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张爱玲的小说中"大红里子"描述的是什么

时间: 2023-05-30 14:01: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张爱玲的小说中"大红里子"描述的是什么

请问:张爱玲的每一部小说都大致讲的是什么?(请稍作详细介绍)最出名最好看的是哪几部?

倾城之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祖上曾盛极一时的前清翰林白家连年衰败,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到连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白家六小姐白流苏出阁,白老太为了办一个体面的婚礼,向各房筹钱,老三白良越、老四白良泳两家互相推诿,妯娌之间为了小账斤斤计较,白流苏初感人世冷暖。

白流苏嫁的是当时上海滩数一数二的暴发户唐家的少爷唐一元,这桩婚事轰动一时。老谋深算的唐老爷为了在“富”上再加一个“贵”,替儿子安排了这门封建婚姻。白流苏想要逃离破落的白公馆,不想只是从一个牢笼跳到了另一个火坑。唐老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白家因循守旧、死要面子的做派,唐一元婚后依然游手好闲、拈花惹草,白流苏奔波于两家的同时,还要应付丈夫的风流账,心力交瘁。

唐一元跟着小姨娘抽大烟,被唐老爷发现,将小姨娘逐出家门。唐一元变本加厉,

竟然在白流苏怀孕期间将唱评弹的胡云纳为小妾。白流苏深感绝望,肚中的孩子也意外流产,失去孙儿的唐老爷默许了儿子的做法,白流苏在唐家受尽冷落,度日如年,甚至被唐一元用枪指着头。白流苏决定离婚,但是穷酸的白家和要面子的唐家都不同意离婚,白流苏求告无门,万念俱灰上吊自杀,幸被妹妹宝络所救,也只有宝络一人理解她的痛苦。白流苏无奈,只好担了唐家人的名份回娘家住,唐家给了一笔足以让白流苏下半生衣食无忧的生活费,要求就是只要唐一元活着,白流苏就不许嫁人。

白流苏在白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势利的嫂嫂逼她交饭钱,兄长想方设法算计她的钱,见白流苏没钱了,就又给她冷脸。白流苏的心事只能与妹妹宝络讲,姐妹俩感情加深。白流苏卖掉首饰打官司,终于和唐一元离婚了。唐一元很快厌倦了胡云,又跟梁梦丽结婚了。唐一元遭绑架,白流苏不计前嫌,深明大义,将他赎了回来,唐老爷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好媳妇。唐一元和梁梦丽因吸食鸦片过量双双暴毙。唐老爷开出丰厚的价钱,希望白流苏回唐家过继一个侄子传承香火。白家众人企图让白流苏重回唐家,以解除自家困境,而宝络则劝姐姐不要守一辈子活寡。

香港。范柳原本是印尼富商范天和的私生子,因父亲突然去世,范家族人剥夺他的遗产继承权,失去经济支持的范柳原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流落街头,靠出卖苦力度日,受尽欺辱,误入黑帮。在一次绑票案中,范柳原帮助上海商人徐先生顺利逃脱,而徐先生的夫人徐太太正是白流苏的媒人。

在陷入人生低谷的时候,范柳原遇到了温柔善良的洪莲,两人深深相恋却遭到洪莲哥哥的反对。同时,范柳原结识了才华出众却生活潦倒的邱律师。在邱律师的帮助下,范柳原前往英国,历尽艰险拿到了自己的出身证明,打赢了遗产官司,继承了千万财产,一夜之间暴富。然而等范柳原回到香港,洪莲已经在哥哥的逼迫下另嫁他人,范柳原伤心欲绝。洪莲婚后郁郁寡欢,很快生病去世,洪莲的死成了范柳原心中永远的痛。从此,范柳原变得玩世不恭、游戏感情。

曾被范柳原救过一命的徐先生看在眼里,想帮范柳原解开心结,邀请范柳原到上海散心,并让徐太太介绍女朋友给范柳原。在徐太太的热心安排下,范柳原和白家七小姐宝络相亲,却对陪客的白流苏留下深刻印象。白流苏在跳舞时不慎抢了宝络的风头,遭到家人的冷言冷语,宝络的误会也令白流苏伤心不已。流苏在白家的处境愈加艰难。

回港后的范柳原对白流苏念念不忘,委托徐太太邀请白流苏去香港。白家人则希望白流苏回唐家,白流苏面临选择:回唐家守活寡,还是去前途未卜的香港。白流苏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去了香港。

然而在与范柳原的交往中,白流苏发现范柳原虽迷恋她,却只不过把她当作情人看待,不想与她结婚,不愿给她任何承诺。从邱律师口中,白流苏知道了范柳原的过去,知道了死去的洪莲,她内心为范柳原的痴情感动,但是她仍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不做情人。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坚持又爱又恨,故意对她忽冷忽热,并在白流苏面前对印度公主大献殷勤。

此时上海战火蔓延,宝络在白家受到哥嫂冤枉,差点以死表明清白,她孤身上路送亲生母亲的骨灰回老家,与家中失去联系。白流苏得知消息心急如焚,欲赶回上海。

白流苏回上海的前一天晚上,她与范柳原的心情都极为复杂。范柳原给白流苏打电话,却固执地不肯说话,白流苏一度想缴械投降,但她所坚持的尊严最后还是战胜了冲动。

白流苏和宝络是同时回到家的,流苏发现宝络经过这次历险,已经迅速成长为有思想有胆识的女孩,她还勇敢地爱上了救命恩人抗日军官赵秋生。宝络毅然追随赵秋生去了抗日后方医院,为了爱情,为了救国的理想,宝络仿佛获得了新生,充满了热情和斗志。

白流苏的离去使范柳原更加消沉,而此时范家后人拿出所谓的新证据欲重新夺回范柳原的财产。范柳原几乎想放弃,邱律师怒斥其懦夫行为。疲于应付的范柳原对白流苏的思念日益加深。

白家愈加破败,为维持生计,白老太将白公馆的部分房屋出租。白流苏沦落到与下人同住一屋。租客吴先生仰慕白流苏的才学并向她求婚,与此同时白流苏又接到了范柳原要她再次赴港的电话。白流苏再一次去了香港。

在香港机场一见面,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情像火山一样迸发。白流苏要得只是一个真正爱自己的范柳原,而不是因为洪莲而爱上自己。即使范柳原依然没有给她任何承诺,但白流苏已经不在乎这些,她承认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范柳原,她决心抛开一切,做情人也不在乎了。两个人就这样如胶似漆地相爱着。

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遭日寇攻击,白良越、白良泳两家外逃,最终却又回到白家。宝络与赵秋生举行了战地婚礼。

香港沦陷,整座城市遭到轰炸。范柳原急欲回伦敦处理事务,不得不与白流苏分离,却因战事而未能成行。白流苏冒着炮火去找范柳原。面临生死边缘,一切世俗的束缚都褪去了,范柳原终于敞开心扉,在炮火中大声向白流苏求婚!

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是为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这些是写的最好的了。张爱玲的小说很有特点,看多了所谓作家的作品后再看张的文章会给人全新感受,她是天才作家。
《沉香屑·第一炉香》
张爱玲的小说处女作,讲述少女葛薇龙因为缺乏上学资金而投靠自己在上海的姑妈,却被姑妈利用成为傍取有钱人的“色饵”,最终慢慢堕落的故事。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因为无法摆脱虚荣心的控制而堕落的悲剧。
《倾城之恋》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离婚少妇白流苏(流苏是一种装饰品,暗示了主人公如同附属品的性格)在娘家生活压抑急于再婚时,邂逅了归国富商范柳原。白流苏为了在娘家面前出一口恶气也为了范柳原巨额的财产而和他在一起,范柳原也明白她的心思,对她若即若离,始终没有给她名分。虽然结局两人在一起了,但这样的婚姻已经是感情枯竭的婚姻了。
本文主要写出了中西方婚恋的差异,中重婚姻,西重爱情,然而在现代文明的摧毁下,爱情早已不复存在,具有一点“荒原意识”,体现罪者对现代文明的厌倦。
《金锁记》
张爱玲最具代表的作品,傅雷先生极力赞扬的好作品。作者以插叙的手法,写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日常琐事和勾心斗角。由于长期生理心理的压抑而慢慢变态,脾气暴躁、性格乖戾,做种套上了黄金枷锁。而她的小叔子兼情人姜季泽为钱而说的甜言蜜语也彻底粉碎了她的爱情梦,也带走了她的理智,成为一个精神变态者。本文主要表现的是母性和人性在金钱欲望的沦丧。
《封锁》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之一,相当有哲理的一片文章。主角是一名大学女教师吴翠远,她是一名老姑娘了,她的人生很平坦顺利,可是她不快乐。由于在沦陷区,吴翠远在一日上班时在封锁的电车上,遇到了中年已婚好男人吕宗桢,两人互诉生活琐事,似乎擦出了火花。但是电铃一响,封锁解除,吕宗桢立刻逃开,吴翠远无比失落。本文解释了一个重要的悖论,平常生活未被封锁之时,人性往往被封锁了,而生活被封锁时,人性反而敞开了。

张爱玲的文学贡献

  张爱玲的文学贡献【1】

  【摘要】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风靡于上海,才华横溢,清高孤傲,特立独行。

  她系出名门,家世显赫,本应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有着黑暗混乱的童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她不同于常人的性格和才情,轰轰烈烈的情感生活也是她不平凡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奇异而脱俗,高贵又现实;她如同笼罩在一个神秘的纱幕下,神秘而又奇异,让人想要去靠近,想要去探究,想去揭秘。

  张爱玲,以一种哀艳而悲凉的书写风格以及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时之间在这个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发光发亮,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而直白,拥有独特的视角看待人生百态,读者们喜欢用“苍凉美”诠释其作品展现出来的思想富有深层次的人生悲剧意识,以及其在文学上不可忽视的贡献。

  【关键词】张爱玲 苍凉美 女性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一、形成独特的苍凉美学基调

  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名门之后,有着显赫的身世,却高傲地声称她是一个自力更生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却能洞悉泛泛之辈“可笑”背后的“可悲”,但她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却显得冷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无论是在自己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还是现实生活中待人接物都表现出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无意于政治,但却在作品中直指混乱的政治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她无意于革命,却直指遗老遗少之风所带来的荒淫;她无意于金钱所带来的权势,却直指金钱给人套上的黄金枷锁及这个纸醉金迷的浮世里的丑恶嘴脸。

  她冷静地审视着动荡岁月中芸芸众生的人生百态,用她的独特方式抒写着真实人生。

  她以一种哀艳而悲凉的书写风格以及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时之间在这个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发光发亮,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读者们喜欢用“苍凉美”诠释其作品展现出来的思想富有深层次的人生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说她为“奇葩”也不为过,文字在她笔下栩栩如生,成为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

  张爱玲的写作基调--苍凉之美,呈现出无尽的苍凉感,她的作品结局多数是凄惨的,她用冷漠的情感描述人们悲剧性的世俗生活故事。

  苍凉,这是一种别样的美,它成为了张爱玲写作风格的核心内涵,也是她中心思想内容的主要情感基调。

  然而苍凉是一种生命格调,在文化上,审美上,意蕴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体会自身在命运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她还处在难以驱使的、充满变数的、不可预测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帮助她,拯救她逃离这个时代的悲剧命运;但她又不甘愿退出这场挑战,不甘愿任人摆布,不甘愿就这样毫无反抗的消逝;心里悲痛而无奈,孤寂而抑郁,也许苍凉就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境。

  苍凉是一种境界,是生命价值层面上人生哲学的感悟,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情感缺失性体验。

  而这种苍凉之感便是张爱玲的美学风格,从而散发出浓厚的悲剧意识,结下了一朵朵奇葩。

  张爱玲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苍凉为一种书写底色,这便确立了苍凉美学的创作风格为张爱玲个人专属。

  这个富有戏剧性人生的才女,用她戏剧性的经历书写了一个个具有戏剧性人生的主人翁,哀艳而又凄凉,悲壮而又伤感,细腻而又深刻,从而奠定了她独特的苍凉美学的创作基调。

  二、对女性文学真空的填补

  女性文学,是以“五・四”青年运动开始,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下萌发。

  它是以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女性意识、女性情感以及女性命运;研究视野趋向更全面,系统更加完整,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和主旨。

  女性意识的觉醒也逐渐强烈,许多具有新思潮的女性作家也逐渐崛起,例如:丁玲、凌淑华、冰心、萧红、白薇等等。

  她们作为那个时代众多女性的发言人,用文字作为武器抒发了自己的理性认知,开创了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的文学真空里,张爱玲书写了在封建文化寄生于男权之下的一部分女性群像。

  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不能自理,所以无论年纪大小、有无知识的女性都被男性控制于鼓掌之中,成为男性的附庸品。

  比如,有点知识文化的女性如小寒、白流苏;无知识文化的如霓喜、曹七巧、梁太太、顾曼璐,她们同样需要依靠男人存活。

  只有做封建男权社会的寄生虫,将自己一生的喜怒哀怨寄托于男人身上,让她们忘却了原来自己是可以拥有独立的人格。

  她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封建的枷锁沉重的压在这些丧失了独立人格的女性身上,更重要的是她们无法承受经济上的开销进而一步一步地造成了女性沦为男性的奴隶。

  张爱玲的作品《花凋》中的郑太太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病入膏育而伤心落泪,却眼睁睁地看着花季般年龄的女儿葬送生命。

  其原因并非是没有钱给女儿找医生医治,而是害怕丈夫知道自己藏有私房钱。

  这种思想意识不仅葬送了女儿的生命,终究是害人害己。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人公是张爱玲又一个创作成功的女性形象�D�D葛薇珑,一个干净纯洁而又率真有个性的女孩子。

  在初入社会时,她起初是保持着高度警惕之心,但在现实社会的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她为了追求自认为的爱情却葬送了自己大好青春年华。

  用自己的肉体一次次的当作商品来交换金钱,最后成为当地知名的交际花,然而她的这种自毁式付出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放浪形骸的纨绔子弟乔其,用挣到的钱换取到的只是丈夫的一次次利用。

  张爱玲的著作中书写了各种各样的女人,每个女性所表达出来的呐喊与思考是不相同的。

  然而同样是作为女人,她却拥有着超时代的思想、独特的视角、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生存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地方。

  张爱玲用犀利的眼光写出女性个性解放还需一段时间,她的作品探讨女性奴性、情欲、理智的心理矛盾冲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张爱玲弥补了当时女性文学的亏空,成为女性文学史上的一抹奇异的风景。

  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张爱玲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那才是女性在意识上、行动上的真正地觉醒。

  然而张爱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所处底层地位的经济、物质的反抗;另一方面是对被抑制的个体在意识、思想、行为以及个性的张扬,讴歌女性大胆地追求个人爱情。

  这两个方面集中的反映出张爱玲思想、视野上的高度和深度。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代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那时并没有太多的女性作家能在其作品中能表现出这两个方面: 一、女性的觉醒意识可以从对外在的追求、他人的认同感转向女性对自己自身的自我审度;二、以及封建传统意识和社会意识对女性生存的封闭影响给予深刻的思考。

  张爱玲较之丁玲,她能把女性追求爱情和自身理智的内心矛盾写得更加跌宕起伏;张爱玲较之萧红,她能把人类对某种精神的寄托写得更加超越时代;张爱玲较之冰心,她能把对女性的赞美写得更加深刻精辟。

  张爱玲曾说,她写的东西不过是那些最广泛、最常见、最细微的家庭生活,因此也是最重要的主题。

  只有在细微的事件中才能揭示出具有恒定不变的规律性,记录最不起眼的家庭生活展现大环境下的社会现象,显现出表层现象背后的深层传统意象。

  她是一位具有“别样苍凉美”与“彻底悲剧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笼罩着苍凉、哀怨的气氛,充斥着浓厚的凄惨、悲剧的色彩。

  她直面生活的残酷,观察并描绘在困难和痛苦的世俗生活中的人物,她以冰冷的态度嘲讽人的价值,描述人们悲剧般的生活,上演了一幕幕真实的悲剧人生。

  张爱玲,一个孤寂的灵魂洋溢着浓重的悲凉人生,诠释了她对生命、亲情、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人生的真谛,造就了一部“苍凉”的人生历史,以及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诸多贡献。

  例如:长篇小说《半生缘》和《怨女》;短片小说《倾城之恋》、《留情》和《情场如战场》;散文《老照片:对照记》、《烬余录》和《到底是上海人》等等,这些著作都是张爱玲这辈子的心血。

  我们是否可以说,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书写了香港沦落为殖民地的沉痛反而给白流苏一个尚且算圆满的收场;那么中国上半个世纪遭受巨大的苦难和沦陷也成就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张爱玲。

  一抹奇幻的色彩,一个孤傲的灵魂,也便是给予了张爱玲较之传奇的人生最好的概述。

  这是一种别样的“苍凉美”,是一种彻心彻骨的悲剧性,是文字和形式双重融合而蕴含出的悲剧意识――它深沉而又凄惨,神秘而又飘渺,带有一定的宿命色彩。

  从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界留下一个平凡而又炫目的名字�D�D张爱玲,一个伟大的女性作家,以及刻下了苍凉的印记和留下了独特的贡献。

  张爱玲对中国小说史的独特贡献【2】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是独特的,“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特别的格式和超越雅俗的先锋性,以及对边缘化的小人物、尤其是对女性的深入描写都是超越时代的。

  【关键词】张爱玲;先锋性;女性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十分微妙的,她对文学创作是不抱任何功利主义态度的,可以说张爱玲是为数不多的“为创作而创作”的现代作家之一,她把写作视为自己的工作,“因为我是写小说的人,这是我的本分,所以能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的很清楚”[1]。

  由于其作品边缘化的题材以及婚姻所牵扯的政治原因,与主流作家冰心、萧红等相比,她是寂寞的,被文学史所遗忘。

  然而她妙笔生花,道尽了繁华后面的悲凉、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常态,所以在近40年的人为压制后打破沉寂,浮出水面,掀起了研究热潮。

  她的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文从张爱玲小说的文体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超越和贡献。

  一、以中为体,以西为用

  张爱玲在40年代所取得的小说成就,有她本人的天分和独特的生活积累,也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飞跃。

  她的小说,使得现代小说有了贴近新市民的文本,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锋的,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鸳鸯蝴蝶派和新文学文人注重写两情相悦的浮欢和悲情,而张爱玲不仅具有鸳鸯蝴蝶派的“俗”和新文学作家的“雅”,还具有超越雅俗的先锋性,在探索两性心理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的深度。

  《色・戒》里王佳芝一念之差,放虎归山,《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压下赌注做范柳原的情妇,终于成了范太太。

  张爱玲生活在光怪陆离的泸港洋场社会,对中西文化碰撞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十分熟悉,并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变迁中世俗市民苍凉而复杂的`心态。

  她的小说一方面醉心于在古典的传奇性的氛围中筑造她的形象世界,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上,细致地描绘泸港社会里遗老遗少太太小姐们的生活及各种人生世态。

  另一方面,她又潜心于对人性做非常“现代”的感悟和破译,写出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现代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多重性的变态性格和精神矛盾,探讨他们没落的意识和心里。

  《传奇》呼唤着新的理性和人性的复归。

  《倾城之恋》描写具有东方情调的白流苏和洋场阔少范柳原的恋爱纠葛,表现了两种文化挤压下的人性无可归依和人性变态。

  《沉香屑:第一炉香》写一个纯真少女在金钱的引诱下慢慢堕落。

  《金锁记》里曹七巧为金钱而疯狂变态。

  张爱玲虽然深受西方文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但其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族文化特色。

  她的创作是在传统风韵中突出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出现代气息。

  其小说采用了“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叙事策略。

  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框架和西方现代艺术技法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艺术整体。

  正如评论家水晶曾所言:“咋看起来,似是传统章回小说的延续,其实她是貌合而神离;她在精神和技法上,还是较近西洋的。” [2]

  总之,张爱玲以独特的艺术禀赋,对不同文学样式取其精华,加之逼俏的人物心理刻画,为中国现代小说实现外来文化民族化、传统文化现代化及雅俗文化之相互沟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小说叙事方面体现出的“中体西用”的文体自觉在当时也是具有先锋性和超越性的,应该成为当代小说创作有益的艺术借鉴。

  二、对乱世小人物命运的探索

  身处大时代的变迁,40年代的人们更关心人生飞扬的一面。

  张爱玲则平静地关注着边缘化的饮食男女。

  她认为写作应该把安稳、真实、朴素作为人生的底子,这样才能触到人生真实的一面,所以她小说的人物是世俗的市民,故事不过是平凡的男男女女的小恩小怨,题材不够重大,但最接近真实的人生,直指人性的最隐秘处,道尽了人生的悲凉与无奈。

  无人能出其右。

  在小人物里,张爱玲更关注处于男权社会边缘的女性的命运。

  二十世纪,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生于二十年代,崛起成名于四十年代的张爱玲以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作为女性的敏感,运用淋漓尽致的心理刻画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交融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

  她们缺乏独立自主意识,陷于金钱诱惑不能自拔,从女儿到母亲的角色的转变是被迫的,她们只能处于受害的地位,并在这个位子上逐渐进入封建伦理道德为她们所设定的“妇德”的角色,以此作为她们在家庭里掌权的手段和安身立命的支柱,最终与封建论理同流合污,甚至让她们的女儿重蹈覆辙,“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 [3]职业女性走出了贵族女性从女儿到母亲被迫选择的处境,实现了物质的自足,却苦于没有精神上的抚慰。

  像苏青这样的职业女性,连家里的一颗螺丝钉都是自己赚来的,但谈到精神慰藉,她说“只要有个千年不散的筵席,叫她像《红楼梦》里的孙媳妇那么辛苦地在旁边照应着,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得兴兴头头” [3]。

  来自家庭的重负社会的苛责让她们难以轻松:“要继续活下去而且活得称心,真是难。” [3]由此揭示出女性解放步履维艰。

  在探讨女性情欲方面张爱玲也达到了新的深度。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冰心、庐隐、冯沅君等,三十年代“左翼”女作家丁玲、草明、萧红等,都在追求女性解放的浪潮中登上文坛,纷纷表现女性的觉醒,唯独张爱玲写出了女性由于情欲不满而心理扭曲的生活状态。

  《金锁记》中的七巧,丈夫天生软骨病,她便将情欲转移到季泽身上却遭到拒绝,多年后季泽想重续旧情,七巧的心里产生了激烈的内心冲突:“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不讲理。

  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么?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恋爱。

  她微微抬起脸来,季泽立在她跟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

  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 [3]然而她毁坏了刻骨铭心的爱恋,赶走了季泽,守住了金子。

  但绵绵不绝的情欲却使她人格分裂,继而毁坏了儿女的爱情,自己也在复杂的矛盾中崩溃。

  张爱玲不用伦理的意识来评判女性,而是感性地去描摹女性心灵深处隐秘的痛。

  她曾说:“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亲宗法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不曾为禽兽所屈伏呢?可见得单怪别人是不行的。”[3]无论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还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娇蕊,都是自甘成为男性的附庸,最终以悲剧告终。

  张爱玲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深刻揭露女性内心深处的创伤,从根本上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结论

  张爱玲小说中,无论是超越雅俗,“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而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自选集[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1997.

  [2]水晶.张爱玲的小说艺术[M].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35.

  [3]张爱玲全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求 张爱玲 《童言无忌》

完整版 格式正确 不可有其他字符
从前人家过年,墙上贴着“抬头见喜”与“童言无忌”的红纸条子。这里我用“童
言无忌”来做题目,并没有什么犯忌讳的话,急欲一吐为快,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
了。小学生下学回来,兴奋地叙述他的见闻,先生如何侗心,王德保如何迟到,和他合
坐一张板凳的同学如何被扣一分因为不整洁,说个无了无休,大人虽懒于搭碴,也由着
他说。我小时候大约感到了这种现象之悲哀,从此对于自说自话有了一种禁忌。直到现
在,和人谈话,如果是人家说我听,我总是愉快的。如果是我说人家听,那我过后思量,
总觉得十分不安,伯人家嫌烦了。当真憋了一肚子的话没处说,惟有一个办法,走出去
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写本自传,不怕没人理会。这原是幼稚的梦想,现在渐渐
知道了,要做个举世瞩目的大人物,写个人手一册的自传,希望是很渺茫,还是随时随
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的时候,一发不可复制,一定比谁都唠
叨。
然而通篇“我我我”的身边文学是要挨骂的。最近我在一中英文书上看到两句话,
借来骂那种对于自己过份感到兴趣的作家,倒是非常恰当:“他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瞪
眼看自己的肚脐,并且想法子寻找,可有其他的人也感到兴趣的,叫人家也来瞪眼看。”
我这算不算肚脐眼展览,我有点疑心,但也还是写了。


不知道“抓周”这风俗是否普及各地。我周岁的时候循例在一只漆盘里拣选一件东
西,以卜将来志向所趋。我拿的是钱——好像是个小金镑吧。我妨姑记得是如此。还有
一个女佣坚持说我拿的是笔,不知哪一说比较可靠。但是无论如何,从小似乎我就很喜
欢钱。我母亲非常诧异地发现这一层,一来就摇头道:“他们这一代的人……”我母亲
是个清高的人,有钱的时候固然绝口不提钱,即至后来为钱逼迫得很厉害的时候也还把
钱看得很轻。这种一尘不染的态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对面去。因此,一学会了
“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小苦虽然经验到一些,和人家真吃地苦的比起
来实在不算什么——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在家里过活的时候,衣食无忧,学费、医药费、娱乐费,全用不着操心,可是自己
手里从来没有钱。因为怕小孩买零嘴吃,我们的压岁钱总是放在枕头底下过了年便缴还
给父亲的,我们也从来没有想到反抗。直到十六岁我没有单独到店里买过东西,没有习
惯,也就没有欲望。
看了电影出来,像巡捕房招领的孩子一般,立在街沿上,等候家里的汽车夫把我认
回去(我没法子找他,因为老是记不得家里汽车的号码),这是我回忆中唯一的豪华的感
觉。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
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
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
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工程,于
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
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
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这一年来我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关于职业女性,苏青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
看看,房间里每一样东西,连一粒钉,也是我自己买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快乐可官呢?”
这是至理名言,多回昧几遍,方才觉得其中的苍凉。
又听见一位女士挺着胸脯子说:“我从十七岁起养活我自己,到今年三十一岁,没
用过一个男人的钱。”仿佛是很值得自傲的,然而也近于负气吧?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充分享受着自给的快乐的,也许因为我于这还是新鲜的事,我
不能够忘记小时候怎样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教师的薪水。我立在烟铺跟前,许久,许久,
得不到回答。后来我离开了父亲,跟着母亲住了。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
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她是位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
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
辽远而神秘的。有两趟她领我出去,穿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住我的手,便觉得一种生
疏的刺激性。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
自己的忘思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
苦虽苦一点,我喜欢我的职业。“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从前的文人是靠着
统治阶级吃饭的,现在情形略有不同,我很高兴我的衣食父母不是“帝王家”面是买杂
志的大众。不是拍大众的马屁的话——大众实在是最可爱的顾主,不那么反复无常,
“天威莫测”;不搭架子,真心待人,为了你的一点好处会记得你到五年十年之久。而
且大众是抽象的。如果必须要一个主人的话。当然情愿要一个抽象的。
嫌的钱虽不够用,我也还图了点货,去年听见一个朋友预言说:近年来老是没有销
路的乔琪绒,不久一定要入时了,因为今日的上海,女人的时装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
势必向五年前的回忆里去找寻灵感。于是我省下几百元来买了一件乔琪绒衣料。囤到现
在,在市面上看见有乔琪绒出现了,把它送到寄售店里去,却又希望卖不掉,可以自己
留下它。
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上街买菜去,大约是带有一种落难公子的浪漫的态度吧?然
而最近,一个卖莱的老头称了菜装进我的网袋的时候,把网袋的绊子衔在嘴里衔了一会
儿。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很
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穿
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
罩衫下微徽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我没有资格进他的小说,也没有
这志愿。因为我母亲爱做衣服,我父亲曾经咕噜过:“一个人又不是衣裳架子!”我最
初的回忆之一是我母亲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我在旁边仰脸看着,
羡慕万分,自己简直等不及长大。我说过:“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
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越是性急,越觉得日子太长。童
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有时候又嫌日子过得太快了,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子,新做的外国衣服,葱绿织锦的,
一次也没有上身,已经不能穿了。以后一想到那件衣服便伤心,认为是终生的遗憾。
有一个时期在继母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
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陈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
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一大半是因为自惭形秽,中学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
少交朋友。
中学毕业后跟着母亲过。我母亲提出了很公允的办法: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
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我到香港去
读大学,后来得了两个奖学金,为我母亲省下了一点钱,觉得我可以放肆一下了,就随
心所欲做了些衣服,至今也还沉溺其中。
色泽的调和,中国人新从西洋学到了“对照”与“和谐”两条规矩——用粗浅的看
法,对照便是红与绿,和谐便是绿与绿。殊不知两种不同的绿,其冲突倾轧是非常显著
的;两种绿越是只推扳一点点,看了越使人不安。红绿对照,就像圣诞树似的,缺少回
昧。中国人从前也注重明朗的对照。有两句儿欧:“红配绿,看不足;红配紫,一泡屎。”
《金瓶梅》里,家人媳妇宋蕙莲穿着大红袄,借了条紫裙子穿着;西门庆看着不顺眼,
开箱子找了一匹蓝绸与她做裙子。
现代的中国人往往说从前的人不懂得配颜色。古人的对照不是绝对的,而是参差的
对照,譬如说:宝蓝配苹果绿,松花色配大红,葱绿配桃红。我们已经忘记了从前所知
道的。
过去的那种婉妙复杂的调和,惟有在日本衣料里可以找到。所以我喜欢到虹口去买
东西,就可借他们的衣料都像古画似的卷成圆柱形,不能随便参观,非得让店伙一卷一
卷慢慢的打开来。把整个的店铺搅得稀乱而结果什么都不买,是很难为情的事。
和服的裁制极其繁复,衣料上宽绰些的图案往往被埋没了,倒是做了线条简单的中
国旗袍,予人的印象较为明晰。
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图画。买回家来,没交给裁缝之前我常常几次三番拿出来
赏鉴:棕搁树的叶子半掩着缅甸的小庙,雨纷纷的,在红棕色的热带;初夏的池塘,水
上结了一层绿膜。配着浮萍和断梗的紫的自的丁香,仿佛应当填人《哀江南》的小令里;
还有一件,题材是“雨中花”,白底子上,阴戚的紫色的大花,水滴滴的。
看到了而没买成的我也记得。有一种檄揽绿的暗色绸,上面掠过大的黑影,满蓄着
风雷。还有一种丝质的日本料子,淡湖色,闪着木纹、水纹;每隔一段路,水上飘着两
朵茶碗大的梅花,铁划银钩,像中世纪礼拜堂里的五彩玻璃窗画,红玻璃上嵌着沉重的
铁质沿边。
市面上最普遍的是各种叫不出名字来的颜色,青不青,灰不灰,黄不黄,只能做背
景的,那都是中立色,又叫保护色,又叫文明色,又叫混合色。混合色里面也有秘艳可
爱的,照在身上像另一个宇宙里的太阳。但是我总觉得还不够,还不够,像Van Gogh①
画图,画到法国南部烈日下的向日葵,总嫌着色不够强烈,把颜色大量地堆上去,高高
凸了起来,油画变了浮雕。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这样地生活在自制的戏剧气氛里,岂不是成了“套中人”了么?(契诃夫的‘‘套中人”,永远穿着雨衣,打着伞,严严地遮住他自己,连他的表也有表袋,什么都有个套子。) 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有天晚上,在月亮底下,我和一个同学在宿舍的走廊上散步,我十二岁,她比我大几岁。她说:“我是同你很好的,可是不知道你怎样。”因为有月亮,因为我生来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我郑重地低低说道:“我是……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她当时很感动,连我也被自己感动了。 还有一件事也使我不安,那更早了,我五岁,我母亲那时候不在中国。我父亲的姨太太是一个年纪比他大的妓女,名唤老八,苍白的瓜子脸,垂着长长的前留海,她替我做了顶时髦的雪青丝绒的短袄长裙,向我说:“看我待你多好!你母亲给你们做衣服,总是拿旧的东拼西改,哪儿舍得用整幅的丝绒?你喜欢我还是喜欢你母亲?”我说: “喜欢你。”因为这次并没有说谎,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 吃 小时候常常梦见吃云片糕,吃着吃着,薄薄的糕变成了纸,除了梁,还感到一种难堪的张悯。 一直喜欢吃牛奶的泡沫,喝牛奶的时候设法先把碗边的小白珠子吞下去。 《红楼梦》上,贾母问薛宝级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银深知老年人喜看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都拣贾母喜欢的说了。我和老年人一样的爱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莱、酱萝卜、蛤螟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是一个最安分的“肉食者”。 上海所谓“牛肉庄”是可爱的地方,雪白干净,瓷砖墙上丁字式贴着“汤肉××元,腓利××元”的深桃红纸条。屋顶上,球形的大白灯上罩着防空的黑布套,衬着大红里子,明朗得很。白外套的伙计们个个都是红润肥胖,笑嘻嘻的,一只脚踏着板凳,立着看小报。他们的茄子特别大,他们的洋葱特别香,他们的猪特别的该杀。门口停着塌车,运了两口猪进来,齐齐整整,尚未开剥,嘴尖有些血渍,肚腹掀开一线,露出大红里子。不知道为什么,看了绝无丝毫不愉快的感觉,一切都是再应当也没有,再合法,更合适也没有。我很愿意在牛肉庄上找个事,坐在计算机前面专管收钱。那里是空气清新的精神疗养院。凡事想得太多了是不行的。 上大人 坐在电车上,抬头看面前立着的人,尽多相貌堂堂,一表非俗的,可是鼻孔里很少是干净的。所以有这句话:“没有谁能够在他的底下人跟前充英雄。” 弟弟 我弟弟生得很美丽我一点也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曰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么?”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一同玩的时候,总是我出主意。我们是《金家庄》上能征惯战的两员晓将,我叫月红,他叫杏红,我使一日宝剑,他使两只铜锤,还有许许多多虚拟的伙伴。开幕的时候永远是黄昏,金大妈在公众的厨房里略略切莱,大家饱餐战饭,趁着月色翻过山头去攻打蛮人。路上偶尔杀两头老虎,劫得老虎蛋,那是巴斗大的锦毛毯,剖开来像白煮鸡蛋,可是蛋黄是圆的。我弟弟常常不听我的调派,因而争吵起来。他是“既不能令,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实在是秀美可爱,有时候我也让他编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为老虎追赶着,赶着,赶着,泼风似的跑,后头鸣鸣赶着……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也不知道我弟弟过的是何等样的生活。有一次放假,看见他,吃了一惊。他变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干净的蓝布罩衫,租了许多连环图画来看。我自己那时候正在读穆时英①的《南北极》与巴金的《灭亡》,认为他的口胃大有纠正的必要,然而他只晃一晃就不见了。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件逆,没志气。我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如此激烈地低毁他,他们反而倒过来劝我了。 后来,在饭桌上,为了一点小事,我父亲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涵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我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原刊1944年5月《天地》月刊第7一8期合刊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是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变态人物形象和各色人物,尤其是对两性心理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进展,体现了作者对人物丰富复杂内心的深切理解,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

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的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小说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作者营造的苍凉世界里去。

小说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她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

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贡献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一定意义上的突破。

形成“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文章标题: 张爱玲的小说中"大红里子"描述的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1885.html
文章标签:的是  里子  大红  描述  小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