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05 02:58: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山中访友》。
主要内容是“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表现了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
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
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扩展资料:
第二人称,属于一种语法中的范畴。在言语活动中﹐指称与说话人相对的听话人。
如"你"﹐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二人称是比较少见的叙述方式。
作用(概括):
①、更直接。
②、更自然。
③、更亲切。
④、更生动。
作品理解:
一部分人认为,文学作品根本不存在第二人称的形式。即便是第二人称,以“你”等来做叙述,也需要存在“我”的第一人称叙述形式,所以从根本上讲,依然是第一人称。也有人认为是第一、二人称兼用。
当然,还有另一种理解。第二人称便是以配角来作为主角,将真正的主角(隐藏主角)作为配角来叙述,这便是以第二个人的思考模式与态度来评判主角,其实意在讲述隐藏主角的故事。
日本动漫《无头骑士异闻录》(别名Durarara)即是在借配角之口展示表面主角【竜之峰帝人】,实则隐藏了真实主角【赛尔提·史特尔路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二人称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1、《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3、《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4、《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5、《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鲁迅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画出国民灵魂
沈从文 《边城》《八骏图》《看虹录》--“乡下人”的人性探索
老舍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市民世界的全面展示
张爱玲 《传奇》--普通人的“传奇”和“传奇”中的普通人
林语堂 《京华烟云》--道家文化、个人性灵、爱情理想国
郁达夫 《沉沦》--从性的沉沦到国的沉沦
废名《竹林的故事》《桥》--现代田园牧歌
徐吁《鬼恋》--人鬼情未了
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底头》--现实和历史的“新感觉”
艾芜《南行记》--漂泊者的行吟
张恨水《金粉世家》--民国《红楼梦》
史铁生《命若琴弦》--寻找光明的美丽谎言
阿城《棋王》--棋道即人道
路遥《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贾平凹《废都》--在精神废墟中游荡
陈忠实《白鹿原》--从历史命运看人性悲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