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有哪些关于李白的有趣小故事

时间: 2022-12-20 22:00: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有哪些关于李白的有趣小故事

李白有哪些趣事

问候朋友。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来说,李白这个大诗人有着太多的趣事可以讲述,这里小编就介绍其中的几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说了,下面主要来说说他“谪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谪仙人李太白
据说当年李白从24岁的时候就出门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3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他从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长安之后拜访了很多的达官显贵,但是没人愿意推荐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极宫游玩,碰上了当时的文坛领袖贺知章,贺知章对于这个名声渐起的小辈也比较重视,再看到李白仪表不凡,风姿卓越,所以就邀请他一起来喝酒。结果买酒的时候发现身上没钱,贺知章有点尴尬就把自己衣带上的金龟给取了下来,拿它去换钱,李白还劝阻他:“这是朝廷给的,怎么好拿去换酒呢?”但是几人都没有带钱,所以只好这样。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诗歌请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读完《蜀道难》顿时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实在太好了,等到读完《乌栖曲》贺知章不禁感叹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啊,才华不是凡人可以比拟的。因此李白的“谪仙”之名就传开去了。
后来李白依旧不得重用就离开长安继续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黄鹤楼,一般来说来到这种名胜古迹文人墨客总是会在上面题诗,但是到了这儿李白面对着无限的风光,刚想提笔作诗就看到了当年崔颢留下的那首《黄鹤楼》,读罢此诗,李白就把笔给放下了,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诗仙李白爱旅游花27年漂泊四方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诗人都非常喜欢旅行,尤其是盛唐时期,那时候的诗人几乎隔三差五出去旅行,到处游玩,而且还喜欢结伴而行,如果有机会回去看到李白和杜甫等人一起到处游玩千万不要惊讶,那是常见的事情,在这么多爱好旅游的是人中,李白又尤为特殊。那么李白特殊在哪呢?

李白和杜甫一起旅游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别人还好歹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么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从20多岁的时候出蜀离家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甚至在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大乱而蜀地还算和平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乡,他在很多的诗歌之中都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但是李白偏偏没有回去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怎么提起,或许李白这样是因为觉得不能衣锦还乡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为家中亲人已逝不愿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从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四处旅行,四处游玩,差不多有27年。
在这很长的时间里,李白到处游山玩水,根据有心人的统计,他这一生总共到访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在洛阳和杜甫相遇,两人结伴而游,成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来他们还在开封偶遇高适,三人一起游山玩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李太白的忆秦娥简介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大诗人,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大多所写的都是诗歌,很少会写词。李白是很少写词,但不代表他没有词流传下来。李白所写的词中较为有名的一首便是《忆秦娥•箫声咽》了,同时,这也是唐五代时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了,被世人广为传诵。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所写的《忆秦娥•箫声咽》描述了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痛苦之情,有着一股哀愁之感。此词的上片直接描写了秦娥思念爱人的场景。不知何时传来了一阵玉箫的声音,正在梦中与远方爱人相会的秦娥被玉箫声给惊醒了。玉箫的声音很是悲凉哀怨,此时窗外正悬挂着残月,倍感凄凉。秦娥的梦虽然被玉箫声给打断了,但秦娥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梦中无法自拔,因为梦中有她的爱人。但无奈现实中她的爱人不在她的身边,陪伴她的只有天边冰冷的残月。
此词的下篇却由秦娥个人思念爱人的哀怨转换成了历史的忧愁,加深了词的意境。李白通过对秦朝的古道,汉朝的陵墓进行了描写,时间匆匆而过,这些王朝的遗迹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无论当时这个王朝是多么的强大都阻止不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王朝的衰亡。各种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片苍凉之感。
《忆秦娥•箫声咽》全词的意境十分的深远,风格恢弘壮丽,李白用短短四十六个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场景,是少有的传世佳作。古今众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极其的高,有“百代词曲之祖”的称号。
“乌夜啼”是中国古代有名的乐府古题,有不少人以此为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词,其中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曾经创作了这么一首《乌夜啼》,李白别出心裁,虽然题材相仿,但是情景交融,言浅意深,别具特色,传说当年贺知章对于这首诗就非常喜欢,还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

李白乌夜啼
这首诗共分六句,开头两句就描绘景物,渲染气氛,李白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乌鸦回巢叫声不息的场景,黄昏时分,乌鸦们都将要休息了,这个时候乌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鸟巢之中,趁着还没休息的这点时间唱唱歌什么的。而乌鸦的叫声是最令人感到心烦的,正常的人听了心里都不舒服何况是心中本来就愁苦不已的离人呢?而且就连乌鸦都只要要回巢,但是远在前方的征夫合适才能回家,甚至能不能回家都是问题,这更加让读者感到沉闷。
之后的两句讲的是秦川的织锦女子,李白并没有描写这人长得怎么样,只是说她在独自一人在闺房之中,透过迷茫的烟雾,低声私语,这里的重点不是她长得漂不漂亮,家里有不有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流露出来的一种迷茫的神色,喃喃自语的孤独。
最后两句李白将全诗升华,织锦女停下了手中的活,想念起了远方的丈夫,她一个人独守空闺,孤独寂寞,不禁泪如雨下,那么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呢?不禁让读者跟着深思。
李白图片欣赏
李白,唐朝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像他这个名字一样,疫情二白,飘飘洒洒,给人以谪仙的感觉。这是一张李白望江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李白的飘逸、落寞,从服装上也可以看出李白偏向白色的衣物,给人的感觉就是浑身散发着浪漫情怀,而李白就是这样的一位走浪漫情怀的诗人。

李白图片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被世人称之为“诗仙”。李白的性格就是潇洒爽朗,又喜爱饮酒作诗交朋友,因此的好人缘也是著名的。李白被称为早期的天才,为什么这么说呢,五岁的孩童能做什么,就拿现在来说五岁的孩子也不懂什么,但李白五岁的时候却已经可以读小学的课本了,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写过很多首诗赋,并且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由此可见李白的天赋是令人羡慕和敬佩的。
但在之后,李白选择了辞亲远游,等到玄宗去世后,高力士开始出来做乱,李白厌恶这个世界,遂过起来半隐居的生活,这张李白图片其实就透露着淡淡的忧愁和落寞,李白肃然中间做过翰林,但在他看来还是饮酒作诗,和朋友一起把酒言欢更为潇洒,泛舟湖上,赋诗抒怀的生活才更适合李白。公元761年李白的生活相当窘迫,无奈只好投奔做县令的族叔,次年李白就病重了,将自己的手稿交给族叔后就与世长辞了,享年六十二岁。
李白的晚年生活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正是这颠沛流离的一生和他自由崇高的灵魂相对比,他才显得这么的可爱可敬,他曾这么说过:“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但其实李白确实做到了,在他在世的时候,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施展,但是他的诗篇却让他得到了不朽。

李白晚年
晚年的李白是比较凄凉的,因为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做了永王李麟的幕僚,所以在李肃登位之后,李白差点就被杀了,虽然因为好多人的帮忙,李白最后得以逃过一死,但是还是被流放到了夜郎。在这段时间虽然凄苦,但是李白也趁此机会造访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他游历了降下,江陵,后来半路上得到释放,又从洞庭回到江夏,转至庐山,决心专心学道。
虽然李白仕途一直不顺,虽然几次被流放,但是李白一直抱着一颗施展抱负,匡扶社稷的心,即使是后来61岁的时候,他看到李光弼出兵镇压史朝义,依旧想要请缨入军,但是因为生病不得不中途而反,之后李白来到当涂,寄宿在了李阳冰处,这个时候他已经病重了,虽然也曾出去旅行,但那时他最后的告别旅行,在762年的秋天李白病逝在了当涂。留下了绝笔《临终歌》一首。
可以说李白的晚年是非常凄凉的,不只是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生活也非常困顿,甚至年迈的他不少的生活费用都是友人接济的,而让李白最无奈的还是他这一生追求着报效国家,展现自己的治国才能,但是直到死都没有得到过重用,因此在绝笔诗中才会塑造出一只“中天摧兮力不济”的年迈大鹏。

原文地址:http://www.lishiquwen.com/news/76932_2.html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来说,李白这个大诗人有着太多的趣事可以讲述,这里小编就介绍其中的几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说了,下面主要来说说他“谪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谪仙人李太白
据说当年李白从24岁的时候就出门游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3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他从小就有着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长安之后拜访了很多的达官显贵,但是没人愿意推荐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极宫游玩,碰上了当时的文坛领袖贺知章,贺知章对于这个名声渐起的小辈也比较重视,再看到李白仪表不凡,风姿卓越,所以就邀请他一起来喝酒。结果买酒的时候发现身上没钱,贺知章有点尴尬就把自己衣带上的金龟给取了下来,拿它去换钱,李白还劝阻他:“这是朝廷给的,怎么好拿去换酒呢?”但是几人都没有带钱,所以只好这样。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诗歌请贺知章指点,贺知章读完《蜀道难》顿时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实在太好了,等到读完《乌栖曲》贺知章不禁感叹李白是天上的谪仙人啊,才华不是凡人可以比拟的。因此李白的“谪仙”之名就传开去了。
后来李白依旧不得重用就离开长安继续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黄鹤楼,一般来说来到这种名胜古迹文人墨客总是会在上面题诗,但是到了这儿李白面对着无限的风光,刚想提笔作诗就看到了当年崔颢留下的那首《黄鹤楼》,读罢此诗,李白就把笔给放下了,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一直以来,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然而,少有人知道,李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古惑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同时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新唐书?文苑传》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自少年时,他就开始学剑。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释性地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唐代流行斗鸡活动,年轻时的李白脾气火爆,在一次斗鸡活动中,大发神威一连手刃了好几个泼皮。“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在闹市拿刀砍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古惑仔。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檀作文就写了一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在与金星相关的众多传说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应该算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了。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1、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

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

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2、“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3、、蔑视权贵的李白

李白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一心希望能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唐玄宗李隆基却只让他做了一个翰林供奉,给皇上、后妃们写诗作赋,他很不愿意,常常一人喝闷酒。

蔑视权贵的李白这一天,李白又喝得大醉,突然侍卫来召他去见皇上。原来李隆基和杨贵妃正在花园赏花,想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兴。

李白看到如云似锦的牡丹衬托着美色倾城的贵妃,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李隆基看了非常高兴,便叫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自己吹笛,宫女们演唱,其中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使杨贵妃听得如醉如痴,高力士和杨国忠更是竭力讨好皇上。

李白看了,觉得十分恶心,便借着酒劲,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来,给我脱靴!”高力士哪受过这种羞辱?但现在李白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高力士知道现在惹不起他,只得忍气把他的两只长靴脱下来。

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不如让国舅爷研墨,我把《清平调》重新抄写一遍,好吗?” 

4、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据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5、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时大唐受蛮夷入侵,蛮夷遣使之大唐,然大唐举朝中大员无一人识得蛮文,于是有人推荐刚好出游来到首都的李白,言其幼时生于边陲,深通夷文,唐王大喜,连忙有请.白于朝堂之上当众宣布蛮文,蛮使折服,请唐王复文于蛮王,王又请李白,然白散漫惯了,不喜朝中礼节,见贵妃而不下跪行礼,又有惯做奴才的高力士不喜李白,在旁边煽风点火,于是贵妃怀恨在心,伺机整治李白,但是李白心有七窍,丝毫不露把柄于人,翌日朝堂之上,贵妃又要刁难李白,让其为己写诗,言必用御花园中之国花为题,白言须有酒,王令斟佳酿,白饮七分醉,诗兴大发,一挥而就.随后借酒写檄文,白席地而坐,狂曰须贵妃捧砚,又伸腿向高力士请为之脱靴,唐王急用檄文无有不允,白大笔一挥后便假装醉倒,是夜悄悄逃出都城远游他乡.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李白狂傲的自喻,他在长安做了三年的翰林。一次陪皇室踏青,群山,瑶台,兰天,白云,春风逗得他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云想衣裳花思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见。”杨贵妃非常喜欢这首诗,拿着反复吟诵,皇帝看到贵妃高兴赐酒李白,李白是嗜酒如命之人,(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在洞庭湖赏月将船换酒)美景,美酒,美人,美差使他云山巫雨飘飘然,贵妃捧着砚台邀李白再作一首,高力士也在一旁笑嘿嘿的打趣道:“羊身上找狼毛,让他想一想。”李白答道“你把鞋脱了,我就写”。高力士也不是善角,脑袋瓜一转,弯腰把李白的鞋给脱了。李白提笔急书“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得春风无限恨,沉香亭边倚阑干。”他光脚依在沉香亭边的栏杆上,笑嘻嘻的对高力士说“你把鞋脱了我再来一首。”高力士不肯,杨贵妃“我还捧着砚呢,你快把鞋脱了吧,他不也没有穿鞋吗。”高力士无可奈何,讪讪的脱下鞋子。李白再次挥毫“一枝红艳露香,云山巫雨山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可怜飞燕倚新装。”成了高力士污陷李白的话柄柄,没过多久,李白出宫,仕途尽。

酒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轻财好施,喜纵横、性嗜酒。唐天宝中,游于长安,以诗文投贺知章,后者读了,叹曰:“子谪仙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后向玄宗推荐,玄宗召试,极为称意,喜而赐食,亲为李白调羹,诏令供奉翰林,以备顾问。李白在宫中常喝得大醉,一次,玄宗令他草拟诏书,他要高力士为其脱靴,由此受到高力士的忌恨,借李白《清平调》中所言赵飞燕事,以激怒杨贵妃。后玄宗每欲加李白官,贵妃则从中阻挠。李白不得志,常与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交游饮酒,时人称为“饮酒八仙人”。

后恳求还山,玄宗赐黄金,诏放归。自此,李白游历四方,一次欲登华山,乘醉骑驴经县衙,县令不知,欲加之罪,李白供状不书姓名,只说:“曾令龙巾试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令方知是李白,连连称罪。

李白晚年喜黄、老之学,过牛渚矶,乘酒捉月,不慎长沉水中。

李白“酒仙”的地位,是世所公认的。

赐金放还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赐金放还的详情: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据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周岁抓阄时,抓到的是一本《诗经》,他的父亲很高兴,同时也感到有些为难:如果儿子长大后真的成为诗人,没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岂不遗憾?因此,他的父亲对给儿子起名字十分谨慎,以至于李白7岁时还没有名字。李白7岁的那年春天,一家人在院子里闲坐时,父亲为考考李白的本事,就决定作一首咏春的绝句。他咏了“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后,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儿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刚落,李白就用小手指着李树,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父亲一听,在连声叫好的同时,忽然想到:“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好道出了李子花的圣洁高雅,这不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好名字吗?”于是,他当场就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2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李白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好奇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 ,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
铁杵磨成针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但是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 有一天,他的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 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 ”于是他干脆不读了,把书一扔就溜出去玩。 李白快乐地跑着,忽然,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便蹲了下来,傻傻地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后来,李白忍不住了,问道: “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 “ 我在磨一根针来缝衣服。 ”
老奶奶头也不抬,专心地磨。 “ 磨针? ” 李白更加奇怪了, “ 这么粗一根铁棒怎么能磨成针?! ” 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 孩子,铁棒再粗,我天天磨,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 ” 李白听了,恍然大悟,“ 对呀 ! 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读书不也是这样吗! ” 于是他便立刻转身跑回家去,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地读,从此也不再敢偷懒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的。这个成语也说成“只要工夫深,铁 杵磨成针”。 李白被人们称为 “ 诗仙 ” ,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 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 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 论要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加油!!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铁柱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学习 有天他跑出去玩 看见一个老婆婆在磨铁棒子 他就问婆婆在做什么 婆婆说她在做针 李白很惊讶 就说这么粗的棒子怎么能变成针啊 老婆婆语重心长的说:“只要工夫深,铁柱磨成针” 李白听了很惭愧 开始回家发奋用功 后来成了大诗人...- -///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1

  唐朝的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2

  李白小时候对先生教的书学得很起劲,可是,一碰到那些十分深奥的经书、史书,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就会丢下书,逃到外面去玩。

  有一天,李白又逃到外面去玩。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边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根很粗很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

  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于是他撒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认真读起来。

  李白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关于李白诗句的小故事

1.李白作诗小故事

李白的传说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书这样的: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

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

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

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

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

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

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

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

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

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

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

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

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

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

2.有关唐代诗人李白的小故事

一、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他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二、李白下馆子

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三、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

四、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故事。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3.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棱畅迟堆侏瞪虫缺矗画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 太白醉酒 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4.古代诗人李白的一个小故事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这是诗人李白泪别汪伦的故事。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5.有关唐代诗人李白的小故事

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故事

李白虽受玄宗之宠,但恐为李林甫所害,只舞文弄墨,不敢冒然涉足政治。李林甫是通过高力士的关系才得以飞黄腾达,所以李白对高力士也没有好感。

一天,渤海国使者呈入番书,文字非草非隶非篆,迹异形奇体变,满朝大臣,均不能识。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济济多官,如何一纸番书,竟无人能识其一字!不知书中是何言语,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耻笑耶!”众皆汗颜,正为难间,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宫,李白却识得番文,宣诵如流。玄宗大悦,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诏。李白欲借此机会奚落高力士,乞请高力士为他脱靴。玄宗笑诺,遂传入高力士。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边最亲近之人,官封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渤海郡公,权势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违慢,没奈何忍气吞声,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书,遣归番使。

高力士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但李白正受玄宗所宠,他不好直接在玄宗面前抵毁李白,继而转向贵妃。一天,高力士与贵妃谈及诗歌,劝贵妃废去清平调。贵妃道:“太白清才,当代无二,奈何将他诗废去?”高力士冷笑道:“他把飞燕比拟娘娘,试想飞燕当日,所为何事?乃敢援引比附,究是何意?”贵妃立时变色。原来唐代妇女以丰满为美,贵妃亦不例外,而汉代妇女自皇后赵飞燕始,以纤瘦为美,汉成帝生怕大风把赵飞燕吹走,还专为她建了一座七宝避风台。玄宗尝戏语贵妃道:“似汝当便不畏风,任吹多少,也属无妨。”贵妃知玄宗有意讥嘲,未免介意。女人心胸狭窄,贵妃受高力士挑拨,认为李白作诗嘲讽自己体形偏胖,不由得忌恨起李白来。

自此贵妃入侍玄宗,屡说李白纵酒狂歌,失人臣礼。玄宗虽极爱李白,奈为贵妃所厌,也只得与他疏远,不复召入。李白知为高力士报复,亦对李林甫把持的朝廷失去信心,天宝三载,李白恳求还归故里。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遂又浪迹四方去了

6.唐诗李白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7.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要字数少一点的 急用

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漒鳚鞯氖澜纾?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

铁棒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8.李白的经典小故事

智怼乡绅李白十四岁的时候,来到南浦,当地有一个姓胡的乡绅,非常自大。

他常常自以为很有学问,看不起别人。听闻了李白的名气,于是想要考一考李白。

于是他当着李白的面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两句话中包含了当地三个地名,要zhidao想对得好,有一定的难度。

谁知李白听了,随口一答:"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李白的回答中,确确实实包含了三个当地的地名,而且对仗非常工整。

乡绅很不服气,于是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那画上回画着一个老神仙,神仙怀里抱着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正在向外面流酒。

乡绅无比自信的出了一个上联——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说罢,乡绅不屑地看了李白一眼。李白并没有将乡绅的冷眼放在心上,不紧不慢地说道:"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大家听闻,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满脸通红,慌忙跑出了房间。众人一番哄闹后,也离开了房间。

从此以答后,胡乡绅再也没有蔑视过李白,反倒是对他无比尊敬,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向他请教。

9.李白与诗歌的有趣故事200字(急)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10.李白作诗小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诗人李白的小故事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那么大家知道诗人李白的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3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诗圣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价。李白的诗存世900余首,收录在《李太白集》。

李白五岁诵六甲(道家数术历算),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

说也奇怪,打这之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最终成为一个才华横溢、举世闻名的诗人,至今他的许多著名诗篇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文章标题: 有哪些关于李白的有趣小故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59801.html

[有哪些关于李白的有趣小故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