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乌合之众

时间: 2021-04-10 10:48:18 | 作者:专注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趁着寒假浅显的读完了这本《乌合之众》,原名《群众心理学》。这是一本不厚却发人深省的书,这本书有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讲到了各种首领、统帅、政治家、历史学家…这本书将人的心理、从个体到处于群体中的个人的转变血淋淋展现在读者面前。它却使我想起了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正是死于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人的意见并不能代表正确和真理。同样,美国的精英政治也是吸取了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教训吧!显而易见,无论是中世纪还是现在,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仍然产生深远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将在《乌合之众》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场史诗般的革命”,但也跟所有史诗一样,总是鲜花隐藏了大量的罪恶,正义大旗下尽是些嗜血的狂欢。”这本书将群体的可怕性鲜活无情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像是苏联的“新星号事件”一样,挥着正义的大旗,却干着不为人知的勾当。虽然这本书是作者所处环境下的现象,然而读了这本书我常常会把生活中的例子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书中的内容,令人可怕的相似性让我慢慢对集体产生了另样的情感,作为读者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知道了真相以后惊恐的心情,就像是被营销组织洗脑之后大彻大悟一般,浅读之后的我亦是如此。

“当一群人集聚在一起,那些人人都有的情感、欲望,人性,就会被无限重复放大,形成广阔的无意识之海。而人人都有的不同的智力、性格等,就像是撒到海里的盐直接消失殆尽了一般。”群体的融入性和传染性让个体像是被人蛊惑一般,变得未知莫测。作者首先介绍了群体的心理,包括情感、道德观、理性、想象力与信仰,认为原本独立、理性的个体在加入一个群体之后,就变成了一群智力低下,性格冲动易怒且易于被掌控的乌合之众,单一的个体在融入了群体以后就会丧失了理智丢失了心智,群体抑是可怕的。

“群体无意识”,是《乌合之众》中最主要的观点。就通俗来讲,一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就会变成“无意识”的野蛮人。他们就像是被心理师催眠了一样,进入了一种被催眠的无意识幻想状态,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条件反射,就好像是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以及行动能力。更可怕的是,在被自身最基础的欲望所支配后,群体中的人就会丧失应有的责任感、道德感,从而变成茹毛饮血丧失道德的野兽一般,只不过是穿上了人的外套。就比如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11·14韩国反政府游行。 这两次游行可以说都是出于正常的诉求: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和抗议朴槿惠的不当政策。但游行中却都发生了暴力冲突事件。尤其是法国的“黄背心”运动,由最初有明确诉求——“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到后来演变为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并最终成为民众借运动之名肆意打砸破坏的无差别暴力行为。然而他们的初心真的是这样吗?做出如此决定的真的是他本人吗?是他自己在深思熟虑后做下的决定吗?这正是群体的可怕之处,一旦有不好的思想融入群体那么整个群体就会失去理智变得不可支配,可怕的情绪不断在人群中传播,使本来仅仅如此的个体变得超乎想象。正如书中所讲“犯罪群体中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在犯罪,而是在执行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也正是因此,苏格拉底出于对法律的敬畏,致使他为维护正义而不惜丧失性命。

“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看见幻象,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群体往往看不清事实质只看清表象。“群体的思考模式,不是理性思维,而是抽象象形思维,基本上只靠“脑补”仅凭借脑中的想象而下结论。比如对难民可怜事迹的描述,成千上万的字符错综的装点成文章,却比不过几张他们生活现状的照片来的真实,在群体中理性思考不再变得高效,反而最简单最直观的表象面貌可以领导着群体的方向,正如传媒的发展促使小视频活跃在手机屏幕上,从而引领着群体的发展趋势。

在群体中不需要真理,这正是最可怕的一点,在群体中数量即是真理,从小我们就听到一种例子,玩游戏的时候少数服从多数,这其中有错误或者正确而言吗?谁也评不出这个是非对错,现实生活中更是有数不尽的例子,比如关于人物任选的投票,票数的走向决定了最终结果,然而最终结果真的是合理的存在吗?这怕是有待商榷,另一种情况就是网络上的键盘侠,有好多人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无节制的发表自己的所谓看法,只看到表象的群体自然收到这些人的蛊惑,随着数量的增加以至于凭空产生的幻想变成了事实真相,大家盲目的追随着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虚拟真相,在数量的蒙蔽下看不清事情的本质。“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和吸引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论,哪一个更符合幻觉,群体就会相信哪一个是事实。就像老舍《有声电影》中的一家人看电影回来后通过“思考”互相能够理解的情节一样,不明事实,胡编乱造,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说了这么多其实看完整本书,我甚至有点不能接受作者的想法,其实他有过多的夸大丑化书中的情节,比如认为妇女是没有进化好的落后物种,拉丁美洲人是较为低下的民族等等。毕竟书也只是作者在长期的观察从客观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夹杂了自身情感的一种产物,但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确实有待于人们认真思考并改善,正如作者所说经历了19世纪末的种种动荡之后,人类即将进入群体时代:决定国家命运的,不再是伟人,而是群众自己。决定社会舆论的,不再是精英报刊,而是群体意见。

其中大部分观点都是错误、片面的,但是你一旦了解勒庞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经历的事情你就一定能理解这些错误。勒庞准确来说不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他是天才的观察者,因此他的推论可能不是完全正确的,但他观察到的内容却有很多是真实的,且不只限于在那个时代!《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每一条都在当代社会得到了相对应的印证。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乌合之众》都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的书: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群情汹涌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警惕,不断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所提出的这些群体问题无一例外的展现在生活中,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这不仅仅是作者对所有读者的讽刺,更多的是一种提前预见的警醒,希望下一个作为读者的你不会因为进入了群体而变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

文章标题: 乌合之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01292.html
文章标签: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