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30 14: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张爱玲的文学贡献【1】
【摘要】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风靡于上海,才华横溢,清高孤傲,特立独行。
她系出名门,家世显赫,本应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有着黑暗混乱的童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她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和才情,轰轰烈烈的情感生活也是她不平凡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奇异而脱俗,高贵又现实;她如同笼罩在一个神秘的纱幕下,神秘而又奇异,让人想要去靠近,想要去探究,想去揭秘。
张爱玲,以一种哀艳而悲凉的书写风格以及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时之间在这个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发光发亮,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而直白,拥有独特的视角看待人生百态,读者们喜欢用“苍凉美”诠释其作品展现出来的思想富有深层次的人生悲剧意识,以及其在文学上不可忽视的贡献。
【关键词】张爱玲 苍凉美 女性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一、形成独特的苍凉美学基调
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名门之后,有着显赫的身世,却高傲地声称她是一个自力更生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却能洞悉泛泛之辈“可笑”背后的“可悲”,但她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却显得冷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无论是在自己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还是现实生活中待人接物都表现出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无意于政治,但却在作品中直指混乱的政治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她无意于革命,却直指遗老遗少之风所带来的荒淫;她无意于金钱所带来的权势,却直指金钱给人套上的黄金枷锁及这个纸醉金迷的浮世里的丑恶嘴脸。
她冷静地审视着动荡岁月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用她的独特方式抒写着真实人生。
她以一种哀艳而悲凉的书写风格以及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时之间在这个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发光发亮,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读者们喜欢用“苍凉美”诠释其作品展现出来的思想富有深层次的人生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说她为“奇葩”也不为过,文字在她笔下栩栩如生,成为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
张爱玲的写作基调--苍凉之美,呈现出无尽的苍凉感,她的作品结局多数是凄惨的,她用冷漠的情感描述人们悲剧性的世俗生活故事。
苍凉,这是一种别样的美,它成为了张爱玲写作风格的核心内涵,也是她中心思想内容的主要情感基调。
然而苍凉是一种生命格调,在文化上,审美上,意蕴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体会自身在命运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她还处在难以驱使的、充满变数的、不可预测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帮助她,拯救她逃离这个时代的悲剧命运;但她又不甘愿退出这场挑战,不甘愿任人摆布,不甘愿就这样毫无反抗的消逝;心里悲痛而无奈,孤寂而抑郁,也许苍凉就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境。
苍凉是一种境界,是生命价值层面上人生哲学的感悟,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情感缺失性体验。
而这种苍凉之感便是张爱玲的美学风格,从而散发出浓厚的悲剧意识,结下了一朵朵奇葩。
张爱玲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苍凉为一种书写底色,这便确立了苍凉美学的创作风格为张爱玲个人专属。
这个富有戏剧性人生的才女,用她戏剧性的经历书写了一个个具有戏剧性人生的主人翁,哀艳而又凄凉,悲壮而又伤感,细腻而又深刻,从而奠定了她独特的苍凉美学的创作基调。
二、对女性文学真空的填补
女性文学,是以“五・四”青年运动开始,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下萌发。
它是以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女性意识、女性情感以及女性命运;研究视野趋向更全面,系统更加完整,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和主旨。
女性意识的觉醒也逐渐强烈,许多具有新思潮的女性作家也逐渐崛起,例如:丁玲、凌淑华、冰心、萧红、白薇等等。
她们作为那个时代众多女性的发言人,用文字作为武器抒发了自己的理性认知,开创了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的文学真空里,张爱玲书写了在封建文化寄生于男权之下的一部分女性群像。
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不能自理,所以无论年纪大小、有无知识的女性都被男性控制于鼓掌之中,成为男性的附庸品。
比如,有点知识文化的女性如小寒、白流苏;无知识文化的如霓喜、曹七巧、梁太太、顾曼璐,她们同样需要依靠男人存活。
只有做封建男权社会的寄生虫,将自己一生的喜怒哀怨寄托于男人身上,让她们忘却了原来自己是可以拥有独立的人格。
她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封建的枷锁沉重的压在这些丧失了独立人格的女性身上,更重要的是她们无法承受经济上的开销进而一步一步地造成了女性沦为男性的奴隶。
张爱玲的作品《花凋》中的郑太太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病入膏育而伤心落泪,却眼睁睁地看着花季般年龄的女儿葬送生命。
其原因并非是没有钱给女儿找医生医治,而是害怕丈夫知道自己藏有私房钱。
这种思想意识不仅葬送了女儿的生命,终究是害人害己。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人公是张爱玲又一个创作成功的女性形象�D�D葛薇珑,一个干净纯洁而又率真有个性的女孩子。
在初入社会时,她起初是保持着高度警惕之心,但在现实社会的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她为了追求自认为的爱情却葬送了自己大好青春年华。
用自己的肉体一次次的当作商品来交换金钱,最后成为当地知名的交际花,然而她的这种自毁式付出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放浪形骸的纨绔子弟乔其,用挣到的钱换取到的只是丈夫的一次次利用。
张爱玲的著作中书写了各种各样的女人,每个女性所表达出来的呐喊与思考是不相同的。
然而同样是作为女人,她却拥有着超时代的思想、独特的视角、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生存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地方。
张爱玲用犀利的眼光写出女性个性解放还需一段时间,她的作品探讨女性奴性、情欲、理智的心理矛盾冲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张爱玲弥补了当时女性文学的亏空,成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抹奇异的风景。
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张爱玲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那才是女性在意识上、行动上的真正地觉醒。
然而张爱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所处底层地位的经济、物质的反抗;另一方面是对被抑制的个体在意识、思想、行为以及个性的张扬,讴歌女性大胆地追求个人爱情。
这两个方面集中的反映出张爱玲思想、视野上的高度和深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代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那时并没有太多的女性作家能在其作品中能表现出这两个方面: 一、女性的觉醒意识可以从对外在的追求、他人的认同感转向女性对自己自身的自我审度;二、以及封建传统意识和社会意识对女性生存的封闭影响给予深刻的思考。
张爱玲较之丁玲,她能把女性追求爱情和自身理智的内心矛盾写得更加跌宕起伏;张爱玲较之萧红,她能把人类对某种精神的寄托写得更加超越时代;张爱玲较之冰心,她能把对女性的赞美写得更加深刻精辟。
张爱玲曾说,她写的东西不过是那些最广泛、最常见、最细微的家庭生活,因此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只有在细微的事件中才能揭示出具有恒定不变的规律性,记录最不起眼的家庭生活展现大环境下的社会现象,显现出表层现象背后的深层传统意象。
她是一位具有“别样苍凉美”与“彻底悲剧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笼罩着苍凉、哀怨的气氛,充斥着浓厚的凄惨、悲剧的色彩。
她直面生活的残酷,观察并描绘在困难和痛苦的世俗生活中的人物,她以冰冷的态度嘲讽人的价值,描述人们悲剧般的生活,上演了一幕幕真实的悲剧人生。
张爱玲,一个孤寂的灵魂洋溢着浓重的悲凉人生,诠释了她对生命、亲情、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人生的真谛,造就了一部“苍凉”的人生历史,以及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诸多贡献。
例如:长篇小说《半生缘》和《怨女》;短片小说《倾城之恋》、《留情》和《情场如战场》;散文《老照片:对照记》、《烬余录》和《到底是上海人》等等,这些著作都是张爱玲这辈子的心血。
我们是否可以说,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书写了香港沦落为殖民地的沉痛反而给白流苏一个尚且算圆满的收场;那么中国上半个世纪遭受巨大的苦难和沦陷也成就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张爱玲。
一抹奇幻的色彩,一个孤傲的灵魂,也便是给予了张爱玲较之传奇的人生最好的概述。
这是一种别样的“苍凉美”,是一种彻心彻骨的悲剧性,是文字和形式双重融合而蕴含出的悲剧意识――它深沉而又凄惨,神秘而又飘渺,带有一定的宿命色彩。
从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界留下一个平凡而又炫目的名字�D�D张爱玲,一个伟大的女性作家,以及刻下了苍凉的印记和留下了独特的贡献。
张爱玲对中国小说史的独特贡献【2】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是独特的,“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特别的格式和超越雅俗的先锋性,以及对边缘化的小人物、尤其是对女性的深入描写都是超越时代的。
【关键词】张爱玲;先锋性;女性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十分微妙的,她对文学创作是不抱任何功利主义态度的,可以说张爱玲是为数不多的“为创作而创作”的现代作家之一,她把写作视为自己的工作,“因为我是写小说的人,这是我的本分,所以能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的很清楚”[1]。
由于其作品边缘化的题材以及婚姻所牵扯的政治原因,与主流作家冰心、萧红等相比,她是寂寞的,被文学史所遗忘。
然而她妙笔生花,道尽了繁华后面的悲凉、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常态,所以在近40年的人为压制后打破沉寂,浮出水面,掀起了研究热潮。
她的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文从张爱玲小说的文体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超越和贡献。
一、以中为体,以西为用
张爱玲在40年代所取得的小说成就,有她本人的天分和独特的生活积累,也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飞跃。
她的小说,使得现代小说有了贴近新市民的文本,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鸳鸯蝴蝶派和新文学文人注重写两情相悦的浮欢和悲情,而张爱玲不仅具有鸳鸯蝴蝶派的“俗”和新文学作家的“雅”,还具有超越雅俗的先锋性,在探索两性心理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的深度。
《色・戒》里王佳芝一念之差,放虎归山,《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压下赌注做范柳原的情妇,终于成了范太太。
张爱玲生活在光怪陆离的泸港洋场社会,对中西文化碰撞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十分熟悉,并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变迁中世俗市民苍凉而复杂的`心态。
她的小说一方面醉心于在古典的传奇性的氛围中筑造她的形象世界,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上,细致地描绘泸港社会里遗老遗少太太小姐们的生活及各种人生世态。
另一方面,她又潜心于对人性做非常“现代”的感悟和破译,写出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现代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多重性的变态性格和精神矛盾,探讨他们没落的意识和心里。
《传奇》呼唤着新的理性和人性的复归。
《倾城之恋》描写具有东方情调的白流苏和洋场阔少范柳原的恋爱纠葛,表现了两种文化挤压下的人性无可归依和人性变态。
《沉香屑:第一炉香》写一个纯真少女在金钱的引诱下慢慢堕落。
《金锁记》里曹七巧为金钱而疯狂变态。
张爱玲虽然深受西方文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但其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族文化特色。
她的创作是在传统风韵中突出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出现代气息。
其小说采用了“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叙事策略。
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框架和西方现代艺术技法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艺术整体。
正如评论家水晶曾所言:“咋看起来,似是传统章回小说的延续,其实她是貌合而神离;她在精神和技法上,还是较近西洋的。” [2]
总之,张爱玲以独特的艺术禀赋,对不同文学样式取其精华,加之逼俏的人物心理刻画,为中国现代小说实现外来文化民族化、传统文化现代化及雅俗文化之相互沟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小说叙事方面体现出的“中体西用”的文体自觉在当时也是具有先锋性和超越性的,应该成为当代小说创作有益的艺术借鉴。
二、对乱世小人物命运的探索
身处大时代的变迁,40年代的人们更关心人生飞扬的一面。
张爱玲则平静地关注着边缘化的饮食男女。
她认为写作应该把安稳、真实、朴素作为人生的底子,这样才能触到人生真实的一面,所以她小说的人物是世俗的市民,故事不过是平凡的男男女女的小恩小怨,题材不够重大,但最接近真实的人生,直指人性的最隐秘处,道尽了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无人能出其右。
在小人物里,张爱玲更关注处于男权社会边缘的女性的命运。
二十世纪,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生于二十年代,崛起成名于四十年代的张爱玲以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作为女性的敏感,运用淋漓尽致的心理刻画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交融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她们缺乏独立自主意识,陷于金钱诱惑不能自拔,从女儿到母亲的角色的转变是被迫的,她们只能处于受害的地位,并在这个位子上逐渐进入封建伦理道德为她们所设定的“妇德”的角色,以此作为她们在家庭里掌权的手段和安身立命的支柱,最终与封建论理同流合污,甚至让她们的女儿重蹈覆辙,“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 [3]职业女性走出了贵族女性从女儿到母亲被迫选择的处境,实现了物质的自足,却苦于没有精神上的抚慰。
像苏青这样的职业女性,连家里的一颗螺丝钉都是自己赚来的,但谈到精神慰藉,她说“只要有个千年不散的筵席,叫她像《红楼梦》里的孙媳妇那么辛苦地在旁边照应着,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得兴兴头头” [3]。
来自家庭的重负社会的苛责让她们难以轻松:“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称心,真是难。” [3]由此揭示出女性解放步履维艰。
在探讨女性情欲方面张爱玲也达到了新的深度。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冰心、庐隐、冯沅君等,三十年代“左翼”女作家丁玲、草明、萧红等,都在追求女性解放的浪潮中登上文坛,纷纷表现女性的觉醒,唯独张爱玲写出了女性由于情欲不满而心理扭曲的生活状态。
《金锁记》中的七巧,丈夫天生软骨病,她便将情欲转移到季泽身上却遭到拒绝,多年后季泽想重续旧情,七巧的心里产生了激烈的内心冲突:“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
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恋爱。
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
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 [3]然而她毁坏了刻骨铭心的爱恋,赶走了季泽,守住了金子。
但绵绵不绝的情欲却使她人格分裂,继而毁坏了儿女的爱情,自己也在复杂的矛盾中崩溃。
张爱玲不用伦理的意识来评判女性,而是感性地去描摹女性心灵深处隐秘的痛。
她曾说:“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亲宗法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不曾为禽兽所屈伏呢?可见得单怪别人是不行的。”[3]无论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还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娇蕊,都是自甘成为男性的附庸,最终以悲剧告终。
张爱玲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深刻揭露女性内心深处的创伤,从根本上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结论
张爱玲小说中,无论是超越雅俗,“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而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自选集[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1997.
[2]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M].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35.
[3]张爱玲全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是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变态人物形象和各色人物,尤其是对两性心理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进展,体现了作者对人物丰富复杂内心的深切理解,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
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的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小说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作者营造的苍凉世界里去。
小说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她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
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贡献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一定意义上的突破。
形成“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