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让改变历史的历史写进历史

时间: 2021-08-11 04:01:1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让改变历史的历史写进历史

怎么做历史题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
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
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
示语、限定语.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由专用历史名词构成(材料问答题的主干语一般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这是问题的主体,是试题的核心,试题的其余各成分都围绕它展开.只有正确理解中心语的内涵,才能把握住审题的大方向.不然,准确审题则无从谈起.找出主干语应作为审题的起点.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是审题的最终落脚点.找准答项语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就明确了思维的方向、找到了解题的着力点,收集材料、组织答案就有了目标.审定答项语是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这些词语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试题的类型,提示我们应对的方法.把握准提示语,就能够确定答案的基本结构,确定试题的基本解答方式.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个别试题的限定语融合在主干语之中).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一题中带着重号的词语就属于限定语.其中"简要"是对提示语从程度方面进行的限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对主干语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对答项语从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准确理解了限定语就可以少做许多无用功,从而保证把非常宝贵的考试时间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并且还可以减少阅卷老师的劳动量,避免惹老师讨厌.
当然,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是一题多问.有的虽然是只有一问,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却不是一目了然.如98年高考试题第49题:"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题中的主干语是"这种现象"即"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答项语是"原因",提示语是"说明",限定语是"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虽然这几种成分的分布不是那么清楚,但只要稍做深入分析,并不难找出.一题多问的,则需要逐个找出它们的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和限定语.把一个题目看作是几个题目分别解答.
第二,推敲关键词语.
弄清试题结构,找出试题的四个组成部分,只是为准确审题创造了便利条件.理解了上述四部分的内涵才能算得上明确了题目要求.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都是由若干词或词组组成的,能否正确认识上述各成分,取决于对这些词语,特别是关键词语的理解.由此看来,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是审题的基础,推敲关键词语便成为审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
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是限定语.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围答题.如果把题审"小",就会导致答案要点不全.如果把题审"大",就会多做许多无用功,浪费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并且还会冲淡问题的主题,影响考试的得分.因此,我们在考试中应不惜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这项重要工作.
在有多个问项的问答题中,审清每一问的主干语并非易事.除第一问以外的各个问项的主干语大多是代词,如:"其"、"此"等等.这些代词的含义都是由它前面的一句或几句话决定的,有些语句往往还相当复杂.在审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导致不能正确认识这些代词的含义.这样,就必然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自然也就得不到本来应得的分数.
第三,推测命题意图.
要做到真正准确地理解题义,完全按照试题的要求解答问答题,仅仅能把题目的结构弄清,把握住关键词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了试题,是不能够完全满足要求的.只有认识到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才能算是真正"到位".考生弄清了命题者要考查哪些方面的能力、考查哪些基础知识,考查哪些方面的政治思想认识?就能够按照命题者的意图,顺着命题者的思路去解答问题.这样,考生对问题的解答,就会最大限度地接近试题的"参考答案".
二、找齐材料
在"审清题目"之后,考生的思维应立即转向对答题所需材料的收集上来.找齐材料是解好问答题的关键.只有找齐了材料,才能保证回答问题时不漏要点.换言之,就是不漏得分点.由此我们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答题所需材料搜集的齐全与否,将决定着问答题的最后得分.
"材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收集"当然是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
对材料的收集要"全面",不漏过与题目有关的任何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解决时间紧与内容多的矛盾,做到"简明",对材料的搜寻只能是纲要性的,框架式的.
三、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是规范答题的必要条件.
1.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
完成前面所述两个步骤以后,考生的主要精力应立即转到对答案的总体规划上.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次对试题要求仔细推敲,然后从前面选定的材料中精选出与题目关系最密切的部分,组成答案要点.
2.研究试题的分值分布,确定答题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分值较高的问项,理所当然是解答的重点.
3.理清试题本身并未明确指出思考方向的问项的解答思路,突破难点.这些问题虽然难以把握,但它们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原因"、"评价"、"体会"等等.下面探讨一下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
①"原因".分析原因无论从什么角度入手,都必须明确找出历史的承担者--题中所述历史现象所涉及的社会团体(或个人).逐个分析它们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它们的政治、经济要求,它们与题目中所涉及的事物的联系.由此,就不难找出它们对题中所述历史现象的发生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上述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②"评价".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几个角度思考.
积极方面,通常又称之为"意义".往往分成以下三部分来回答:第一,用简练的语言(一般是一句话)概括所考查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第二,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产生的直接的、近期的、较小范围的作用和影响.第三,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深刻的、长期的、大范围的影响.
③"体会"(启发、启示、反映出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这类问题,考生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许多同学在考试时,干脆放弃这些题目.
其实,这种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漫无边际的.它们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第二,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第三,题中所述现象验证了哪些现行政策的正确性或者是验证了哪些事物的危害性.第四,我们能从题中现象中得出哪些经验教训.第五,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后,我们的工作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按照上述思路思考,我们就不难得出"体会"类试题的答案.再加上此类问题的评分标准一般比较宽泛.这类"难题"反倒能够成为易于得分的题目.
4.打破思维定式,严格按照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问题.
引进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改变教材和社会造成的思维定式,是高考检测考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历史,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命题方式.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的特点,往往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同时,也都有着相当高的难度,是考生易于失分的试题.如:1995年高考第38题第3、4问:"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答案为:"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而许多考生却基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的灿烂辉煌文化成就为全世界所注目,我们为自己的祖先的成就而自豪"等思维定式,不能客观地分析中国古代的社会条件,对在封建制度下科技被视为"奇技淫巧"等现象视而不见.结果他们的思维方向与试题要求南辕北辙,考取高分自然就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考生在确定解题思路时,一定不能先回顾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不能机械照搬教材上相关内容的表述.应是坚定地依照审题的结果,果断地从教材相应内容中提取与试题有关的一些方面的信息,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就能有效地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保证把审题的成果转化成答题的正确思路.
5.编制提纲.
大家普遍认为,编制提纲是保证答案的完整、条理、规范、整洁的必要手段,应该是应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许多考生在应试中为了节省时间,往往省略这一步骤.这主要是由于考试时间紧与试卷题量大的矛盾所致.综合利弊,较为恰当的做法是:提纲一定要列,但必需简明扼要.
提纲应包括两大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列出共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分几段,每一段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几个要点,每个要点使用哪些关键词语.第二,设计答案在卷面上的布局,安排好每一小问、每一层次在卷面上位置,为下一步的规范作答奠定基础.
提纲字数不易过多,自己能明白即可.
四、规范作答
规范作答是解答好问答题的最终保证.
1.答题格式规范.解答问题要严格对应试题的提问方式,采用历史教学界通常使用的格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这样组织出的答案就能与历史阅卷教师的一般思路保持一致,为老师顺利地阅读、评判试题创造出便利条件.按照规范化的格式答题,能有效地减轻评卷老师负担.同时,也在无形中为考生创造了更多得分机会.
2.语言规范.组织答案必须注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这样做的优点主要在于:能用最简捷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考生的思想.同时,还能充分地显示出考生的历史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3.书写规范.书写规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字体规范、用字规范.答题一般应使用楷书,字体虽然不要求有多高的艺术水平,但必须要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答卷时用字也必须注意规范,不能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更不能自己随便造字.第二,布局规范.答卷时要尽可能按照"编制提纲"时设计的版面书写,考生书写的答案以占试卷所留空格的五分之四左右为易.做到了以上两点,考生的答案就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样,就能保证考生书写的答案的所有要点,不因辨识不清(或者是因为书写的杂乱无章,阅卷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找出所需要点)而不能转化成得分点.

一些历史问题,请回答!!谢谢!!急!!

资本主义制度都包括什么制度?具体是什么意思?英国革命是不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不是近代史的开端?君主立宪制是什么意思?是指限制君主权力?
英国革命是不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不是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尼德兰革命。
是不是近代史的开端?
1、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整个社会都会带有这种制度的特点,所以很难说包括什么,应该是具有什么特点。
一、商品经济
二、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三、雇佣劳动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五、对劳动力的剥削
六、资本
七、资本主义国家
八、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下面的这个网址你可以看看,大概就有个整体理解了。
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11/marxist.org-chinese-bukhrin-1919book3.htm

2、为什么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我们知道,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荷兰在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为什么要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资本主义历史时期到来的标志呢,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又该如何理解呢?

第一:马克思在论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经指出:这两次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民族对地方主义的胜利,竞争对行会制度的胜利,财产分配制对长子继承的胜利,土地所有者支配土地制对土地所有者隶属于土地制的胜利,教育对迷信的胜利,家庭对宗族的胜利,进取精神对游侠怠惰的胜利,资产阶级法权对中世纪特权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21页)。在这里马克思充分阐明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于它们符合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宣告了欧洲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法国大革命早了近一个半世纪,当然应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新社会历史时期的起点。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使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进行,它不仅使英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巩固了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进而使其成为世界的霸主,而且伴随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展和列强全球扩张的展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主要有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_这是当时历史的主流。而随着资本主义在欧美和日本的确立,以及列强对亚非拉美的控制,资本主义出界体系最终确立。其二,民族解放和改革运动,这以19世纪上半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为典型,另外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涵盖在内。其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如19世纪上半期的三大工人运动和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进行的工业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其本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而已进一步冲垮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并且激发了世界落后民族与国家的改革与进步。可见,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第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了霍布斯和洛克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导,不论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还是法国的《人权宣言》,无一不植根于英国先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说,欧美革命中资产阶级所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都是以英国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同时,英国还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祥地,其创立的君主立宪制及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广大的欧美国家所效法,并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因此,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形成,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综上所述,尽管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晚于尼德兰革命,但它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尼德兰革命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资本主义时期到来的标志更为准确。有鉴于此,面对类似问题时,我们不能只注意事件的时间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全面、综合考察事件在不同时期、各个领域、相应层面的历史影响和作用,最终确定其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

3、君主立宪是什么?

在中学世界历史课本中提到了“英国议会在162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这样,英国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同时还提到日本“于1889年颁布了宪法,日本形式上从君主专制政体变成了立宪君主制政体。”

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了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从法律上看,英王可以说英国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是,实际上英王早已成为“临朝而不理政”的人物。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都须经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英王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今世界上除了英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采用这种政体。

二元制群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其主要特征是: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有否决权。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其政体形式是典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即“立宪君主制”。根据宪法规定,天皇有无上的权力,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有宣战、缔约、任免高级文武官员、解散和召开议会的权力,内阁大臣不是向议会而是直接向天皇负责。

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当今世界上的约旦、尼泊尔、摩洛哥等国,也是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君主立宪:“英国议会在162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这样,英国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说白了就是限制王权,有君主的存在,但是大事不是君主一人作主的,要和内阁一起商谈.主要是避免个人权力高度集中.
第 六 节 商品经济

第 七 节 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第 八 节 雇佣劳动

第 九 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 十 节 对劳动力的剥削

第十一节 资本

第十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

第十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六节 商品经济

假如我们仔细观察资本统治下的经济是如何进行的,那么,首先就会看到这里在生产商品。有人会问:这究竟有什么奥妙呢?这里的奥妙就在于,商品并不是简单的一般产品,而是为市场生产的产品。

当产品是为了生产者个人使用而生产的,它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种黑麦,从下种、收割,然后到脱粒、磨粉和烤成面包都是为了自己食用,那这些面包就绝不是商品,它仅仅是面包而已。这些面包只有在人们开始拿它进行买卖的时候,也就是说,是为了购买者、为了市场而被生产的时候,它才成为商品。因为谁买了它,它就是谁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商品都是为市场生产,所以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每一个工厂或作坊通常只生产某一种产品,任何人一看就会明白,这里产品不是为了自己生产的。譬如,殡仪馆老板的作坊所制作的许多棺材,显然不是为他自己和家人准备的,而是拿到市场去卖的。再譬如,工厂主制造蓖麻油,显而易见,即使他天天需要泻肚子,他所服用的也只不过是他工厂里制出的极小部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论拿哪一种产品为例,情况都不外如此。

纽扣厂制造纽扣,然而,生产这些成千上万的纽扣,不是为了把它们缝在纽扣厂厂主的背心上,而是为了出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产品都是为市场生产的;无论是手套、香肠、书籍、鞋油、机器,还是烧酒、面包、皮靴、枪支等等,总而言之,一切产品全都在其内。

商品经济必须以私有制为前提。生产商品的手工业者有自己的作坊和工具;工厂主有自己的工厂,包括所有厂房、机器和其他资产。只要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就总会有争夺买主的斗争或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使没有工厂主和大资本家,而只有一些劳动手工业者,那在这些手工业者之间也会为争夺买主而进行斗争。谁最壮实、最强悍,谁有最好的工具,并且工于心计,特别是谁最能攒钱,谁就总是能占上风,能为自己争得买主,挤垮其他手工业者,自己飞黄腾达。这就是说,小生产所有制和以它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已含有大生产所有制的萌芽和使很多小生产者破产的因素。

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商品经济,即为市场而生产的经济。

第七节 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只用商品经济一个特征来说明资本主义还不够。可以有这样的商品经济,其中没有任何资本家:例如,劳动手工业者的经济。他们为市场生产,出卖自己的产品,他们这些产品自然是商品,因而全部生产也就是商品生产。然而,这还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内不过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要使简单商品生产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必须使生产资料(工具、机器、厂房、土地等等)变为少数富人-资本家阶级的私有财产,另一方面,使大批的独立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并沦为工人。

我们已经看到,简单的商品经济本身包含有使一部分人破产,另一部分人发财的萌芽。这已被事实所证明。在世界各国,大部分的劳动手工业者和小业主已经破产。谁破了产,谁最后就只有卖掉自己的“工具”,由小业主变为除了双手之外一无所有的人。而那些比较富的人就变得更富了,他们改建、扩大自己的作坊,安装更好的机床,然后再添置机器,开始招雇很多工人,使自己变成工厂主。

凡生产所需要的一切,如厂房、机器、原料、货仓、商店、房屋、工厂、矿山、铁路、轮船、土地,总之,凡是生产上不可缺少的一切,渐渐地都落到这些富翁的手里。这一切生产资料都成了资本家阶级的独有财产(或者象人们所说的,被资本家阶级所“垄断”)。一小撮富翁占有一切;广大的穷苦人只有一双劳动的手。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这种垄断,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二个特征。

第八节 雇佣劳动

多数人的阶级,即那些没有任何财产的人变成了资本的雇佣工人。事实上破产的农民或手工业者还有什么好干的呢?他们不是被资本家-地主招雇去当长工,就是流入城市受雇于工厂。其他的出路是没有的。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三个特征——雇佣劳动。

什么是雇佣劳动?在以前有农奴或奴隶的时候,第一个农奴或奴隶是可以被买卖的。这些人连同他们的皮肤、头发、脚和手都是老爷的私有财产。老爷在马厩里打死他的奴隶,就好象,譬如说,喝醉酒以后打碎一把椅子一样。农奴和奴隶只是普通的什物。在古罗马,老爷在生产上所需要的财产是这样分的:“哑吧工具”(什物),“半哑吧工具”(役畜、羊、母牛,公牛等等,一句话,就是能叫出声的牲畜)和“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人)。不论是铁锹,是牛,还是奴隶,在老爷看来都同样是工具,他可以随意买、卖、毁掉和打死。

在雇佣劳动的情况下,人本身是不能被买卖的。能够买卖的,只是他的劳动力,不是人本身,而是人的劳动能力。雇佣工人的人身是自由的。工厂主不能在马厩里鞭打他,或者把他卖给自己的邻居,或者用他去换一只猎狗,而这在农奴制时代是可以的。工人本身仅仅是被雇用。看起来甚至资本家和工人似乎是平等的,譬如,工厂主老爷们总是这样说:“不愿意吗?那就别干,谁也不强迫你。”他们甚至断言,是他们养活了工人,给工人工作做。

事实上,工人和资本家显然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工人被一条饥饿的锁链拴住,饥饿使他们不得不受人雇用,也就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对于工人来说,他们没有其他出路,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工人不可能赤手空拳地从事“自己的”生产;试想一下,没有机器和工具能炼钢、织布、造火车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甚至所有的土地都掌握在私人手里,因而工人无处可以谋生。工人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资本家有购买劳动力的自由,资本家和工人是“平等的”——这一切,实际上是一条迫使工人为资本家劳动的饥饿锁链。

由此可见,雇佣劳动的实质是出卖劳动力,或者说是把劳动力变为商品。在前面说过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牛奶、面包、布匹、皮鞋等等,但不可能看到劳动力。那时劳动力是不出卖的。劳动力的所有者、手工业者,除了劳动力之外,还拥有房屋和工具。他们自己劳动、从事自己的劳动经营,即在自己的经营中使用他们自己的劳动力。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形。在这里,做工的人没有生产资料,他们不可能在自己的经营中使用自己的劳动力。为了不致饿死,他们就必须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因此,在卖棉花、干酪或机器的市场之外,也有一个劳动市场,无产者、即雇佣工人,在这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以,资本主义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的区别,就在于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本身也成为商品。

因此,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三个特征。

第九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三个特征是:为市场生产(商品生产);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雇佣劳动,即建立在出卖劳动力基础上的劳动。

这些特征涉及到人们在产品生产和分配中的相互关系问题。当人们说“商品经济”或者“为市场生产”的时候,是指什么呢?这是说,人们互为对方劳动,但是,每个人在其经济中是只为市场生产,事先并不知道谁要购买他的商品。假设说,我们这里有一个手工业者伊万诺夫和一个农民西多罗夫,手工业者伊万诺夫把他做好的皮鞋拿到市场上,卖给西多罗夫,又用得到的钱从西多罗夫那里买了面包。当伊万诺夫来到市场时,他并不知道在那里会碰到西多罗夫,而西多罗夫也不知道在那里会碰到伊万诺夫,这两个人都不过是到市场来。当伊万诺夫买了面包,而西多罗夫买了皮鞋的时候,才发生了西多罗夫为伊万诺夫做工,而伊万诺夫为西多罗夫做工这样的事,只是这不会一下子看出来。市场上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向人们掩盖了他们相互为对方做工,谁离开谁都有不能活这个实质。在商品经济的情况下,人们互为对方劳动,但是,是无组织地、各自独立的,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相互间的需要量是多少。所以,人们在商品生产中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分开,并且又互相处在一定的关系中。这里所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谈到“生产资料的垄断”或者“雇佣劳动”时,同样也是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垄断”事实上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人们的劳动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做工的人是用别人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者得听从于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资本家的,等等。一句话,这里说的也是人们在生产产品时,相互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人与人在生产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这种关系就叫做生产关系。

不难看出,生产关系绝不是永远一样的。在远古时代,人们曾经生活在小公社中,一起共同劳动(打猎、捕鱼、摘野果和挖菜根),然后大家彼此平分。这是一种生产关系。在奴隶制时代,是另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又是一种,其余以此类推。可见。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这些形式,就叫做社会的经济构成(结构)或者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就是在商品经济的情况下,在一小撮资本家垄断生产资料和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十节 对劳动力的剥削

有一个问题:资本家阶级为什么要雇佣工人?任何人都知道,这绝不是因工厂主愿意养活饥饿的工人,而是因为他们要从工人身上榨取利润。为了利润,工厂主才兴建自己的工厂,为了利润,才雇佣工人,为了利润,他们到处探寻能高价出售商品的地方。利润成了他们一切盘算的动机。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非常有趣的特点。在这里,并不是社会本身生产它所需要的和有用的商品,而是资本家阶级强迫工人去生产那些能卖更大价钱,能获取更大利润的商品。例如,烧酒是很有害的东西,酒精本来可以只为工业和医药上的应用目的而生产。然而,全世界的资本家却在拼命地生产酒精。为什么?因为从人民的狂饮中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可是,我们需要弄清楚,资本家是怎样得到这些利润的。为此,我们要更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资本家只有在卖掉他工厂里生产的商品之后,才能获得货币形式的利润。卖掉自己的商品他能得多少钱呢?这取决于商品的价格。现在又产生一个问题:这个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一种商品价格高,另一种商品价格低呢?不难发现,如果任何一种生产引进了新的机器,那里的劳动就变得更有成效了,或者象人们说的那样,变得更有生产效率,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反之,如果生产困难,生产的商品少,劳动成效低或是生产效率不高,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会提高1。为制造一种商品,社会平均需要花费的劳动多,商品的价格就高;花费的劳动少,价格就低。在中等技术水平的情况下(就是说,不是用最好的,也不是用最坏的机器和工具),商品生产花费的社会劳动量称为这种商品的价值。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价格取决于价值。实际上,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是,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认价格和价值是一个东西。

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说过的雇用工人问题。雇用工人——这是用来出售的一种特殊商品,其名称就叫做劳动力。既然劳动力成为商品,那么,一切对商品适用的东西,对劳动力也适用。俗语说,“既是名为蘑菇,就应听人采食”。资本家在雇用一个工人时,他就把工人的劳动力价格(或者简单地叫劳动力价值)付给工人。这个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们知道,一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在生产它们时所花费的劳动量。这一点也适用于劳动力。

但是,劳动力是怎样生产的呢?要知道劳动力不是在工厂里生产的,因为它不是麻布、不是鞋油、也不是机器。这究竟怎样理解呢?要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要看一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真实生活就行了。现在这样假设:工人们刚刚结束了工作。他们精疲力竭,已不能再做工了。他们的劳动力几乎消耗完了。要恢复他们的劳动力,需要什么呢?需要吃喝、休息、睡觉,维持他的身体,以便“恢复自己的精力”。只有这样,才会有继续做工的可能和能力,或者说才会有劳动力。就是说,食品、衣服、住房等等,一句话,工人的消费就是劳动力的生产。另外,如果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人,这里还包括有象学习费这样的一些费用,等等。

工人阶级为了恢复自己的劳动力所消费的一切都具有价值。所以,消费品的价值,以及学习费用就构成了劳动力的价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同样,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也具有不同的价值。地形测绘员的劳动力价值是一种,而粗活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则是另一种。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工厂。资本家购买原料、工厂用的燃料、机器、机油和其他必需物品;然后他购买劳动力,即“雇用工人”。这一切他都付了现钱。生产开始了。工人在做工,机器在转动,燃料在燃烧,机油在消耗,厂房在损坏,劳动力在消耗。但是,从工厂里造出了一种新的商品。这种商品象所有的商品一样,具有价值。这个价值是多少呢?第一,它包含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里包括:使用的原材料,消耗的燃料,机器的磨损部分等等。这一切现在都算进商品的价值。第二,再加上工人的劳动。如果三十名工人花费了三十个小时制出了一件商品,那么,他们就是花费了九百个工作小时,就是说,出产的商品的总价值是由消耗的材料的价值(比方说,这个价值等于六百个小时)和工人用自己劳动增加的新价值(九百小时)构成的,也就是(六百加九百)等于一千五百工作小时。

但是,资本家自己为这个商品究竟付出了多少呢?他已全部支付了原料的费用,就是说,他已支付了与六百个工作小时的价值相等的全部款额。但是劳动力的费用呢?他是否全部支付了九百个小时呢?整个事情的谜正在于此。根据我们的假设,他支付了工作日的劳动力的全部价值。如果三十名工人工作了三十个小时,每天十小时,共三天,那么,工厂主付给他们的,只是这几天为恢复他们的劳动力所必需的钱。这笔钱是多少?答案是清楚的:它大大少于九百小时。为什么呢?因为维持我的劳动力而需要的劳动量是一回事,我能够达到的劳动量度则是另一回事。我一天工作十小时。而每天我所需要的吃、穿等等,仅仅等于五小时的价值。就是说,我的劳动,比起为维持我的劳动力而进行的劳动要更多。譬如说,在我们举的例子中,工人们三天内为吃、穿等所花掉的产品价值是四百五十个小时,而他们提供了九百个小时的劳动,其余的四百五十个小时就归资本家了。这四百五十个小时就是他的利润来源。实际上,正如我们所见,对于资本家来说,商品的价值等于一千零五十小时(六百加四百五十),而他却以一千五百小时(六百加九百)的价值出卖商品;其中的四百五十小时就是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可见,工人的二分之一劳动时间(在十小时工作日的情况下,有五个小时)是为抵偿他们自己的消费,而另外的二分之一劳动时间,则完全是为资本家。

我们现在看一下整个社会。要知道,我们对个别工厂主,或者个别工人干什么并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台巨大的机器是如何构成的。资本家阶级雇用人数众多的工人阶级。亿万工人在几百万个工厂、矿山、森林、田野里,象蚂蚁一般地劳动。资本家付给他们工资,也就是他们的劳动力的价值,以便不断恢复其劳动力好继续为资本家服务。但是,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养活自己,而且创造上层阶级的收入,创造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通过千百条渠道流入统治者的腰包。其中:一部分归资本家本人——这是企业主的利润;一部分归地主,归土地所有者;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归资本主义国家;一部分归商人、小贩、小店主、教堂、妓院、演员和小丑、资产阶级下流作家等等。资本主义制度所滋生的一切寄生虫,都凭借这些剩余价值而生活。

但是,还有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重新投放到事业中去。他们把它归入自己的资本中,使资本增加了。他们扩大自己的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添置更好的机器。更多的工人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的企业再次发展和扩大。这样,随着每一次的循环,剩余价值不断积累,资本也就越来越大。通过从工人阶级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剥削工人阶级,资本的数量才不断地增加。

第十一节 资 本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什么是资本了。首先,资本,不论其形式是货币,是机器、原料、厂房,还是制成的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是用来为生产新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和厂房都是资本。但是,机器和厂房是否永远都是资本呢?当然不会。如果整个社会的经济都是协作经济,如果它是为自己而生产的,那么,不论是机器,还是原料,都不能算是资本,因为它们不是为少数富人榨取利润的工具。这就是说,机器只有在被资本家阶级私人占有时,并被作为剥削雇佣劳动和生产剩余 价值的条件时,才成为资本。在这里,价值的形式并不重要;这种价值可能表现为金币形式,也可能表现为纸币形式,工人用它们来做工,也可能表现为原料的形式,工人们用它们制造出商品,也可能表现为制成的商品的形式,以后再把它卖掉。但是既然这种价值是用于生产剩余价值的,所以它就是资本。

资本常常脱掉一种外壳和穿上另一种外壳。确实如此,我们且看这一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1.资本家还没有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但是,他极希望雇用工人、置备机器、弄到上等的原料和煤炭,以便能够开工生产,等等,暂时他手里除了钱之外,还什么都没有。在这里,资本表现为货币形式。

2.资本家带着这笔钱来到市场(自然不是他自己去;为此有电话和电报,许许多多的奴仆等等)。在这里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家回到工厂,钱是没有了,但是却有了工人、机器、原料、燃料。现在所有这些东西已经不是商品了。它们不再是商品,因为不再把它们拿到市场去出卖了。钱变成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的形式去掉了,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工业资本的形式。

接着开始工作。机器开动了,轮子旋转起来,操纵杆在来回搬动,男女工人汗如雨下,机器在磨损,原料在消耗,劳动力在耗尽。于是,

3.所有这些原料,机器的磨损部分,提供劳动的劳动力,慢慢地变成了一堆堆商品。这里资本又脱离了工厂原有的实物形式,而以一堆商品形式出现。这就是商品形式的资本。然而,经过生产之后,资本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外形,而且还增加了自己的价值。因为在生产中,又多出了剩余价值。

4.但是,资本家强迫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市场,为了出卖。堆积在他的工厂仓库里的货物一定要卖出去。起初,资本家是以买主的身份到市场去。现在,他应当以卖主的身份去。起初,他手里拿的是钱,他想得到的是商品(生产资料)。现在,他手里拿的是商品,他想得到的是钱。一旦他的商品被卖掉了,那么,资本就从它的商品形式再次跳到货币形式。然而,资本家得到的货币数量,已经不同于他当初付出去的数量了,因为外加了整个剩余价值的数量。

资本的运动并没有到此结束。增加了的资本再次周转,获得了更大数量的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的一定部分并入资本,又开始新的周转,如此等等。资本象一个雪球,越滚越大,随着每一次的滚动,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地发展和扩大。

资本就是这样从工人阶级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和到处扩散的。资本之所以能迅速增长,是因为其特殊的属性。当然,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现象以前就有了。可是我们拿农奴制时的地主或奴隶制时的奴隶主为例。他们骑在他们的农奴和奴隶的头上作威作福。农奴和奴隶生产的一切东西都被地主、奴隶主自己,或被他们的仆从和大量的食客吃光、喝掉和穿光了。那时商品生产还很不发达,商品也没有地方去卖。就是说,如果地主或奴隶主强迫自己的农奴和奴隶生产出堆积如山的面包、肉、鱼等等,那么,他们的这些东西就会烂掉。那时的生产只以地主及其奴仆们的肚皮需要为限。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形。这里的生产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了利润。这里生产商品,是为了出卖,为了赚钱,为了积累利润。利润越多越好。因此,资本家阶级疯狂地追求利润。这种欲望是无止境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轴心,是主要的推动力。

第十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之上的。少数人占有一切,而大多数人一无所有。资本家发命令,工人俯首听命。资本家剥削,工人被剥削。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实质也就在于这种无情的、不断加重的剥削。

资本主义生产——这是一台榨取剩余价值的压缩机。

这台压缩机暂且是怎样维持下去的呢?工人们怎能忍受这种状况呢?

要立即回答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但是,一般说来问题有两个原因:第一、资本家掌握有组织和暴力;第二、资产阶级时常控制着工人阶级的大脑。

在这方面,国家组织是资产阶级最可靠的工具。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都有无非是雇主的联盟。我们可以拿随便一个国家为例,不管英国或美国,法国或日本,充当部长、高级官员、议员的,总是那些资本家、地主、工厂主、银行家及其忠实的、享受高薪的、死心塌地为他们服务的奴仆,其中有律师、银行经理、教授、将军、高级僧侣和主教。

隶属于资产阶级的这些人的联盟,囊裹着整个版土,并把它死死抓在自己手里。这个联盟也就叫做国家。资产阶级的这个组织有两个目的:主要的目的是镇压工人的骚动和起义,保证安稳地从工人阶级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第二个任务是同别的组织(即其他资产阶级国家)为瓜分榨取来的剩余价值而争斗。总之,资本主义国家是保护剥削制度的雇主联盟。资本的利益,只有资本的利益——才是这个强盗联盟的全部活动的准则。

对于资产阶级国家的这种看法,可能有人提出这样的异议,你们说国家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资本的利益。可是请看,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工厂法,该法禁止或限制童工劳动,比以前缩短了工作日等等;例如,在德国,还有在威廉二世时,工人的国家保险就相当不坏了;在英国,正是好战的资产阶级首相劳合-乔治建立了保险金和老年人的退休金制度,在所有资产阶级国家中都为工人修建了各种医院和诊疗所;建筑起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能享用的铁路;城市中安装了自来水设备、修筑了下水管道等等。这些东西所有的人都能享用。还有人说,这就意味着,即使在那些资本统治地位的地方,国家也仍然不只是着眼于资本的利益,而且也着眼于工人的利益。国家甚至有时对那些违反工厂法的工厂主处以罚款。

这种异议是错误的。道理如下。确实,资产阶级政权可能有时颁布对工人阶级也有利的法律和命令。然而,这样做是为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千真万确。我们举铁路为例。工人们也乘坐火车,所以铁路也有利于工人。但是,建筑铁路并不是为了工人、商人、工厂主需要铁路,是为了运输他们的商品,转运货物、调动军队,运送工人等等。资本需要铁路——它是出自自身的利益。铁路固然对工人也有利,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筑铁路并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再拿城市卫生,即所谓“城市公用事业”和医院为例。在这里,资产阶级也关心到了工人住宅。的确,同市中心的资产阶级住宅相比,城边的工人区很肮脏,一片荒凉,疾病丛生等等。但是,资产阶级毕竟还是做了一些事情。为什么?因为否则疾病和瘟疫就会漫延全城,连资产阶级自己也会被传染。可见,在这里,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市政机关根据的是资产阶级自己的利益。再举一个例子。

法国近几十年来,工人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了人工节制生育: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两个。工人们极端贫困。以致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养活大的家庭。结果,法国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法国资产阶级感到兵员不足了。它大声疾呼:“民族要灭亡了!德国人口增长比我们快!他们的士兵要比我们多!”顺便说说,即使参军的那些士兵,也是一年比一年糟糕:身材矮小,肺部虚弱,气力单薄。于是资产阶级“顿时慷慨起来”:亲自起来坚决主张为工人阶级进行某些改善,使之恢复一下元气,多生一些孩子。要知道,如果把母鸡杀了,那它就再也不会生蛋了。

从所有这些例子看,资产阶级本身虽然采取了一些有益于工人的措施,但这里却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常常也有另外一些情况,即这些有益的措施是资产阶级国家在工人阶级的压力下被迫采取的。这样的法律多得很,几乎所有的“工厂法”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工人的威胁行动,——得来的。英国每一次缩短工作日——到十小时——是在工人的逼迫下达到的。俄国第一批工厂法,是沙皇政府在工人骚动和罢工的要挟下颁布的。这里,这个工人阶级的敌人的国家,即这个雇主的组织,出于自己的利益盘算着:
1、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整个社会都会带有这种制度的特点,所以很难说包括什么,应该是具有什么特点。
一、商品经济
二、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三、雇佣劳动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五、对劳动力的剥削
六、资本
七、资本主义国家
八、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为什么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我们知道,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荷兰在17世纪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为什么要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资本主义历史时期到来的标志呢,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又该如何理解呢?

第一:马克思在论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经指出:这两次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民族对地方主义的胜利,竞争对行会制度的胜利,财产分配制对长子继承的胜利,土地所有者支配土地制对土地所有者隶属于土地制的胜利,教育对迷信的胜利,家庭对宗族的胜利,进取精神对游侠怠惰的胜利,资产阶级法权对中世纪特权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21页)。在这里马克思充分阐明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于它们符合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宣告了欧洲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法国大革命早了近一个半世纪,当然应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新社会历史时期的起点。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使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进行,它不仅使英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巩固了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进而使其成为世界的霸主,而且伴随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展和列强全球扩张的展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主要有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_这是当时历史的主流。而随着资本主义在欧美和日本的确立,以及列强对亚非拉美的控制,资本主义出界体系最终确立。其二,民族解放和改革运动,这以19世纪上半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为典型,另外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涵盖在内。其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如19世纪上半期的三大工人运动和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进行的工业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其本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而已进一步冲垮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并且激发了世界落后民族与国家的改革与进步。可见,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第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了霍布斯和洛克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导,不论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还是法国的《人权宣言》,无一不植根于英国先进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说,欧美革命中资产阶级所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都是以英国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同时,英国还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祥地,其创立的君主立宪制及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广大的欧美国家所效法,并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因此,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形成,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综上所述,尽管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晚于尼德兰革命,但它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尼德兰革命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资本主义时期到来的标志更为准确。有鉴于此,面对类似问题时,我们不能只注意事件的时间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全面、综合考察事件在不同时期、各个领域、相应层面的历史影响和作用,最终确定其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

3、君主立宪是什么?

在中学世界历史课本中提到了“英国议会在162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这样,英国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同时还提到日本“于1889年颁布了宪法,日本形式上从君主专制政体变成了立宪君主制政体。”

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了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从法律上看,英王可以说英国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是,实际上英王早已成为“临朝而不理政”的人物。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都须经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英王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今世界上除了英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采用这种政体。

二元制群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其主要特征是: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有否决权。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其政体形式是典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即“立宪君主制”。根据宪法规定,天皇有无上的权力,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有宣战、缔约、任免高级文武官员、解散和召开议会的权力,内阁大臣不是向议会而是直接向天皇负责。

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当今世界上的约旦、尼泊尔、摩洛哥等国,也是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D
2-A
3-F
4-D
5-E
6-G
7-C

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很多人认为历史只是纸堆里面的一些旧故事,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其实不然,历史可以让你产生不一样的思路,对人生有不一样的境界,甚至可以指引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博古通今的原因。而我们现代人去看历史,更多的是看这个人的英雄事迹或者所做的历史贡献。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些历史常识必须要掌握,例如历史人物的年龄。

一、知晓年龄的益处

观看身边的人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忽略年龄这个常识。我们不要小瞧年龄,你知道了历史人物的年龄,就比较容易梳理历史的脉络。有一部分人认为知晓年龄是那些历史的专业学者,才去研究的。我觉得,知晓年龄并不是什么专业技能,而是一种衡量历史常识性方法。将技能不需要你专门的去训练,只要在你看历史的时候,有这种意识就可以。

二、案例分析

根据历史记载,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但是比西楚霸王项羽大二十四岁。很多人认为刘邦跟项羽因为不断的发生战争,所以年龄应该相差无几,但事实上刘邦跟项羽就是小鲜肉跟老腊肉的差距。而且刘邦是经历六国灭亡之前的历史的,而项羽就没有,所以刘邦跟项羽对战,项羽会失败也是情有可原,论心思深沉他比不过刘邦。从中也可以看出,刘邦老当益壮。为他在做事方面会相当谨慎惜命,这些都是从年龄当中看出来的。

三、以史明镜

历史是一个民族兴旺衰亡的证明,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无论前面的人做的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他都能给出公正的评价。而且历史还凝聚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所以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因为我国的历史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对历史常识的考查,且试题的数量和考查范围呈现出了日渐增加的趋势。如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中的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Ⅰ、Ⅱ卷中关于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宁夏卷中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卷中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卷中对干支纪年的考查;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关于姓氏起源题等。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历史常识性知识。
  历史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各种纪年、音乐文娱、科举官职、史学理论等等。历史常识类的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借助文史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考查范围以古代史的传统文化较多。难度以识记为主,知之者易,不知者难。在复习备考时,对这类知识要多注意,以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以下列举几类必须知道的历史知识。
  (一) 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判定依据主要看有没有“祖”或“宗”。
  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朝廷也会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常见的有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武帝、隋炀帝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一般认为由汉武帝首创,“建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号为“贞观”。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尊号也叫徽号,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是尊崇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的,死后也可以奉上,如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也可以累加,如武则天用过的尊号有“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而是称号,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到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由于尊号太长,称呼不便,用得很少。
  (二) 姓氏来源
  我国姓氏繁多,《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左右。通常所说的百家姓,只不过是集中了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100个常见姓氏。姓氏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
  2. 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 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则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
  4. 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5. 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 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7.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
  8. 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9. 因避讳而改姓。如邱是讳孔丘等。
  (三) 纪年方法
  1.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 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单配单,双配双,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第一个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
  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的乙,依此类推:
  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 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与公元纪年的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n,如民国三十年即1911+30=1941年。
  4. 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公元元年前一年是公元前一年,后一年是公元一年,然后依次排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公元纪年中,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中又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说来这是个大概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围内,也可以超出这个界限。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
  (四) 避讳问题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封建社会,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不能直呼、直书其名,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 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名叫“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读作“征”了。女真族唐时服属于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讳,改称“女直”。“元来”改“原来”就是为讳朱元璋之“元”。
  2. 官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不写海棠诗,在他留传下来的1400余首诗中,连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没有,《古今诗话》里点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3. 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现在不少人姓邱,其实,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并不姓邱,而姓丘。春秋末年,孔丘被举为“圣人”,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所以就改“丘”为“邱”了。
  4. 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1. 改字。是将需要避讳的字改写成其他字,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做法。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2. 空字。是把需要讳的字去掉,不写在书上。观世音菩萨,为避太宗讳而改为观音菩萨。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王世充”写成“王充”。
  3. 缺笔。是将应避讳的字不完整写出来,而少写一两笔。黄昏的“昏”字本写作“上民下日”,也是为了避讳唐太宗的“民”,才缺笔以“氏”代“民”写作昏。
  (五) 地理山川
  1. 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2. 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江东、江河、岭南、塞北、关内外、九州、西域等。
  如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专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关东,秦汉时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是以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明以后“关东”,乃山海关。以辽、吉、黑为关东,关外。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
  江左、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3.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4.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北京: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六)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1.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3.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七) 史料分类
  1. 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一般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加真实可信。
  2. 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随着新课程和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考历史试题更加突出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而历史常识类试题的日渐增加可以引导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类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素养,又符合当今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也切合了目前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因此,在2021年高考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文史类试题予以高度重视,要对一些重要的文史常识进行整理复习,要精选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与历史常识相关的试题,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以保证高考取得更好成绩。
朝代顺序,各代知名皇帝,主要事件。读初中历史书就可以。主要就这些…
封建王朝: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近代的就多了
文章标题: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让改变历史的历史写进历史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19097.html
文章标签:历史  能让  写进  条件  改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