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整理与思考

时间: 2021-09-28 10:38:49 | 作者:子不语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整理与思考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0月5日

一、文章背景

根据注释,这是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

此外,毛泽东非常重视这篇文献。延安整风时期,此决议被收入他先后主持编辑的《六大以来》和《两条路线》,供党的高级干部阅读学习。

1950年,毛泽东对决议的第一部分进行修改润色,然后拟题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篇。

二、文章内容

毛泽东同志开篇即介绍了现时国内的背景:国内的政治状况

整体而言,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仍在继续。但是,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存在斗争和矛盾,中国内部各军阀之间也充满斗争和矛盾(这是可以利用的点)。而一方面,中国现时需要一个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另一方面,中国民主革命的运动仍在继续发展。

基于此背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一,中国是一个由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

这意味着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各个派系的军阀,军阀之间战争持续不断,而这种长期的分裂和战争,就使得在帝国主义统治占领的白色地域之间会出现一小块或若干块由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

这种现象是在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或者任何一个由帝国主义国家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国家都不会发生的,能在中国发生究其原因有两点,即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国家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这代表在中国白色政权之间的分裂和战争必然是持续不断的。

第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1926和1927两年大革命期间,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地的工农兵士群众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都发展过工会、农会组织,也都参加过对地主豪绅阶级的经济、政治斗争。这些都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的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客观依据】

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条件】

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政策正确【关键条件】

正是由于政策正确,在1928年4月至7月四个月时间,即使面对湘赣两省数倍于我党的“进剿”军队, 割据地区依旧不断扩大,土地革命不断深入,民众政权依旧不断推广,红军队伍依旧不断壮大;

而也正是由于政策上的错误,导致了八月边界和湘南军事上的失败。

进一步,毛泽东同志阐述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即意义:

1.扩大了边界土地革命和民众政权的影响力;

2.红军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3.地方武装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4.地方人才得到培养,进一步补充红军人才。

最后,毛泽东同志也客观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经济问题军事根据地问题。其中,经济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目前尚未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军事根据地问题即是要巩固好井冈山和九陇两个根据地,需要努力做好三件事: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

三、笔者的一点思考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跟我一样,曾经一度困惑:为什么在各个派系军阀的打压之下,共产党的红色政权能够出现并且长期存在,甚至最终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力?又是什么支撑着早期的共产党人如此坚定的信念?

读完这篇文章,笔者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和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的科学论证给出了解答。他也在文中提到“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是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就是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找到本质的原因是最关键的,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治本而非治标。同时,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困难或者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有可能做到足够理智、足够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能足够冷静、足够清醒地在困难的诸多表象中找到隐藏在表象下的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而不至于被困难所吓倒,不至于太过悲观。

文章标题: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整理与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239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