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有哪些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的故事是以家庭作为背景的

时间: 2023-05-29 00:00: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有哪些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的故事是以家庭作为背景的

推荐一部你认为适合放假一家人看的影视剧?

推荐古天乐版《寻秦记》,这部电视剧虽然老,但实在是太好看了,自己看了5遍了。

放假期间,时间相对宽裕,家人们在一起看的电视剧个人认为惊悚、暴力的影视剧首先不适合。

所以,思前想后,推荐比较明快、轻松、欢乐的影视作品,所以认为这部电视剧非常合适。

一、TVB出品,必属精品,香港的早期TVB作品质量都不错,这部作品总体以历史穿越题材改变,情节紧凑,看起来毫无沉闷感,特别是前半段部分(项少龙未到秦国)非常搞笑。

二、由于是历史题材,所以,多多少少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历史知识。

三、作品脑洞特别大,看到最后才会知道主角项少龙的儿子竟然是项羽,属于开放性结局,引人着迷。

四、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非常饱满,总会有一个人物让你特别喜欢,无论是机智爽朗的项少龙、阴险狡猾的嫪毐、单纯善良的公主、刁蛮任性的乌廷芳等等,这些角色表演的都很鲜活,真心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属于香港TVB作品,无论是情节、音乐、角色表演、剧本都非常不错,并且没有特别血腥、暴力、黄色镜头,所以说,家人一起观看,首推这部电视剧。

1、《父母爱情》

梅婷主演的《父母爱情》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挺高的。这个这部剧播过几次了,却依然很受观众喜爱。很多网友评论说:全家人都爱看这部剧。

2、《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这部剧也很经典。很多网友表示曾和家人一起追过这部剧。这部剧剧情轻松,给很多家庭带去过欢乐。它很适合全家人一起看。

3、《家有儿女》

有网友评论说:要说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电视剧,那《家有儿女》必须拥有姓名呀!很多观众表示这部剧取材于生活,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家庭剧。

4、《伪装者》

很多爸妈都喜欢看谍战剧。《伪装者》是一部制作颇为精良的谍战剧。很多网友评论说当年有跟爸妈一起看这部剧呢。这部剧也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5、《乡村爱情》

有网友评论说:《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接地气,温馨却又有笑点,很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很多网友应该也有看过《乡村爱情》吧?

6、《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这部剧的口碑也挺不错的。这部剧老少咸宜,它的剧情不仅热血,而且还很励志。至今还有很多观众爱看这部剧。

7、《温州一家人》

《温州一家人》这部剧也被网友提名为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好剧。这部具有家庭故事,也有时代背景。它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共鸣。

8、《大江大河》

《大江大河》这部年代剧不仅制作精良,而且演员们的演技也在线。老年观众看这部剧会唤起曾经的回忆。年轻观众看这部剧也有触动。

9、《麻雀》

李易峰和周冬雨主演的谍战剧《麻雀》播出后也是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很多网友表示有跟家人一起看这部剧,并且还和家人讨论过这部剧的剧情呢。

10、《都挺好》

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这部剧虽然剧情有点虐心,但这部剧也很适合全家人一起看。有网友评论说:感觉这部剧有点教育意义。

我国交通高速发展,旅游业也蓬勃兴起,不过由于人口多,尽管地大物博,但是小长假出游还是会碰到拥堵的交通,景区人头攒动,到处人山人海,旅行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

这个假期不妨一家人蜗居在家,除了辅导孩子写作业,就近逛逛书店、图书馆,看个电影,吃顿美食,也不失为度过亲子时光的好方法。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在视听上给人以享受,关键是感人的故事和良好的价值观也会自然渗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比如关爱、希望、友善、坚强、勇敢、自信等等。

一部好的电影就像夜空的星星,会照亮孩子童年的梦想!一部经典电影就像艺术品或者佳酿,无论时隔多久,它的价值和影响都会让人念念不忘。

《地球上的星星》

导演: 阿米尔·汗

上映时间: 2007年12月

片长: 165分钟

豆瓣评分:8.9

影片介绍:对于8岁的男孩伊夏来说,世界是充满了惊奇和快乐的万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够想到的方式和这个陌生的世界进行着交流,同时也充分的享受着大地万物慷慨的赠与。可是,这样的伊夏却是成年人眼中的问题儿童,他的成绩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后, 脑子里还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鬼点子,在又一次闯下大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往了寄宿学校。   

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

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影片关键词:关爱推荐理由:中国传统教育的沉闷,师资力量的短缺,尽管一直在改革,但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能因材施教,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多少大学生放弃专业,从事不相干的工作。希望这颗种子早早在内心萌芽。

《音乐之声》

导演: 罗伯特·怀斯

上映时间: 1965

片长: 174分钟

豆瓣评分:9.0

影片关键词:爱与付出

推荐理由:作为那个物质和娱乐双重匮乏时代的精神良品,相信很多爸妈小时候也看过,把自己童年时期的回忆和孩子共赏,绝对是一段很奇妙的亲子时光。

看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爱与付出的力量,修女玛丽亚用自己的歌声让上校一家死灰复燃,这个过程必定困难重重,但上校的孩子们疯狂喜欢上玛丽亚,玛丽亚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二战这个沉重庞大的背景下,一家人最后走入理想的国度,影片也用以一种无声无息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了爱国爱家的正义,也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影片。

1.《延禧攻略》:吴谨言、秦岚、聂远佘诗曼主演的,宫斗爽剧,不同于以往的宫斗剧,感觉女主每一步都能先知先觉,步步为营。大人、老人都很爱看的电视剧,我身边的朋友好像没有没看过的,如果你没看过,强烈建议看一看。

2.《父母爱情》:梅婷和郭涛主演的,是两个人从互相看不上,到相知相爱,结婚生子,一路互相理解,陪伴到老的爱情故事。梅婷在里面尤其好看,郭涛也很讨喜。很温暖、有点儿搞笑、有点儿催泪的爱情剧,全家人都爱看的电视剧。

3.《家有儿女》:我们80.90后最喜爱的情景喜剧之一,现在再看,虽然心境有所不同,但依然很搞笑、很温馨,可以全家人一起重温一下。

4.《人世间》:演员都是演技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光字片”区周姓一家以及他们邻里亲友的故事。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前进,努力完成各自人生使命,是一部从演员、到演技、到故事,都很赞的电视剧,推荐大家看一看。

5.《甄嬛传》:相信没有没看过的吧,虽然有76集,但真心不觉得很长,看多少遍都不会腻的宫斗剧。可以全家人一起再刷一遍。

我推荐《什刹海》。这是一部以北京什刹海胡同里庄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为主线,讲述了一家人现代琐碎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日常,定档上线华数互动电视(4K)酷喵。

本剧由老中青三代实力派演员刘佩琦、曹翠芬、牛莉、连奕名、关晓彤、吴磊主演,是一部原汁原味的北京剧。一直以来,传统的“京味儿”就是北京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被叫做四九城的北京有旧时的故宫、历史丰富的胡同四合院,还有现代繁荣的城市景观,都市化气息和记载历史的重重印记让这座城市精神很难被定义。

但北京有一种人被叫做“老北京”,也被称作“老炮儿”,他们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传承手艺,发扬文化传统的精气神儿被大家津津乐道。这种京味儿,在以往北京味道的影视剧中,大都会让人印象深刻,但大都是民国时期或者更早的时间背景,比如《大宅门》、《茶馆》、《新世界》等等,都不是当下题材。

管虎导演,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便是现代地道老北京色彩浓厚的影片,也似乎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观众们对现代老北京口味的影视作品热度渐增。

《什刹海》这部剧则是当下老北京一家人的生活点滴,虽然年代不同,但表达的那股子老北京的精气神儿是不变的,也是这种现代背景的京味儿剧,备受大家期待。除了该剧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背景,其主演阵容更是让人不容小觑。老戏骨刘佩琦、曹翠芬联袂主演、刘敏、张晞临、张龄心、连奕名、牛莉、关晓彤、吴磊等联合主演。

《什刹海》算是一部适合一家人一起看的剧。现在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对于喜欢的电视剧差别很大,难得这么一部戏兼顾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喜好。

请推荐几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剧?

对于家庭教育的电视剧,印象最深的要数《虎妈猫爸》

这部剧围绕着一对新世代寻常可见的年轻夫妻,他们追求时尚,专注自我,尽情享受当下舒适自在的生

活。二人有一个五岁的女儿罗茜茜,茜茜美丽可爱,多数时候都由爷爷罗三省和奶奶孙雅娴
照顾。二老

对孙女言听计从,百般溺爱,俨然将其当作小公主一般看待。

在全家去外公外婆家时,茜茜的一系列表现闹出许多不快,毕胜男发现女儿不仅娇生惯养的不成样子,

而且身无一技之长。这位女强人终于开始着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尝试将女儿带回自己身边,纠正各

种坏毛病,并且为了茜茜的未来绞尽脑汁,决定要加入“称职家长”的行列之中,短期目标:升学;长

期目标:将女儿培养成优秀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这位虎妈和猫咪般温顺的丈夫以及两边的家人不可避免发生着碰撞。感叹父母对于子女

成长的良心用苦,光是成绩就已经是很大的漏洞,还要培养其他的生活技能,这样茜茜才能成为全面发

展的优秀的人。

   

另一部很精彩的家庭题材的电视剧是《穷孩子富孩子》

该剧主要是以乡下穷苦人家出身的秦雨燕和城市富裕人家出身的乔枫两个年轻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多变

的命运起伏,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描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遭遇,突显了他们身上那种本质

上的真善美,以及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的超强的生命意志力,对当下年轻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激励将起

到正面的积极作用。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某些方面着实令人担忧,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下变得

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放纵、不懂得与人相处、不懂得尊重长辈。于是《穷孩子富孩子》这部电视剧

诞生了。在这些年青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分别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了

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该剧从生活、理想、事业、爱情、友谊等方面,多角度描写了当代年轻群体众生

相。

章飞一说:“这部剧看起来是讲穷富二代两个年轻群体的不同命运,但事实上我们要强调的是一种英雄

不问出处,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能够改写自身命运的励志精神。”

《家有儿女》,这是我想推荐的第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最关键的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模式给刻画出来,通过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故事走向引领观众去思考如果解决家庭孩子教育的这个问题。当然,我也看到了很多人推荐这部电视剧,所以我也不多加叙述。所以,我打算再推荐另一部电视剧《家,N次方》。

这部电视剧,是我觉得把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丈夫与妻子等等关系刻画的非常现实又人令人深思的电视剧。我们常常想到家庭教育只想到如果教导小孩,其实我觉得在家庭关系里面,最重要并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如果关系稳定,我想家里面其他的关系一定可以相处的非常好,理所当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肯定也很融洽。

看《家,N次方》这个剧名就知道这部电视剧里面的家庭关系比较错综复杂,宋丹丹演的妈妈在第一任丈夫去世后改嫁,第二任丈夫有一个女儿,因为第二任丈夫出轨不得已有改嫁第三任丈夫。第三任丈夫带着一儿一女与宋丹丹饰演的母亲组成了新的家庭。然而前夫的女儿也来投靠新家,家里面热闹起来。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稳固很重要,因为夫妻关系稳固才能巩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后,无论家庭的遇到何种困难,大家都能同心协力的克服困难。我觉得家庭教育不仅是教育和培养孩子,我们成年人要拎清楚重点,先在家庭模式中巩固好夫妻关系,从而衍生出来的很多关系才能一步一步努力至最佳状态。

1.首推的肯定就是《家有儿女》了,但是仅限前两部。这部电视剧是采用重组家庭为叙事背景,讲述了两个爸爸妈妈和三个小孩子的故事。这姐弟三个还是还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爱好和成长环境,而且三个孩子的年龄段分别是高中,初中,和小学,所以在年龄段上也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所以三个孩子还是蛮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

故事里三个孩子彼此之间闹出了不少争执,但是却又经常团结一致的联手对付父母,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两个父母身上也是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每次都是用爱和只会来解决矛盾。整部电视剧的精华就是“爱”,展现给我们的就是夫妻恩爱,子女和睦,温馨,幸福的小家庭。

2.还有一部去年的电视剧《小别离》。这部剧就是根据最近几年很火热的“出国热”为主题,讲述三个不同家庭面对孩子留学,早恋,叛逆期等一系列问题的故事。

这部电视里,主要讲述三个家庭,分别代表普通的蓝领工人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和冲上上层社会的暴发户。而这三个家庭之间关系却意外的很不错,而他们的小孩更是同班同学,铁哥们,整天在一起混。就这样的三个家庭,代表着三个阶层,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通过不同的方法,处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最后都在努力把还是送上出国这条道路。

剧情里还反应出早恋,叛逆期,后妈,学习成绩等普遍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值得一看。


日剧《家族游戏》,故事主线是沼田家小儿子茂之不愿上学,母亲看到广告“一定考上东大”找到吉本担任茂之的家教,吉本教育方式特殊有双面的做法,但是很有成效,茂之渐渐走上正轨后大儿子慎一成绩下滑,父母让吉本继续辅导慎一,随着吉本的融入,沼田家的矛盾慢慢的全都暴露了出来,父亲外遇,大儿子自大、冷漠和偷窃,母亲炒股越陷越深赔了房子······前期剧情很平淡、普通,随着剧情推移,家庭争纷问题层出不穷,而教师吉本真实身份也变得扑朔迷离,他坦言说出所有事都是他所设下的局,并期望慎一能拯救这个完全破裂的家。

这个剧看起来似乎与教育无关,但他却体现了一种极端教育,不仅仅只写出来孩子的各种问题,更是把一些现实问题在家长身上也显现了出来,抛开吉本老师的身份嫌疑设置,其实是一部很适合家长看的剧。

《十八岁的天空》,这应该是一部大部分九零后都看过得电视剧,一个风趣、帅气的班主任,操心学生带他们走向人生巅峰同时操心着自己的感情。一个高中班级,学生们担心成绩、奋发图强、暗恋喜欢的人、叛逆、和老师作对、打架等等,围绕这些构成了整个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没有过于华丽的背景和过格的感情线,把高中生活体现的很真实,瞩目的班草、到哪都发光的女生、家境贫寒却努力的学生、成绩好的烂好人·······青春期的高中生各种问题也得到体现,该剧虽然感觉平凡普通,但是每个人都在学习中慢慢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感觉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吧。

        说到这个首先想到的就是《家有儿女》。

        讲述的是刘星,刘星妈妈,小雪和她的爸爸,以及他们共同血脉的弟弟,这两个离异家庭组成的新的家庭的故事,和他们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是一部家庭轻喜剧,节奏轻快,剧中的淘小子刘星和弟弟小雨总会犯错误,他们的爸爸夏东海总会用特别的方法教育他们,既让他们体会到了父爱,也让他们记住了自己所犯的错误。

        在这里还有推荐一部日剧《going my home》

        讲诉的大概是主角良多回到长野老家寻找一种被叫做那苦的东西,这部剧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1、剧中有这么一个片段是良多在餐桌上跟妻女讨论父亲笔记本的问题,但是良多的妻子说这是偷看他人隐私,是不对的,良多说这是一个特里,这时候他们的女儿萌江则问她的爸爸说自己是否也能看爸爸的笔记本?

良多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像妻子和女儿承认了错误,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还是为女儿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2、小孩子嘛总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剧中的萌江也不例外,总会想一些奇怪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说:“小孩子别瞎说,哪有那种东西,都是骗人的!”但是良多和他的妻子则回尊重孩子的想法,本着不盲目否定的原则,让萌江自己去寻找内心中的想法,遵从自己的内心。

关于伟人背后的母亲的故事

比如说,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这样的人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女人,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

两百年前,拿破仑有一次在与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什么呢?”
“母亲”。贡庞夫人的回答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不错!”他说,“在这一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影响力》撷取了30位名人的母亲如何育子成才的感人故事。
以下内容摘自《母亲的影响力》张良科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甘地夫人的母亲——卡麦拉•尼赫鲁
曾经担任过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出身于一个非常有名的家庭。她的祖父是印度独立运动中的重要领袖,她的父亲尼赫鲁是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她的母亲也是一位有声望的政治活动家。
1930年,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规模民众运动达到了高潮。英迪拉的母亲积极参加蓬蓬勃勃的政治运动,到处召开集会,发表演讲。
12月31日,是公历新年除夕,紧张斗争的一年过去了,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年即将来临。这天晚上,当时任印度国大党主席的父亲还在外地奔走,英迪拉和母亲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吃迎新晚饭,母女俩已很长时间没有像这样安静地一起吃饭、交谈了。
突然,隔壁的电话铃响了。英迪拉跑去接电话,心里愉快地想:大概又是哪一位朋友打电话来祝贺新年了。但是当她一拿起话筒,脸色就变了。话筒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明天早晨警方将逮捕尼赫鲁夫人卡麦拉!”接着“咔”的一声电话就挂上了。
“喂、喂,请问你是谁?”英迪拉连忙喊道,但话筒里再也没有发出声音。
英迪拉怔住了,新年的欢乐情绪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她转身向餐厅跑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出乎意料,母亲只是微微一笑,平静地说:“我早就准备着这一天了。”
英迪拉“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卡麦拉却轻抚着她的头发,仍然以平静的口吻说:“孩子,坚强些,做任何事情都会要付出代价,圣雄甘地坐过牢,你爸爸坐过牢,现在又轮到我了,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你继续吃饭吧,我还有许多事情必须在今天晚上干完。”
英迪拉强抑住哭泣,一边擦泪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妈——我不哭了,——有什么事情能帮你干吗?”
母亲想了一想,回答:“我要立即去召开一次国大党重要工作人员的会议,你就帮我在家里收拾一下东西,明天警察来逮捕我时,可能会进行搜查,有些文件必须处理掉。”
说完,母亲匆匆披上外衣就出去了。英迪拉也镇静下来,把母亲的办公室、文件柜都作了一遍清理,将重要的东西都烧毁了。接着,她又替妈妈把坐牢时需要的日用品也整理好,打成一个小包,还在包里放进了自己的一张相片。她知道,妈妈在监狱中会想自己的女儿的。虽然英迪拉才14岁,但特殊的环境、父母的影响,已使她早早成熟了。
午夜时分,母亲才回来,脸上显得有些疲倦,她对英迪拉说:“会开完了,我被捕后斗争还会继续下去,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母女俩紧紧挨着坐在沙发上,一起轻轻地朗诵着坦尼森的著名诗句:“送旧岁,迎新年……”紧张与害怕已经从小英迪拉心中消失了。她默默地想着: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一切的一切!
“当!”“当!”“当!”钟声响了,新的一年来临了。窗外,响起了一阵爆竹声。“1931年到来了”,卡麦拉把女儿拥进怀里,轻轻地说。
就在这一天,1931年元旦的清晨5点钟,母亲就被警察带走了。英迪拉没有再哭泣,只是在心里发誓:“我也要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我也不会害怕坐牢。”
11年后,25岁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家中第一次被捕;再17年后,她当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这时,母亲已经去世,但英迪拉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她,因为母亲的影响是永存的。

希尔顿的母亲——玛莉•劳•希尔顿
提起“希尔顿”三个字,人们就会联想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希尔顿连锁旅馆,在各个大都市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豪华舒适的这类观光旅馆,这已经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而这项事业的开创者康拉德•希尔顿更被公认为是全球旅馆业的巨擘。
希尔顿曾称他的母亲——玛莉•劳佛斯威勒•希尔顿为“我所知道的最可爱、最勇敢的一位女性”。
1907年,一场经济恐慌席卷美国,希尔顿的父亲在圣•安东尼奥开的商店面临危机,并从那里写信回到圣•安东尼奥。
商店无法再开下去了,母亲决定开旅馆:一大堆剩余的日用品、一间大房子、希尔顿和弟弟的劳力,以及母亲炒的一手好菜,恰恰构成了开旅馆的条件。一次,一位先生在店里吃了一顿饭,连连夸奖菜烧得好。临走前,他叫过希尔顿,递给他一张五元的钞票,说:“这是给你的小费。”
希尔顿大吃一惊,那时候在这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小费并不盛行,他们偶尔会得到五分、一毛的小费,可是那得做许多额外的工作方能获得。
拿了这五元钱,希尔顿立即去找母亲,心里充满着怀疑与不解。“那个人不是东部来的”,他对母亲说:“也没有喝酒,他怎么给了这么多小费呢?”
母亲看了看钞票,淡淡地说:“也许他把它看成是一元的了。”
“就把五元误认为一元,也还是太多啊?”
过了几天,当希尔顿他们又议论起那五元小费的事时,母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康尼,不要对这类小费太在意,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劳动上,只有靠优秀的劳动来获取报酬才是正当的。”
不过几个月的工夫,希尔顿家的旅馆就兴旺到了要请帮手的地步,一家人的生计好转了,二十岁时的这段遭遇也成为希尔顿日后立志发展旅馆业,终于成为旅馆业巨擘的契机。而且,希尔顿终生都记住了母亲的这句话:“只有靠优秀的劳动获取报酬才是正当的。”也许可以说,这是他能大获成功的诀窍之一。

邱吉尔的母亲——詹妮•杰罗姆
邱吉尔出生于贵族世家,父亲是马尔巴罗家族的第七代公爵,母亲詹妮•杰罗姆也出身于英国贵族的名门望族。她在伦敦的社交界很受欢迎,英国贵族中的许多杰出人物都常来登门拜访。这使小邱吉尔在幼年时便接触到了很多政治界的重要人物,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
失去丈夫后的詹妮决心依凭自己的力量帮助儿子出人头地。
邱吉尔虽然在学校中成绩不好,但并不等于他不愿意读书,而是他只愿意读自己感兴趣,认为有用的书。来到骠骑兵团后,他把业余时间中的大部分用来读书。因为他已明白,自己是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人,要实现自己追求功名的抱负,就必须在一些领域具备哪怕是起码的知识。
于是,邱吉尔写信给母亲说:“亲爱的妈妈,我在印度的生活很悠闲,也因此而显得愚蠢、枯燥、无聊。现在我很想多读点书,但这里找不到。请您立即给我寄些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书来。”
詹妮收到儿子的来信很高兴,她马上忙着跑书店、图书馆借书和买书。并对所有她遇到的朋友说:“我的温斯顿想好好地读点书了,我早就说过,他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有些书一时找不到,詹妮又千方百计,四处托人,甚至为一本书而跑友人亲戚家去求借。不久,大包小包的书籍从伦敦寄往邱吉尔部队所在的印度,这些远涉重洋的书中包括帕拉图、叔本华、马尔萨斯、达尔文等人的著作。邱吉尔凭着自己杰出的智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书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
当时,年轻的邱吉尔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他读英国著名史学家麦考利•吉本的历史著作入了迷。因此,詹妮又陆续给他寄去许多麦考利•吉本所写的书。以后,她还寄去几本厚厚的政治年鉴,让儿子研究英国现代的政治史时用。
1897年,印度东北边境马拉坎德山口的一个印度部落发动了起义,英国人组织了远征军前往该地镇压。邱吉尔也参加了这次艰难的远征,并在战争结束后用自修的时间写成了一本有关这次远征的书。他把手稿寄给母亲,母亲很快就通过关系找到了出版社。不久,邱吉尔生平的第一本书就在伦敦出版,而且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以后的事实证明,邱吉尔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母亲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克林顿之母弗吉妮亚

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妮亚用这样的话总结了她的生活史:“我不是一个为了规则而活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儿子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态度。弗吉妮亚宣扬“一切为了开心”,她是一个不现实的乐观主义者,她战胜了大多数妇女一辈子也遇不到的那么多不幸:亲人的惨死,丈夫的虐待,一个儿子的锒铛入狱,但还有一样东西她没法战胜,那就是乳癌。
弗吉妮亚经历了这么多的挑战,却还保持着逍遥自在、不受约束的性格,除了因为她自己永远不为可能会发生的事忧虑外,她还有一套对付糟糕事情发生的办法:“在我的头脑里,我构造了一个密封的盒子。我把我愿意想到的东西放在那里面,其他的东西放在外面。盒子里面是白色的,外面是黑色的;里面是爱、友谊和乐观,外面是消极的、悲观的东西,还有对我以及我所有的东西的批评。”
弗吉妮亚把她的“密封盒子”理论传给了她的儿子,使他能把自己的生活分解到一种让身边的人震惊的程度。在“莱温斯基丑闻”爆发后漫长的一年中,克林顿遭到众议院的弹劾和参议院的审读,然而,他能从身体上和精神上摆脱那些针对他的责难。克林顿同母亲一样,不必考虑“任何对我及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批评”;同母亲一直所做的一样,他从不表现出自己的羞辱感;他和母亲一样在心里否定不愉快的事实,会把危害自己身份的事件锁在“密封盒子”的外面。

默多克之母伊丽莎白

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厉,她为孩子们制定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她的要求。在一些人看来,孩子们还太小,做母亲的对孩子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标准,使其符合小孩的特点。而伊丽莎白不同意这种意见,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伊丽莎白很少亲近、迁就孩子们,她每次都监督孩子们做祷告,去教堂做礼拜;她经常带孩子们整修花园,打扫自己的房间,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照顾属于他们自己的马匹;她要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基督徒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她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劳动种类和方式,然后计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可能全都认为我是一个旧式的、残忍的母亲。”她说,“但我认为他们现在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
默多克成功后谈起母亲对他的影响时,他说:“是的,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

曾宪梓之母蓝优妹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蓝优妹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烈开一个露出红肉的口子,再赤脚下田的时候,痛得钻心。如果用胶布贴上伤口,下田时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线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看得眼泪直流,蓝优妹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受的呢!

钱学森之母:让儿子成为忠诚于祖国的人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让其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幼小的钱学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期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钱学森的心底滋生了对民族灿烂文明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以及《论语》、《纲鉴易知录》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一样,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父母的勉励,给钱学森极大的力量支撑。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周围的美国学生听了这话后,都伸了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怀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本来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但是,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强盛而发愤学习的决心。既然学习航空工程走不通,他决定改学航空理论,并大胆地毛遂自荐,投奔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门下。不久,钱学森在导师的培养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丁玲之母: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子师范和长沙稻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学担任学监。刚毅、自强的蒋胜眉对女儿从不娇宠溺爱。她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918年夏,14岁的丁玲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暑假中,母亲送她到桃源县报考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学校要学生缴纳保证金,母亲没钱,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员变卖。那位女管理员将戒指卖了后,把交保证金余下的两元多钱交给丁玲,说:“你妈妈生活很艰苦,这钱可不能乱花。”丁玲拿着钱,想着这些年来母女俩的艰苦生活,眼眶都红了。她小心地把钱放在小木箱里,用换洗衣服压着,一直没舍得花,到寒假回常德时才用了几角钱做路费。
正当学期快结束时,“五四”运动爆发了。同学们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她从小受母亲的思想影响,带头把发辫剪了。学生会还办了贫民夜校,向附近贫苦妇女宣传反帝反封建,给她们上识字课。丁玲在夜校教珠算,因为她年龄最小,学生们都管她叫“崽崽先生”。
暑假回到家,舅妈一看见她剪了发,冷冷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丁玲不客气地回答:“既然不可毁伤,人的耳朵为何要穿眼,你的脚为什么要变得像个粽子?你那是束缚,我这是解放。”
丁玲高兴地向母亲讲述学校的各种新鲜事。母亲看见女儿在思想上、功课上都有进步,也非常欣慰。母亲告诉女儿,在“五四”运动中,她领着学生游行、喊口号,也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已经辞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员职位,专办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眼下她除了继续办俭德女子小学以外,又在东门外为贫苦女孩办了一个小小的“工读互助团”,学生可以不交学费学文化,还可以得到点工钱帮补家庭。母亲受向警予寄来的书信文章的激励,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丁玲看见母亲虽已四十多岁,却仍然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公而忘私,向往未来,也感到高兴、放心。
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这所女子中学是湖南有名的学校,向警予、蔡畅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五四”运动期间这所学校也很活跃。母亲始终是信任和支持女儿的,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要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母亲考虑女儿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亲自送女儿去长沙。丁玲在周南读完二年级,因不堪校长阻碍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又转学到岳云中学。
1922年春节,丁玲应王剑虹之约准备去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学习,舅舅出面粗暴干涉,他要求丁玲再过半年毕业后与表哥结婚。母亲却支持女儿,她认为孩子求知识,找出路,要学最切实的学问,是正确的。为此,家庭内闹了一场纠纷。最终,丁玲摆脱了包办婚约和其他纠缠,放弃了即将拿到手的毕业文凭,于1922年春天来到上海,在这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她把名字改为冰之,废姓以蔑视传统意识。
1923年暑假,丁玲在上海见到向警予。向警予同丁玲谈起她母亲时说:“你母亲是一个非凡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毅力的妇女。她非常困苦,为环境所固,不容易有大的作为,她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向警予的这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丁玲的心,始终激励着她奋发向上。

廖承志之母:画品铸就人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女士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她曾是孙中山的战友,又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在协助丈夫廖仲恺斗争多年后,还鼓励廖承志、廖梦醒都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她自己奋斗的一生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光辉典范。
何香凝,1878年6月出身于香港富商之家。1902年,23岁的她为寻找救国真理,继丈夫之后到日本留学。何香凝早年曾学习传统中国画,1908年入东京木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彩画、临画、写生等课程,同时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习画狮、虎等动物画。1910年何香凝从日本归国后辗转于港、穗、沪及日本之间,为革命奔波,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央委员等职。
去日本的那一年,何香凝生下儿子廖承志。廖承志生下来的时候又肥又壮,虎头虎脑,于是父母亲给他起了一个小名:肥仔。肥仔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开始了漂泊无定的流亡生涯,日本竟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多年来,何香凝以卖画换得“买米钱”。她署名“双清楼主”的作品名扬海内外。她在日本美术学校时就得到名师辅导,后来又长年潜心于水墨丹青,还常与国内大师切磋。何香凝的绘画作品讲究立意,她常借松、梅、竹、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直至八十多岁,她在家中仍不时作画,且功力不减。在她那些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中,不仅记录了20世纪初叶以来社会政治的变幻风云,同时也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品格的生动写照。
廖承志从小受母亲熏陶,也喜爱绘画。何香凝作画时,他专心守候在母亲身旁,一边研墨,一边琢磨。有时实在忍不住,就提笔画起小人像来。虽然笔法稚嫩,但人物却栩栩如生。当何香凝发现儿子的特长后,十分惊喜,决心把儿子的绘画天才好好发挥出来。于是,每当她完成一幅画作后,就要求儿子补画一个“小娃儿”。在母亲的精心指导下,廖承志的绘画技艺进步很快,不论素描、国画、漫画,无不得心应手。
更重要的是,何香凝不但教给孩子如何画画,还熏陶廖承志高尚的画品和人品。何香凝一生为革命所做的一切,以及表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品格,给廖承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母亲崇高情操的浸染下,廖承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方面与敌人周旋,一方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廖承志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顽强的意志和不同凡响的品格。这一切和何香凝在面对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正气与人格品质有着惊人的相似。廖承志不但秉承了母亲的画品和人品,就连母子俩对于蒋介石的态度,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坚决。
有一次,廖承志被特务抓捕后,解送到重庆,蒋介石曾以“世伯”身份面见,并劝说:“如果放了你,想留你在我身边,怎么样?”没料到廖承志却当面痛斥蒋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事业。他刚正不阿、正义凛然的精神深受党内同志敬佩。他的一生,和母亲何香凝一样,为革命事业和民族振兴,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舍之母:把吃亏视作理所当然
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真挚、诚恳,这些性格与母亲的影响有关。
老舍的母亲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谁家有事要帮忙,她总是跑在最前头。
有客人来,无论手头再怎么窘迫,老舍的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来作客时,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老舍继承了他母亲的性格,出了名的好客,离了朋友们就活不下去。在重庆的时候,老舍的生活相当清贫,但是老友相逢,卖了大褂,也要上一趟小馆盛情款待。晚年的老舍更加看重友情。逢年过节,或是小院里百花盛开的时节,老舍的家,就变成了欢乐之海,赏花赏画,品茗品酒,主人与宾客们全都痛快极了。有时到了欢畅之时,赵树理会扯着嗓子“吼”他拿手的上党梆子,曹禺则酩酊大醉后滑到了桌子底下……
也有的时候,老舍的小院里会出现一些奇特的客人。他们大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有的还领着个小孩。一见到老舍先生,他们就照旗人的规矩,一边作揖行礼,一边还大声吆喝着:“给大哥请安!”老舍常常忙把他们扶起:“别……别这样!现如今不兴这一套了。快坐下,咱哥俩好好聊聊。”事后,老舍向旁观的朋友解释,“这些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当年有给行商当保镖的,有在天桥卖艺的,也有当过‘臭脚巡’(旧社会的巡警)的。你读过我的《我这一辈子》、《断魂枪》、《方珍珠》吗?他们就是作品中的模特儿啊!”
老舍的姑母常在家闹脾气,在鸡蛋里找骨头,是家中的阎王。直到老舍入了中学,她才死去,可是老舍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老舍感叹: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老舍的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了他。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以平和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时,没有地方,老舍出面去借;没有钱,老舍出面去募捐;有人被捕,老舍出面作保向国民党政府要人,千方百计进行营救。
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参考: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09/12/428043_284105741.shtml
以下是四篇题材,希望有帮助

1 周恩来怀念他的两个母亲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娘”,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陈毅为老母洗屎尿裤
20世纪60年代初,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理万机,公务繁忙。
那年,陈毅62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陈毅说:“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时候,不知您多少次给我洗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孝心吧。”
不容在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

2 毛泽东
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么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毛顺生接到长沙住了一阵。父亲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是很感激的。毛顺生于1920年1月23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五十岁。
朱德著文忆母亲
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朱德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他在一封写给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人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3 邓小平赡养继母
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别敬重和爱戴。十五岁的邓小平,当年顺长江南下,走出重庆,走出四川。之后,邓小平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庆。四川解放后,邓小平坐镇重庆,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央下属几大行政区域之一的最高官员。这时的邓小平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庭后,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她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跟随邓小平一家生活的这些年里,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从不分你我,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顾老人、安抚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邓小平为了照顾卓琳的身体,又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活邓小平都亲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4 冯玉祥的“悼母诗”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
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
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
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
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
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
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
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
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
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将军请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
不知道啊,可能这有
我知道朱德写过关于他母亲的一本书~你可以上网找找~
文章标题: 有哪些让人看了就停不下来的故事是以家庭作为背景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1753.html
文章标签:让人  看了  背景  家庭  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