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0 12:33:10 | 作者:扎姆Zam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本文谨以CC BY-SA 4.0共享之。
初读此书,尝观其书名,发现这是一本宾语为社会史的书。作者运用社会学视角,站在偏左翼立场上,介绍了美国报业革命的历程。
作者开头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批评者会认为新闻业理所应当是客观的呢?对于记者,为为什么依然要用客观性的标准来评判报纸呢?在我们学习马工程的那本《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强调了要以客观性作为作为新闻采编者基础素养。但是,如果我们尝试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客观性作为评判标准之一并非是本质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这一过程,那么我们就必须考察杰克逊时代报纸的转变过程。
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的出现与政治民主化、中间阶级的出现、市场经济的形成密切相关。直至1960s,无论是批评者还是拥护者都不得不承认,客观性已然成为了美国新闻界的象征。即便是二战之后美国的帝国主义化,政府对新闻界加强了管理,世界对抗文化的兴起,美帝对越南的侵略以及国内的反抗活动,依旧没有影响美国新闻界对客观性的追求,并将其视为权威性的来源。
在本章开头,作者将历史追溯到了1826 - 1833年库伯停留在法国的这一段时间之间,受到欧洲革命的影响,逐渐“疏离了自己所在的阶层,对欧洲和美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下层民众表现出的深刻同情。”并且认为,报纸完全是一边在呼唤进步的东西,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却是保守乃至于反动的,不仅如此,持如此立场的报纸却拥有左右民意的巨大权力。
这种恐惧的来源,恰恰是来自一场报业革命,即是“便士报”的革命。
便士报作为新生的事物,相较于旧者,其打破了既有的传统,本身就是革命的产物。其之特点在于,其发行量大、客观化、政治立场上独立以及发售零散,最终的要的是,其创造了现代的“新闻”概念,使之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要之物,让阅读报纸不再仅仅是作为某些群体的特殊权力,而是成为了所有人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新闻获取上的平等。并且,单纯的发挥其作为经济组织的特点,首当其冲的就是取消了道德价值上的判断,开始真正成为了自由主义的产物。以至于传统报纸(六便士报)指责其“煽情”,指责其不道德,“纲常伦理,岂可乱乎?”
随后,新闻逐渐成为了报纸的重心,便士报也不再坐等天上掉馅饼,而是主动的去寻找新闻,雇佣记者为之工作。到此,报纸一次也开始一个真正的记者致力于对事件进行准确而全面的描述。
作者将新闻业的这一次革命追溯到如下之原因
1. 科技论(即是媒介的发展)
2. 普罗大众识字率的提高(这里具体讨论了到底是报纸影响了识字率,还是反之。)
3. 自然史论(即是报纸作为一种历史中的entity,其是以某种不为人意志转移而渐进)
杰克逊的时代是一个平等的时代,具体表现社会的进步在对普罗大众的赋权,但这个时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具体表现在发展起来的城市中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对传统既得利益者的反抗,以及既得利益的贵族式资产阶级反过来拿所谓“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反訾之。(对于这些报纸,说不定还是赞誉。)
在这里,作者开始回溯历史,这种阶级斗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经济生活的民主化的出现,即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大工厂彻底无以逆转的占据了市场,以及自给自足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的解体。对于这些,便士报功不可没。作者认为其有两点贡献:
进入1880s之后,新闻业开始成为了一种职业,记者时代的曙光也已然降临。记者作为新闻采编者,作为客观的代表,记者社会地位的提升反映着新闻客观性得到了读者的重视。而记者的出现一边使得新闻业成为了一个职业,另一方面既然成为了职业,也便有了其特定的专业性门槛,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记者开始由大学毕业生担任。
记者性质的转变反映着现实的转变,即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哲学上的实用主义以及科学上的实证主义的风行。而这种风行的源头,作者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理念和制度的发展,中等阶级的成熟等诸因素合而致之。
但是,新闻业对事实的追求反而潜藏着一种矛盾:对精确事实的追求和采编生动多元化的矛盾,而矛盾在实践中的主体则是记者与编辑。这对矛盾反映在目的上,即是编辑更偏向于让报纸获利,减少麻烦事;对于记者,对于新闻的采编或多或少带有主观的道德色彩,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编辑不得不顺从之。
1890s新闻业发展出了两种报道生产模式,即是故事与试事实的生产,二者分别为“世界报”“新闻报”和“时报”所代表。回到在1.3中所描述的那样,新兴的平民化的资产阶级和旧贵族式的资产阶级(精英阶层)也反映了这两种报道生产方式之间的斗争。“世界报”的报道偏向于故事生产方式,定位也是瞄准了平民化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不仅如此,还将女性纳入了其目标群体之中,这或可以认为是对女性消费能力的窥探;而“时报”则是事实生产方式的代表,目标群体也是曾经的贵族式资产阶级。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历史中,不难发现唯有处在历史的变革期,才会出现生产方式以如此相异的,客体之间对立如此明确的现象出现。这种斗争的结果,不过是新者代以旧者,即便今人或多或少会崇拜精英阶层,但所崇拜的内核却是与精英阶层相异的。具体来说,今人将西装视为精英阶层和贵族的代表,但是欧洲的贵族所着之服饰,却是与西装是完全相异的。确切来说,现代西装全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物,以区别于封建贵族复杂的礼仪的。尽管“时报”成为了后起之秀,但是到此为止,成为后起之秀的“时报”已经很难完全称之为精英阶层的代表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