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巅峰”这句话是否有夸大的地方 聊斋能否当得起这个评价

时间: 2021-05-02 20:07: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巅峰”这句话是否有夸大的地方 聊斋能否当得起这个评价

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松龄当初为了写这个书特意摆了一个凉亭,路人讲一个故事就可以免费贡应茶水,他把众多人的故事分类把奇异故事总结成册,就成了聊斋,他没用太多文学修饰,而故事皆感人生动,集万人之智于一书,当然不愧为颠峰之作

《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是什么?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此以后,文言小说就雄风难再了。《聊斋志异》之后,虽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但已难成气候。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相继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文言小说也因此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

这时产生的一大批文言小说专集中,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是传奇体为主的笔记小说,大都作品都是模仿《聊斋志异》之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志异》。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在中国的小说发展史上,志怪小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从汉魏六朝到当代,时时都有它的身影,并且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聊斋志异》就是其中可谓是最为重要的,不论从它的题材、内容、思想、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一部至关重要的文学作品。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并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人物语言活泼生动。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色彩。它以文笔生动传神、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诡异奇
特而脍炙人口,因此,蒲松龄与西方的莫泊桑、
契科夫同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并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人物语言活泼生动。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色彩。它以文笔生动传神、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诡异奇特而脍炙人口,因此,蒲松龄与西方的莫泊桑、契科夫同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小说可谓是一个重要的样式,它的出现,为广大的平民群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精神圣餐。在小说中,有时它可以包含着其他诸多的文学样式、并且是一个既叙事、又议论,又抒情,三位一体的人生表现形式。“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一个系统属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于唐的传奇;一个系统属白话,起于由唐宋时的说话而形成的话本,进而发展到大部头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实在文言和白话并存的时候,同样不能排除还有一些文白夹杂的创作。但是,这两个系统的出现,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反而,在很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中,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竞争,甚至是互相的争夺。而在笔者看来,这两种小说的形式,在人们的传播中,就文言来说,大都是在文人墨客中进行的传播,它的传播会占有先机;白话小说则会更多的在我们的广大贫民百姓中进行传播,它的传播范围之广,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只要是认字的人,都可称为这种小说的阅读者和传播者,与其说是两种小说形式的竞争,不如说两个社会群体之间的“交锋”。
尽管《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但它在清代,以至于现在,它的光辉都不曾有所减少,足可见蒲松龄的学识才华,以及他对于社会的洞察和自己心灵流露与整个世人的有着共通之处,从而使得大众产生了共鸣。“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在唐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后便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衰落阶段,历经五六个世纪的艺术滑坡,至清初奇迹般地出现了又一个高峰,这便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的出现也为后来的各种仿效或是批判的文言小说的出现提供了蓝本,像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和邦额的《夜谈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更重要的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可见如果没有《聊斋志异》在这个清代鼓起一股大浪,那么在后的这些小说的有无都还有待考证了,这正是说《聊斋志异》是“包括白话短篇小说在内的全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一、 取材广泛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它的取材来源广泛,在文章中,他不仅仅表现出了对过去文言小说的继承,也体现出了他对古代文言小说的创新,这给了中国文言小说带来了新的生机,从而将中国文言小说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同时也成为后世文言小说的取材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开山之作”。也是它之所以吸引人、流经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都应当知道,蒲松龄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他不仅有他个人的天赋,同时也有丰厚的生活基础,广泛地汲取传统诗歌、史传、古文、文言小说的营养,同时也大量的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的表达方式,再加上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加以语言的虚构,从而创作出了这部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在取材上,最容易体现的一点,就是他对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传奇文言小说的继承,他的继承,并不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单独模仿,也不同于单纯的宣扬迷信,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他在前人的创作基础上,发展了后世所谓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从写志怪来表现个人大胆的想象,造异立奇。
按照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唐代才开始的,“乃在是时则有意为小说”,而在这以前的志怪之书不仅仅是“粗陈梗概”, “非有意为小说”,而干宝的《搜神记》则是那个时代的一大代表,然而,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从其中收录进而改编的文章,如《种梨》,原本就是《搜神记》中的《徐光》,可是对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种梨》的结构内容,则比《徐光》中表现的丰富而富有文采,故事也变得有些曲折,可见,蒲松龄并不是仅仅将古人的故事拿来,而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更加生动的描写,以成为有血有肉的作品;“然书中事迹,亦颇有从唐人传奇转化而出者”,正是这样,在《聊斋志异》中,像《凤阳士人》就与唐人白行简的《三梦记》之一梦基本情节相同,《续黄粱》则是脱胎于唐人传奇《枕中记》等,可是同样,在《聊斋志异》中所表现的,却是与他们不同的表现手段,这种采各家之长,加以自我理解的改编和丰富,所达到的艺术层面就将超越前代,这便体现了《聊斋志异》中的些许文章是“出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而胜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创作特征”。
再有,《聊斋志异》中的文章还有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是直接记录友人笔记的,通常会在篇首或是篇末注明某人言,某人记等字样,像《考城隍》,而这类文章的篇数实在是太少。
同时,在《聊斋志异》中,最为引人入胜则是那些并没有口头传说或是文字记载的依据,而是完全或基本上是由作者亲自虚构的狐鬼花妖的故事,如《婴宁》、《公孙九娘》、《黄英》、《小倩》、《娇娜》等,这些文章看似是一些不着边际的鬼狐故事,但它却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也正是作者不同于过去的志怪传奇的之处,它没有像魏晋隋唐时期的文人或是道人那样将那些故事当成一个真实的存在来记载,而是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的境况,自己所观察到的社会现实用这种隐晦的方式加以影射,表现出自己对社会黑暗、对科举不公、对爱情婚姻道、对德教化等诸多方面的看法,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孤愤之情,像那篇《促织》,已经像皇帝流露出微词,这就比过去的文言小说家勇敢的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其实,在《聊斋志异》中,还有一部分文章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记录,但是这些记录也被作者以一种超现实的具有虚幻性、奇异性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人生的图画涂抹上了神奇的色彩,以此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如《张诚》、《田七郎》、《王桂安》、《白莲教》等,他的这种表现手法,是借用了六朝小说的虚幻现实法,而变现实的虚幻法,是为一种倒置的改编,而且在其记述过程中的委婉曲折的描写,实则带来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由此可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志怪”这一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再有,《聊斋志异》大量的吸收话本小说创作技巧作为他文学创作的一大源泉,在《聊斋志异》中很多的篇目都表现出了话本小说“通俗”、“生动”的两大特点,尽管它是一部文言小说,却在故事的情节和技巧上,都表现着“说话”的技巧,比如说《莲香》、《连成》、《青凤》、《花姑子》等诸多的故事场面,都有着话本小说的特色,让人读起来,似乎感觉不到它是一部用文言写成的作品,并且还给人一种真实感,真如是在向人讲故事一般,确实是“接受了宋元以来的民间说唱文学和‘话本’的影响”。
但是不论《聊斋志异》中的文章是改编于前代的故事,还是自我创作的集合,无一不体现着他在文言小说上的巅峰地位,从它所反映的各种鬼狐故事、世态故事,都远远超越了前代那些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上距干宝《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的兴盛也近千年。可在这以后的千年里,文言小说一直处在没落、无人问津的境地,而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实在之“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胜”之下。
二、 思想内容繁复多样
《聊斋志异》谈鬼说狐,聊花讲怪,却十分的贴近社会人生。蒲松龄通过对奇异事件的描写,意在表现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自己内心的孤愤郁闷,以及他对社会人生的批判、思考和憧憬。这些都与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而来,凝聚着他大半生活的苦乐,他的这部《聊斋志异》不仅是在记述怪异,而重在言志抒情。
基于这种思想,作者在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书生科举失意的同情、讽喻科场考官的黑暗。蒲松龄青年时代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是随后,他的仕途之路就走向了一个相反的方向,他屡试不中,饱受科举考试的折磨,在这期间,他页结识了许多和他类似的朋友,对于这种官场的黑暗,科举制度的不公,他感到沮丧、悲哀、愤懑,因此他就将这种感情倾注于他对鬼狐的创作中,以此来对当世不满的发泄。如在《叶生》中,作者这样写道:“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知不偶,困于名场”,这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境况,叶生怀才不遇,抑郁而死,死不瞑目,变化形体留在人世,将自己的才艺传授予一个年轻人,可就是这同样的文章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年轻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步入上层仕途,于是叶生自白云:“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这样的表白,正是作者自己的心声,不怪文章,只怪自己的命运不济。看着别人的衣锦还乡,身为文人,带有强盛的“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的蒲松龄,不免有些怆然,只得借这样的语言聊以自慰吧。其实在其他诸多的文章中也都体现了他对科场不公,科场舞弊,科场受贿、科举官员昏庸的批判,如《司文郎》、《贾奉雉》等,这些都展现着科场上的黑暗现实,表达着自己内心不平和苦闷的现状。这种思想的出现在过去的文言小说中是几乎找不到的,可见它是一种新的突破,给予人们新的感受。
在《聊斋志异》近五百篇的文章中,表现对政治黑暗的批判的不在少数。蒲松龄是一个经历了明清易代的饱学之士,在战争过后,他很想通过科举的途径来展现自己在政治上的远大抱负,但是科举给他带来的反而是失败的痛苦,同时也让他看清科场的昏暗。在他求仕的艰难道路上,以及后来的从教的大半生中,他看到了官场的黑暗,看到了为官的狡诈,为官的恶毒。其实呢,在笔者看来,他在小说中表现的,完全是对贫苦老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此无能为例的苦闷,像《席方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席方平已死来到阴间为父亲报仇,可是他在冥界受尽了各种残酷的折磨,他看透了阴间也像阳间一样的暴虐,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写的却是一种讽刺,但作者不能让这样的苦痛一直存在下去,不能让那些贪官污吏横行,最后只得借助二郎神的公正严明为席方平平冤昭雪,通过这样的写作,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与清正廉明、执法严明的官员的期盼。与之相似的文章还有《考弊司》、考城隍》、《阎王》、《僧孽》等诸篇文章,皆是此类题材。而在前代的著述中却很是难见,足见这同样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儒家、道家、佛家、墨家等诸家的思想一直是我们世人长久生存,并且不减当年雄风,而在古代尤为追从,故而,我们的传统的道德伦理、社会风气的形成都从中得到了体现。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这类教化作品也是经常出现的,尽管在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有《卧冰求鲤》的故事,但是那并不能动摇《聊斋志异》在这方面所体现的文学史的地位。在干宝那里表现了妇女夫荣子贵的贞洁,也表现了子为母孝的故事,但是在《聊斋志异》中则更加丰富,更加的具体细腻,这便是向前的一大步,比如《席方平》,儿子下地狱为父鸣冤报仇不惧酷刑的孝道;也写到了像《珊瑚》、《邵女》中的女性自守贞洁的烈妇形象;家和万事兴,这是中国对于家庭最为羡慕和尊崇的一个境界,由此在《聊斋志异》中出现了如《张诚》、《曾有于》这样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调和家庭的嫡庶兄弟关系的美德;并且还有表现“女为悦己者容”贞妇的《乔女》,她虽相貌丑陋,但是却有着他人所没有的美德,她夫已死,她为其守寡,面对孟生的求爱,自己保持了自己贞洁,但在孟生死后,也来为其守丧,足见她对自己丈夫的爱,以及对欣赏自己的孟生的感谢;更有那“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田七郎》的报恩佳话;更有通过写动物的义举来教化人的,比如《义犬》、义鼠》等。这些都体现了蒲松龄对于美好人生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劝化世人从善必得善果的道理。
蒲松龄一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从事教书的工作,很少有回家的机会,对于男欢女爱,他产生了诸多的幻影,在书中那些关于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体现了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内心的空虚。在这些关于情爱的描写过程中,他大胆的将那些狐鬼花妖加以人性化的表现,很多的时候,它们所表现的却比人还要有情,这让很多的人都为之汗颜,并且,通过这样的记述,将女性对爱的追求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道德模式,打破了“男女大防”的社会规范,将自由的爱情首次这样多篇幅的表现,这也为后来的那些女性为追求真爱打下了精神基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说《聊斋志异》中狐鬼花妖,“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11]可见蒲松龄将那些人以外的生灵赋予了人的气息,体现着“万物本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像这种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在以往的书中可有表露吗,在蒲松龄这里却是大笔一挥,便是《绿衣女》、《连锁》、《香玉》、《家居》、《娇娜》、《凤仙》、《白秋练》、《聂小倩》、《莲香》、《宦娘》、《阿秀》等等,顺手就可拈来。
其实在《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只是记载奇异事件的文字,这些奇异事件在整部作品中应该是算不上什么重头戏,但是,它却页可以增加整部作品的神秘色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比如说《野狗》、《地震》等。除此之外,蒲松龄还像画风俗画一样,广阔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创造了风彩各异的人物形象的画廊。越是下层的生活和人物形象,越是令人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朴素,具有泥土的芳香气,这同蒲松龄对农村的深刻观察和朴素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方,乔叟的《坎特伯雷的故事》、西万提斯的《惩恶扬善集》、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名著,可谓是他们的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而在东方,除了《天方夜谭》,那么就应当是《聊斋志异》了。
不管是唐传奇、元话本,还是明清的时期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它们所反映的一个是战争(忠义),一个是农民起义(还有其他说法),一个则是取经神话,另外一个呢,则是世俗的伦理(居多),无一不是宏篇巨作中的集中体现,哪有像《聊斋志异》中这样以短篇的形式,多篇多“案例”的剖析呢?总之,《聊斋志异》所反映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的无垠的人间,在他的笔下,无一不体现着他对世俗的关心,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出一个人人都有同感的真实世界,并且在很多的篇目后面以模仿司马迁的太史公曰的方式加以异史氏曰的评鉴,可见作者是深深的将自己与这些神鬼狐怪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社会真实的载体,从这一方面来说,从古自今有哪一位小说家可以与之媲美。
三、 艺术创新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为了表现这诸多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完整的表现出来,可谓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从而将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加以很大程度的创新,而这些创新不仅在文学形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作者创作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尽管还是有一些不算是太成功的作品,但是它毕竟是将文言短篇小说推到了空前绝后的艺术境界。
《聊斋志异》在它的间断性创作中,蒲松龄用他的文学上的才华以及他对生活的洞察,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式、类型。我们大家都应当知道,小说重在人物和情节,而人物的总总表现都会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因此,《聊斋志异》就在这一方面表现的比过去的那些魏晋南北朝志怪、唐传奇小说、宋元话本小说更加的丰富,由此可见,文言小说的发展是一个由粗陈梗概到记叙曲折的过程。从《聊斋志异》大多数的文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不是虚夸,如《王桂庵》写的则是王桂庵江上初见芸娘,后沿江寻访苦于不得,再后偶入一个江村,却意外的见到了芸娘,但又由于一句戏言,使得芸娘投江,但后来,王桂庵还是觉得芸娘没有死,最后还果真是在这样。再如《西湖主》、《绿衣女》、婴宁》等(此处不细讲),都可一一体现出这种委婉的短篇之作。而在这近五百篇的文章中,不仅有爱情作品,也有风俗之文,亦有社会反映之作,还有道德教化之语,这样的类型多样,长短不一,既体现了作者不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也表现了作者探索性的创作的情节复杂的小说,可见各有千秋。
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诸多作品,更增强了对人物所处环境,行动状况、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翻开干宝的《搜神记》,我们可以看到,在那里没有人物的语言,没有人物的行动,没有人物的性格,更没有心理的描写,更多的则是一种故事的介绍,没有一点生气。而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刻画细腻的描写,这才真正体现出作为小说的六要素的全面。比如说《婴宁》中对于婴宁所住的地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她的美丽容貌的记述;《花姑子》中对花姑子的专情于少年的心理刻画;《崂山道士》中对求仙问道的考验和诱惑,以及那种虚化的细致描绘;还有《促织》中对于成名的惴惴不安性情的完美叙述,可看出,在这一点上,作者也是为前人之不敢为或是为前人之未为,作者通过这些环境、心理的描写,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并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说《聊斋志异》是小说超出了以故事为本的方式,变得更加的丰腴,完满,更加的富有生活的情趣和真实与文学的魅力。
在古代六朝志怪小说,唐人传奇中都可以看到大批量的诗化语言,在明代的传奇小说《剪灯馀话》等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未免会显现出一种累赘,同样在《聊斋志异》中,亦有这样的诗化语言,但是这种诗化的现象在《聊斋志异》中却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才华,以及在文章中的委婉含蓄的特点,因为在作品中他不是长篇的运用,而是点到为止,像《花姑子》中开头的暮归,更有特点的是在这些有诗化现象的文章中,它还有各种不同的风格特色,这就是那种“因文制宜”吧,更加有了一种闪亮的感觉,其实,在《聊斋志异》中,还有很多的篇幅运用的文言化的口语,这样的语句读起来,也并不让人们感到它是一个纯正的令人无法明白的文言小说,从而也使得它与大众之间缩短了距离,像那些很短的《镜听》、《雨前》、《骂鸭》、《义犬》、《义鼠》等,了了百余字,却能完整的叙述出一个生动的画面。同时,在文章中,尤其是那些故事情节冗长的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占据的大量的篇幅,也因此有了更加丰富的变化,使得人们有了“身临其境”的倾听之感,像什么《小谢》、《侠女》等。而相比前代的那些文言小说作品,它已经摆脱了那种只有作者叙述的局面,将文言短篇小说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实,在《聊斋志异》中也不可避免那些文言小说的基本样式,可是在这写短篇小说中,那些平易近人、灵活多样的人物语言、叙述模式,都应当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创作,真正达到了“言简义丰”的效果。
从这以上的诸点来看,《聊斋志异》可是空前的大改变和创新了,真的可在我们的文学史,尤其是在文言短篇小说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都是无法替代的珍品,同时也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打下了一个效仿的基础,不管是《儒林外史》,还是《红楼梦》都有受它影响的地方。
四、 影响长远
《聊斋志异》的一经出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相继有许多的注释本、评点本在世间流传,直到《红楼梦》出来,这个势头才有所减弱。自它出来,引起了很所的文人跟着效仿,文言小说,可谓是在五六个世纪后又一次复兴起来,《聊斋志异》的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聊斋志异》出来以后,对于《聊斋志异》有“两种态度,一种就是顺随、效仿,偏重于记叙委曲”,另一种则是“抗衡”,对于前一种,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谈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还有清代的大学者袁枚的《子不语》;对于后者,则有以纪昀为首的《阅微草堂笔记》,他曾经说《聊斋志异》是“一书而兼二体”,还有屠绅的《六合内外琐言》、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
在仿效的文章中,大都也和《聊斋志异》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似,不外乎借鬼神物怪之事反映社会人生,对官场腐败、科举弊端、社会势利等都有所揭露,寄寓着作者的忧愤之感,并且多出现寓言性的故事,构思巧妙,富有情趣,可谓是对《聊斋志异》的的发展。而在继承类作品中,《萤窗异草》中更多的是对妇女形象的描写,并且有直接从《聊斋》中来的素材,通过对妇女的不幸和抗争,展现社会的不公,表现对男女爱情自由追求的梦想,也可以说是对蒲松龄的价值所在的拓展。并且亦有《谐铎》中篇末的“谐曰”的议论,恰如《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的效法司马迁之“太史公曰”,这也更切和继承的说法。可是在顺从的作品中,缺乏了蒲松龄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缺少了生活的积淀,故而,尽管在对待时弊上有着相同之处,但它的艺术境界还是没有达到《聊斋志异》的高度。
而对于抗衡一类,最有代表的就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他主张的是要用忠厚达到劝世的目的,摒弃了那些描写男女爱情的文字,这样他的小说页就只能停留在笔记杂谈的高度上,但是它毕竟是一部对当时的流弊进行抨击的文集,而纪昀本人是一个博览群书,并且是一个经历丰富的士大夫,因此,他的小说则体现了他的运思灵性毅然,走笔有神,行文直率洒脱,这也是《聊斋志异》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鲁迅曾这样评价它:“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孤鬼以抒己见者”。因此说,蒲松龄与纪昀各有特点,都是为中国的文言小说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千所唯有的高峰,都是可以予以赞赏,亲身阅读的。
在清代的白话文中,最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为高了。在《儒林外史》中则不仅揭露封建礼教之恶,以及自己的狂放不羁,少了更多的约束。曹雪芹不仅反映了世俗的丑恶,人间的百态,更有冲破伦理范畴的男女之爱。可见,《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可是这三部作品并不是这样简单的有着这样的联系,他们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也是各有轻重,将那个时代的世俗社会的全景式的展现在后人的面前。“如果说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的出现,是由明朝的几部白话长篇小说为代表,那么,到清初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就是由文言的《聊斋志异》和白话的《儒林外史》、《红楼梦》表现出来的,文白在思想上合流,把古代小说推向了最后的更高的新阶段”。
通观这部《聊斋志异》不论是它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还是自我的创作;不论是艺术的创新,还是对传统的固守;不论它在前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新奇,还是在当今社会的泛滥;不论过去人们是批判,还是赞扬,它都在中国小说史上,在我们的文学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它集雅俗共体,集虚幻真实一身,集自我他人为一,从多角度展现着社会的百态生活,展现着社会的丑陋,表达着自己对世人的教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幻幻,却是真性情的表达。

《聊斋志异》的艺术意义?

可不可以具体点的分析?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聊斋志异》的艺术意义?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每当捧读《卿斋志异》,总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曲径通幽,千沟万壑,阴晴晦明,烟云叆叇,时而巉岩绝壁,时而大河前横,偶见瀑布飞泻,回步水平如镜。涉猎其中,另长一番精神;流连忘返,犹觉余音绕梁。关于这部人类瑰宝的艺术魅力,古人曾作过许多创造性的探讨和品评。有人赞誉《聊斋志异》的技法:“盖虽海市蜃楼,而描写刻画,似幻似真,实一一如乎人人意中所欲出。”而且“诸法具备,无妙不臻。写景则如在目前,叙事则节次分明,铺排安放,变化不测。字法句法,典雅古峭,而议论纯正”。有人推崇蒲松龄“学深笔健,情挚识卓”,故能“寓赏罚于嬉笑”,使人“百诵不厌”。有人从题材的提炼着眼,认为《聊斋志异》“所述鬼狐最伙,层见迭出,变化不穷。水佩风裳,剪裁入妙;冰花雪蕊,结撰维新。”前人种种品评,对于领略《聊斋志异》的艺术造诣,都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的参考价值。
作为后学,本文拟从艺术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亦即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独特面貌细加缕析。意在抛砖引玉,祈方家不吝指正。
洗炼和宏富的统一《聊斋志异》的题材广阔浩瀚,包罗万象。举凡人间的世俗生活,乃至异想天开的龙宫、仙岛,域内海外,天上地下几乎无美不备。从辽东到海南,从崂山到云南,从福建到西安,从京都到边塞,以山东淄川为中心,作品为我们展示了辽阔的空间和斑斓多采的社会画面。作者笔走龙蛇,游刃有余,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抒今世之孤愤,时而托梦幻以寄怀,时而借讽喻以明志。在众多篇幅短、寓意深、容量大的篇章中,不仅花娇狐魅、神鬼精灵、草木竹石、鸟兽虫鱼等非人形象独具人情,而且连士农工商、娼盗官吏、兵艺侠医技、僧尼道巫赌,也大都呼之欲出。作者奋其妙笔,时而写家庭、邻里之间的微妙关系,入情入理;时而写时代的风云变幻,委曲婉转;时而写壮士斩娇除怪,正气凛然;时而写书生落魄,催人泪下;时而写忠贞爱情,娓娓动听;时而写纯洁的友谊,感人肺腑;时而讽刺贪官污吏,令人称快;时而痛斥豪强权势,淋漓尽致。作者经常借身边琐事加以生发,鲜明地揭示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往往寥寥数笔,通过引人入胜的细节晓以深奥的哲理。如同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情、世俗、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无不有所涉及。兼以作者拥有渊博的知识,善于运用典故,能够从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开拓新意,将丰富的生活素材提炼为创作的题材。《聊斋志异》堪称洋洋大观,不仅以形象的生动性闻名,而且以宏大的规模、广阔的内容吸引着读者。
从类似的题材中开掘不同的思想内容,是《聊斋志异》显得丰富多采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脍炙人口的《狼三则》,题材、形象基本相同,然而立意却各有侧重,一则表现屠户的智慧,二则突出屠户的警觉,三则描写屠户的勇敢。再看看大量爱情题材的作品,不仅构思、人物、情节各异,而且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大相径庭。同是写牡丹花精与人恋爱的《葛巾》和《香玉》,前者立意在于说明猜疑能使美好的爱情枯萎,幸福的生活中断。后者则重在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讴歌。同时写虎的作品,有的取其残暴的特性,针砭贪官(《梦狼》);有的借其凶猛吃人的特点,让老虎吞噬势豪的头颅(《向杲》);有的则取其刚勇的品格,对为母治病的医生尽卫护之责(《二班》)。《聊斋志异》丰富多采的内容,是以精粹的语言来表现的。如果说“简洁是美的必须条件”,那么丰富也绝不等于冗杂、拖沓。蒲松龄在语言的锤炼上具有千金不易一字的功力。他能在短小的篇幅内,驱遣精炼的文字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聊斋志异》一书在整体上呈现出洗炼和宏富的统一,就像“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在《聊斋志异》的不同篇章中,经常出现两三个字的句式。如“至夜,果绝。儿窃喜。”(《贾儿》)又如“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好如女,因复有‘俊人’之号。”《罗刹海市》的开篇只用了39个字,便将人物的姓氏,身世,外貌,衣着打扮,秉性爱好勾画得栩栩如生。作者深谙文体美,有时出以对仗工稳、节奏鲜明的赋体,就顿使作品的规定情境隽永夺目。如“山鸟一鸣,则花片齐飞;深苑微风,则榆钱自落。”(《西湖主》)写景如画,极富情韵之美;点染时令,饶于幽趣,乃是为了烘托人物此时此际“怡目快心”的美感。有时一两句话写静夜幽恨,妙在自然浑成,蕴藉深厚。如“沙月摇影,离思萦怀”(《凤阳士人》)出语清丽,即景生情。一“摇”字以动衬静,其境愈静。而愈静则愈感到孤寂难处。一“萦”字虚写月光照人无眠,实写人物离思之苦,不言情而情至深。《聊斋志异》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类似如此以少胜多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蒲松龄撰写《聊斋》,在语言文字上确实是下过苦功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穷年累月的创作实践中,他在遣辞命意上做到了千锤百炼、字斟句酌,这种刻苦自励的精神,决不亚于杜甫在诗创作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从迄今尚存的原作手稿的修改痕迹中,我们分明看到蒲松龄创作态度之严肃和律己之严格。例如《辛十四娘》开篇对冯生的旁介,手搞的原文是:“广平冯生,少轻脱纵酒,年二十余,盆丹鼓,偶有事于姻家,昧爽而行。”定稿时将“年二十。。于姻家”一句删去,把“而”字改成“偶”字,删去一些不易懂的内容,改定后更有助于突出冯生“少轻脱纵酒”的性格特征。又如《续黄粱》篇的第一段,从开头到二十年太平宰相,原稿共167个字。改定后仅剩77个字。原文中的“未便旋里”同曾孝廉求卜星者没有什么关系;“星者望之曰:先生新烧龙尾,意颇扬扬,长安花看尽否”一段,无助于刻画曾孝廉这个反面形象,因此统统被作者删去,而改成“星者见其意气”。星者佞谀曾孝廉的话和神态不需要具体描写;星者询问卜者庚甲自属不言而喻;“星者卜算已”句系一般叙述过程;“曾孝廉笑曰:‘看终作何官?’星者方凝思,曾又笑。”这小段话对刻画人物不起什么作用。所以也被删去。“宁无蟒玉”改成“有蟒玉分否?”则更能表现曾孝廉觊觎高位的口气和求卜的目的。
除了字、词、句的修改外,有的作品在情节的提炼上也做了较多的改动。《狐谐》篇在“主客又复哄堂”后面修订稿文字虽省去一半,内容却更加丰富。原稿中狐女所讲的前后两个典故,均隐含讽刺孙得言之意,显得重复累赘。改后不仅前后呼应,逻辑上顺理成章,而且意境新鲜,进一步引申出奚落陈氏兄弟的意思。蒲松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了如刘勰所说的“芟繁剪秽,弛于负担”,“字去而意留”,“辞殊而意显”。他不愧为一位“思赡”“善敷”,“才核”“善删”的大手笔。《聊斋志异》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宏富和洗炼的和谐统一,正是得力于此。
《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具有“如矿出金,如铅出银”的洗炼,是和创造性地继承传统分不开的。清朝几位评论家都先后指出过,《聊斋志异》与古代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继承关系。冯镇峦认为,“读《聊斋》,不作文章看,但作故事看,便是呆汉。惟读过左、国、史、汉深明体裁作者,方知其妙。或曰:何不迳读左、国、史、汉?不知举左、国、史、汉而以小说体出之,使人易晓也。”(《聊斋志异·读聊斋杂说》)。但明伦也确认,“惟喜某篇某处典奥若尚书,名贵若周礼,精峭若檀弓,叙次渊古若左传、国语、国策,为文之法,得此益悟耳。”(《聊斋志异·但序》)。这些看法虽然不够全面,却从一个重要的方面阐明了蒲松龄艺术功力的师学渊源。
奇谲和质朴的统一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了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许多作品以奇妙的构思、奇特的形象、离奇的情节和奇幻的场景,显现出奇谲的艺术特色。
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作品中,直接以人为描写对象的为数并不多,大量是以鬼狐神怪的拟人化来间接反映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人幻化为非人的艺术形象而又大都拥有变化莫测的特点,在阅读和欣赏中就自然给人以“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的审美乐趣。《书痴》篇中夹藏在汉书里的纱翦美人;《白于玉》篇中的“衣翠裳者”、“衣绛绡者”、“淡白软绡者”、“紫衣人”等四丽人;《绩女》篇中“所绩,匀细生光;织为布,晶莹如锦”的绩女,等等,都属于神仙类。《黄英》、《葛巾》、《香玉》、《荷花三娘子》等篇则以花精花妖为描写对象。其他如蜜蜂(《莲花公主》),鹦鹉,秦吉了(《阿英》),老鼠精(《阿纤》),白骥精(《晚霞》)等等可谓无奇不有,而写得更多的是狐和鬼。
蒲松龄笔下的神怪精灵,花妖狐魅,既非万物有灵或灵魂不灭的说教,亦非物的自然属性的图解,而是托物写人。作者运用想象和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在摄取物的习性和形体特征的条件下,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按照人的习俗、人的社会关系来描写,因而又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和爱憎好恶。这些形象又拥有超凡入圣的神力,他们不受生活环境的限制,不受时空的束缚,而成为忽敛忽纵、时隐时现、变化莫测的神灵。所以《聊斋志异》中的许多形象,往往富有亦人亦仙亦鬼,或亦人亦狐亦仙,或亦人亦仙亦怪的特点。
奇幻的场景与奇特的形象互相映衬,产生奇谲的艺术效果。《聊斋志异》经常出现“浮云在天,时阖时开,奇峰断处,美人忽来”的境界。《巩仙》篇写巩道人成全尚秀才。“袖里乾坤真个大”,“离人思妇尽包容”。道士展其袖,“中大如屋”,入则“光明洞彻,宽若厅堂,几案床榻,无物不有”。有情人在这里相会,“绸缪臻至”,共同吟诗,互相对句,婚配生子。这里毫无“催苛之苦”,而俨然是世外乐园。幻境描写之奇,令人叫绝。再如“星宿已繁,崖间忽成高第”(《锦瑟》);“一日,归颇早,至其处,村舍全无。。一转盼间,则院落如故,身固已在室中矣”(《张鸣渐》);深山石室,“光明彻照,无须灯烛”。洞内有大叶类芭蕉,用以剪缀作衣,“绿锦滑绝”;“女取山叶呼作饼,食之,果饼;又剪作鸡、鱼,烹之皆如真者”(《翩翩》);。。这一切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出殡”有关场景的铺陈,尽管存在艺术上的夸张,却毕竟是生活的反映。以上列举的《聊斋志异》中有关幻境的描写,则纯属“蜃气五色,结为楼台”的虚幻。
离奇的情节离不开奇特的形象和奇幻的场景。三者的一致性正是这类作品一个显著的特点。《书痴》篇可谓典型的代表。《书痴》中的颜如玉,忽隐忽现,未卜先知,却分明不是凡人,而是一位仙女。然而论言谈、举止,美人又无异于常人:如伴生下棋,授以弦索,戏谑饮博,谈情说爱,无所不善,从这一系列的描写中我们又似乎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少女。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呈现出仙质凡态,亦仙亦人的特点。这篇小说写郎生积好成痴,积痴成魔。“一夕,读汉书至八卷,卷将半,见纱翦美人来藏其中”。“一日,方注目间,美人忽折腰起,坐卷上微笑。”郎生在惊骇中一再叩拜,美人则“下几亭亭,宛然绝代之姝”。美人的出场充满了神奇色采,在郎生和美人相处的日子里,一旦生“忘其教”,“女则渺”,生伏以哀祝,矢不复读,女便又从书卷上下来。只有铺设如此离奇的情节,才能更鲜明地塑造奇特的形象。
大抵成功之作,莫不植根于社会生活。而如何反映生活,却又取决于艺术构思。由此可见,构思正是将生活变成艺术的中心环节。在如何反映生活的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偏重真实地摹写。当然在构思过程中不免对生活素材有所取舍,有所剪裁,有所集中,有所生发;也不排斥发挥想象的作用。一种是以表现理想为主,着重运用艺术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间接地反映生活。《聊斋志异》中的多数篇章属于后者。作者虽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但他在构思时更多的是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开掘题材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据此安排谲幻的场景,创造奇特的形象,设置离奇的情节。这里不仅有“袖中乾坤”,而且有“腹中武库”(《采薇翁》)。采薇翁“脐大可容鸡子;忍气鼓之,忽脐中塞肤,嗤然突出剑跗,握而抽之,白刃如霜。”他有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腹中武库。在险遭不测的情况下,头断可复合,腹裂而无血,且“其中戈矛森聚,尽露其颖”。有人认为这是一篇“胸中甲兵”式的寓言,然而从虚虚实实、亦真亦幻的艺术构思来看,却是作者的独创,幻想的奇特,绝妙无双。

太多了,下面连接

作为一部经典鬼怪小说,《聊斋》有什么文学价值?

聊斋有何文学价值?

《聊斋志异》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那《聊斋》有什么文学价值呢?当时的人们认为“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为第一”。可以说它是中国文言小说的巅峰,还被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1640一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早年有文名,但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了七十一岁才破例成为贡生,长期在家乡做师塾先生,郁郁不得志,潦倒一生。《聊斋志异》一至到作者离世也未曾完稿,据现今发现后人整理,留传自今,收录作品分十六卷,近五百篇。

这近五百篇作品,其故事大多蒲松龄自己采取的民间传说和野史佚闻。出色地反映十七世纪时,清代社会尤其是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后人把它分为两类性质作品:一类篇幅短小而不具故事情节,归于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第二类,才具有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多为神鬼、狐妖、花木精灵的奇异故事。这两类在《聊斋志异》里各占约一半,但也有少量篇居于两类小说之间的短篇。

《聊斋志异》里各类小说概括的说,它想象丰富别具一格,语言简洁,文笔简练,亦文亦白,它突破了文言小说的对话难以摹写人物神情的毛病,这是他独具才能的地方。

运用富有特征的意义的细节来刻划人物,字面上虽笼罩着一片谈狐说鬼的魅气,实质骨子里是指桑骂槐讽刺封建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往往就是通过这短小的体载,表达对当时官场腐败黑暗,科举制度种种弊端,青年男女婚姻现状的不合理,寄托着他的由衷的”孤愤”。《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广泛受到历代人民喜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兼具浓厚的本民族人情味的美丽传奇故事。如篇中的《婴宁》、《巧娘》、《青凤》等就是。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继承和结合了唐宋元明志怪传奇,《三言》、《两拍》等白话小说优秀传统和写作长处,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塑造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文学形象。正是由于《聊斋志异》综合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把文言小说创作推向后人迄今为止,无力攀越的文学艺术高峰。

作为一部经典鬼怪小说,《聊斋志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学价值:

其一是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在封建时代,男女之间的自由爱情是不被承认甚至被扼杀的,但是在《聊斋志异》中,青年男女之间可以自由相爱,自由结合,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憧憬。

其二是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在《促织》中,有一位皇帝喜欢斗蛐蛐,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各级官员想尽办法找蛐蛐,弄得老百姓倾家荡产。在《席方平》中,席方平的父亲被富豪买通冥官而死,席方平亲自下地府伸冤,结果阴间也是官官相护,贪赃枉法,正义根本得不到伸张。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阴间,却反映了人世间官场之黑暗。

其三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蒲松龄本身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让他对科举制度产生深深的怀疑,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屡试不中,就是因为官员的昏庸无能和贪污受贿所致。比如在《叶生》中,虽然主角叶生“文章辞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第,最终忧愤而死,后来化为鬼混附身于邑令之子身上,㛑考中了举人。叶生这才知道,他之所以屡试不中,并非是自己无才,而是科举考试制度非常腐朽。

其四是歌颂了老百姓反抗斗争的美好品德。在《席方平》中,席方平替父伸冤,从城隍告到了冥王,即使受到了残酷的刑罚,席方平却丝毫没有向邪恶势力屈服,最终在二郎神的帮助下,将冥王、城隍等全部都治了罪,给父亲报了仇。席方平就是老百姓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是值得歌颂的。

所以,《聊斋志异》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

《聊斋志异》是一部有着很高文学价值的小说集,无论是故事题材还是思想内容,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艺术手法,《聊斋志异》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文言小说的巅峰,真正代表了清代乃至中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精彩丰富,引人人胜。成功塑造了诸多鲜活的艺术形象,人鬼狐怪形象丰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章结构严谨巧妙,通过谈鬼说狐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矛盾,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清代的文言小说影响深远。老舍曾评价《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郭沫若也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具体而言,《聊斋志异》既继承了传统志怪小说的艺术传统,又有着创造性的发展,借鉴了史传文学、传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甚至借鉴了通俗小说特别是话本小说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纪晓岚评价《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对此颇不以为然。而冯镇峦则不认同纪晓岚的说法:“聊斋以传记体叙小说,仿史汉遗法,一书兼二体,弊实有之,然非此精神不出,所以通人爱之,俗人亦爱之,竟传矣。虽有乖体例可也。”冯镇峦认为蒲松龄是用传奇小说的方法写笔记小说,纪晓岚以为《聊斋志异》的“短”实际上恰恰是《聊斋志异》的长处。

《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或起伏跌宕,或纷纭复杂,或神奇荒诞,或真实动人。既有笔记小说之重点突出,传神写意;又有传奇小说之描写委曲,叙次井然。《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塑造了一个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乞丐妓女的形象群体。举凡王公大臣、清官能吏、贪官土豪、才子佳人、狐妖鬼怪可谓应有尽有。其中尤以狐精鬼怪形象最为人称道。

在语言形式艺术方面,一是继承了传统古文的精华而融会贯通,具有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多变、骈散结合的特点。二是适当吸收方言口语而加以提炼,使文章更显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不用说了,我一直一直认为是中国文言小说的巅峰。

列以下几个篇目说说内容,看看是不是只有淫词艳语,是否够得上“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张鸿渐》

卢龙县的秀才们喜欢打抱不平,帮受了冤屈的人打官司。结果一个书生被县令杖毙,众同学相约替他上访鸣冤,结果反被判了个结党,纷纷被捕入狱。男主因捉刀写了状纸,也在通辑之列。逃亡途中,被一狐仙收留,还结了段露水姻缘。即便有狐仙相助,最后还是一家人离散十余年后儿子成了孝廉才得以团聚。

当时男主被众秀才推举写状纸时,妻子曾劝他:

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胜,而不可以共败:胜则人人贪天功,一败则纷然瓦解,不能成聚。 今势力世界,曲直难以理定;君又孤,脱有翻覆,急难者谁也。

可以联想一下现实中的世道人心。这样的故事,至今不为过时。

《红玉》

广平冯相如,与狐女红玉私会,被父亲撞见骂得分开。后来冯生娶妻生子,因妻子貌美为有背景的大户看中,妻子自杀,老父被殴至死。有一侠士替冯生杀了仇人全家,冯生被怀疑为凶手,孩子被衙役扔在深山,自己被捕入狱受尽刑讯,后来总算被放回,家徒四壁,这时红玉突然带着以为已死的孩子出现——悲欢离合历尽,人世已再无牵挂之人,人生已再无可恋之事,这时候突然与当年的初恋情人重逢,是什么样的心情。小时候看这一段匆匆翻过,现在每次看到会忍不住想流泪。

《娇娜》

“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

异性之间有纯洁的友谊吗?答案其实很复杂。

《封三娘》

封三娘与范十一娘的同性之爱。

《局诈》《念秧》

古代防骗大全。

《云翠仙》

嫁了个渣男怎么办?

《珊瑚》

婆媳关系。(对这个故事的主旨并不认同)

《罗刹海市》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

以上内容充分表现了中国文言小说的文学巅峰。

聊斋的文学价值在于作者利用鬼神的故事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场面,是一种暗讽的手法,里面蕴含了很多故事。

如何评价《聊斋志异》和《搜神记》?

最好能加上一点个人体会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1.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2.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3.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代表作品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4.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崂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惊人的想象力,这主要表现在对正面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手法营造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搜神记》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集,晋干宝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十卷,今本凡二十卷,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

干宝,晋新蔡人,初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关内侯,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很多人不一定信鬼神,但是鬼怪故事一直很有市场。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同行者都颇为好奇,在现实中看不见的、得不到的,不妨把他们安排在另一个世界实现,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往往奇幻,全能,甚至残忍。《搜神记》有一则《韩凭妻》,比较著名,说夫妻俩人不畏强权,抵死相守,嗣后遂不能合葬,但是两个人得坟上长出一棵大梓树,盘根错节在一起,树上又有鸳鸯交颈悲鸣,让人心生悲慨,借用一个滥俗的套语,就是“柔情也疯狂”,背后一阵凉风,胸中一阵蜜意,不知如何是好。不过,变孔雀也好,变蝴蝶也罢,人间若真有是情,何苦化去?
文章标题: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巅峰”这句话是否有夸大的地方 聊斋能否当得起这个评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05163.html
文章标签:聊斋志异  聊斋  这句话  文言  夸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