京投书告密者,沿途给予驿马和五品官待遇;告密者不分贵贱,一律接见,告密属实者擢官赏赐,不实者也不追究。一时间,四方告密者蜂拥而来,进京投书铜匦,络绎不绝,为武则天清洗异己分子提供了许多线索。
实行告密制度期间,武则天又物色到了一批酷吏。在后来的唐中宗诏令列举名单中,共有27名,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告密陷害为能事,各有一番作为和“贡献”。其中最为厉害的是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来俊臣和另一名酷吏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专著《罗织经》,作为培养酷吏的教材。武则天放手任用这些酷吏。让他们给自己充当鹰犬和刽子手。
古代人物这些酷吏在审讯被告者时,创造发明了许多颇有“创意”的酷刑。如用绳索紧缚犯人的腰部,将绳端固定在架上,叫犯人向前迈进,随着前进,勒在腰上的绳索愈来愈紧,前进到一定程度,连肠胃都会扭断,这叫“驴驹拔橛”;如果犯人不肯招供认罪,就将犯人手脚捆绑起来,像陀螺似地在地上旋转,这叫“凤凰晒翅”;让犯人跪在碎砖瓦片上,高举双手,托起重物,手上沉重的压力会使瓦片碎砖刺人胫骨,这叫“仙人献果”;在很高的地方,放一根木条,令犯人站在上面,用绳索捆住腰,慢慢向后拉,即使没有惧高症的人,也会因恐惧而发狂,这叫“玉女登梯”;将犯人倒吊起来,在头发上拴一块大石头,犯人的脸和脖子很快就会浮肿,不久耳洞和鼻孔开始流血,再健康的人也会气绝,这叫“犊子悬车”,等等。此外,还有“十大枷”,分别叫“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这些骇人听闻的酷刑,常常使囚犯“颤栗流汗,望风自诬”。
武则天实行告密制和任用酷吏,主要对象当然是与自己作对的李唐宗室和元老大臣。垂拱四年(688年),李唐宗室起兵失败后,高祖李渊、太宗世民的子、孙、女、婿10余人被贬、流、杀。太宗第十子贝州刺史李慎因被告与越王李贞交往过密,两人及其子孙多人被诛杀。永昌元年(689年),连州别驾、鄱阳公李(高祖之孙)秘密策划去庐陵迎立中宗李显,事情泄露后,李与太宗的孙子李炜等12人被杀,天宫尚书邓玄挺是李岳父,也以知情不报罪被杀。载初元年(690年),武承嗣指使酷吏周兴捏造谋反罪,诛杀高宗第四子李素节及其9个儿子,高宗第三子闻讯惊恐之下,自杀而死,其子7人也被杀。同年,又杀高祖第二十一子密王李元晓的长子李颖等21人,诛其亲党数百家。至此,李唐宗室几乎被杀尽。武则天也就顺顺当当地在这年(690年)登基称帝了。
在杀戮李唐宗室的同时,又防范与诛杀元老大臣。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称,武则天在位前后,诛杀的大臣有裴炎、刘祎之、邓玄挺、阎温古等数十人;诛杀的大将有程务挺、李光谊等数十人;诛杀的庶僚则有周思茂、郝象贤、薛等数百人。在大开杀戒之中,无辜受害者很多。如酷吏万国俊等六道杀流人使,分赴岭南、剑南、黔中、安南诸道按问流人,万国俊将岭南300多流人全部杀掉,刘光业杀900多人,王德寿杀700多人,其余少者也不下500人,殃及无数百姓。
当然,武则天不是一个简单的暴君。她赏告密,用酷吏,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大臣,目的是为自己登基和巩固皇位。一旦皇位到手,并且觉得基本巩固后,就不再那样地热衷于酷吏政治了。因此,她在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之后,也任用了狄仁杰、徐有功、杜景俭、李日知等执法平允的良吏,并予以保护,以平衡政局。为了缓和政局,她还有意让酷吏自相残杀,或将他们抛出去,受到应有的惩罚。如广为流传的“请君入瓮”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周兴以制造“谋反”冤狱而臭名昭著,后被人告以“谋反”罪。武则天命另一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受命后,邀周兴宴饮,酒过三巡,来对周说:“弟有一案,罪犯不肯承认,不知有何办法?”周兴随口便说:“这还不好办?取一大瓮,四周架上炭火,把犯人置人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即刻命人抬来大瓮,四周点起火,躬身对周兴说:“有人告兄谋反,请兄入此瓮。”周兴听了,面色苍白,俯首认罪,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酷吏索元礼,以告密起家,数千人丧于其手,武则天为平民愤,也将他杀了。酷吏来俊臣,因为诬告武氏诸王等谋反,后被反控,下狱处死,仇家纷纷前往,剥其皮,剐其肉,挖出眼珠,剖腹取心,踏成泥浆。武则天听说此状,顺势下制书,历数来俊臣的罪行,加以灭族罪。并从此不再专用酷吏,政治趋于缓和。
武则天颇懂治国之道。她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使用,创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继续推行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各项制度,并取得成效。在对外关系方面,处理得也较为妥当。在她当政时期,除了宫廷内部的倾轧外,社会基本上是安定的,称得上是“治世”。
武则天深知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在她当政期间,注意从实际需要出发,广泛选拔人才,为己所用。
据传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代为起草《讨武曌檄》。骆宾王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文章极为精彩,但多悲愤之辞。武则天看完这篇文笔精彩却又极尽谩骂攻击之能事的檄文后,丝毫没有动怒的样子,反而着急地询问作者是谁。当得知是骆宾王所写时,感慨地说:“这样的人才使之流为叛逆,这是宰相不善选用人才之过。”她意识到天下还有许多类似骆宾王式的人才被埋没着,得不到发现和使用。次年,便下诏,允许群臣百姓自举为官。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举动。
在她当上皇帝的同一年,即天授元年(690年),她曾亲自在洛城殿考试应科考的贡生,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在她当政期间,创行科考中的“糊名”制度,使评卷人不能了解答卷人的姓名,以杜绝徇私舞弊。又开设“南选”,目的在于使岭南偏远地区的人才不致被埋没。其后,又在科考中专设“武举”科目,选拔有武艺的人才。同时,她令存抚使10人分巡诸道,荐举本道人才,并亲自召见,一律让这些被举荐的人试做某官,称为“试官”,相当于后世的“见习”,以便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由于武则天重视广泛选用人才,尤其是通过科举途径选拔人才,因此在她当政的50多年中,科举制度获得较大发展和完善。据统计,这时期共录取进士千人以上,平均每年20多人,比贞观时期增加一倍以上,成为科举史上重要的奠基阶段。当时朝廷上下,人才济济,尤其是庶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较多地进入仕途。而武则天又注意在大量人才中筛选出许多出色的治国能臣,如宰相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等,都是一代名相;郭元振、娄师德、唐休景、李汉通等,又都是一代名将。连宋代的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则天太后虽常滥用禄位收取人心,但若是不称职的,就加罢黜,甚至诛杀。她善于运用刑赏权柄驾御天下,政令出自一人,能够明察善断,所以,当时许多英雄贤德之人竞相为她使用。”
对于有利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各项制度,如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等,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得到推行。从现存的敦煌吐鲁番户籍残卷中属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资料看,仍明确记有“应受田”、“已受田”、“未受田”及“口分田”、“永业田”等字样,说明这些制度仍在贯彻实施。
在发展经济中,武则天像前代统治者一样,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她在“建言十二事”中,把“劝农桑,薄赋役”列为第一条,并由高宗诏令全国施行。她把“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和“为政苛滥,户口流移”,作为升降地方官员的主要标准。她还组织她的“北门学士”编写农书《兆人本业》,颁发全国各地,以指导农业生产。在她当政期间,在今天的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兴修了大小不等的许多水利工程,最大的工程流经几个省,可灌溉农田9万多亩。
考古和统计数据表明,这一时期的农业产量提高,储备丰沛,人口也呈上升态势。1971年,我国考古学者在洛阳发现了唐代的含嘉仓。这个仓包括290个仓窑,每窑藏谷50万斤,总共藏有580.34万余石粮食,从登记粮食的铭砖看,年代可考者有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均为武则天当政时期。从文献记载看,长安四年(704年),大臣杨齐哲说,神都(即洛阳)帑藏储粟,积累多年,非常充实,淮海的漕运,不分昼夜在转运。两相印证,不是虚言。而这一时期的人口,也由高宗末年的380万户,增加到中宗即位时的615万户,3714万口,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也是社会安宁、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对周边少数族的关系,总的来说处理得也较妥当。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则天一次给突厥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器3000件,铁器4万斤,成为民族关系史上的佳话。为了加强边防,武则天在西北边境建立行政机构,大量屯田,派驻军队。长寿元年(692年),她派遣武威道行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兵击退吐蕃的进攻,重新夺回高宗时失去的安西4镇。长安二年(702年),又设置北庭都护府,统帅昆陵、蒙池两都护,与安西大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两路。在她统治期间,维护了边境的安宁和国家的统一。
除了酷政外,武则天当政期间还有不够检点的地方。她迷信佛教,晚年更是穷奢极欲,造成严重浪费。重用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男宠,导引了后宫的淫乱之风。由于宠信诸武等人,在皇嗣问题上陷入两难困境。在忠于唐室的重臣的劝说与威逼之下,她不得不归政于李唐子嗣,成为不仅是空前的,而且是绝后的一代女皇。
从出生,到进宫,到当皇后,最后到当皇帝,武则天一生中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有意或无意的神秘色彩。她借助封建时代这些能够蛊惑人心的东西,为自己创造舆论环境;而这些封建迷信,包括佛教中一些迷信的东西,也因得到她和她的追随者的提倡而日趋兴盛。这些属于意识的东西,是要以物质的东西为底蕴的。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对佛教的虔诚,大兴土木,修建兴泰宫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登基之前,命男宠薛怀义督建明堂和天堂,每天动用民工数万人,在江南、岭南一带采伐木料,耗资以万亿计,整个府藏几乎为之耗竭,建筑物极其雄伟华美,后来薛怀义因武则天另有男宠而受冷遇,一怒之下,一把火烧掉了明堂,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
古代风景武则天早年在太宗宫中,颇受冷遇,当了高宗的宠妃和皇后时,床笫之间也曾欢愉。可惜高宗不久身患风疾,又在她50多岁时死去。寂寞难耐的武则天,需要有人在她身边承欢。这时,高宗的千金公主发现了薛怀义。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早年流浪在洛阳街头,以卖药为生,闯荡江湖,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狂中不失几分英姿,千金公主在偶然中发现了这位壮士,留在自己身边试用后,把他献给寡居多年的武则天。小宝侍寝有术,深受武则天的宠爱。为了让他能自由出入宫中,专门将洛阳白马寺修饰一番,让小宝为僧入寺住持,改名怀义,赐以薛姓。薛怀义从此依仗武则天的宠爱,作威作福,升官至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在帮助武则天远征突厥和登上皇位之中,也多有功绩。薛怀义后来因有人告他谋反,被武则天秘密处死。这时年已七十多岁的武则天,仍是精力旺盛,需人承欢。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善解母意。又给她推荐了张昌宗,这位当时不过20岁的男宠,既善侍寝,又通音律,武则天非常满意,数日后即封张昌宗为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半月后,又推荐自己的哥哥张易之进宫,易之侍寝更有经验,武则天马上加官司卫少卿(从四品上)。在武则天近似溺爱的宠幸下,二张势力迅速膨胀,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干预朝政。当时朝廷中的当权者如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将洛定作为都城并称之为"神都",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
为了巩固帝位,武则天称帝后,首先做的事情便是整治吏治,排除异己并对李唐朝宗室成员进行大清洗。与此同时,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为朝中网罗为她所用的人才。
但武则天的称帝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侵入人心,加之武则天不太光彩的成长之路,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可武则天,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儒生和李唐宗室。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并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这也是她日后称帝的一个过渡。但武则天此举刺激了很多李唐宗室和忠于李唐的大臣,有的口诛笔伐有的更是直接起兵征讨。
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的嗣孙李敬业便是其中之一,李敬业自任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在扬州起兵欲征讨武则天。古代起兵讲究个师出有名,李敬业找来当时的大儒"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他撰写征武檄文。
说到骆宾王,可能有些许人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但如果说出他的成名作,估计就天下无人不识君了。骆宾王便是那位六岁便《咏鹅》,写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神童。
骆宾王这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谓是杀人诛心,他在檄文中将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怎么难听怎么骂。比如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弑母,又比如女性最不爱听的狐狸精、淫乱后宫、乱伦等。来看看骆宾王是怎么骂的吧,我节选一段这篇檄文。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忙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 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 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灭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
当时的骆宾王颇有号召力,也是公认的大儒,他这篇檄文一出就像是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反武者热血沸腾,而朝中大臣则都战战兢兢,甚至都无人敢将此文给武则天看,因为骆宾王这个家伙骂得实在是太难听了。
当然这种事武则天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只是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武则天看了这篇檄文后,不但没有发火竟然还笑笑问,这么有才华的人,为何不能为朝廷所用?然后还说这都是宰相的过失,应该把这样有才华的人都网罗到朝廷中来。
虽然武则天杀伐果断,清除异己毫不手软,但武则天爱才这是公认的。武则天对当时的局势非常清楚,也知道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门阀士族。这一点其实唐太宗李世明就意识到了,而李世明也一直在与门阀士族扳手腕。
而武则天也看清了门阀士族对朝廷的危害,所以她一直致力于打压门阀士族的势力,最明显的做法便是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这也是武则天这个女皇为后世做的最大的贡献之一。
所以武则天非常珍惜人才,这一点从她看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的反应便可以看出来。武则天爱才,从她重用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陈子昂也看得出来。陈子昂便是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家伙。虽然陈子昂因为被武则天喜爱,遭到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嫉妒而遭到迫害,但作为武则天的侄子、宰相要害陈子昂还得偷偷地进行,这说明武则天是很重视人才的。
不吹不黑,骆宾王真的是大才,一篇檄文将武则天的老底全揭出来了。而武则天被骂成那样,甚至连狐媚乱春宫这样的词都用上了,她还不生气,只是想着这样的人才为何不能为她所用。看出武则天爱才以外,还看出了她的格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