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章正文

第二话:作文课上的活人雕像——被忽略了的自由写作

时间: 2021-07-29 22:26:49 | 作者:一瓢水云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第二话:作文课上的活人雕像——被忽略了的自由写作

我盯着那俩大活人雕像,已经好久了……

这个开头句式,上一节刚讲过;今又套用,居然有了一种喜感,笑。

01

中国语文教学做得最了不起的事,就是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教了十年作文,成功地让多数学生看清了自己:真不是写作的料!让一个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承认自己有缺陷该有多难?——人生道路还没开始呢,咬定自己必是不完整的,怂了——我们做到了,想想都有成就感!不仅是某一届学生,而是每一届学生的身上都被成功地烙上了如此印记!

你们看,我班上那几位半节课写不出两行字的帅哥,他们拥有一切重点班学生应有的坚强意志,总是凶狠地掐住笔杆,垂头勾紧脖子,面无表情地盯着和他一样浑身僵透的作文题,不盯到下课铃响,绝不动一下。是的,你根本无法从面部察看他的喜怒哀乐,这使我深信他们能考上高中重点班,靠的绝对不是运气,而是那种看谁能耗死谁的霸气!

可是,熬到了点,雕像们就立刻松动起来,好像那一阵阵含混不清的下课音乐是解除魔法的咒语,一瓢一瓢从天外泼来,浇在他们青铜色的皮肤上。他们先是把僵硬的脖颈一点一点地向上拉,好容易脑袋归了位,再格外小心地一点一点仰,肩膀就顺势耸起向后转着,终于连扯到了腰肢,双臂向后猛地打开,一瞬间,天哪,居然活了!就像《博物馆奇妙夜》里半夜复苏的那些玩意。我观察着,有两位“苏醒”后甚至能言善辩,简直没有几个人能说过他!可上课音乐一响,又好像另外一种咒语卷了过来,他们就弓身弯背,勾头皱眉,一只手悬在半空,化成古罗马战斗者雕像。

是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在作文课上被施了魔法?又是哪一个时刻,他们习惯了这样的僵硬对峙,得过且过?可以确定的说,绝不是在那种“可以如此,也可以如此”的作文课上,应该是在那些“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的课上。一节一节的斧砍锤凿,平刀圆刀,切磋琢磨,他们就此沉默。

02

这俩“雕像”下课后,爱说啥说啥,嘴皮子“趴趴”利索,岂不怪哉?不怪。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没有人能生活在真空世界。写作不过是说话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用笔代替嘴巴。写作能力是人的一种天性,凡天性的东西,生长土壤一定要求自由通畅,它从来不是在应对某种命题的练习中获得提升的。下课后周围空气松动流通了,他就活了,作文课呢,从小到大他们学到的只有各种“不准”“不对”,最后只能僵在那里,咬牙切齿。

你看,小孩子本是个话唠,但刚一张嘴就兜头一瓢凉水:“小孩子不要乱说话!”小青年儿看到什么都想插几句,刚张嘴便吃个闭门羹:“胡子茬儿都没长硬,不要多嘴!”久而久之他们一定叮嘱自己:“不会说话就闭着!”由此可想,为什么长达十年的教学反会让你们害怕作文,因为越来越多的作文课就是在重复同样的一个意思:“你丫的会不会写?笨蛋!”它完全指向了考试,不管你会不会说人话,总之,你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去“得分”,否则你就是笨蛋。老师太爱学生了,总是投射太多焦虑——“不许涂抹”又“不许错字”;“不许段落太少”又“不许段落太多”,不在5-8段范围内的扣分!老天,古龙在世的话得挨多少雕刻刀!要“有真情实感”又“不许写敏感话题”;“开头要有文采”又“不许花里胡哨”;“结尾也要文采”又“不许写得太长”;“这一段应该三百字,你会不会划分段落?”……学生只得仰天长叹:苍天啊,我不玩这个啦!

相比那俩大活人雕像,其他各位其实也强不了多少,僵得程度不同罢了,承认不?所以要坚信的是,自己的骨子里是一定有一条写作的小虫在骚动的!要感受到它的蠕动,要觉得痒,要呼应它,要喊,要叫!要创造一切条件,让这条小虫自由地爬出来,给你松动松动筋骨!

03

这条小虫,就是自由写作的痒痒虫。你要保护它,不能把它闷坏了,甚至闷死了。

近些年来,自由写作越来越被忽视,甚至有的老师教书有十几年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写作还能“自由”写?那不是反了天了?有的老师们说:“大作文都要把我们气死了,还自由写?”也有的老师会布置写“周记”,或者“随笔”,这很难得,但是批阅时,又免不了抡起考试标准的大棒——这里没扣题,那里没点题,开文看不到观点不行,例子太少……翻来覆去几年了,就这么点要求,亲爱的同学,为啥你就不能有点长进? 这里推荐张大春的《文章自在》,师生都读一读,有好处。

随笔就是随便写的,百无禁忌。我教过的学生的随笔特别有意思:吐槽班主任的,挖苦学生会的,爆料谈恋爱的,还有怀疑某人是同性恋的!真的,因为他们深信我是“自己人”,乐于跟我谈心,而实际上呢……嘿嘿,还真算是!从前有个学生写随笔,大概意思是,他觉得语文老师也没啥了不起的。写的时候不太机灵,被班主任逮住了,批了一顿,回头找我:“你怎么看这学生?”我高兴地说:“他说得对呀!”——你说,我要是有什么大本事,我还用在这儿教这帮小崽子?人家说的错在哪儿啦?

什么大不了的事,宣泄罢了,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是爱上写作的第一步啊!这样写下去,你就能感觉到肢体里有一种东西在动,那个痒痒虫,麻酥酥的,你试试看!那就是人骨子里的写作天性。考试固然重要,于今天来说,甚至可以说特别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上了十几年学,把天性磨没了呀!

你浑身痒痒了,就忽然发现校园里、网络上,能谈得来的朋友更多了。他们从前就游走在你的身边,但是你从不会关注他们,你对生活敏感起来以后,才能够体会,那些混沌中清澈的笑容,那些愚钝中有故事的眼神,那些飘飞的噪音中含蓄的语言,那些喧嚣中各自孤独的身影。你的心灵可以理解更多的心灵,这个时候,找几个狐朋狗友,诤友益友,一起写着玩儿,每周这么一两篇下来,算一算到高三能写多少呢?将来到我这么个岁数,拿出来,哇,满满都是青春的味道啊!

别以为我全没个正经。我也经常会布置一些统一的命题来练习。这与考试作文大不一样,找点咱爱写的玩意儿,让大家“嗨”起来!我分享几个,你也试一试?

1.写一个梦。(锻炼你胡思乱想的能力)

2.冬季早晨出被窝的感受。(视听触嗅全方位调动,像狼狗一样感觉这个世界)

3.食堂打饭的大妈。(每天去打饭,你能不能说出她的特点?)

4.给自己写传记。(你活到现在,做过的最拉风的事是哪件?)

5.给同学画像,然后大家猜写的是谁(原来,别人眼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不一样)

6.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VS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看你能不能掰扯清楚)

7.诗歌改散文,散文改诗歌(原来这俩姐妹是缪斯的不同化身)

……

怎么样,有点意思吧?写作就是这样,有趣有料,慢慢地大家都能够得到提高。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作家,但是起码,咱骨子里那骚动着的痒痒虫不能死亡,咱对生活敏感的神经触觉不能被割断,工作以后要写什么东西,咱的反应该是“哦,知道了。”而不是“啊?这可如何是好哇!”然后僵在那里,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天外音乐解咒魔法了哦!

04

老师教考试错了吗?没有错。考试就是选拔人的过程,你总要表现优秀素质才能被选中。考试作文当然得有规矩,你得考虑命题人想让你干嘛,还得考虑阅卷人想的是啥,还得寻找自己擅长写啥。那么,这写作的小虫子如何在考场上自由地爬出来呢?

请记住,当你无比虔诚地铺开作文卷,第一要紧的是——立意?NO!审题?NO!我认为是你一定要默念:“天灵灵,地灵灵……”呃,不是,你一定要满怀柔情蜜意地向作文题抛去媚眼,就像望向你的梦中情人。

——没错,不出意料,果然不知道写啥。(媚笑)

——语文老师也做不到一看就知道写啥。(坏笑)

——真棒,一看就知道写啥,岂不是最难写?(得意的笑)

——嗯,这次作文题挺好。(舒心的笑)

人与人之间交往,一个微笑,表示你与对方友好交流的开始。男孩和女孩之间交流,男孩若太在意女孩的评价,难免要脸红脖子粗,说话磕磕巴巴。你如果笑得出来,说错了话别人也当是开玩笑呀!那气氛就融洽多了。你要写作了,自然要与命题人和阅卷人进行一番交流,那么笑一笑,大家都好说话呀。

微笑还代表着一种自信。莫言谈写作经验曾说,他写作的时候就当自己是帝王,自己说一不二,根本不怕别人嚼舌头根子。南怀瑾先生也曾讲过,写作就像摆家具,这里摆一摆,不行再换个地方摆摆,没什么大不了。平日里的作文练习涂涂改改就对了,每个人下笔都一气呵成,你以为都是王勃啊,王勃还需要提前睡一觉呢!所以,尽可能微笑着一路写去,一鼓作气地写,不要停,写完再改。练习时找几个话题作文题,然后计时写,不许停,写完为止,你试试看,先别管写得怎样,允许涂改,起码你不会僵成雕像。

你要问了,这可是在考试呀!考试有草稿纸啊,尽管写吧!全写草稿纸上时间不够?列提纲呀,写关键段落啊!所以平日练习的时候更关键,一定要练习微笑着写作,“马不停蹄”地写作,这样考场上就给力多了。

我们班有个“雕像”同志,有一次找我说:“哎,刚上高一几个月,起码作文不那么发憷了。自由写作可以随便写,我觉得容易,就爱写了;平日练习作文呢,又可以随便改……”我听了真的很高兴,相信三年后他走向高考考场,在展开试卷的那一刻,一定会对着作文题真心微笑。

(本文发表于《全国优秀作文选》,有较大改动)

附】自由写作选读与点评

(一)看客

文/侯孟孜(2021级2班) 点评/赵闽东

“你随手翻过的一页,用笔画过的内容,可能是他们所经历的一生。”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每每读罢一段历史,总会感慨万千。我们可以那么理解那些历史里的人,仿佛他就活在眼前。然而残存的理智拉扯着你,让你明白,在有关于他的历史长流中,你不过是个看客罢了。

他可能是落满尘埃的泛黄书卷里的惊鸿一瞥,可能是漫漫时间长河里一滴小小波澜,可能是某人笔下墨痕纸上剪影。他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但你确切地相信他就在某一个世界里,在真实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无论他是否真实存在,但只要我相信,就够了。即使不够,也只能到此为止。

若问喜欢上一个历史人物,是什么样的感受,你到头来想想,该是只剩下悲凉了吧。不管他年少轻狂有多么的意气风发,你知道你早已看清楚了一切的结局,你不过是个看客罢了,你什么也做不了,最后只能掩卷叹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最后又欣喜于我生君已生,仍可仰慕君。这当然不算疯癫,只是你知道在你的世界里,他是光,是云巅的精灵,是你无边无际的信仰。

有一个姑娘很喜欢蓝玉,虽然他在史书里只有寥寥几句;有一个姑娘很喜欢隋炀帝,虽然他位列暴君之席。怕就是无由的爱恋,沸腾在心间。同学朋友的戏谑和白眼,或许让他们有过动摇,但不知所起的情愫难变。

白起阿,不是现在每个人口中的男神,而是那个一生征战七十几场从无败绩,那个敢于死谏的武将,武安君。你欣赏尊敬甚至是爱他,可他早已无法知晓。

现在你梦里的那个人持节牧羊还要继续,没人给他支撑。毛毡上的霜随之簌簌抖落。你难以分清此时距离十九年的结束还要多久,也不想告诉他到时候“及还,须发尽白”的落寞与惨烈,你只能无措的看着他还要驻在这里,还要倚仗听风声的背影。

横扫祁连,马踏匈奴,开疆扩土,纵横大漠,封狼居胥。每一个少年都终将死去,那个远去的少年战神终究是让人意难平。他还那么年轻,世间的太多美好他都还没来得及去体会,没来得及后悔和犹豫,他为国家人民抛洒了满腔的年轻的热血。纵然在他人看来他无上光荣,你总会为他神伤。他的年纪,本该是快快乐乐地过着琐碎的日子,为琐碎的事情而烦恼着的呀。

他是征战江山平定江东,是羽扇纶巾指点江山,是文武兼备吞吐天下,是建安十五受主所疑忠骨不换,是享年三六,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一千八百年后的你有幸知他,却也只能从史书上知他。

你说阿,想回到公元前259年,看着他成长,看着他终成千古一帝,还要陪他行遍咸阳的每一处台阶,陪他统一壮阔江山。或者告诉他,不必寻长生,他本已长生。陪着他,无论后世如何评说。

你会无数次的在印着他的名字的白纸上摩挲,只要看见他的名字就会有所悸动。只是你们相距了千百年阿,可是你觉得,你仿佛可以透过那些文字,亲眼看见他,看见他风华绝代,策马于风中,看见他娶妻生子,幸福美满,看见他生老病死,而你却无能为力。他是书卷上的潦草几笔,是画像上的惊鸿一瞥,是你想要跨越千年的理由。他不是这繁华尘世中的桃花,他是你永远的白月光。

你会常常常暗自想象,他的狂他的傲会是历史书卷中鲜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其实他一生的枕戈待旦仗剑山河,却只被写进寥寥数语里,由后人褒贬。可你知道,那并不是他的一生。他曾经会在母亲的怀抱里撒娇,也曾与爱人互诉衷肠,也曾在年迈时志在远方。这些不会被历史记录的,是构成每个人一生的琐碎的小事。

喜欢一个历史人物阿,匆匆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突然觉得很不可思议,以前没细想过这件事原来很奇妙。一个尸骨无存的人长久的干扰着你的灵魂,你想了很多很多虚构的故事,看了很多很多单调的传记,你动用了超越维度的情,改了习惯甚至换了人生。真的很喜欢他吧,可是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庄子·齐物论》云:“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是旦暮遇之阿。

“翻得再慢一点,这么厚一本时间。”

“合卷之后,闭眼再读。”

点评:

侯孟孜,是依靠一种凌乱的霸道字体成功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姑娘。她的字每次都让人有“征战沙场几人回”的错觉,浮现眼前的是一片折戟沉沙,横尸遍野。她的间架结构其实不差,就是“霸道真气”太充沛但还不能自由驾驭,左冲右突,所谓杀伐之气太重而不知收敛也。所以每次大考呢,她的作文分都不够看——这啥逻辑?现实的逻辑,你懂的。不过,我们都知道其实她写东西很厉害的,尤其是自由写作。可以说,若我不在班里开辟“自由写作”这一块世外桃源,仅仅凭考分去判断文章优劣,就很难发现她写作上的天赋。她几乎每一次写作都能让我坚定一个认知:语文老师不要轻易否定一篇非田英章、顾仲安体非衡水体的文章。这也算一项业界良心操守吧,我能否说只凭看字打分,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这篇《看客》真是好,读了我才明白,我对历史的热爱远不及她。她是真读进去了,读了有自己的思索,这思索写出来,还可以感染着更多的人去喜欢书里的历史人物。

“你随手翻过的一页,用笔画过的内容,可能是他们所经历的一生。”

“若问喜欢上一个历史人物,是什么样的感受,你到头来想想,该是只剩下悲凉了吧。”

“这些不会被历史记录的,是构成每个人一生的琐碎的小事。”

“一个尸骨无存的人长久的干扰着你的灵魂,你想了很多很多虚构的故事,看了很多很多单调的传记,你动用了超越维度的情,改了习惯甚至换了人生。真的很喜欢他吧,可是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位农村高中高二学生之手的作品。这是读书读到精细、精致之后才有的顿悟啊!我们为了考试作文而积累所谓“素材”,可是你是否在读某个人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心灵触动?横亘一生的故事,从书籍之中跃入你的眼底,你是否能够透过文字,还原出那种鲜活的历史气息?这是一种阅读的真功夫。

读书原来就是这样的,当你宣布上一节阅读课,学生欢呼起来的时候,这种呼声之中也有不同。有的是认为终于可以与古人一叙别情,与今人一唱一和了。但很多人是认为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打发一段时光。

“合卷之后,闭眼再读。”说得多好!闭眼读书,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没有,你不算会读书的。读书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向来如此想。“闭眼再读”之功夫,就是让书中物与意鲜活起来的必要一环,假如你练成这门功夫,写作相较于读书,倒是一件更轻松的事了。

(二)虫子

文/王景贤(2021级1班) 点评/赵闽东

一位同学抓了只虫子,装在矿泉水瓶里,晚上拿回宿舍给我们看。

等围观的都散了,我借了瓶子独自观察:那虫通体棕灰,形似蝗虫,但没有蝗虫大,无翅,只会爬,有像螳螂一样的“镰刀”。我举着瓶子坐在床上,静静地看它蹬着六条小短腿在瓶壁打滑,顿时觉得这虫好渺小,好绝望,不禁叹了口气。我暗示那同学把虫放了,但他不以为意,我也不好意思再求他。晚上睡觉时,那虫在撞塑料瓶壁,像一颗乱蹦的豆子被装在瓶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最终用被子蒙住头,宽慰了自己半天,才勉强入睡。

隔天的早上,我那同学拿着塑料瓶从我身边走过,我要过瓶子看,虫已经死了。不知是饿死的,还是撞死的。小黑豆一样的眼睛里一点光也寻不着了,我看着那虫僵在瓶底,瓶内壁的矿泉水滴时不时的往下流,湿了他的尸体。我把虫倒出,用手抚摸着他的后背,软塌塌的一点生气都没有。我心头一紧,像被一双手握住了似的难受,而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塞住了一样,久久说不出话。那同学对这死虫显然已失去了兴趣,说:“没劲,太不禁折腾了。”我心中产生一股对人性的厌恶和挥之不散的愧疚。

我见不得生命在我面前消逝,因为死亡带给我一种无能为力的压迫感。

我小时候喜欢蜻蜓,看着无数的蜻蜓在广阔的天空中,伴着风成群结队的飞舞,我下意识地伸出我的小手想要去抓,当然也从未成功过。一次父亲抓了一只,找了根细线,一头拴在蜻蜓尾巴上,一头栓在我的手腕上。我当时高兴极了,觉得自己终于拥有了一只蜻蜓,然后拖着空中的蜻蜓便开始满家的乱跑,像放风筝一样。当我停下来时,手中的蜻蜓已经很虚弱了。我有些发慌,于是把它托在手上,片刻,它又起飞,却被那线无情地限制了,然后它又一次次起飞,一次次被拉回。它的尾已经被勒的要断了的样子,我更加发慌了,几乎要哭出来,于是慌里慌张拿来剪刀把线剪断,然后小心翼翼地有些颤抖地捏住它的翅膀把它拿到窗边,向外一抛,将它放生。

我看着蜻蜓轰然下坠,还不待挣扎,一只黑影从天空中划过,像黑色的闪电,那蜻蜓也不见了。是燕子把它叼走了,吃掉了?积蓄已久的泪水决了堤,我瘫坐在地上,嗷嗷大哭,豆大的泪啪嗒啪嗒的往下滴,父亲急忙赶来,用粗糙的大拇指给我擦泪还问我怎么了。“蜻,蜓死了……蜻,蜓死了……”我的手往窗外指,哽咽地几乎喘不过气来。父亲松了口气,道:“别哭了!多大点事!”我第一次觉得父亲是那么无情。自此,我再没抓过任何动物,因为我觉得抓住了,它也终不会属于我,反倒禁锢了它们的自由,残害了它们的生命。

那天,我把那死虫埋葬,它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人类真的是将虫子玩弄于股掌之中,而我这种怜悯似乎是莫名其妙、格格不入的。有时候我看着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看着地上被踩的血肉模糊的虫子会感到一丝悲伤。我真是太矫情了。沈复夏夜观蚊,“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难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理解我么?。

《三体》中,三体人对地球人说:“你们都是虫子”。人类蔑视弱小的生物,最终也必将被更强大的物种蔑视,无论是哪一种生物都没资格,也没有资本,去蔑视别的生物。

我很抱歉。生而为人,我连一只小小的昆虫都救不了。如果有来世,让我做一只虫子吧,如果被制约,被囚禁,被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中,就全当是赎此世的罪过。

点评:

倘若不是自由写作,我们看不到如此真挚的文字。考场上作者是不敢以昆虫入文的,而且,又怕文体不清,又怕扣题不严,顾忌太多,施展不开。你看他写小昆虫在瓶子里的挣扎,写自己内心的纠结,那一定是的确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如果不是教师倡导自由写作,他或许就很难有兴致,在课业如此紧张的高中花费时间去详细描绘了。自由写作,就是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最好途径。

他的语言很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痕迹,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能看出来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是放松的,这样他就找到了文字源源不断输出的那个原点。我一直倡导“原色写作”,就是要学生达到这样的状态。不紧张,不慌不忙,享受写作。

一篇随笔,让我看到了这个近一米九的大男孩温柔的心。或许,他也是在写作之中,发现了自己内心的这种特质。平日里,心里的种种模糊想法,在写作之中变得清晰;一些零零碎碎的念头,在写作之中得以整合,提炼。没有写作,就没有这种发现,情感就难以快速丰富起来,对世界的认识也就不会那么深刻了。文学是人修养的途径,此言得之。

(三)先生

文/赵闽东

9月27日上午10时许,历城二中,普通班教学楼。

介绍我到这边听课的老师笑容满面:“那个楼上只有普通班的,重点班在另外一个楼,今天上午没有语文课,不然您就等下午?”

“没事,我去转转。”

“普通”大概总是令人看不上的。我们一边用其自谦,一边又害怕它真的结结实实地卡在自己头上。教了两年重点班的我,理所当然地对“普通”班没有什么很好的想象了。

透过教室后门的窗往里望,某班老师眼镜挂鼻尖上,似乎比学生都困;另一个班老师扑在讲台上,急匆匆地翻着幻灯检测,好像是边翻边骂,只看到光秃秃的头顶在眼前上下抖动。普通班!不是老师把学生讲睡,就是学生把老师气昏,普天之下,莫不如此罢!

我百无聊赖,暗中数着长廊栏杆上刻着多少铁蝴蝶,拐过去,又拐过去。忽然,我的脑子“嗡”地一下,身体像被一种能量定住。一刹那,我真的定定地站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仔细听,耳边确切地传进一声声洪亮悦耳的吟哦——私塾先生诵书的吟哦——幻觉吗?我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了一下周遭,确定依然在“普通班”的教学楼上。

这是哪个班在播放文化视频?

那是能直接把你带进诗词歌赋长河里的声音,你甚至不需要明白话语的准确意义,躲不开,也逃不掉,因为心已经绵软温润了。那每一句的尾音都恰到好处地荡漾开去,一扬一顿,一抑一挫:“这个呢~~就叫做哎~对喽——长句变短句!你看看——很简单吧?”

长句变短句?这不是文化节目,这是语文老师现场上课呀!

“哎,我这样说,明白不明白?”慢条斯理的。

我有点恍惚了。这声音,难道不该是从鲁迅的三味书屋里传来的?老私塾先生吟哦道:“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现在的中国,还能在教学楼里听到这样的回响吗?我的眼眶禁不住一热。循声而望,他就在那间教室里,讲台边。他笑容可掬,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仿佛刚走出三味书屋,踏过高山,趟过流水,穿过了喧嚣的人山人海,来到这里。我觉得今天上午不可能再走出他的课堂了。

“来吧来吧~~你们一起解答一下我的困惑吧,哈哈!”他痴迷在学生的世界里,挥舞着双手。对语文人来说,这种声音是久违了,这种舞蹈更是久违了。那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拉出一把椅子,目不转睛地盯住他。坐下良久,才发现身旁还有三位听课的年青教师。她们和我一样,我和学生们也一样,都不约而同地微笑着,看那讲台边同样微笑的人。他讲的是试题,句式变换,我却觉得他讲的是诗。我头一次感觉到,这种枯燥而又无味的东西,居然也能神奇地有了诗意。这是什么样的魔力?如果我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会不会因为这样的语用题目而手舞足蹈呢?可他仅仅是舞蹈吗?仅仅是吟哦吗?他的眼里为何一直满满地盛着笑意?你看他,对回答不好的学生是那样的从容和气,耐心细致——他是多么爱孩子们啊!

他背着双手,踱着方步,走下讲台来。学生在做当堂练习,老师笑嘻嘻地吟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写在纸上吧!破纸一张已够用,下课扔掉不可惜~~”我又笑了。

这些年来,听惯了很多“不可以”,很多“必须”,很多“务必”。而独以“可以”二字,为高中课堂之难得。我们以“负责”为借口,以“爱”为幌子,立下了很多鸡毛蒜皮的“规矩”,却丢掉了学习的基本章法:它往往只在心灵自由,心理安全,心态悠闲的状态下产生。我们对学生的某些作为,那真是“爱”吗?那不过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投射罢。考试如何,评优如何,绩效如何,职称如何如何。我们的心事挂在脸上,刻在心里。我们怎么能舞蹈呢?怎么会吟哦呢?怎么会真的笑对学生的错误呢?

各种培训会议上也见过一些名师,课堂上自然是堆满了笑。那些笑,总是让我看到藏着的企图:顺利完成的急切,满堂喝彩的欲望,成名成家的焦灼。这种不能“速成”的学科,在今天一直被边缘化是不奇怪的事情,尽管她担着基础学科的重担。眼前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他和语文之间该是有多少牵肠挂肚的故事呢?他会不会也曾一次次地为语文地位而抗争动怒,也一次次地为教研无力而椎心顿足,会不会啊,也一次次地怅惘地站在落日楼头,把栏杆拍遍……可是,你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曾扛下了多少沉重。现在,他只让你在诗意的课堂里飞翔。

“下课!”一声令下,学生“霍”地起立。他站在讲台边,收敛笑容,如同羽扇轻摇,千里凯旋的诸葛丞相。我如梦方醒,也随着洪流涌出教室去。

我轻声问听课的年青老师:“请问,这位老师是年级组长吗?”

“不是吧,他什么都不是的。”

“那,他这堂课,是排好的示范课吗?”

“没有的,先生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的。”

先生……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您怎么了?您是哪里的老师?”她们慌了。

“没有没有,不要紧,谢谢!”我转身而去。

这样的老师,不可能没有荣誉加身。但不知怎么,我却一厢情愿地想他,就是那样两袖清风的先生。他从三味书屋走来,也从嵩阳书院走来。他从岳麓走来,也从东林走来——在我心里,任什么名师、特级都不如一句“先生”。大概我是把他想象成了十几年后的自己吧。

我没有去问先生的姓名,联系方式。

圣人无名。请就此别于烟波,忘于江湖。

只记住今天的课,足矣。

(本文发表于《全国优秀作文选》)

【练习】

1.记一个梦,再记一个梦,写出两个梦的关联,形成“连续剧”。如果你能够再用过渡段

衔接第三个梦,就更牛了。

2.给自己写一篇传记,然后尝试翻译成文言文。

3.邀请同学一起写一件班里刚发生的糗事,比赛谁能逗笑另外一名读者。

4.选择一名任课教师,想象他或她是你小说里的某人物,给他或她写一张人物设定表。包括性格、职业、小说情节中的表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结局。

5.组织几名同学一起写“班级小说”,采用接龙的方式,把班里发生的事写成长篇故事。

文章标题: 第二话:作文课上的活人雕像——被忽略了的自由写作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zuowen/117315.html
文章标签:写作  作文  高中作文
Top