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入世.遁世.出世?
我的理解:
入世:积极投身社会的建设与变革,努力在社会中建立地位、威望,将自己的想法实践于社会。如孔子儒家所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遁世:隐遁于尘世之中,隐藏自己的身形、志向,不为名利所动,做自己认为有价值、值得做的事情。如陶渊明这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世:跳出人类社会的教条和是非,认为一切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倡导无欲无求。如老子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现实生活中的“出世”与“入世”——在现实的“洪流”中如何坚守内心
最近在读《见识》这本书,读到其中一节,讲到林黛玉的“诗性”。作者吴军老师喜欢林黛玉,恰巧我也喜欢林黛玉,而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她,觉得她太“作”,太矫情,太较真。而这也恰恰是我喜欢她的原因,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们年轻时的影子,看到我们未经雕琢,没有被世俗同化时的样子。
但林黛玉又与当年的我们不同,当年的我们是无知所以无畏,鲁莽,锋芒毕露。但林黛玉早已看破这现实的“世故”,她只是不同流合污而已。书中举了个例子,史湘云当面对林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不是,就算你是好的,我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林黛玉听了当时就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这说明她能够看透宝钗的“会做人”只是圆滑,是她看不上的。林黛玉的棱角和锋芒是经过了“否定之否定”,就像佛学讲的“空”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经历了一切之后又忘掉了一切,精神早已获得了升华。
我虽然喜欢林黛玉,但我不认为我们在现实中要做林黛玉。因为林黛玉本身只是文学形象,而且她的性格,与她的身世,处境以及身份地位都是匹配的,也就是说,她的性格在小说中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试想一下你我如果盲目的去学林黛玉会是什么后果呢,首先林黛玉“怼天怼地”的性格一定会在生活里受到厌恶和排挤,其次如果我们有着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在我们当前这个比大观园复杂几万倍的现实生活中,早已操心而死。
我这里所提倡的是,既要带着林黛玉的傲骨和灵性,也能沉到繁琐的生活里去。总结一句话,就是“入世”与“出世”的统一。
谈到“出世”,大家可能最先想到了陶渊明。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老人,腰里别着一个酒壶,在山下悠然的采着菊花,怡然自得。其实不知道有多少老铁知道,这位吟着“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的浪漫诗人,其实一生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奔波。
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的这一年他29岁,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辞掉祭酒后,陶渊明在家赋闲。这时他已年过三十。“三十而立”的古训让陶渊明内心很不是滋味。看到朝廷局势好转,几年来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出世”思想终于重见天日。陶渊明再次到州府赴任,到桓玄幕府充当了一名参军。第二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陶渊明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借着为母亲奔丧的机会又离开桓玄幕府回家去了。 一年后,41岁的陶渊明在时任尚书的家叔陶夔的帮助下去彭泽县做了县令。三个月后,受够了官场腐败的他愤然感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日解去印绶辞官归家。从此以后,陶渊明不再为官。 陶渊明一生深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一生挣扎于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的两难之间。
在这里讲述陶渊明的故事,并不是为了说明“出世”与“入世”之间不可兼得,恰恰相反,陶渊明的选择有着特定的政治、社会乃至国家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处于封建势力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加上朝廷内部腐败不堪,让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难上加难。
回到我们现在的时代,我们处于国家空前安定和繁荣的时期,为个人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所面临的“出世”和“入世”已不同于陶渊明的时期,我们“出世”不一定要通过“为官做宰”,“入世”也不意味着隐居山林。其实作为群体生物,从基因中就决定了我们无法脱离社会,所以,单纯的不问世事的“入世”生活是不存在的。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排斥“出世”的生活,也不要认为那样就是俗气,势利。毕竟不管我们内心多么孤傲,我们的身体还是无法脱离俗气的吃喝拉撒。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极端的例子:风流才子李敖和胡茵梦的爱情故事一直是才子配佳人的典型的例子,但他们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了,最后传出离婚的原因让人瞠目结舌:据说李敖在婚后,有一次无意中看到胡因梦在马桶上便秘的模样,接受不了心中的女神这幅面容,于是感情破裂。后人评论:“要知道林黛玉也要拉屎,也会便秘,况胡妹妹乎?李敖如此骨头里挑鸡蛋,简直卑鄙下流”。可见李敖虽然才华不浅,但实则是个“拎不清”的糊涂蛋。他就陷入了绝对的“入世”观点。要知道,世上并无绝对。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内心的坚守和世俗的价值观之间选择一个平衡,也就是“出世”和“入世”的统一。
林黛玉的选择是“入世”做“诗人”,薛宝钗选择的是“出世”做俗人。而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可以两者兼得。守着内心的清净,看破现实的事故,知世故而不世故。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知世故而不世故,就是外表圆润懂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将原则与妥协巧妙地糅合在生活里、工作里。
华为老总任正非写过一篇《管理的灰度》。他提出:一个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知道妥协,但永远坚守自己的价值体系。就像任正非,融洽于世故,却超然脱俗。
给2023年的一封信作文怎么写?
假如给2023年的一个人写信,我会写给自己。《致2023自己的一封信》:历经疫情、降薪等等坎坷之后,笃定靠自己拼搏、做最好的自己!#致自己##致自己的一封信##2023#
2023年悄然而至。2022年即将接近尾声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时光一点点的过去,昨天已无法重来,今天,无论好与坏,我们都要坦然面对。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弥补的缺憾。面对慢慢流逝的岁月,偶尔可以抱怨一下,但是不能沮丧。
抬眼看未来,许多美好存在心中,无论是困惑和迷茫,我们都会通过努力做到最好。
2023年,所有的烦恼都会过去,人生难免磕磕绊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要靠自己努力拼命,就能达到幸福彼岸;
2023年,是一种期待,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坎坎坷坷,我们不再年轻,面对风雨人生,不要让我们的心情输给阳光,相信自己,未来可期。
2023年,愿往事清零,只愿笑看人生。
新的一年里,我想对自己说:坚定自己的选择,坚定地做最好的自己。历经三年疫情,经过诸多不顺心的事情,也算是人生的历练,转眼间,新年伊始,即将跨入了新的历程。
新的一年,路该如何走,人该如何行,生活该如何安排,如何计划自己将来的人生?是值得每一个人心认真思考的事宜。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忘掉过去所有的不愉快、烦心事.........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快快乐乐,洒脱地走向新征程!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世间包含着进取心,消极心,赤诚心,虚荣心,慈善心,歹毒心,务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平常心能让人明智,头脑清醒,让自己永不迷茫。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要忘掉、消除所有忧愁和烦恼。
人活一辈子,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谁能不遭遇痛苦?谁能不碰见忧愁?吃点苦、受点累、承受点烦恼都很正常,关键是自己必须学会如何对待。
有些话,听听就好,不要当真;有些事,看看就行,别太在意。有些人,看透就好,不必揭穿。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要淡然面对一切,洒脱生活。
不伤害他人,不委屈自己,不计较得失,不刻意追逐名利。放宽心态,学会取舍,远离纷争。多一些知足,少一些索取,失不气馁,得不狂喜。轻松度余生,开心做自己。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要关爱身边的老弱病残,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爱因斯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
英国的有一句谚语:“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成就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己。”,行善积德,善有善报。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年疫情过后,2023年将要彻底开放,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与新冠病毒抗争;
人生不长,活就要活出质量,活出健康。不论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买不来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余生要简单一点,知足常乐;潇洒一点,别委屈自己。
新的一年,想对自己说:好好活着,真心爱着。
尽心孝敬父母,细心关照爱人,精心呵护孩子。
珍惜现有的时光,努力学习和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喜欢的人。
在新的一年里,爱的暖心,活得开心,过得顺心。不求尽善尽美,只求无憾无悔。
在新的一年里,让自己活得更实惠,活得更精彩!
文章标题: 2023高考模拟作文:出世、入世、遁世,怎么写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zuowen/16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